天天看小說

第563章 態(tài)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態(tài)度

“陛下言重,言重……”

“陛下爲(wèi)君,臣爲(wèi)人臣——本該是由臣,多到宣室殿覲見陛下。”

“只是陛下政務(wù)繁忙,臣又乃外戚之身,若無要事,實在不敢前來叨擾陛下。”

如是一番話,曹時便算是爲(wèi)劉榮‘挺久沒去你家了’的客套之語,給出了中規(guī)中矩的答覆。

自己先前是在客套,也明白曹時同樣在客套,劉榮便只搖頭一笑,並未繼續(xù)開口搭話。

倒是曹時這看似隨意的一語,讓劉榮心中再生出一絲欣賞。

——在漢家,外戚和功侯,是全然不同的兩個羣體。

準(zhǔn)確的說,文臣、武將、功侯、貴戚,都各有其獨特的羣體辨識度。

如文臣;

如果是純粹的、走仕途的文人士大夫,那多半自視甚高,認(rèn)爲(wèi)自己掌握著治理國家的真理,對旁人所言——尤其是不同意見不屑一顧。

對於其餘的武將、功侯、貴戚三個羣體,文人士大夫大都抱著鄙夷。

在他們看來,武將多爲(wèi)胸大無腦,只知道打打殺殺——只知道打天下,卻根本不懂治天下的莽夫。

功侯,始祖多半是拔尖的武將,後代更直接就是紈絝子弟,不值一提。

貴戚更慘——直接就被認(rèn)定爲(wèi)‘幸佞’之人,完全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地方,不過是靠著一個成爲(wèi)天子之妻的女人,才得以與有榮焉,雞犬升天。

簡而言之,文人士大夫,平等的看不起除自己之外的所有羣體。

與此同時,又隱隱期待著有朝一日,自己可以躋身功侯之列。

只不過,他們期待的並非開疆拓土之功、斬將奪旗的勳,而是單純憑藉治國之才,得以封侯拜相。

很顯然,這在如今漢室並不現(xiàn)實。

所以在如今漢室,這種純粹意義上的文人士大夫,數(shù)量佔比極少。

在民間如是,在官場、在長安朝堂中樞,更是百八十個人裡,都找不到這麼個書呆子。

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如今漢室的文臣、武將二者,是不分彼此的。

——文臣胸懷治國之才,卻也會將入伍從軍,建功立業(yè),從而站上更高的位置,再發(fā)揮自己的治國才能,當(dāng)做自己最基本的發(fā)展路線。

武將胸懷戰(zhàn)陣韜略,也多半會有意識的提高文化素養(yǎng),爲(wèi)將來入朝爲(wèi)官,牧治一方提前做準(zhǔn)備。

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很少會戲份‘你我’——很少有人準(zhǔn)確標(biāo)榜自己爲(wèi)‘文臣’或‘武將’。

只會在自謙時說:某行伍出身,脾性粗鄙/餘起於刀筆,短於勇武。

但自謙歸自謙。

那個說自己行伍出身,脾性粗鄙的‘武夫’,卻大概率會是個頗有文學(xué)素養(yǎng)的大家;

那個說自己起於刀筆,短於勇武的‘文士’,也必然是弓馬嫺熟,人高馬大的丈夫。

所以如今漢室,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以武一切,用文持之。

簡而言之,便是用武勳得到地位,並用文才守護已經(jīng)得到的地位。

這和治國之道的‘馬上得天下,下馬治天下’,也算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文臣武將這般不分你我,功侯貴戚,則是另外一種情況。

——功侯,與文臣武將二者,同樣沒有太過清晰地區(qū)別界限。

正如上文所言——功侯,本身就是以武將佼佼者的身份,憑武勳成爲(wèi)功侯;

而成爲(wèi)功侯之後,又因爲(wèi)那句‘以武一切,用文持之’至理名言,需要通過政治才能來鞏固、守護功侯地位。

所以,也可以說:文臣、武將不分你我,最高追求都是成爲(wèi)功侯;

而功侯起於文臣、武將,在成爲(wèi)功侯之後,更是需要二者兼修——繼續(xù)不斷建功立業(yè)、出將入相,才能維持功侯的地位。

本質(zhì)上,三者並非渭涇分明的三方,而是通過兩種不同的路線,最終達成同一個目標(biāo)。

與這三者相比,貴戚——準(zhǔn)確的說是外戚,那就是孑然一身的特例了。

不同於文臣需要治國才能、武將需要軍事才華;

