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1章 夜歸華陽

當張輒完成自己的陳述,堂內已經暗下來。芒卯吩咐掌燈。一支粗大的火炬被插到屏風前的案幾上,灼灼的火光跳躍著,讓每個人的臉都黑一陣,白一陣。

芒卯聽完陳述,沉默了片刻,道:“公子身居險地,遭遇諸苦,皆臣之罪也。臣雖萬死,莫能贖也。”

張輒等伏拜道:“惟願將軍早定退秦之計,君上無不奉行!”

芒卯轉換了話題,道:“先生等皆與秦人交兵,必知秦人虛實。”

張輒道:“依微庶所見,秦人陣法謹嚴,士皆用命,行伍相救,令行禁止,旗鼓整齊,誠勁敵也。追亡之時,行陣解散,稍有可乘。”

芒卯道:“願具言其道。”

張輒道:“秦人近吾陣前,以盾爲衛,箭如雨下,民軍死傷甚多。鄉民無知,驚慌四散,衝亂四周八營,秦乃以急鼓,促戟士逐北,陣遂解也。乘此隙也,大夫以弩射之,以大軍臨之而退。”

芒卯道:“方戰之時,先生等居何處?”

張輒沒有說自己在秦軍陣後觀戰,道:“居於華陽。”其他兩位先生則道:“於華陽四至哨探。”

芒卯道:“親見其戰否?”

三人皆道:“未親見也,但得聞耳。”

芒卯道:“吾二子雖歷此戰,亦未身臨。終不知秦人虛實。”嗟呀之間,忽然道:“聞啓封令、尉,見在華陽,其必知啓封虛實之狀,公子若無他用,願以遣歸。”

張輒道:“當告君上,諒無他也。”

芒卯道:“承先生惠顧,得知華陽之情,謹拜謝!”於座中一拜。三人盡避席回拜。知道會見結束,隨即告辭。芒卯還讓芒辰備車相送,並取將軍節符一支,道:“恐軍務緊急,于禁城後行走。可持此節,通行無礙。”三人皆稱謝。張輒將節符收入懷中。

回到魏公子府,叫開大門,與芒氏諸人作別,關門轉過蕭牆,發現家老一臉焦急地過來,見了張輒道:“先生猶不得歇,大梁尉至矣!”

張輒心中一緊,隨著家老進入一間暖閣,案上安燈,大梁尉坐於其後,門下有兩人侍候。四人進來見禮,侍候的人退出。四人於案兩邊坐下。

大梁尉道:“臣得一事,非心腹不敢言也。聞先生歸國,隱蔽來訪,猶恐人知。”

張輒道:“願聞大梁尉之教!”

大梁尉道:“當急告公子,秦與魏密議除公子之計。”

張輒心裡吃了一驚。其實,自信陵君出大梁,一路走來,似乎刺客、劍俠不斷。張輒也懷疑其中有什麼名堂,但也找不到線索;每每要追查時,信陵君總以軍務緊急爲由否決了——是不是信陵君自己也知道,故意迴避?現在聽到大梁尉明確提起,立刻提起了精神,道:“大梁尉何謂也?”

大梁尉道:“聞秦與魏議,要和議前盡滅華陽之軍,其意乃在公子。公子身敗,或死於軍中,或毀於名節,皆不得復起。乃其意也。”

張輒道:“何人出此計?”

大梁尉道:“公子身敗名裂,何人得意?”

張輒不敢再說,心情沉重地點點頭,問道:“將以何策應之?”

大梁尉道:“勿輕戰,勿浪戰,深溝高壘,遠斥候,先爲不可勝。”

張輒道:“是晉鄙大夫之所爲也。然則久持不決,糧秣爲艱,奈何?”

大梁尉道:“魏既爲艱,秦寧易乎?其艱必倍之。相持既久,秦必退。然其要者,猶在城內。但城內無事,秦無能爲也。”

張輒道:“城內?城內但武卒中營與諸門客,並無他人。”

大梁尉道:“公子常親民,身爲士卒先,此其竅要,宜爲所乘也。”

張輒道:“大梁尉何以聞之?”

