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8章 謀襲啓封

仲嶽先生聽到張輒的第三策是斷秦糧道,不禁莞爾,道:“誠如先生之言,斯乃上策。非不願也,力不能也!”

張輒有些不服道:“三五之衆就道劫之,何力不能?”

仲嶽先生道:“先生適言:若秦居秦地,魏居魏地,各以力相持,自如先生之言。然則秦今據啓封,乃魏之腹心,三五之衆劫之,實劫魏民也。秦受害有限,而魏受害無窮?!?

張輒有些頹然,悵然道:“願早入啓封,探得其隙,一戰成功!”

仲嶽先生道:“誠如斯言,則家國之福也!”

兩人的對話雖然以光明的結尾收束,但兩人的心情十分沉重。能不能覓得戰機,能不能抓住戰機,這都要靠運氣,非人力所能爲。

一個一直在張輒心中盤算的念頭,這時有些壓不住了,張輒四下看了看,道:“臣有一計,願先生爲吾一決!”

看到張輒慎重的樣子,仲嶽也不禁端正的神情,道:“先生請言?!?

張輒道:“臣所思者,此入啓封,縱得其情,往返營間,點兵佈陣,恐亦弛矣。若得勁旅伏於左近,但窺其便,即得發之,豈不操縱在我?!?

仲嶽先生道:“先生之見是也,惟何卒能堪此任?少則不足用,多則必漏,而無益也。”

張輒道:“若昨日,必爲先生難。今者則有一計:三百先生新出大梁,人所不知,盡著丐服——皆武士也。若散在四鄉,必能瞞人耳目,旦夕有事,一朝而集,可當千軍,有所爲也?!?

仲嶽先生沉吟片刻,苦笑道:“事涉諸先生,非臣等所能爲也。但請於君上可也?!?

張輒道:“雖得此計,一時興起,未能深謀,願先生爲謀之!”

仲嶽先生道:“四鄉多丐者數百,雖可瞞秦人耳目,奈鄉里何?但有一二爭執,其事敗矣!”

張輒道:“先者,唐叔及衆武卒入啓封,實託名傭工。今三百人亦託名傭工,可乎?”

仲嶽先生道:“十餘傭工或可隱瞞,三百人,盡攬其工而有餘,焉得不泄?”

張輒道:“誠若是,其機在速。諸先生至一二日便得其隙,乘而攻之,必無敗矣??v其泄露,亦無傷也?!?

仲嶽先生遲疑道:“誠若君言,或有一逞。然交通之道,聚散之機,所在爲難?!?

張輒道:“若曾氏,或唐氏,或有其策?”

仲嶽先生道:“曾氏,孤狼也,雖噬人,不得其羣。唐氏,草莽也,呼嘯而聚,欻焉而散,烏合之衆,難爲用也。”

張輒道:“先生之言是也,若無君上相待,三百武士亦烏合之衆,欻焉而散也!”

仲嶽先生道:“此則勿待先生之憂也。若論御門下,天下無過於君上。若得君上之意,必能使三百門客,如臂指,而忘生死也。”

張輒道:“實如先生所言!”

仲嶽先生道:“若得一二日,其事必發,則事至而至可也,不必先至而散居鄉里,用之方集?!?

張輒道:“誠如先生所言。然臣所慮者,卒然而集三百衆,必驚秦人也!不若三五而至四野,卒然而集,爲愈也?!?

仲嶽先生道:“是亦成理,有利有弊。然吾有所慮者,三百之衆,得無一二賁事者乎,得無一二惜命者乎,得無一二桀驁不馴而抗命者乎?此諸先生非臣舊所知也,但想當然耳!”

張輒道:“是亦吾之憂也。雖知諸先生勇武兼備,實無知心腹者,難託真心?!?