外戚,原則上不需要掌握任何能力。

僅僅只需要一個成爲(wèi)皇后的親戚,外戚就可以成爲(wèi)‘外戚’。

而在成爲(wèi)外戚之後,被天子用於何處,纔會涉及到此人的才能。

如太祖高皇帝年間的呂氏外戚,便有呂澤、呂釋之兄弟二人,憑藉軍事才能支撐起呂氏外戚。

太宗孝文皇帝年間的薄氏,也同樣是憑藉薄昭的軍事才能,方得以顯赫朝堂。

到了太宗皇帝晚年,以及先孝惠皇帝年間,竇氏一族的路線,則出現(xiàn)了有漢以來的第一次‘不同探索’。

——先是章武侯竇廣國,憑藉崇高德行和治國才能,險些成爲(wèi)漢家第一位外戚丞相!

竇廣國功敗垂成,與丞相之位失之交臂後,竇氏也依舊沒有撥亂反正,重回外戚默認(rèn)的‘武將路線’,而是繼續(xù)堅持,並最終如願結(jié)出了果實:竇嬰。

一個大儒竇嬰,原本走的是‘外戚/文臣’路線,最終卻又因爲(wèi)吳楚七國之亂的爆發(fā),而讓竇嬰意外達成了文武雙全路線。

於是,到了當(dāng)今劉榮一朝,外戚出身,且文武雙全的竇嬰,也就水到渠成的拜相了。

從以上這些就不難看出:文臣武將,功侯貴戚四者之間,雖然有著極高程度的牽連,嫌少有人只具備單純一種身份,多半是二者,甚至三者兼具,但這四方之間,也是有著相當(dāng)明確的鄙視鏈的。

——功侯地位最高,將文臣、武將,都看做是還沒有獲得成功、還沒有資格和自己平等對話的末學(xué)後進;

武將地位其次,以成爲(wèi)功侯爲(wèi)最高目標(biāo),卻也不忘未雨綢繆,朝著文武雙全的方向靠攏。

再次爲(wèi)文臣,自視甚高,卻也知道如今漢室的情況,非武勳不得寸近,故而也會有意識的朝軍事方向發(fā)展,以補全自身短板。

而外戚,則處於這個鄙視鏈的最低端,爲(wèi)?zhàn)N下三個羣體一致鄙視!

凡有志向的外戚,多從武,少從文,偶有竇嬰這種天命之子,可以走通文武雙全的路線;

最終目標(biāo),卻是儘可能‘?dāng)[脫’自己的外戚身份——儘可能成爲(wèi)旁人嚴(yán)重的文治侯、武功侯,而非令人不屑的外戚恩封侯。

在此背景下,這四類羣體之間的交往模式,也就是一目瞭然得了。

——功侯貴族,但凡不是徹頭徹尾的紈絝子弟,便都會維持基本的文才、武略,並對‘末學(xué)後進’的文臣武將,保持最基本的友好和善意。

畢竟人家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要和自己平起平坐了。而且人家封了侯,那是一脈始祖,自己卻是仰仗父祖餘蔭的二世祖。

文臣、武將二者之間大都能平等交流,甚至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文、一武二人結(jié)爲(wèi)摯友,互相取長補短的純質(zhì)友誼。

外戚,則和以上三者都玩兒不到一塊兒去——人家眼紅外戚一飛沖天,又不屑一顧,外戚則半帶著心虛,半帶著不忿;

嘴上一遍嚷嚷著‘我也不屑與之爲(wèi)伍’,一邊又努力想要成爲(wèi)他們的一份子。

明白了這些,再回過頭,看曹時那句看似隨意的‘臣外戚之身’,這信息量可就非常值得回味了。

——對於平陽侯家族,劉榮,乃至朝堂內(nèi)外最擔(dān)心的,就是平陽侯家族仍舊自詡‘開國元勳之翹楚’,以元勳身份爲(wèi)主體,只把如今的外戚身份,當(dāng)做家族復(fù)興的契機。

如果是這樣,那未來的漢家,必然會因爲(wèi)平陽侯家族的存在,而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之中。

因爲(wèi)成爲(wèi)外戚的平陽侯家族,意味著一家頂級的、對漢室大小事務(wù),都有極大影響力的元勳功侯家族,成爲(wèi)了皇后、太后的母族,乃至儲君太子、漢天子的母族!

