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51章 曹美人

第551章 曹美人

對於劉榮的這一表態(tài),曹淑的感官可謂非常複雜。

——天子劉榮,給自己的皇長子起名:劉玄。

在劉榮口中,這‘玄’字的解讀,更是等同於向全天下人宣示:皇長子絕非皇儲之選!

而皇位傳承,又向來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爲(wèi)準(zhǔn),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

孝惠皇帝立庶長子:前少帝劉恭,就是因爲(wèi)作爲(wèi)正妻的孝惠皇后張嫣無子,這才‘無嫡立長’。

太宗孝文皇帝立先孝景皇帝,也是類似的狀況——原本是有嫡子的,但嫡子和正妻都‘暴斃’了;

已經(jīng)出生的嫡子暴斃了,又因爲(wèi)正妻也暴斃,未來也不可能再有嫡子降生。

於是,當(dāng)時的竇姬,如今的竇太皇太后得以被扶正,成了太宗皇帝的正宮皇后,作爲(wèi)庶長子的先帝劉啓,也子憑母貴,成了嫡長子。

再到當(dāng)今劉榮,也是一樣的道理——先帝薄皇后無子,先帝只得遵循‘無嫡立長’的原則,與立庶長子劉榮。

而今日,劉榮僅僅只是給剛出生的皇長子起名,便基本宣示自己的皇儲,絕不可能遵循‘無嫡立長’的原則。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既然‘無嫡立長’被否決,那就只剩下‘有嫡立嫡’這一種情況了。

至於立之以賢之類的?

還別說——如今漢室,還真有這麼做的現(xiàn)實條件。

畢竟在原本的歷史上,孝景帝廢太子劉榮,與立皇十子劉徹,就是完全沒得洗的‘立之以賢’。

但顯而易見的是:在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線,這一歷史事件並沒有發(fā)生。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自有漢以來,漢家的皇位傳承,拋開後少帝繼承哥哥的皇位、太宗皇帝繼承侄子的皇位之外,其餘四次傳承當(dāng)中,都是在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基本原則。

即便是後少帝、太宗皇帝這兩個裡外,也是在‘有嫡立嫡’不成立,‘無嫡立長’也同樣無法成立之後,纔不得不以旁支入繼嫡宗,從而承襲大統(tǒng)。

說得再具象化一點。

——太祖高皇帝劉邦,再怎麼不喜歡嫡長子劉盈、再怎麼喜歡庶三子劉如意,終究也還是把皇位傳給了嫡長子,使其成爲(wèi)了漢二世孝惠皇帝。

孝惠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二十三歲,沒有嫡長子,也依舊把皇位傳給了年僅四歲的庶長子劉恭,而不是其他更年長、年壯的弟弟們。

前少帝被呂太后幽殺,後少帝即立,以及後少帝被亂刀砍死,太宗皇帝入繼大統(tǒng),這都是沒辦法的辦法。

而在太宗皇帝之後,先孝景皇帝及當(dāng)今劉榮,也依舊是在‘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一準(zhǔn)則下,得以順位繼承。

爲(wèi)什麼說,歷史上的孝景帝立漢武大帝,這個時間線上卻沒這麼做,就讓漢家對‘立之以賢’的皇位傳承方式,產(chǎn)生了更大的客觀阻力呢?

答案是:大勢。

或者說是歷史趨勢。

很多時候,涉及國家重大事務(wù)的事,往往就是這樣。

第一個人這麼做了,第二個人也這麼做了,那第三個人,就只能、也必須這麼做了。

——因爲(wèi)已經(jīng)有了先例,而且是不止一次的先例,證明了這一舉措的正確性。

除非這一先例曾經(jīng)引發(fā)過重大錯誤或失敗,否則,後人就很難破壞這看似不堪一擊,實則根深蒂固的‘趨勢’‘先例’的影響。

而今漢室,雖然享國才六十來年,拋開前後少帝不算,滿共也才傳承了五代天子,但即便是這短短六十年、五代天子,也都是要對半劈開,分爲(wèi)兩部分的。

即:太宗皇帝之前,及太宗皇帝之後。

畢竟再怎麼說,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繼大統(tǒng),旁支代嫡宗,儼然是漢家帝系偏移。

類似的事發(fā)生在後世朱明王朝,太宗皇帝說不定還會被某個不屑子孫,給改諡號廟號,改‘宗’爲(wèi)‘祖’,如漢成祖之類。

是的沒錯,說的就是倒黴的明太宗/明成祖朱棣。

既然嫡系偏移了,且太宗皇帝之前,漢家實在是太亂——又是孝惠皇帝及冠而崩,又是先後兩位少帝夭折於皇位之上,甚至還有呂太后女身掌權(quán)長達(dá)十五年。

結(jié)合此間種種,太宗皇帝之前和之後,自然就要分開來算了。

——太宗皇帝之前,漢家百廢待興,內(nèi)外混亂不堪!

