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0章 司勝

司莽希望借魏軍戰勝之機,把後軍武卒中缺失的弩箭補足;但信陵君考慮,應優先補充前軍的戰損,因爲城中雖藏有弩和箭,但由於城小兵少,弩不過千,箭不過十萬,僅夠裝備一千人。信陵君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是,武卒的武器從來都是自備,而身爲武卒,愛惜武器如同愛惜生命;如果武器遺失了就能夠從公帑開支,國家哪有財力維持。

司莽見信陵君把球踢給自己,感到很無奈:自己已經提出建議,要把弩箭補充給後軍的新武卒,是你不同意啊!怎麼還要我“熟籌”?你要補給前軍,那也要快做決定;戰事正緊,最不應該做的就是把弩箭藏在武庫中。

陸陸續續地,各營的輜車次第開進城來,運載次日所需的糧秣。張輒他們又忙亂起來,覈對著節符和車乘,盯著他們往車上運糧,惟恐一不小心,被誰多裝了一筐。城裡也套上兩乘車,信陵君、司莽和司空同乘一乘,先往右營。行前問候了大梁尉,大梁尉得知首日戰事還算順利,不住口地稱揚“大王恩德”,但婉拒了一同前往右營的建議。

信陵君在右營輜車還未回來之際,先到了右營。早有瞭望望見,通報進去,樑尉公子早早迎出營來。信陵君沒有帶門客,身邊只有十名武卒作爲衛士。信陵君道:“首戰而勝,特備糧秣,與諸君共饗。”

樑尉公子見兩乘車共載來五十筐粟,遂下令道:“每夥來搬一筐,今夜盡飽。”

右營的運糧車雖然未歸,但營中並非等米下鍋,而是每夜騰清輜車,升火造飯後,輜車去運第二天的糧食。現在兩營煙火正烈火,士卒們都在用石頭磨粟脫粒。忽聞鼓聲響起,隨即傳來命令:“將軍饗士卒,每夥搬粟一筐!”各夥夥長領著兩人過去搬粟,結果只搬空了一車。

樑尉公子把剩下的一車粟都令人搬到大帳後面,那裡還有幾筐粟。樑尉公子道:“非臣敢私公粟,實備不虞之需也。”

信陵君道:“公子之言是也。然則公子正在城下,但有所需,盡取於城中,又何慮焉!”樑尉公子也未爭辯,不過簡單地道:“書曰:‘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則無患也。’臣願事斯言。”樑尉公子把跟隨信陵君而來的武卒都放在帳前,和自己的家臣、衛士、軍使們一夥。自己和司空則陪著信陵君一夥一夥地慰勞。信陵君恭敬有禮,一一折身下士,士卒們不知應對,惶然地站著,聽著夥長與信陵君對答些聽不懂的話。臨走前,夥長還舀一小碗粟米湯奉與信陵君等,三人分而飲之。

兩營二十多夥,一一慰勞,花了大約一個時辰,天色已黑。信陵君和司莽混了個水飽,悄悄找地撒了尿,就一起回城,再往左營而去。十名武卒各食一碗粟,雖無鹽梅,也不盡飽,但也墊了底,有了氣力。回到城中,前往左營的輜車已經準備好,而左營自己的輜車已經裝好第二天的糧食回營了。張輒早已派人給司勝傳了話,司勝親自引著十名武卒來城下迎接。信陵君便讓中營的武卒回營,自己與司莽、司勝同乘一乘,領著十名武卒和兩乘輜車,前往左營。

與右營相比,左營顯得文靜許多,這讓信陵君感到有一些意外,想不出爲何同樣的部隊在不同人手中呈現出不同的樣子。三乘車進了營,司勝下令擊鼓。全部士卒隨著鼓聲肅然起立,在火堆旁就地列隊。司勝高聲道:“將軍勞軍!”鐘鼓聲大作,士卒們在長官的命令聲中,以足頓地,發出“踏踏”的聲音。

