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2章 相持之計

晉鄙的思路與別人完全不同,不是著眼於一軍一城,而是主動與大梁配合互動。這讓信陵君心有所動,遂道:“多與將軍互通音訊,迄不得令,奈何?”

晉鄙道:“秦攻樑,則吾攻秦;秦攻華陽,則將軍攻秦,此大略也。今秦坐困啓封,進不能攻樑,退不得其道,但以錢糴糧,其欲爲富家翁乎?蓋首尾難顧,靜以待之之故!”

信陵君道:“秦人以萬人西出,扼吾東進之道。設其攻樑,吾當何以攻之?”

晉鄙道:“秦人以萬人出陣,時時攻之,以疲吾軍,似乎得計。然吾軍新敗之餘,士氣委頓;秦人犯我,我每戰小有斬獲,雖於敵無大傷,而於我則提振士氣,明彰賞罰,整頓部伍,諳於陣戰,不啻田獵觀兵,而利於戰也。”

信陵君這才把這幾天的戰事想明白,原來晉鄙根本就沒打算認真打仗,只是藉著秦人練兵。想通這一節,信陵君立即來了精神,道:“微卿之言,孤何知哉!願聞其次。”

晉鄙道:“出陣十日,行列精熟,上下一心,乃可擇其要衝而擊之。故是時也,必得諸先生細探彼我虛實、遠近、曲折之相,以爲攻守之策。公子前賜啓封地理圖形,甚爲精要。若得其餘,必利破秦。”

信陵君道:“是圖乃武卒陳四所獻。陳四現在大梁,不在軍中,奈何?”

晉鄙道:“公子可遣使召之。”

信陵君道:“不知何之,如何召之?”

晉鄙道:“陳四隨何人至軍?”

信陵君道:“乃隨衛將軍門下車右先生於啓封事。”

晉鄙道:“請之於將軍,不亦可乎?”

晉鄙的提醒讓信陵君十分興奮,道:“芒氏兄弟見在營中,卿其同往見之!”

晉鄙道:“軍禮不入國,國禮不入軍。公子,將軍也,不可擅離。軍中凡有事,召之即可。”

信陵君道:“如此,卿其少候!”招手叫來一名門客,命其去請芒氏二公子至。在等候的時間裡,信陵君道:“復有一事煩勞大夫。”

晉鄙道:“公子有命,不敢辭。”

信陵君道:“張先生暗探於鄭,得全豬一口,今在城中。欲饗士卒,未得其道,請大夫助我。”

晉鄙大笑道:“是誠難也!豬隻一口,而欲饗十萬之卒……但食肉糜矣。”

信陵君道:“誠爲不易!願大夫勞心。”

晉鄙道:“豬在何處?臣願往觀之。”

信陵君擾晉鄙帶到門房,一口大豬,豬毛剃盡,但尚未開剝,橫陳於室內,約有二三百斤。晉鄙道:“豬雖大,曲折難分,何如就於諸先生分而食之,猶有其味。”

信陵君道:“孤雖幼,亦聞吳子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雖未能行,竊深慕之。軍中但有一食,願與士卒共,不敢獨享。願大夫成之。”

正言之間,門外報芒氏二公子至。信陵君和晉鄙出到門口相迎。二公子入門後,芒亥一眼就看見了那口豬,道:“是何來也?君上知吾心矣!”

晉鄙知道他想岔了,連忙解釋道:“有先生密使於鄭,就便得一豬。君上不敢獨享,願與衆共之。臣彷徨無計,正躊躇間,二公子至,必有以教我。”

芒亥聽聞不是請他吃肉,也沒了興致,道:“一豬而分十萬衆,非魏高莫辦。”

信陵君聽了心中一喜,道:“微公子之言,吾幾忘懷。”馬上命人去請魏高公子。自己與晉鄙帶著芒氏二人進到院內,兩邊坐下。

晉鄙道:“前者貴府車右先生赴啓封,隨行者陳四,頗善地理,圖形精當,甚便於軍事。今吾與秦相拒郊野,若得其人相助,不無補益。惟不知其人今在何處,願先生告之將軍,賜予軍中,則幸甚。”

芒氏二人也覺得突兀,相互看了一眼,芒未道:“小子淺識,未知門下有陳四者,莫不有誤。設有善地理,精圖形者,寧無引之於左右乎?”