如此情況,平陽侯家族憑藉‘元勳功侯’的政治成分,干涉儲君冊立之事,都還算輕的;

怕就怕平陽侯家族,對自家成爲(wèi)皇后、太后母族,太子、天子母族也仍感到不滿足!

歷史上的王莽,究竟如何篡漢的?

這一點,劉榮不得不防。

而曹時這句‘臣外戚之身’,無疑就表示平陽侯家族,對自身定位有著極爲(wèi)清晰的認(rèn)知了。

——成爲(wèi)外戚的平陽侯家族,和兼平陽侯爵的外戚曹氏家族,二者是天差地別的!

前者,是以元勳功侯曹參之後爲(wèi)主,將外戚身份作爲(wèi)政治助力;

後者,則是以外戚身份爲(wèi)主,將祖上榮光、平陽侯之爵主動淡化,甚至歸類爲(wèi)‘先祖餘蔭,怎奈我輩不肖’的過往雲(yún)煙。

如果曹時在劉榮面前,以‘四世平陽侯’自居,那劉榮免不得就要考慮考慮,要不要讓曹淑成爲(wèi)第二個孝景薄皇后,終身無子了。

但曹時開口一句:臣外戚之身,無疑是最大限度,滿足了劉榮對自己的妻族外戚,也就是平陽侯曹氏家族的期待。

——只把自己當(dāng)外戚兼功侯,而非功侯兼外戚!

這樣的平陽侯家族,最符合劉榮的利益,也最符合漢家的利益。

當(dāng)然,僅僅只是這麼一句‘臣外戚之身’的表態(tài),還遠遠不夠。

這隻能表面曹時的態(tài)度。

衆(zhòng)所周知,態(tài)度是一定要有的東西,但絕對不能只有態(tài)度。

——有行動,沒態(tài)度,那就是‘態(tài)度不好’;

有態(tài)度,沒行動,那就是在哄小孩兒玩了。

態(tài)度,曹時已經(jīng)給出來了:臣外戚之身。

那麼接下來,就該是行動了。

還是那句話:在漢家政治體系當(dāng)中的鄙視鏈上,功侯處於最頂端,外戚處於最底部。

曹時明確表示平陽侯家族,願意放棄鄙視鏈最頂端的‘功侯身份’,轉(zhuǎn)而自發(fā)認(rèn)領(lǐng)鄙視鏈底部的外戚身份;

嘴上的話說得很好聽。

具體怎麼做,則需要曹時做給劉榮看,而不是說給劉榮聽。

當(dāng)然,在做之前,曹時也完全可以和劉榮說說:平陽侯家族,具體打算怎麼做。

“今日入宮,確也有一小事,想要求陛下恩典。”

不出劉榮所料,在簡單的問候、客套之後,曹時便很快道明來了。

——劉榮之前說,最近太忙,所以沒去成平陽侯府,這不是假話。

曹時則答:知道陛下忙,所以沒有重要的事,就不敢打擾陛下,也同樣不假。

過去這一年,尤其是過去這幾個月,劉榮是真的忙到腳不沾地。

作爲(wèi)後族外戚的平陽侯家族,也是真的半點不敢打擾劉榮。

尤其是在皇長子即將降世的微妙時間節(jié)點,平陽侯家族實在不敢太出風(fēng)頭,以免行差就錯。

今日,曹時既然敢來,那就肯定是有正事兒要說的,而且是非要來這一趟、親自同劉榮說不可的。

很顯然,曹時對此,也有這極爲(wèi)明確的認(rèn)知……

“明歲開春,陛下當(dāng)率朝公百官,執(zhí)籍田禮,親開籍田,以勸天下勤耕。”

“皇后,則當(dāng)率功侯貴戚家眷,於椒房行親蠶禮,以勸天下夫人勤織。”

曹時開口一語,切入點卻是出乎劉榮意料,惹得劉榮本能將上半身前傾,目光也隨之深邃了些許。

便見曹時深吸一口氣,強擠出一抹笑容,言辭隱晦道:“陛下執(zhí)籍田禮,百官公卿、功侯貴戚,自當(dāng)各執(zhí)其禮而隨。”

“然臣,卻不知籍田禮中,外戚禮當(dāng)如何。”

“夫人亦不知,椒房親蠶禮中之外戚禮。”

“——如此小事,本不該叨擾陛下,於百忙中親解臣之疑惑。”

“只臣,欲以此契機,請教外戚籍田、親蠶禮,於慄氏。”

“過往,臣與慄氏不甚走動,有心拜訪,卻又恐唐突。”

“便斗膽請問陛下:近旬,陛下可有邀宴慄氏,亦或登門之行程?”