司勝回聲對信陵君道:“請將軍!”和司莽一左一右站在信陵君身後,信陵君順著司勝指示的方向向前行進,兩營司跟在後面,身後是兩乘輜車和十名武卒。每經過一夥,司勝都要大聲叫喊:“將軍勞軍,與糧一石!”身後的武卒就從車上卸下一筐粟放下。信陵君拱手當胸敬禮,說些慰勞的話;士卒則在夥長的帶領下,高聲喊道:“嗬!嗬!嗬!”然後便悄然無聲。

信陵君將兩個營從頭走到尾,也花了一個時辰,一口水、一口糧也未吃到,而全體一千多士卒也都全程靜立,任缶中的水帶著粟米上下翻滾。這一幕讓信陵君目瞪口呆,驚奇不已,不知道僅僅兩天,一個士氣渙散部隊怎麼能整頓得如此紀律嚴明!

巡營結束,司勝將信陵君帶到大帳旁,命人端來一碗粟粥,雙手奉上。信陵君叉手還禮,雙手接過。一整天水米未進,信陵君又飢又渴,雖然粟粥滾燙,但他還是直接放在嘴邊,小口啜著,無鹽無梅,只放了幾片不知道是什麼的葉子,但信陵君卻感覺十分香甜。他對司莽、司勝道:“願與二卿同食!”三人各端一碗粟粥,來到帳口坐下,士卒們則圍在火邊,遠離了他們。

信陵君道:“卿不數日,而得行伍整齊若此,令人欽服!”

司勝道:“但得其形,未得其神,戰時猶不堪用!”

信陵君不明其意,望向司莽,希望聽到他的意見。

司莽道:“司勝兩日,日日操練行列,但有差遲必罰,無差者必賞。勝亦爲士卒先,立於風中日下,竟日不輟,是以有今日之功。”

信陵君道:“敢問勝卿,以何賞罰?”

司勝道:“優則擢爲什伍,劣則舉石,量其過以應其數。”

信陵君聽聞,不禁呆了:從來軍中刑罰沒有舉石的,用這當獎罰,幾乎像個玩笑。

司莽道:“法外施法,非司勝莫能爲也。其所擢什伍,不拘一格,皆頗堪任。”

信陵君道:“站立竟日,寧無勞乎?來日陣上,可有妨礙?”

司勝道:“但勞其心,體力日增,君上無憂。”

信陵君道:“此法得之於誰?”

司勝道:“此孫子之秘也。”

信陵君大喜道:“勝卿得孫子之傳乎!魏何幸也!”

司勝苦笑道:“臣何德,能承孫子之緒!但得之唾緒耳。”

信陵君有些失望,但仍不放棄地問道:“賢者何人?”

司勝道:“臣母,吳女也。其父承孟嘗門下,久居於魏,乃姻家焉。臣幼時,偶聞諸祖行議論,得一二言耳。他者不能及,惟知其學乃承孫子之緒。時幼,聞孫子之名而笑,故志之。”

信陵君大驚道:“孟嘗之門,吾盡歸之,錯失賢能,吾之罪也。願告以名,吾將往請罪!”

司勝道:“吾祖廿年前已逝,身前略無薄名,君何知也!”

信陵君道:“願聞其名及其平生事略。”

司勝道:“臣時年幼,諸事不通。蓋聞於母曰,其名素,夷門外以酒壚爲生。”

信陵君道:“孟嘗何以知之?”

司勝道:“初則走販吳齊間,故知之。後奉孟嘗命,榷酒於大梁,世無知之者。吾家素貧,頗得其助,復以女妻之。以姻親故,方知其承受孟嘗也。”

信陵君道:“吳父既以女妻令家,必有其可觀者也。令尊現在何處?”

司勝黯然道:“齊國一役,死於臨淄城外。以功,臣以弱冠得入營也。”

信陵君道:“令尊必非常人也,固何人?”

司勝道:“臣父早逝,未及營司也。”

信陵君慨然道:“可惜賢才,辱沒一生!”