信陵君道:“其人年甚幼,蓋初年武卒,非將軍門下。惟差遣侍車右先生出入啓封,故知之。公子但語於車右先生,必知其狀。”

芒未道:“君上有命,不敢辭。願即傳言於父查找其人。若得之,必能如願。”

信陵君道:“甚勞公子!”

晉鄙道:“其事甚密,不宜宣之於口。願君上密箋之。”

信陵君道:“大夫所言甚是,是孤失於計較。”遂上堂內,擇出一支竹簡,以刀刻畫道:“無忌言:陳四者,曾侍車先生,才能堪用,願賜軍中效力,則幸甚!謹拜!”用錦囊封好,交與二芒。芒未接過,也不拆看。放入懷中,禮辭而去。

少頃,魏高到了。信陵君和晉鄙將其迎入,說明請他來的用意。魏高看了看豬,道:“是豕尚未開剝,今夜不及;願借民軍善屠者,整治齊備,旦日可饗士卒。”

晉鄙道:“是有何難!需屠者幾何?”

魏高道:“豬隻一隻,多亦無用,但得五人足矣。”

晉鄙道:“後軍右偏恐即足矣。公子可隨吾至右偏徵用。”又對信陵君道:“君上旦日饗士卒,臣將遍告全軍,以布將軍之德。”

魏高道:“臣定不辱使命!必令分配均平,上下無怨。”

信陵君道:“如此勞累公子!勞累大夫!”

兩人出府。晉鄙果然從後軍的民軍中找到十幾名屠戶,魏高挑了五人,領著進城,把豬擡到城外,就在陳氏車鋪門前開膛破肚,切小清洗。晉鄙傳令全軍,將軍勞諸軍,旦日食有肉羹。

信陵君現在清閒下來,獨自一人上了堂,側臥於席上,回味著剛纔與諸人的對話,希望能從中理出頭緒。

事情的起因是張輒坐實了韓國通秦,不僅與秦頻繁往來,甚把首都鄭國的糧食從水路運往啓封,供應秦軍。這嚴重震撼了信陵君一行。本來,信陵君他們是把勝利的希望放在魏、韓三路夾擊秦軍,而秦軍因深入敵境,補給困難之上。現在這一基礎不存在了:韓國不僅不會與魏合作攻秦,反而成爲秦軍的後勤補給基地,消除了秦軍最大的弱點。信陵君當時的感覺,幾乎就是天塌了!

張輒和仲嶽先生所定之計,他也是認同的,認爲不失爲一條可以成功的道路。但找到後軍統領武卒的三司商議,卻得到近乎一致反對,而且理由看上去十分充足。司莽強調了長期野戰的困難,特別是在毫無準備的條件下。司空和樑尉公子則更多從經濟角度提出問題:長期相持,農時盡誤,田園荒蕪,民無所依,來年又將如何?惟一反對不那麼激烈的是司勝,但也只是認爲相持一月是可能的,——如果糧秣充足且只需一個月就能贏得勝利的話,而這兩點信陵君是不能保證的,只能作爲一種可以爭取的前景。

晉鄙則提供了另一個思路:秦軍夾在大梁和華陽之間進退不得,何嘗不是被動地捲入一場持久戰?相比魏軍,秦軍的戰場處境更加不利:他甚至只能派出一支萬左右人的部隊與華陽十萬魏軍相持。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一點削弱秦軍,同時壯大我軍,韓國最終也會改變態度,站到魏國陣營中來。這當然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智慧,付出難以想象的努力,但要與強秦相抗,哪有容易的?

