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8章 中人之失

須賈在與此前請援的魏使交談中,發覺韓人助秦比已經知道的還要深入,不僅從華陽起運,甚至還要從鄭城直接走水運接濟。如果能以鄭城爲補給基地,那秦人在啓封就可以長期堅持;而韓竟以鄭地物質全力資秦,要請韓出兵擊秦,豈非與虎謀皮?左思右想,須賈決定把這事報告信陵君,由他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信陵君的門客在人定初分到達華陽城下。巡哨的武卒將他帶到司空那裡,司空認得是信陵君門客,告知樑尉公子後,親自帶人送到華陽城內。信陵君等人聞知,緊急出來迎接,揖讓到府內堂前。由於天色已晚,燭火不便,衆人只在院內,藉著微弱的殘月團團圍坐。

門客報告了自己看到的情況,特別是由於韓王臥病,魏使皆不得通之狀;特別說明,須賈大夫之所以要他趕回來,是要報告兩件事:一,韓使頻頻前往啓封;二,韓國可能經水道向啓封運糧。

聽到這兩條消息,在座的人也有些懵:韓國如此作爲,到底是打的什麼主意?難道韓國真的完全投向秦人了嗎,這對它有什麼好處?

Wшw? tt kan? ℃ O

仲嶽先生比較冷靜,問道:“此信得自何人?”

門客道:“大夫言,此得於他人暗報。縱不實,亦庶幾也。”

仲嶽道:“大夫初入鄭,得此惡信,必先來報,是也。方今之要,在打探確實。”隨轉向郭先生和靳先生,道:“靳先生深諳地理,能知河流津渡之處;郭先生即遣人手,四下打探,一要明韓舟入啓封,二要明韓使入啓封。”兩人應承而去。

仲嶽先生又對回來的門客:“方先生且安歇。明日還要勞動先生歸鄭。”方先生也辭去。

望著院中所剩的幾位門客,信陵君道:“初聞此訊,幾驚肝膽。願先生教我。”

仲嶽先生道:“事易時移,天之常也。不測風雲,往往而有。君上勿憂。”

信陵君道:“吾所慮者,秦人難破,軍心難安,久必生變。如之奈何?”

張輒道:“其所尤難者,在須賈大夫不得其門而入,韓庭諸事,盡皆不明。計策難出。若能造訪一將一相,或一大夫,得其的信,或可爲也。”

信陵君眼前一亮,道:“若欲訪一大夫,韓王孫或韓不申或有其道……”

仲嶽先生亦笑道:“微君上之言,吾等幾忘卻。君上且會王孫,吾往會不申,必得其道。”幾個商議了談話的幾個細節,仲嶽先生辭去。信陵君來到後院,於門前呼道:“魏公子無忌,謹拜華陽尉!”裡面傳來一聲“容報!”不久,院門打開,華陽尉匆匆而出,與信陵君見禮。

信陵君道:“久失聘問,王孫安否!”

華陽尉道:“敢勞動問,賤體如常。”

信陵君道:“今日閒逸,願與王孫一會,得如願否?”

華陽尉道:“求之不得。每見公子戰事勞碌,不敢相擾耳。”

信陵君揖讓到前院,華陽尉道:“當備酒果,以爲興助。”叫身後的人進去取些酒果出來,自己隨著信陵君來到前院。隨後,幾名小童擔酒盛果品而至,於院前擺下,各自退走。

各飲幾盞酒,吃了兩個乾果,信陵君道:“今晨須賈大夫入鄭,通王使命。聞韓王臥病,諸有司皆探之。而王孫……”

華陽尉面色一變,道:“吾王何日得疾,輕重若何?”

信陵君道:“蓋韓王臥病,使命不通,須賈大夫淹留驛舍,不得進退。”

華陽尉想了想,道:“是必無他,偶感風寒耳!故不告於外臣。”

信陵君道:“王孫之言是也。是親近如王孫者,設王不豫,必遣使告之。今無使,是王輕疾也。然魏使不通,秦人難退,奈何?”