兩人嗟訝一陣子,沒有再繼續討論,心裡清楚,如果沒有信陵君相助,一切都是白費;而要說服信陵君,其實理由很不充分,甚至相當於拿三百人的性命賭博——而這越發難以讓信陵君點頭。

偶爾有人上城,向仲嶽先生請示一些常務,仲嶽先生照常作了指示。天色漸暗,遠處的篝火越來越明亮,漸漸匯成一條長龍,伸向無邊黑暗的遠方。兩人任有些清冽的晚風吹打自己的面龐和胸襟,以此散發一些鬱悶之氣;相互之間偶爾交談一兩句,也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話,主要只是靜靜地等待信陵君一行歸來,並享受著這一等待過程。

張輒的雙手下意識地緊緊抓著城垛頭,頭腦裡忍不住來回思索以三百壯士奇襲秦人的場景,甚至具體到以何種陣型,向何等目標突擊:營帳、糧倉、秸草堆,或者僅僅是騷擾……三百名手揮短棍的勇士,突入敵營,再安全返回,只此一項,就足以揚名天下。但是……自己並沒有這三百勇士,這三百勇士是信陵君禮聘的門客,他們雖說食君?當報君恩,但並無生死之誼,危難時刻的忠誠很值得懷疑。“……如果從武卒中抽調?……其實忠誠度和勇猛度更無保障。”幾次三番的思考,似乎總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張輒想讓自己停下來,安安靜靜地享受片刻初冬的晚風,然而就是不能放空自己的思緒。他由著自己思路,觀看虛空中想象出來的圖畫:奔跑,揮舞短棍,廝殺,叫喊聲,哀鳴聲,倒地聲……突然傳來得得馬蹄聲和轆轆的車輪聲,張輒一驚,似乎得到什麼啓發,正要順著往下思考,仲嶽先生指示道:“君上歸矣。”

張輒順著仲嶽先生的手指方向望去,點點火星之中,似有一片火星緩緩移動:能夠在萬軍衆中移動的火把,自然非信陵君莫屬。

張輒仔細聽了聽,周圍並無馬鳴車馳之聲,信陵君的大隊還在遙遠的數十里之外,看上去還是片緩慢移動的火星,不可能有任何聲音傳過來……那麼剛纔聽到的車馬聲從何而來?難道真是上天賜與的靈感?張輒心潮激動,覺得不負剛纔不離不棄地思索,才感得上天降下啓示。

馬和牛,這纔是襲擊的重點,傷害性不大,但騷擾性不小,足以擾得秦人整夜不寧;而且廄圈之中,多爲老弱,以精銳突之,必獲全勝,甚至可能零傷亡。

心中計議已定,張輒發現自己的心緒也平息下來,不再不由自主地奔放,而是可以放在當下,靜靜地享受一下冬夜的晚風。

看見張輒和仲嶽先生迎在城門口,嚇了信陵君一跳,連忙跳下車來,匆匆過來問:“有何急報?”

兩人道:“無他,但迎耳!”信陵君這才放下心來。只點了幾名門客隨同,其餘人都自行解散。大約十來個人一同往華陽尉府而去。

從晉鄙那裡回來,信陵君顯得興致很高,一邊走一邊對張輒等人道:“大夫言道,但秦人哨探耳,稍觸即潰散?!?

張輒問道:“可得生虜?”

信陵君道:“秦人四散而走,追之不及,並無殺傷及生虜。吾亦無傷亡者?!?

入府後,衆人也不更衣,就依席坐下。信陵君迫不及待地劃地爲圖,爲衆人解說道:“吾軍哨探與秦人遇,相隔一二里。吾等控弩而待,秦人亦列陣。少頃,吾援軍至,秦人遂奔逃?!?

仲嶽先生道:“所遇處離營幾何?”

信陵君道:“約十里。是時也,吾軍人少,而秦人衆,然吾巋然不動,終得援軍而退敵?!毙帕昃龥]有說的是,他親自接見了前出哨探的十名武卒,聽到他們對事件經過的敘述,發現他們每個人都因此而勇氣倍增。這讓信陵君十分滿意,下令各賞十錢。

就在晉鄙大夫的帳中,兩人擬就了向朝庭報捷的文書。雖然並未交手,但也算與秦人見面了。而信陵君更是一路上都興奮不已。

仲嶽先生沒有身臨其境,保留了疏離感帶來的冷靜,但也不好說出潑冷水的話,索性一一點名在座的諸位門客,讓他們各抒己見,把興奮的情緒發泄出來,熱烈的議論一直持續到夜半。仲嶽和張輒以旁觀者的角度,從中疏理著有用的信息。

待熱情散盡,衆人微微發熱的臉漸漸恢復平常。張輒搬來一隻罐,爲每人舀上一盞清酒。喝完冰冷的水,衆人胸中的火也平息了下去。仲嶽於席間拜道:“吾軍首戰得勝,此君上之德也!”衆門客也一齊讚道:“賴君上之德!”