而從太宗皇帝入繼大統(tǒng)開始,漢家也算是步入正軌,一切規(guī)矩也都開始井然有序的立了起來。

那麼,一切就都顯而易見了。

漢家‘真正穩(wěn)定下來’之後,第一次皇位傳承,發(fā)生在太宗皇帝傳位給先孝景皇帝,理論上是遵循‘有嫡立嫡’,實際上卻是‘無嫡立長’,把尚存於世的庶長子包裝成了嫡長子。

這便使得太宗皇帝傳位孝景皇帝之後的第二次,也就是孝景皇帝傳位這一次,變得極爲(wèi)關(guān)鍵。

——文景之治,不單是海內(nèi)昇平,百姓幸福安康的盛世,也是真正爲(wèi)漢家開歷史先河、定祖宗制度的盛世。

在此背景下,太宗皇帝‘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孝景皇帝若像歷史上,與立漢武大帝那般‘立之以賢’——文景二帝各有所取,那漢家的皇位傳承,自然就會被默認(rèn)爲(wèi):怎麼著都行。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你可以說你是在法效太宗皇帝,遵循祖宗制度。

立之以賢,你同樣可以說你是在法效孝景皇帝,仍舊是在遵循祖宗制度。

畢竟文景之治,並非‘太宗之治’‘孝文之治’。

法效孝景帝,雖然沒有法效太宗皇帝那麼高偉正,但也絕對算不上錯。

所以,在原本的歷史上,文景之治之後的漢室,皇位傳承便主打一個隨意。

立嫡長子的有,立庶長子的有,立之以賢、廢長立幼的有,甚至和後少帝、太宗皇帝那般,旁支代嫡的也有。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爲(wèi)歷史上的孝景帝,用自身行動告訴了漢家的後世之君:學(xué)太宗皇帝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可以,學(xué)朕立之以賢也不是不行,怎麼舒服怎麼來,千萬不要因爲(wèi)祖宗制度而束手束腳。

但在劉榮這個時間線,一切都不一樣了。

——太宗皇帝看似有嫡立嫡,實則無嫡立長,好歹還把孝景皇帝包裝、粉飾成了自己的嫡長子。

而孝景皇帝,則是實打?qū)嵉臒o嫡立長!

直到駕崩,孝景皇帝也沒有敕封劉榮的生母,當(dāng)今慄太后爲(wèi)皇后!

慄太后至死沒能成爲(wèi)先帝的正宮皇后,劉榮便也始終不曾成爲(wèi)先帝的嫡長子!

於是,歷史的車輪,在不知不覺間稍稍偏移了一點,就讓歷史的整體走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的歷史上,文景二帝父子在皇位傳承上,可以說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但在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線,父子二人卻做出了一致的決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其中,太宗皇帝甚至更傾向於:哪怕是‘無嫡立長’,也要把庶長子儘可能打包成嫡長子。

孝景皇帝則表示:庶長子就庶長子,好歹也是長子,符合‘無嫡立長’就行。

於是,到了劉榮這一代,問題就變得複雜了。

劉榮無法再像歷史上,文景之後的漢室後世之君那般,選擇法效哪位先祖了。

文景二帝都是立嫡立長,這就等於說嫡長子繼承製,已經(jīng)成爲(wèi)了漢家——尤其是太宗皇帝入繼大統(tǒng)之後,太宗皇帝這一脈的祖制!

尤其劉榮自己,也同樣是這一套傳承製度的受益者!