華陽尉道:“韓相正欲與秦交易,又何退之?汝等皆知,某爲韓相所遣,入華陽正爲助秦,何退秦之有哉?”

信陵君道:“秦人在側,如鍼芒在身,得無除乎。秦人素無義,一旦有變,一日而至鄭,王寧無憂乎?”

華陽尉道:“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信陵君道:“將軍暴鳶,國之干城,寧無一二言相諫乎?”

華陽尉道:“其或有之,惟勿聽耳。”

信陵君道:“欲得見其庭議,當諮之何人?”

華陽尉道:“吾語汝,若謀之於卿相大夫,必不得也。密諮於中官,或得其詳。”

信陵君道:“王孫之策甚妙,或有親近中人,得引薦一二!”

華陽尉道:“何必引薦,但得三五百錢,自無所不曉也。”

信陵君道:“何謂也?”

華陽尉道:“公子不知,中人位近君王,而身最賤,其意難平,易與也。於集市召一中人,——其人身有殘疾,易識也,——請酒不過數十錢。酒間但有所問,無不答也。若邀他人出,人數百錢,依位而定。”

信陵君有些諤然,道:“其言可信否?”

華陽尉道:“設若不信,指日滅之!得食效力,有何不爲?”

信陵君道:“得錢定能邀人出宮?”

華陽尉淫笑道:“但得其錢,王姬不難也。公子所邀,不過朝堂侍者,有耳無心無位,思之不過三五百錢。”

信陵君心中的震撼不亞於得知韓以水道運糧。他強壓心中的震撼,問道:“願聞其詳。”

華陽尉道:“但遣一人,於市邀一中人至肆請酒——中人識得?”

信陵君點點頭。華陽尉續道:“酒間閒談,即可隨意諮之。酒酣耳熱,知無不言。所諮事多則酒多,事少則酒少;所諮有所不知,即可邀其人,約定時日,置酒相見便可。有何難哉?”

信陵君道:“微王孫,孤何知也。”殷勤勸酒。王孫暢快吃喝,道:“日日對女眷,何興之有?必得知己如公子者,方得盡興!”信陵君下席,對一名門客耳語幾句。那名門客即出門,少時回來,從袖中出一串錢暗遞信陵君。信陵君接過,乘著敬酒的機會,把錢塞給華陽尉。華陽尉隨手接過,毫不掩飾,直接放進懷中。笑道:“公子何必……哈哈哈!”

又飲幾盞,華陽尉道:“公子勿慮。……吾得公子助,位至公卿可期也,又豈在區區百錢……”

信陵君道:“孤何德能,而爲此耶!”

華陽尉道:“公子德能,佈於天下,何人不知!門下門客三千,皆天下英雄;凡有所爲,無不得意,雖王亦不如也。吾但得公子二三之助,便能成事,積功而升,雖公卿可期也。”

信陵君道:“但有所命,不敢辭。惟才薄德鮮,恐難如意。”

華陽尉道:“公子勿慮!吾得公子之助,必有已以助公子,必不令公子空過也……”

信陵君道:“如是,無忌拜謝!”於座中伏拜。

華陽尉於座中回拜後,乘著酒勁道:“方值亂世,不得其黨,焉得其利!得與公子爲黨,幸何如哉!公子不知,吾一聞公子至城,千推萬辭,總是僞作;心中千肯萬肯。恨職司所在,不能以城相贈耳!”

信陵君只得含糊道:“此恩德,必不敢忘!”

華陽尉道:“公子知之。自公子入城以來,凡有所命,必不敢辭。公子勿慮,公子雖空華陽……但得公子……必無他也!”

信陵君道:“何謂也?”

華陽尉道:“公子不知……韓王甚愛公子,每指諸子皆蟲豕也……若知公子守華陽,或以華陽相贈,亦未所知。華陽,邊鄙也;公子,人中龍鳳也。舍一邊鄙而得一龍鳳,韓王之願也……思之而不可得,某但與公子相親,韓王必另眼相看。內與王相親相知,外得公子之助,豈非公卿可期?”