大梁尉道:“謀之於殿堂,焉得無聞!言盡於此,願先生勿以輕忽視之。”起身相辭。家老欲挽留,大梁尉道:“陰行潛入,不敢當人。亦不可回訪。就此而辭。”

家老叫來馬車,是一乘四周皆嚴的安車。大梁尉鑽進去坐下,馬車出門而去。

張輒道:“大梁尉何至?”

家老道:“晡時乘安車而至。”

張輒道:“何所託辭?”

家老道:“但聘問公子及其子。”

張輒道:“擺明車馬,何言隱耶?”

其餘三人皆搖頭。藺先生道:“大梁尉此來,甚出意外,其言可疑。”

張輒道:“雖可疑,其意欲何爲?不欲華陽與秦鬥乎?不欲公子親民而爲士卒先乎?”

範先生道:“其行雖可疑,其言不可輕忽。觀其言語吞吐,似有所隱。久候而匆匆一言,必有大意在焉。”

家老道:“事關緊急,不敢催促,願即赴華陽,以報公子!”

張輒道:“家老所言是也。願家老備車一乘,器械齊備,臣即起也。”

家老急忙去準備,讓人給三人端上晚餐,竟然有菜有肉。三人也正腹飢,一頓罄盡。家老來言,車已備好。三人出來,檢查轡繩、弓戟、劍盾等物無誤。即牽車出門,沿街走到南門。出示了芒卯給的節符,武卒開城。三人出城後,登車而行。

車由範先生駕御,三人商量的結果時,以最直接但出人意料的路線,駛回華陽。範先生路徑熟悉,駕車避開大道,只往小徑而行。是夜昏暗無光,濃濃的暗夜下,前面五十步都看不清,弓箭幾乎無用,張輒索性放下弓,只把盾擁在身前。範先生駕著車,東拐西轉,軌跡無常,在夜暗的掩護下,根本看不清,只有得得的馬蹄聲和轆轆的車輪聲暴露著他們的行跡。

行駛了兩個多時辰,已經到達長城邊。車在這裡轉向南,向被秦人燒燬的南關駛去。張輒突然道:“南關殘破,車馬難行。轉向北,開城行大道。”

範先生聞言,帶住馬,兜轉方向,向北而來。車到圃田,張輒道:“人困馬乏,盍入城中稍歇再行。”兩位先生雖然心有疑惑,但也不反對,把車駛到城下,叫開城門。圃田守親自出城接入城中。張輒道:“是馬奔駛一夜,恐馬力難濟,願換馬而行。”

圃田守命人把信陵君出城時留下的馬車再備好一乘,送三人出城;又於長城下叫開城門,雞叫頭遍。出城後,一路急駛,到達華陽城外時,已是旦時。

藺、範二先生立刻被郭先生叫去繪製四至圖,馬車被值夜的門客牽走餵養。張輒回到自己的房間,準備休息一會兒,理理思路,再與信陵君見面。但他驚訝地發現,屋內竟然睡著一個人!嚇得張輒猛地關上門,跳到院子裡,叫道:“何人?”

一個個門都打開了,衆人見張輒站在院子裡,全神戒備,也都緊張起來,圍在他的周圍。

張輒的房門也打開了,施施然出來的竟是仲嶽先生。張輒這才放鬆下來,問道:“仲嶽先生何以至此?”

仲嶽先生揉揉臉,道:“吾見先生徹夜不歸,必有大事,故相待耳。睏倦難捱,竟然睡去。”

張輒對周圍人拱手道:“心神不寧,攪擾先生,心甚不安!”衆人漸漸散去。

張輒對仲嶽先生道:“鬧鬼!何以見此!”

仲嶽先生道:“非敢驚鬧,實在要事,待先生一決。”先張輒一步走進房間裡。

張輒隨後跟進來,道:“何事急迫至此?”

仲嶽先生道:“唐叔入城傳言,欲兄往呂氏車行訪曾氏。”

張輒一下子跳起來,道:“曾兄至矣?何時而至?”

