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章 信陵君

鄭安平趕到驛站時,那輛四駕馬車就拴在大門外。

鄭安平心中一緊,大人物竟然是衝著小小的驛站來的。他進入驛站庭院,遠遠看見大堂正中坐著一位身材高大的壯漢,長袍皮鎧,頭戴皮弁,顯然是士家子弟。驛吏坐在旁邊,身材看上去小了一半。堂正中案上放著一隻合好的竹符,這表明,這個驛站的人已經(jīng)全部被這名壯士徵用。凡調兵五名以上,必須合節(jié)符,這是自吳起時就傳下來的規(guī)矩。

鄭安平從懷中抽出節(jié)符,按規(guī)矩以小跑步登上臺階,大聲唱道:“鄭安平傳驛回館~,交令~!”

驛吏擡手,鄭安平進門,在驛吏案前跪下,把節(jié)捧上。驛吏接過節(jié),轉回身,把節(jié)捧給那位壯漢。

壯漢掃了節(jié)一眼,擡手示意驛吏收好。對席前的鄭安平問道:“尊稱?”

鄭安平略側一側身,回答說:“鄭氏安平。”

壯漢似乎愣了一愣,在席上躬身道:“原來是鄭公子,失禮了!某晉氏鄙。”

鄭安平回禮道:“亡國餘人,不敢當將軍之稱!”

晉鄙道:“公子午前到大梁通報,至此方回?”

鄭安平回道:“臣出城時已響聚兵鼓,故回東鴻裡家中整束,延誤交令,請將軍責罰!”

晉鄙擡手道:“如先回驛站交令,再返回整束,反而誤事。公子當機立斷,足見赤誠。請公子入列。”

鄭安平站起來,退出堂外,站在驛卒之中。隱隱覺得驛卒們的表情都是怪怪的。

晉鄙道:“少頃信陵君將往長城,與芒卯將軍相會。你等武卒且充前驅。”

聽到這話,鄭安平心中倒抽一口涼氣。信陵君,這是個比魏王還要響亮的名字。

齊國的孟嘗君以養(yǎng)士著稱,據(jù)稱門客三千,來自海內各地,各懷絕技。如此強悍的孟嘗君對任何君王都是財富,也是威脅。他在故國齊國長期擔任國相,但最終不爲齊王所容,在晚年出任魏國國相,最後客死魏國。他死後,門下三千門客何去何從成了大難題:這可是一幫一言不合就要屠城的草莾英雄,才能大,脾氣也大。魏王將當時可能才十來歲的二兒子無忌封君,讓他收留孟嘗君遺留下的門客;而一個小孩子竟把這事辦得舉重若輕,好像這些無法無天的門客從一開始就是他召募的一樣。今年信陵君也不過二十出頭,養(yǎng)士已經(jīng)有些年頭了,名氣也越來越大。

能見到信陵君,固然得遂平生;但這一夜還要去長城,而且是前驅?這不是要死的節(jié)奏嗎!鄭安平心裡燥熱起來,也不知是激動還是恐懼。

冬日的白晝很短。鄭安平回驛站時天還亮著,這麼會兒就暗下來。鄭安平默默地站在那裡,平定氣息;剛纔微微出汗的身子,熱氣漸退,慢慢地,寒意升上來;肚子裡也咕咕地叫了起來。

這時,門外遠遠傳來馬車聲,聽聲音似乎不下百輛。這讓所有的人都挺直了身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家的實力可以用戰(zhàn)車的多少來衡量。春秋時期,一個國家多裝備百來輛到幾百輛戰(zhàn)車。現(xiàn)在我們總在說“戰(zhàn)國七雄”,彷彿戰(zhàn)國時代只有七個國家,其實不然。準確地說,戰(zhàn)國時代,“萬乘之國”有七個,也就是說,全中國有七個國家戰(zhàn)車總數(shù)在一萬輛以上。除了這七個萬乘之國外,還有一些“五千乘之國”“千乘之國”。這真令人感到日月如梭:想當年武王伐紂時,牧野之戰(zhàn)出兵不過四千乘。而今天,五千乘之國根本就不是個角兒,大角們想滅就滅。

但在萬乘之國橫行之時,戰(zhàn)車早已不是軍隊的主力了,軍隊的主力是如鄭安平這樣的精選步兵。戰(zhàn)國七雄雖然都是萬乘之國,但誰都沒有真的配備一萬輛戰(zhàn)車這樣強大的車兵部隊;相反,他們幾乎不約而同地採用“車千乘,騎萬匹,帶甲數(shù)十萬”這樣多兵種聯(lián)合兵力配備。

一個國家常備不過千輛戰(zhàn)車,這次一下出現(xiàn)了百輛戰(zhàn)車,這可了不得。

晉鄙站起身來,一揮身,率領著驛站裡的五個人,向門外走去。他們在門口排好隊列時,大道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黑壓壓的車隊。正中的戰(zhàn)車上樹著旗,天暗了,已經(jīng)看不清上面的圖案。這列車陣在即將駛近驛站時,漸漸放緩了速度,最後堪堪停在驛站前。

