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1章 囿守宴席

開門的家臣見來人懂事上道,臉上立刻堆上笑,道:“臣便往上報。敢問……公子尊名!”家臣打量了一眼芒申,見是士子打扮,便呼爲“公子”。

芒申道:“大梁尉麾下使芒申,奉將軍信陵君命歸國!”

家臣一聽這話,嚇得面色變更,連忙道:“臣立報!”一邊把還沒來得及放進懷中的銅錢遞出來。芒申微笑著把家臣的手推回去,道:“有勞尊駕!”

家臣不敢怠慢,連忙轉過簫牆,向家老報道:“芒府之人,信陵君使入城!”家老聽聞也有些緊張,悄悄地繞到堂上席中,附耳向囿守說了兩句。囿守聽聞也是先一愣,隨即道:“何人?……請至席間!”

家老退下,繞到門前,打躬道:“敝主有客,不及相迎,老臣謹奉主命恭請!”

芒申道:“暫入兩廂可也。”

家老道:“豈有此理?且請入席!”

芒申自己入門來,在家老的陪同下轉過簫牆。堂下階前已有兩列座,突然出現的芒申吸引了座中人的眼光。芒申在簫牆前停下,見禮道:“大梁尉麾下使芒申,奉將軍信陵君令歸國!”

家老應道:“請軍使至階前!”

兩人即到階前,芒申再見禮道:“大梁尉麾下使芒申,奉將軍信陵君令歸國!”

話音剛落,堂上就出現一聲驚叫,然後聽到酒尊落地的聲音。沉默良久,傳來囿守的聲音:”迎軍使!“

芒申側過身來,垂首立於階下。堂中漸漸走出一羣人,一邊是囿中守、尉,另一邊,竟是樑尉公子和尉僚!

囿中守居首,衆人一齊迎下階來。囿中守道:“少將軍親至,且請入席。”

芒申道:“偏俾奉將軍信陵君令歸國,使於守君。同行者五人現在館驛。”

囿中守還未答言,樑尉公子已經急著發言道:“家父現在何處?”

芒申聞聲一驚,擡頭尋聲望去,見是樑尉公子,身後還有尉僚。

樑尉家與芒家同朝,芒家以客卿多司軍事,與軍事世家樑尉府既相往來,暗中恩怨不少。此次大梁尉出陣之餘,樑尉公子還被迫引軍出城,皆拜芒卯所賜。豈料說好引一萬武卒出城,芒卯多方不作爲,袖手旁觀,害得樑尉府焦頭爛額,費錢費力,最終只得二千餘人,還互不統屬,金鼓旗幟皆不齊備,不成行陣,實烏合之衆,急得尉僚吐了血。驚惶之餘,還得按芒卯的指示,引軍往囿中而來。

尉府之人於途整頓,只得百人可戰之隊,留在樑尉公子身邊以爲近衛。其餘武卒臨時編成了二十二卒,指定了卒伯,上級軍官一概缺如,下級軍官就由卒伯指派。但帶出城的旗幟只有十面,還是小旗,不僅沒有主帥大旗,就單這二十三個卒,亦旗幟不足。軍器只有隨身所攜,輜重全無,幾乎是殘兵。

當初芒卯說芒寅在囿中,其實只是揣測之辭,並不確實;命城外的武卒開往囿中,實乃情急生智,並非深思熟慮的結果,事先也未與囿中守、尉議決。當初歸國之時,路過囿中,只讓囿中守好好掌握住民軍,相機向大梁移動,並無武卒之情。當這支部隊向囿中進發時,囿中守已經得知長城之外軍警解除,戰事轉到大梁以南。囿中得大梁擋在第一線,自己的危機幾乎完全解除。當樑尉公子引著這二千餘人到達囿中附近時,囿中大門緊閉,拒不接納,亦不願接濟糧秣。幸而尉僚諳於朝事,親自入城,以自己奉芒卯之命,說動囿中守、尉,延宕至今,纔開城迎樑尉公子等入城。方就宴席,芒申竟然到了。