話音落下,曹時狀似猶豫的皺起了眉頭,深吸一口氣,又拱手對劉榮一禮。

“若有,還望陛下屆時,可攜臣同往。”

“若無,也勞煩陛下,代臣知會慄氏一聲。”

“便說外戚曹氏,有意邀宴慄氏,卻苦無門路,方出此下策……”

話音落下,曹時便一禮到底,久久都沒有直起身。

而在御榻之上,看著平陽侯曹時看似羞愧,實則猶豫的模樣,劉榮略帶訝異的面容之上,也緩緩涌現(xiàn)出一抹怪異的笑容……

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06章 傻了吧?第527章 穩(wěn)步推進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06章 養(yǎng)兵千日第205章 羽林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340章 驗金石第200章 恐復(fù)爲(wèi)呂氏!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483章 不安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78章 暴風(fēng)雨前的寧靜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207章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553章 呵!第59章 皇長子以爲(wèi)可否?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51章 曹美人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11章 人才庫?第433章 尚書令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64章 活著,纔是最大的勝利第546章 墨者第320章 衛(wèi)青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jié)束!!!第99章 十日?!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wèi)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500章 攻心爲(wèi)上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44章 長安侯第220章 蝴蝶效應(yīng)?明天更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22章 不遠了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343章 考校第465章 酷吏?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250章 單于庭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87章 商賈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57章 樑內(nèi)史,別來無恙否?第553章 呵!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4章 長安侯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告假第473章 當(dāng)代墨鉅子?第295章 女人心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18章 善戰(zhàn)者,無赫赫之功第473章 當(dāng)代墨鉅子?第52章 瓷器成第434章 還行吧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3章 丞相失勢第93章 兒,斗膽第17章 樑《孝》王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45章 申屠嘉:當(dāng)年還是太年輕第478章 暴風(fēng)雨前的寧靜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42章 平城往事
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06章 傻了吧?第527章 穩(wěn)步推進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06章 養(yǎng)兵千日第205章 羽林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340章 驗金石第200章 恐復(fù)爲(wèi)呂氏!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483章 不安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78章 暴風(fēng)雨前的寧靜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207章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553章 呵!第59章 皇長子以爲(wèi)可否?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51章 曹美人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11章 人才庫?第433章 尚書令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64章 活著,纔是最大的勝利第546章 墨者第320章 衛(wèi)青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jié)束!!!第99章 十日?!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wèi)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500章 攻心爲(wèi)上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44章 長安侯第220章 蝴蝶效應(yīng)?明天更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22章 不遠了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343章 考校第465章 酷吏?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250章 單于庭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87章 商賈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57章 樑內(nèi)史,別來無恙否?第553章 呵!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4章 長安侯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告假第473章 當(dāng)代墨鉅子?第295章 女人心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18章 善戰(zhàn)者,無赫赫之功第473章 當(dāng)代墨鉅子?第52章 瓷器成第434章 還行吧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3章 丞相失勢第93章 兒,斗膽第17章 樑《孝》王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45章 申屠嘉:當(dāng)年還是太年輕第478章 暴風(fēng)雨前的寧靜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42章 平城往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绥化市| 凤阳县| 柳州市| 当雄县| 中阳县| 丰都县| 黑水县| 武乡县| 南川市| 广平县| 瓦房店市| 吴忠市| 大城县| 亳州市| 武安市| 龙泉市| 全椒县| 西藏| 高雄市| 凌源市| 南皮县| 丹寨县| 平泉县| 行唐县| 馆陶县| 自贡市| 临邑县| 南陵县| 本溪| 金昌市| 昭觉县| 漯河市| 台湾省| 沙洋县| 汾西县| 剑河县| 钟祥市| 贵德县| 太康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