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2章 報喪

鄭安平重歸故里,與張祿交談、商議良久,不覺東方既白。張祿道:“公子但忍困而行,臣往裡中求告齊衰可也。”

鄭安平道:“既君上有贈,奈何復告於鄉里?”

張祿道:“不告於鄉里,何以知公子之功哉!”

鄭安平匆匆趕回驛舍。大家一起在驛中做了早餐,還給麻三貢上一碗,菜蔬醬果,一樣不少。

仲嶽先生的藥很起作用,他們的傷口已經呈現癒合的趨勢。從張祿那裡聽說芒卯將軍要謀害信陵君,雖然不敢盡信,但心頭總是有些慼慼然,覺得自己這一身傷好像有些不值。但他也知道,這事不能明說,只能爛在肚子裡,所以就更加難受。大家晚上都沒有睡好,所以整個上午,大家都在靈堂外打盹。

張祿在邑中買的白布,由里長親自駕車送來。隨車到的還有張祿從家裡帶來的衾被和一些果品。衆驛卒迎到門外,一一稱謝,各自披上。里長遂到靈堂外,衝裡拜奠,並獻上喪儀:一罐蜜棗。祭拜畢,便坐在隔間,與衆人拉關係,深致慰問。

這時,門外響起叩門聲,仲嶽先生的聲音高聲唱道:“信陵君無忌謹備儀摯,獻於麻氏!”

這一嗓子,把里長的魂都嚇出來了,張皇道:“信陵君至,吾將何往!”

鄭安平把他帶出來,打開一間久無人住的房間,把他推進去,道:“悄聲!”里長趕緊跑進去,鄭安平把門關上,與三人一齊出到門外,齊齊跪在兩邊。鄭安平道:“何敢勞君上親至!”其餘三人只是低頭不語。

信陵君深施一禮,道:“麻兄死國,理當奉祭!”

仲嶽先生又唱道:“信陵君獻祭!”

在仲嶽先生的引導下,信陵君越過大門,直往後堂而來,後面跟著十名家臣,各捧祭品,分列兩邊。等他們走完了,這四名驛卒才站起來跟進去。

仲嶽先生將信陵君引到後堂中靈堂的隔間,整頓祭品。四名驛卒進入靈堂,在門邊重新跪下。仲嶽先生從隔間裡捧出四套喪服,這比臨時披上的白布要精緻多了,有衣有裳,有縗有帶。四人脫掉自己帶血衣裳,藏在角落裡,換上這身喪服。雖然有些冷,但也比原來的衣裳強。

等他們換好喪服,撤去案上的貢品,仲嶽先生進入隔間,四名驛卒復於門前跪下。信陵君首出,仲嶽先生其後,一衆家臣各各端著祭品,用小幾託著,依次排在隔間內。

信陵君來到靈堂門前,先施一禮,仲嶽先生唱讚道:“信陵君謹拜!”從家臣手裡接過第一道祭品:一個豬頭,遞到信陵君手裡,口裡再唱讚道:“獻牲!”

信陵君接過豬頭,捧在手中,門內鄭安平趕緊雙手接過,安放在供案上。以下依次是粟、稷、清水,都一一放在案上。隨後是帛、布、衣、冠,一一鋪在案前地上。最後是一串錢和一壺酒,錢壓在衣上,酒則灑在門前地上。每獻一道,都由仲嶽先生一一唱贊。

十禮獻畢,四名驛卒伏拜而謝。最後信陵君捶胸而號道:“麻氏去矣!”仲嶽先生及時道:“禮成!”信陵君退下。一衆家臣也湊熱鬧似地聚在門前,一一見禮,四人一一回拜,頭都有些暈了。

最後,仲嶽先生唱道:“送信陵君!”四人連忙站起,跟在家臣的後面,直送出門外。家臣從車上取下一隻陶壺,仲嶽先生解釋道:“恐燈油不完,特獻蓖油一壺,以濟其用。”四人稱謝,復跪送信陵君登車而去。

等到這幫人終於看不見了,四人“哎喲”一聲,倒在地上,渾身痠痛,傷口也一陣陣作痛。歇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里長看見信陵君一行走了,自己從暗間出來。主動替四人把油擡進去,給燈灌滿油。又和四人一起把昨天卸下的門板重新安回去,殷勤周到。四人有些不過意,道:“長老無庸操勞,小子們自來。”

里長道:“諸君能得魏公子信陵君親至,定建不世之功,獲無上之賞。鄭公子惠居敝裡,來日多有投靠!”