所以,除非有什麼特別的必要——除非立嫡立長就要亡國滅種,否則,劉榮就不能,也沒有必要破壞這套已經(jīng)形成歷史趨勢,並逐漸成爲(wèi)‘祖制’的皇位傳承製度。

反過來,若劉榮也在文、景二帝之後,第三次遵循嫡長子繼承製,選擇立嫡立長的皇位傳承規(guī)則,那這套規(guī)則就將徹底成爲(wèi)漢家的鐵律。

在這種問題上,絕對不會發(fā)生‘事不過三’的狀況,而會是:一爲(wèi)例,二爲(wèi)同,三,則爲(wèi)制了。

所以,曹淑絲毫不擔(dān)心劉榮會在‘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兩個選擇外,選擇第三種‘立之以賢’的騷操作。

再加上劉榮明確表示自己不會‘無嫡立長’,就等於說是劉榮通過此舉,向天下人,尤其是曹淑承諾:朕一定會有嫡長子!

朕的皇位,一定一定會傳給嫡長子!

照理來說,能得劉榮如此表態(tài),哪怕知道劉榮不是出於對自己的情誼,而是單純的‘爲(wèi)宗廟社稷計’,曹淑也應(yīng)該感到高興。

畢竟劉榮這個表態(tài),意味著曹淑除非不安分到涉嫌謀逆、插手朝政等大罪,就必然能成爲(wèi)皇太子的母親、未來的漢太后;

無論是爲(wèi)了將來的兒子,還是爲(wèi)了將來,幾乎必然會成爲(wèi)太后的自己,曹淑都應(yīng)該感到高興。

但不知爲(wèi)何,在看到劉榮不動聲色間,給皇長子起了個‘玄’的名字,以表示不會與立皇長子後,曹淑心中莫名生出一股憋悶。

對纔剛生育的族妹曹氏,曹淑有同情;

對剛出生的庶子劉玄,曹淑有憐惜。

但除此之外,曹淑還另外感覺到一股憋悶,讓胸口莫名一陣不暢。

良久,曹淑才終於回過未來。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看著自己的庶子,幾乎是在出生的第一時間,就被確認(rèn)沒有皇位傳承資格;

看著自己的陪嫁滕妾,在生下皇長子的第一時間,就被劉榮的表態(tài)打破一切幻想。

饒是明知自己,以及自己將來的孩子,都不會遭遇、面臨這樣的處境,曹淑信重,也仍不免生出一種悲涼。

獨(dú)屬於後宮女人才能感知、才能共情的悲哀,和淒涼。

“子憑母貴~”

“子憑母貴……”

曹淑意味不明的兩聲輕嘆,卻只換來劉榮一個不爲(wèi)所動的淡笑。

——子憑母貴,母貴,則子貴。

誠然,也不乏有劉榮這種自己足夠能幹的,能頂著慄姬這種天崩開局的母親,反促成母憑子貴。

但至少當(dāng)時,慄姬也是地位僅次於皇后的慄夫人,是正兒八經(jīng)選秀入宮的後宮姬嬪。

而不是像剛生下皇長子的曹良人這般,連選秀入宮的正當(dāng)出身都沒有。

皇后陪嫁滕妾出身,說好聽點是滕妾,說難聽點,就是皇后的丫鬟。

哪怕誕下了皇長子,也大概率達(dá)不到‘夫人’的高度。

後宮秩序,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級,層級分明。

選秀入宮者爲(wèi)良家女,入宮即爲(wèi)良人。

姬嬪侍女則爲(wèi)八子、七子,宮女得到臨幸則爲(wèi)長使、少使。

曹良人之所以是‘良人’,而非更符合自身身份的八子、七子,除了其與皇后曹淑同族,且得曹淑提攜之外,還要加上個‘懷上劉榮第一個子女’的額外功勞加成。

也果然不出曹淑所料——在賞賜椒房宮人後,天子劉榮也給出了自己,對曹良人誕下皇長子的賞賜。

——進(jìn)曹良人爲(wèi)美人,別居一殿。

這讓曹淑想起了先帝年間,即便生下先帝皇六子、如今的長沙王劉發(fā),也依舊只能被進(jìn)爲(wèi)良人,且無法別居一殿,仍要侍奉宣德殿的程夫人左右的唐姬,也就是如今的長沙王太后。

劉榮卻沒有給曹淑太多發(fā)散思維的時間。

該給的賞賜給到位了,又略帶留戀的逗弄了一下啼哭不止的小丑娃,劉榮便適時離開了側(cè)殿。

看出劉榮不著急離開椒房殿,曹淑猶豫片刻,便也跟了上去。

於正殿,夫妻二人分而落座,原本因皇長子出生,而充斥整座椒房殿的歡快風(fēng)味,也在夫妻二人的兩相無言中,稍稍有些沉寂了下來。

曹淑在想,劉玄這個庶長子,自己應(yīng)該如何對待。

——連劉榮都如此明確的‘不待見’劉玄,作爲(wèi)皇后,曹淑又該如何?