一輛車上傳來一聲號聲,戰(zhàn)車一輛接一輛從道上向驛站駛來,就如同從繭中抽絲一樣,排列得整齊、均勻。不多久,在驛站前圍成一個半圓。鄭安平清楚地看到,半圓的中央,正是那輛插旗的車,這顯然是整個車隊的指揮車。車上人的面貌在暗影下十分模糊,身形端正,站在車上,給人一種山一般的安穩(wěn)感。

“這就是信陵君嗎?”鄭安平心中生出一股不真實的激動。

晉鄙大步向這輛車走去,驛吏不知所措地跟在後面。到了車前,晉鄙大聲說:“西門驛卒五名,恭迎君上!”

驛吏跟在後面,不敢開口,只是打躬。

信陵君平靜地說:“晉將軍辛勞!旁邊可是驛吏?”

這次驛吏不能不說話了:“驛吏麻小三,不敢~君上動問!”

WWW_ Tтkǎ n_ ¢o

“西門驛軍容嚴整,驛吏治理有方!”

驛吏大起膽子說:“但聽君上差遣,火裡水裡不~怕!”

信陵君道:“驛卒由晉將軍調遣。”隨又轉向晉鄙:“在這裡打尖?”

晉鄙躬身道:“諾!”

車上吹響的兩聲號聲,人們從車上站起,跳下。

晉鄙轉向站在門口紋絲不動的四名驛卒:“到裡面搬草料。”又轉向驛吏:“打火!”

每輛車都過來一個人,有的跟著驛卒去後院搬草料,有的跟著驛吏去廚下搬柴禾,似乎任務早就分配好了,並不混亂。

後院草料其實並不多,七手八腳,幾乎搬空了;拿到院前場地上,放在馬前面,任由它們啃食。馭手們還在掏出一袋豆餅,灑在草料上。然後靜靜地握著繮繩,看著馬吃草。

場地中間已經(jīng)有人點起了多堆火,驛站裡的各種食物、各樣鼎簋罐盆都被搬出來。驛站西邊緊挨著一條小河,大家就在河裡打起水,架在火上,開始做飯。

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38章 席次第95章 郭子仲謹第171章 信用第242章 撲空第3章 祭旗出征第6章 囿中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72章 巴姊第52章 私議第25章 仲嶽第26章 謀定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6章 巡哨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7章 圃田第5章 夜行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91章 美酒美姬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1章 離城第79章 掌兵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88章 武卒第126章 傭車第3章 祭旗出征第51章 棄民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93章 將相和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10章 麻三第7章 圃田第327章 夜守第52章 私議第202章 倉城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69章 誘供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45章 回朝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78章 帳議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95章 覆命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48章 管仲明第243章 伐兵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11章 大梁門衛(wèi)司莽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82章 疑雲(yún)第131章 麻太公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31章 麻太公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73章 練兵第31章 陷城(二)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37章 點兵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219章 夜襲第292章 書名第73章 樽俎折衝第45章 回朝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96章 張祿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72章 巴姊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74章 將相和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44章 入城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85章 見陳公第155章 共其利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51章 棄民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84章 侯嬴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29章 草舍
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38章 席次第95章 郭子仲謹第171章 信用第242章 撲空第3章 祭旗出征第6章 囿中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72章 巴姊第52章 私議第25章 仲嶽第26章 謀定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6章 巡哨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7章 圃田第5章 夜行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91章 美酒美姬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1章 離城第79章 掌兵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88章 武卒第126章 傭車第3章 祭旗出征第51章 棄民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93章 將相和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10章 麻三第7章 圃田第327章 夜守第52章 私議第202章 倉城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69章 誘供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45章 回朝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78章 帳議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95章 覆命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48章 管仲明第243章 伐兵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11章 大梁門衛(wèi)司莽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82章 疑雲(yún)第131章 麻太公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31章 麻太公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73章 練兵第31章 陷城(二)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37章 點兵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219章 夜襲第292章 書名第73章 樽俎折衝第45章 回朝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96章 張祿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72章 巴姊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74章 將相和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44章 入城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85章 見陳公第155章 共其利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51章 棄民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84章 侯嬴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29章 草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 射洪县| 佛学| 巴马| 梧州市| 金山区| 合川市| 青浦区| 北安市| 都昌县| 宜兰县| 崇义县| 福安市| 义马市| 平利县| 花莲市| 东台市| 临湘市| 雷州市| SHOW| 庆阳市| 赤峰市| 津南区| 涿鹿县| 城步| 保德县| 昌黎县| 安顺市| 洞口县| 曲周县| 高台县| 武冈市| 丰台区| 剑河县| 自治县| 潮安县| 鲜城| 嘉鱼县| 行唐县| 苍南县| 双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