酒盡餚賅,信陵君將華陽尉送歸後宅,門客們將酒甕、簋盞擔到門前,由童子接入。

仲嶽先生早已回來,見信陵君在與華陽尉飲酒,便悄悄躲在門房裡,一直到華陽尉入內,方纔出來。

張輒一眼看到,便道:“有窺探者至!”衆人一瞧,是仲嶽先生,盡皆大笑。

仲嶽先生道:“先生何知?”

張輒道:“隱在塾內,歸時便知。”

仲嶽先生道:“必不能隱先生耳目也。”談笑之間,信陵君等已經回來。衆人復又坐下。信陵君道:“先生何得?”

仲嶽先生道:“韓王之病,不申亦不知。其朝中頗有得力者可籍也。惟書信難寄,臣以爲可邀其入鄭,以助大夫。”

信陵君看了看衆人,沒有誰有反對的意思,便道:“先生所言,必無誤謬。此事請先生斟酌。”

仲嶽先生道:“喏!未聞華陽尉奈何?”

信陵君看了看張輒,張輒道:“華陽尉有意投效,故所言甚多。”把剛纔的談話說了一遍。信陵君慨然道:“不意政事敗壞若此。王之親近,得爲錢所累,而至背矣!”

仲嶽先生道:“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爲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親隨左右,非可託心腹也,言不密,又何怪哉!”

第92章 整軍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27章 夜守第32章 陷城(三)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8章 列陣(一)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09章 乘其隙第86章 尉府第53章 私授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6章 謀定第71章 吹臺第71章 吹臺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8章 管城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4章 定計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56章 計謀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50章 防民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02章 報喪第97章 月下清談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2章 陷城(三)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55章 段子幹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65章 執帚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47章 龍陽君第133章 呂太公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40章 勵士第22章 俠客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82章 出城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39章 列陣(二)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54章 賣王第43章 等待第25章 仲嶽第364章 戒備第162章 離啓封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63章 密議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321章 管令第158章 女閭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68章 夜襲第113章 計糧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7章 奸細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63章 韓警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73章 夜議第48章 真心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6章 定奪第195章 覆命第261章 秦箭第103章 危機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75章 和議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43章 夜行第59章 拜將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9章 降服(三)第32章 陷城(三)第59章 拜將第222章 善後第195章 覆命第68章 城北驛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35章 打探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72章 信用週轉
第92章 整軍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27章 夜守第32章 陷城(三)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8章 列陣(一)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09章 乘其隙第86章 尉府第53章 私授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6章 謀定第71章 吹臺第71章 吹臺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8章 管城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4章 定計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56章 計謀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50章 防民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02章 報喪第97章 月下清談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2章 陷城(三)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55章 段子幹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65章 執帚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47章 龍陽君第133章 呂太公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40章 勵士第22章 俠客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82章 出城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39章 列陣(二)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54章 賣王第43章 等待第25章 仲嶽第364章 戒備第162章 離啓封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63章 密議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321章 管令第158章 女閭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68章 夜襲第113章 計糧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7章 奸細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63章 韓警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73章 夜議第48章 真心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6章 定奪第195章 覆命第261章 秦箭第103章 危機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75章 和議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43章 夜行第59章 拜將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9章 降服(三)第32章 陷城(三)第59章 拜將第222章 善後第195章 覆命第68章 城北驛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35章 打探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72章 信用週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通辽市| 榆中县| 永和县| 保德县| 文成县| 金平| 永年县| 石嘴山市| 彝良县| 临朐县| 九龙县| 南安市| 开远市| 罗城| 甘孜县| 临沧市| 尚义县| 固安县| 长泰县| 砀山县| 日照市| 河池市| 新兴县| 合江县| 阿图什市| 成安县| 昌江| 禄丰县| 太白县| 甘孜| 山丹县| 湖州市| 沙雅县| 青海省| 平昌县| 德昌县| 苍南县| 安图县| 吴桥县|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