司勝道:“父沒後,母傷心淚盡而亡。臣以入營,得保殘生。偶憶及諸父祖一二言,輒行之,每有奇效。乃知孫子不吾欺也。”

信陵君道:“願聞一二。”

司勝道:“昔者,吳王願試之以孫子,與宮中美人百八十人而練之。孫子三令五申,卒斬二寵姬,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而得整齊,雖赴水火猶可也。此臣所以整行伍之速也。”

信陵君道:“善矣哉,卿之道也。如魏之將率如卿等,何強秦之不破也。”

司莽道:“司空身爲士卒先,司勝以治軍勝,皆聞名于軍中。”

司勝道:“司莽者,實吳子再世也。排兵佈陣,有獨特之妙;整軍治卒,賞罰得當,士卒無不愛且畏之,願爲之死!”

信陵君道:“孤寡聞,不識英雄,諸卿恕之!今者得見英雄,孤之幸也。願卿早晚教訓,勿以不才而棄之!”

二人道:“臣豈敢!”

三人言談間,忽有卒來報,“城中有使來”!三人站起,往營外而去,果見一名軍使持節立於營門外。信陵君道:“何言?”

軍使道:“大夫遣使,請將軍回城議事!”

三人一驚。信陵君道:“時起倉促,無能得聞高論。願俟之異日。”

司勝道:“軍情緊急,臣謹送君上!”

放在一邊,由專人看顧的革車被牽過來。信陵君和司莽上車,示意軍使也上來。軍使連忙搖手道:“臣不堪車,不敢乘!願步行隨之。”兩人也不勉強,與司勝拱手相辭,司莽駕車而出,只幾步就加速到快步,直奔華陽城門而來。

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06章 洗塵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38章 列陣(一)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30章 司勝第262章 傷營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58章 夜聚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二章 戰警第372章 巴姊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77章 點軍第162章 離啓封第308章 救暴鳶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33章 呂太公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78章 帳議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44章 神蹟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03章 韓襲第334章 訪友第261章 秦箭第55章 段子幹第143章 夜行第32章 陷城(三)第91章 美酒美姬第138章 席次第138章 席次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69章 芒氏大子第42章 失機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56章 訪圃田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178章 驚訊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47章 龍陽君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13章 贈劍第150章 陳筮第105章 夜談第88章 武卒第二章 戰警第262章 傷營第122章 豕三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94章 追蹤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7章 圃田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6章 巡哨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82章 出城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245章 入韓第70章 蔡澤第369章 賜婚第333章 積竹柲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69章 誘供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63章 韓警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86章 尉府第69章 芒氏大子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4章 信陵君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68章 秦人攻戰
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06章 洗塵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38章 列陣(一)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30章 司勝第262章 傷營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58章 夜聚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二章 戰警第372章 巴姊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77章 點軍第162章 離啓封第308章 救暴鳶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33章 呂太公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78章 帳議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44章 神蹟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03章 韓襲第334章 訪友第261章 秦箭第55章 段子幹第143章 夜行第32章 陷城(三)第91章 美酒美姬第138章 席次第138章 席次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69章 芒氏大子第42章 失機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56章 訪圃田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178章 驚訊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47章 龍陽君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13章 贈劍第150章 陳筮第105章 夜談第88章 武卒第二章 戰警第262章 傷營第122章 豕三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94章 追蹤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7章 圃田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6章 巡哨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82章 出城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245章 入韓第70章 蔡澤第369章 賜婚第333章 積竹柲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69章 誘供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63章 韓警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86章 尉府第69章 芒氏大子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4章 信陵君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68章 秦人攻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敖汉旗| 定襄县| 丹阳市| 金昌市| 云和县| 阜新| 宜阳县| 岳普湖县| 新兴县| 明水县| 应城市| 区。| 隆林| 抚顺县| 麻城市| 汝州市| 伊通| 沙田区| 阿拉善右旗| 博罗县| 玛沁县| 星子县| 溧阳市| 寿光市| 余姚市| 新建县| 闽侯县| 清水河县| 舒兰市| 威宁| 南阳市| 神木县| 宣恩县| 大丰市| 岑巩县| 西充县| 安远县| 盐津县| 博兴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