鄭安平道:“微賤自居貴裡,多得嘉惠,自不敢忘!”里長再三致意,戀戀不捨地驅車而去。鄭安平讓他轉告張祿,自己今天在驛舍守夜,不回家了。

里長走後,四人坐在大堂門前,商議下一步如何辦理。

本來有事,大家都是聽麻三的。現在麻三死了,四人中鄭安平歲數最長,又“見過世面”,成了大家的主心骨。鄭安平道:“麻兄之事,吾等雖兄弟,卻非家人。喪葬之事,猶需其家,吾等不可擅處。”衆人一致同意。

四人中,只有鄭安平到過麻家,這個任務就又落到鄭安平身上。鄭安平道:“一人爲私,二人爲公。願請一兄同行。”衆人又推年齡第二的粟兄。粟兄推託道:“驛內不可無人,只剩兩個小子怕翻了天。還是小四同去。吾與犬兄打理驛舍。”見粟兄如此說,小四不敢反對,只得道:“一路全賴鄭兄!”

麻三的好友都是武卒,現在戰時,根本無法報信,甚至不知道他們在哪兒。除了信陵君,再也沒有人來弔唁。四人閒得無事,傷口一陣陣疼上來,遂決定打火,清創、上藥,煮粥吃飯,睡覺。議定了守夜的順序,驛卒們到後院的一間廂房內內呼呼大睡了。

次日吃過早飯,鄭安平便取了驛內的節符,假公濟私,再往華陽而行。樑西驛的節符不假,兩人也不敢過於勞累,每遇驛站即打尖。在囿中驛中歇了一宿,又在長城驛站歇了一宿,然後吃過早餐纔出長城,信華陽而來。

出了長城,就沒有驛站可歇息了,只能風餐露宿。走到小邑時,鄭安平叫開城門,出示了節符,說明是魏卒,往華陽公幹,於此借宿。開城的人叫來一名老者,老者道:“歇宿不妨,糧秣卻無。”

鄭安平感到奇怪,道:“如此大城,奈何無糧?”

老者道:“尊者從大梁來,恐有不知,敝邑屯軍數日,糧秣盡罄,精壯爲軍所擄,城中數百口,皆老弱婦孺,曾不知何以度日!”將二人引入城主府,開了一間廂房,讓二人進去,道:“微賤忝爲長老,暫行城主,尊者且於府內暫歇。夜間若有動靜,願勿與也!”

最後一句話,把兩人嚇了一跳。晚上會發生什麼事,老人顯然不願明說,但顯然不是什麼好事。待長老走後,兩人關上門,小聲道:“奈何?”兩人都知道,魏軍把全城強徵爲虜,自己還在城中住了多日,雖沒有直接與城裡人發生衝突,但關係肯定不會和諧。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參與了攻打小城,會不會……

心裡胡思亂想,但也拿不定主意。最後還是鄭安平道:“若不想露宿,且住於此,未必有事。縱有事,吾二人二弩二戟,拼死一戰,亦可當也!夜裡警醒!”行前,爲著行程順利,粟兄把自己的戟借給了鄭安平,所以二人有二戟。

兩人把弩和箭整頓好,把戟重新固定了一番,把房間周圍巡哨了一遍,並無異樣。就解開糧袋,吃了頓餱糧,然後一人靠一個牆角歇息,既保證所有動靜都能聽見,又能相互照應,還不會被一網打盡。