太過親近固然不合適。

但若是刻意疏遠(yuǎn),又必定會顯得曹淑刻薄寡恩,無以母儀天下。

而劉榮的思緒,則已經(jīng)飛到了宮外。

這段時日,各家學(xué)派的紛爭,已經(jīng)到了愈演愈烈,即將逼得劉榮不得不插手調(diào)停的程度。

偏偏又趕上皇長子降世,各學(xué)派之間的紛爭,很可能會從彼此鬥爭,轉(zhuǎn)向爭奪皇長子的教導(dǎo)權(quán)。

皇長子劉玄固然年幼——出生才個把時辰。

但事關(guān)學(xué)派未來,哪怕劉榮如此明確的表示‘皇長子不當(dāng)立’,各學(xué)派也必然會鬥出狗腦子。

哪怕皇長子‘不當(dāng)立’,皇長子的出生,也意味著皇嫡長子問世不遠(yuǎn)。

而漢家的太子宮,早自先帝駕崩,當(dāng)今劉榮即立的那一天開始,就進(jìn)入了下一週期的爭奪之中……

(本章完)

未完待續(xù),先看看其他書:
第66章 帝王的本能調(diào)整一下狀態(tài)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357章 帝王心術(shù)第311章 幽冥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30章 人才啊第166章 內(nèi)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17章 上林宴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263章 人心啊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86章 王孫,且去第54章 表叔,慎言第546章 墨者第318章 決戰(zhàn)前夕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39章 巧婦難爲(wèi)無米之炊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19章 考題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380章 魔改第381章 洗牌第260章 拆分內(nèi)史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500章 攻心爲(wèi)上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469章 開花結(jié)果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請假條第357章 帝王心術(shù)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309章 武夫當(dāng)國!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234章 進(jìn)退兩難吶第334章 草原王第488章 駭人!第336章 下一步第524章 劃算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22章 漲工資!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430章 人才啊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135章 奏對第546章 墨者第435章 稅第45章 申屠嘉:當(dāng)年還是太年輕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31章 不盡然吧?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83章 戰(zhàn)略準(zhǔn)備第527章 穩(wěn)步推進(jìn)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463章 世態(tài)炎涼啊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507章 攻心爲(wèi)上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55章 老孃長進(jìn)了?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77章 我乏了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340章 驗金石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512章 華夏貴胄!
第66章 帝王的本能調(diào)整一下狀態(tài)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357章 帝王心術(shù)第311章 幽冥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30章 人才啊第166章 內(nèi)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17章 上林宴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263章 人心啊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86章 王孫,且去第54章 表叔,慎言第546章 墨者第318章 決戰(zhàn)前夕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39章 巧婦難爲(wèi)無米之炊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19章 考題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380章 魔改第381章 洗牌第260章 拆分內(nèi)史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500章 攻心爲(wèi)上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469章 開花結(jié)果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請假條第357章 帝王心術(shù)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309章 武夫當(dāng)國!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234章 進(jìn)退兩難吶第334章 草原王第488章 駭人!第336章 下一步第524章 劃算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22章 漲工資!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430章 人才啊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135章 奏對第546章 墨者第435章 稅第45章 申屠嘉:當(dāng)年還是太年輕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31章 不盡然吧?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83章 戰(zhàn)略準(zhǔn)備第527章 穩(wěn)步推進(jìn)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463章 世態(tài)炎涼啊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507章 攻心爲(wèi)上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55章 老孃長進(jìn)了?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77章 我乏了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340章 驗金石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512章 華夏貴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巨野县| 长兴县| 饶平县| 莱芜市| 长子县| 华宁县| 海门市| 大连市| 红原县| 宁陕县| 崇明县| 马尔康县| 北票市| 延津县| 太仆寺旗| 叙永县| 青龙| 古田县| 汾阳市| 高邑县| 延寿县| 教育| 都安| 新邵县| 大连市| 墨脱县| 沐川县| 灵宝市| 彝良县| 吉木乃县| 竹山县| 高陵县| 集安市| 伊川县| 大名县| 曲麻莱县| 靖宇县| 延津县| 禹州市| 龙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