從根上說,晉鄙的辦法與張輒等的意見相合程度很高,都主張持重而行,反對在條件不成熟時與秦軍決戰;但兩者的思路有所不同,張輒等主要把精力放在韓國身上,而晉鄙則更關注大梁的動向。

目前兩者並無分歧,那就把意見相同的部分先執行起來!信陵君最後下了決斷。

哪些事意見相同?兩人都同意對秦人和韓人的動向進行深入調查,爲此,他們共同要大梁幫助尋找毫無名聲的準武卒陳四,以繪製比較精準的地圖;還要藉助信陵君門客的力量,掌握各方動向。——至於掌握軍隊,激勵士氣,訓練部伍,就全交給晉鄙做就好!至於這兩條路到哪裡會出現分歧,出現分歧將如何處理?到時候再說吧!

漸漸理清自己的思路,信陵君也恢復了些勇氣。在院內的門客,在諸將議事時大多沒有湊過來;見信陵君獨在堂內若有所思,也貼心地不上去打擾。直到信陵君面色和緩下來,慢慢走出堂來,下了臺階,才紛紛圍攏過來。

信陵君道:“郭、靳二先生歸否?”

一門客道:“未也。”

信陵君道:“旬日未歸,家中倚望。”

門客們道:“願隨君上!”

信陵君道:“得家中音訊否?”

一門客道:“大梁城內警戒雖嚴,集市未散,四方商賈齊聚,不似吾等日夜提心。”

一門客道:“先生之言是也。曝兵於野,衣不暫解,已經十日。秋去冬來,茍日漸天寒,而寒衣不備,奈何?”

信陵君道:“孤聞芒將軍守城甚嚴,吾先生等出城,猶待須賈大夫之助,奈何集市未散,商賈齊聚,而四城大開乎?”

第48章 真心第31章 陷城(二)第72章 節鉞第348章 管仲明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5章 夜行第263章 密議第213章 贈劍第35章 計議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33章 出城第297章 會魏齊第126章 傭車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68章 夜襲第45章 回朝第195章 覆命第103章 危機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24章 華陽城第43章 等待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6章 謀定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54章 賣王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5章 仲嶽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02章 倉城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54章 賣王第196章 張祿第15章 升帳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9章 邂逅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6章 囿中第173章 夜議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86章 尉府第328章 張祿之助125章 洛陽白氏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02章 倉城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37章 圖秦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65章 破臉第35章 計議第372章 巴姊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62章 傷營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93章 韓援第53章 私授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94章 再入小城第162章 離啓封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61章 秦箭第24章 調兵第11章 離城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78章 帳議第4章 信陵君第150章 陳筮第6章 囿中第35章 計議第364章 戒備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0章 行刺第318章 退兵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38章 祭壇第230章 司勝
第48章 真心第31章 陷城(二)第72章 節鉞第348章 管仲明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5章 夜行第263章 密議第213章 贈劍第35章 計議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33章 出城第297章 會魏齊第126章 傭車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68章 夜襲第45章 回朝第195章 覆命第103章 危機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24章 華陽城第43章 等待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6章 謀定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54章 賣王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5章 仲嶽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02章 倉城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54章 賣王第196章 張祿第15章 升帳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9章 邂逅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6章 囿中第173章 夜議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86章 尉府第328章 張祿之助125章 洛陽白氏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02章 倉城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37章 圖秦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65章 破臉第35章 計議第372章 巴姊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62章 傷營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93章 韓援第53章 私授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94章 再入小城第162章 離啓封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61章 秦箭第24章 調兵第11章 離城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78章 帳議第4章 信陵君第150章 陳筮第6章 囿中第35章 計議第364章 戒備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0章 行刺第318章 退兵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38章 祭壇第230章 司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乡县| 平阳县| 房山区| 丹江口市| 瑞丽市| 沧源| 兖州市| 云浮市| 鞍山市| 运城市| 深水埗区| 双流县| 西充县| 承德县| 陈巴尔虎旗| 兰考县| 体育| 县级市| 大洼县| 金堂县| 芜湖市| 三河市| 乐东| 尤溪县| 宜春市| 荥阳市| 银川市| 衡山县| 丹江口市| 枝江市| 赤壁市| 读书| 夏河县| 沅江市| 沈阳市| 修水县| 兴仁县| 临湘市| 吉林市| 纳雍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