信陵君道:“先生之言,吾何敢當。此魏王之德,宗廟之蔭也?!?

然後轉言向張輒道:“曾兄之事若何?”

張輒道:“曾氏多多拜上君上之恩,願助吾軍以成大功?!?

信陵君道:“先生何日啓程?”

張輒道:“此臣正欲呈報也。曾氏有言,秦人在啓封,三日內得谷萬餘石。四鄉之糧,源源而至者,不可勝數。”

聽到張輒這番話,衆人明顯地感到室內的溫度降下來了。信陵君詫道:“是何言也?奈何四鄉魏民盡歸於秦?是吾魏有所失德乎?”

張輒道:“非關魏德也,實逐利耳。秦人以倍利糴糧,四鄉之民貪其厚利,競相荷糧而糶。秦人爲啓封治安,已令非百車不糴,不得入於啓封。遠則楚陳,近則大梁,欲糶於啓封,在在有之,非獨韓也?!止柿畛即龣C而動,不可倉促。”

第150章 陳筮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02章 倉城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195章 覆命第308章 救暴鳶第182章 爭武卒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228章 戰臨第294章 陰謀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70章 蔡澤第282章 疑雲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87章 武將第295章 示警第8章 管城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79章 掌兵第124章 華陽城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95章 覆命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66章 濮陽呂氏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30章 烤肉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60章 議連衡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4章 信陵君第155章 共其利第48章 真心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89章 壯行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二章 戰警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35章 打探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20章 俠士第74章 將相和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40章 勵士第41章 備戰第222章 善後第144章 訪老第41章 備戰第285章 見陳公第194章 追蹤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64章 失散第261章 秦箭第39章 列陣(二)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308章 救暴鳶第46章 入國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44章 神蹟第177章 點軍第229章 初戰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15 歃血爲誓第213章 贈劍第60章 餱糧第14章 定計第234章 旦夕評第46章 入國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40章 三牲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88章 武卒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19章 夜襲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64章 失散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91章 美酒美姬
第150章 陳筮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02章 倉城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195章 覆命第308章 救暴鳶第182章 爭武卒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228章 戰臨第294章 陰謀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70章 蔡澤第282章 疑雲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87章 武將第295章 示警第8章 管城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79章 掌兵第124章 華陽城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95章 覆命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66章 濮陽呂氏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30章 烤肉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60章 議連衡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4章 信陵君第155章 共其利第48章 真心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89章 壯行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二章 戰警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35章 打探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20章 俠士第74章 將相和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40章 勵士第41章 備戰第222章 善後第144章 訪老第41章 備戰第285章 見陳公第194章 追蹤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64章 失散第261章 秦箭第39章 列陣(二)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308章 救暴鳶第46章 入國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44章 神蹟第177章 點軍第229章 初戰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15 歃血爲誓第213章 贈劍第60章 餱糧第14章 定計第234章 旦夕評第46章 入國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40章 三牲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88章 武卒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19章 夜襲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64章 失散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91章 美酒美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临清市| 丹寨县| 同心县| 唐河县| 阳泉市| 陕西省| 南丹县| 大港区| 淅川县| 舟曲县| 民权县| 西吉县| 安国市| 浑源县| 昆山市| 海南省| 克拉玛依市| 建水县| 通榆县| 信阳市| 莒南县| 同心县| 临漳县| 陈巴尔虎旗| 城市| 宿州市| 兖州市| 沙坪坝区| 西宁市| 砚山县| 遂平县| 南川市| 绥化市| 玉树县| 兴业县| 保靖县| 嘉鱼县| 浏阳市| 云霄县|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