仲嶽先生道:“吾道先生外出,旦日方歸。唐叔遂去。”

張輒道:“唐叔何時入城?”

仲嶽先生道:“黃昏之時。”

張輒道:“追之不及矣。”遂拉仲嶽先生坐下,道:“吾亦有事,欲請教先生。願先生忍倦與我一決。”

仲嶽先生道:“先生猶無睏倦,而況吾乎!”

張輒道:“乘車而至,雖疲憊,猶無睏倦。”

仲嶽先生道:“先生其言乎!”

張輒道:“吾自尉氏入啓封,直上大梁,遂入府中。舉城皆知。”

仲嶽先生道:“何以知之?”

張輒道:“入城時爲武卒查問,不一時,而盡知矣。知之猶可,魏相、芒將軍相邀過府,魏王與大梁尉入府探詢。”

仲嶽先生詫異道:“王亦入府?”

張輒道:“遣龍陽君入府。”

仲嶽先生嘆道:“是亦未善也!……先生其言之。”

張輒道:“魏相之召也,欲聞華陽之事,而曰,魏秦和議,惟在於華陽。秦索十城,魏願獻五城,華陽守一月,可少獻一城。願公子加意焉。”

仲嶽先生想了想,道:“或有其事也。”

張輒道:“芒將軍之召也,亦詢及華陽之事,惟言魏秦之和議將成,而華陽之民將遣,需預謀其策。將軍之意,乃在公子晉民爵,而官給之一年。”

仲嶽先生道:“官給一年,斗食則三十六石,十萬之衆則三百六十萬石。一縣之地,恐難支也。”

張輒道:“將軍欲公子私帑給之。”

仲嶽先生道:“一月之糧奈何?”

張輒道:“亦賴公子也?”

仲嶽先生道:“王其無出耶?”

張輒道:“吾亦責之。車右先生曰,王與公子,兄弟也,一而二,二而一,不可分也。茍利社稷,豈在公私!”

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0章 麻三第43章 等待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89章 壯行第12章 張輒第295章 示警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82章 爭武卒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57章 交糧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60章 餱糧第103章 危機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06章 洗塵第39章 列陣(二)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21章 豪強第124章 華陽城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70章 遠迎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2章 陷城(三)第235章 貴公子第168章 夜襲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97章 會魏齊第206章 洗塵第45章 回朝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51章 棄民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15 歃血爲誓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59章 拜將第263章 密議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21章 除警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178章 驚訊第92章 整軍第120章 俠士第73章 樽俎折衝第8章 管城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75章 和議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98章 離華陽第5章 夜行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62章 離啓封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56章 訪圃田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22章 善後第60章 餱糧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4章 調兵第171章 信用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84章 巴氏車行
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0章 麻三第43章 等待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89章 壯行第12章 張輒第295章 示警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82章 爭武卒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57章 交糧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60章 餱糧第103章 危機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06章 洗塵第39章 列陣(二)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21章 豪強第124章 華陽城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70章 遠迎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2章 陷城(三)第235章 貴公子第168章 夜襲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97章 會魏齊第206章 洗塵第45章 回朝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51章 棄民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15 歃血爲誓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59章 拜將第263章 密議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21章 除警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178章 驚訊第92章 整軍第120章 俠士第73章 樽俎折衝第8章 管城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75章 和議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98章 離華陽第5章 夜行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62章 離啓封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56章 訪圃田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22章 善後第60章 餱糧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4章 調兵第171章 信用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84章 巴氏車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通许县| 石嘴山市| 宁南县| 庆元县| 平果县| 东明县| 雷波县| 志丹县| 阳城县| 华坪县| 林西县| 铅山县| 鹤庆县| 乡宁县| 镇平县| 资中县| 聂荣县| 大丰市| 十堰市| 望谟县| 广平县| 金门县| 通州市| 开原市| 兰坪| 台中县| 奇台县| 南川市| 靖边县| 化州市| 白朗县| 西藏| 托里县| 江安县| 延寿县| 神池县| 冷水江市| 长阳| 柘荣县|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