在朦朧中,果然聽到嘈雜的人聲。聽動靜,衆人似乎聚集在城外的廣場上,隱隱似還有牛的“吽吽”聲。兩人都驚醒過來,俯耳細聽,有人說話,但卻聽不大清。好像有人說了什麼“必有後報”之類的話。鬧了半宿,一衆人也沒有進城,直接走了。這時,轆轆的車聲比較明顯了,好像裝載了什麼重物,有兩乘或三乘。直到車聲漸漸遠去,才聽到城主府門“吱”地一聲開了又關上。兩人緊張得兩手出汗,再也不敢睡著,枕戈待旦……但一夜並無他事。

次日天明,兩人不敢久留,匆匆出了府門,見兩人守在城門口。鄭安平說明自己昨日借宿,現在要出城。兩人合力打開城門,放二人出去。兩人隱約感到,這兩人嘴上無須,應該是女人。但又不敢細看,出城後趕緊離開。

從小城出來,兩人加快了腳步,一路不停,終於在黃昏時到達南關外麻三的老家。

兩人的到來,引來衆人矚目。很快有人認出鄭安平是和麻三一起來過的,只不過那時,他是一身商賈打扮,現在則改了武卒裝束,便上前問道:“可是麻三之友?”

鄭安平伏身下拜道:“正是微庶!”

人們連忙攙扶,道:“既是麻三之友,何必如此?”

鄭安平道:“麻三兄……爲國殞身!”……

雖然衆人聽不懂“爲國殞身”是什麼,但從鄭安平悲痛的表情可以看出,一定是出了不好的事,連忙一迭聲道:“請太公,請太公!”

麻太公被人顫巍巍地叫過來,衆人七嘴八舌地道:“太公,麻三出事了!”

麻太公對鄭安平道:“麻三何事?”

鄭安平道:“麻三兄已爲賊人所害,屍身停在驛中,不敢擅處,特報於太公定策!”

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章 祭旗出征第44章 入城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96章 張祿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13章 計糧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38章 祭壇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44章 入城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58章 女閭第170章 遠迎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42章 失機第363章 韓警第178章 驚訊第94章 再入小城第55章 段子幹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29章 降服(三)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30章 司勝第295章 示警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96章 隻言片語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6章 囿中第215 歃血爲誓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238章 議兵第261章 秦箭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86章 尉府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67章 交酒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55章 共其利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80章 司馬堂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38章 席次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0章 陷城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2章 陷城(三)第46章 入國第85章 軍市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50章 陳筮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45章 入韓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57章 交糧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章 祭旗出征第145章 曾季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61章 席議第143章 夜行第3章 祭旗出征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0章 陷城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57章 管祭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82章 出城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15章 造訪高人
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章 祭旗出征第44章 入城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96章 張祿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13章 計糧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38章 祭壇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44章 入城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58章 女閭第170章 遠迎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42章 失機第363章 韓警第178章 驚訊第94章 再入小城第55章 段子幹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29章 降服(三)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30章 司勝第295章 示警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96章 隻言片語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6章 囿中第215 歃血爲誓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238章 議兵第261章 秦箭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86章 尉府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67章 交酒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55章 共其利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80章 司馬堂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38章 席次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0章 陷城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2章 陷城(三)第46章 入國第85章 軍市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50章 陳筮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45章 入韓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57章 交糧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章 祭旗出征第145章 曾季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61章 席議第143章 夜行第3章 祭旗出征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0章 陷城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57章 管祭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82章 出城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15章 造訪高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阳山县| 建水县| 辽中县| 临沂市| 桦甸市| 精河县| 天门市| 化隆| 兰考县| 定西市| 昌图县| 闵行区| 阳山县| 邯郸县| 安仁县| 西吉县| 定安县| 离岛区| 合肥市| 霞浦县| 开化县| 莲花县| 枣庄市| 宁都县| 灵石县| 二手房| 察隅县| 涿州市| 精河县| 九寨沟县| 贺兰县| 巫溪县| 宁化县| 大城县| 和田县| 社旗县| 靖宇县| 六盘水市| 邹平县|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