囿中守也不及與人商量,覺得樑尉公子既奉芒卯之命而來,與芒申見面也無妨礙,便脫口而出,請芒申上席。豈料樑尉一聞芒申之名,反應強烈,幾近失態;若非尉僚在旁,局面幾不可收拾。讓囿中守、尉十分吃驚:難道樑尉府並非受芒卯之命,反而爲芒卯所逼?要是那樣,自己可兩頭不討好了。

芒申到底年長數歲,還能沉住氣,急忙對兩人重新見禮道:“臣芒申見過公子、尉老!大梁尉於途染疾,見在軍營安養,日漸起色,今日已扶病佐魏公子信陵君理事。”

樑尉公子還在氣急敗壞,尉僚連連暗示也無用,只得自己上前代道:“臣侍敝公子,奉芒將軍命,引武卒數千至囿中就糧,旦夕與大子芒寅會,即往陣前效力。”

芒申見事情對上了,再行禮道:“信陵君知公子親冒鋒鏑,心甚不忍,特命臣及君上及敝府門下諸先生等歸國,除王命外,定要保得公子平安。”

囿中守見這事不簡單,遂道:“此處非議事之處,且請上堂。”

芒申對囿中守道:“偏俾等同行五人,乃信陵君及敝府上座,見在館舍,安頓車馬。願君守召問之。”

囿中守想起芒申見到他的第一句話,還未及答,卻被樑尉公子打斷。現在芒申又提起,顯然比較重要,遂轉向招手叫來家老,道:“且引數廄人往館舍,侍候軍使車馬,務要齊備。”

芒申對家老敬禮道:“偏俾等車六乘,皆駟馬,甚勞廄下。”

家老道:“敬喏!”對囿守道:“廄下但三五子,恐難爲也,敢請軍中二三子相助。”

囿尉道:“不勞。敝宅亦有一二廄人,雖不堪,可任驅使。”遂從堂下招來自己的隨從,吩咐到尉府引廄人往館舍侍候車馬。再三叮嚀,貴人所在,務要盡心竭力,不可稍懈。

乘著囿尉交代手下的功夫,囿守對充任賓相的冢宰道:“當爲軍使置席。”

賓相道:“當何置?如使也,當置於下;如客也,當置於西。”

囿守道:“軍使非一人,皆貴人門下,不可輕也。且於西另置六席。”賓相敬禮而去。

安置妥當,固守再請芒申上堂。又回頭對階下衆人敬禮道:“軍使遠來,禮儀不周,諸君恕罪!”身後的囿尉、樑尉家的和芒申也一起敬禮。席間衆人一起伏地,齊道:“豈敢!”

安排好置席之事的賓相回到自己的位置,高聲道:“主人奉觴!”旁邊竟然就有人奉上酒爵,囿中守從尊中舀出酒來。席間衆人早已離席,分列兩邊,依次上前唱酬。主人這邊囿守、樑尉公子、囿尉、尉僚、芒申依次而前,飲酒畢即入堂。等芒申入堂時,堂上席位已經鋪就,席前案幾、鼎、簋等器,皆已齊備。

堂外的唱酬並未持續多久,畢竟是戰時,請來陪客的都是城中的高級軍官,其實並無幾人:囿中的常備守軍不過一校二營,總不能連卒伯也請來吧。另外,階前的情況大家都看在眼裡,軍使竟有這種身份,到哪裡都會壓死人;而樑尉家與芒家顯然結有樑子。雖然免費的酒很好喝,但……還是儘快離開吧!就像約好似的,每人飲畢酬酒,都禮成而辭。堂下清靜起來,只有家臣們在撤席、搬案。而堂內,儘管囿守和囿尉連敬三巡酒,氣氛還是顯得沉悶,也漸漸清靜下來。

坐在客座首席的樑尉公子依舊沒有沉住氣,避席伏身道:“家父之狀,願公子細言其詳,以慰子弟痛忍!”

在客座末席的芒申,雙手置於膝上,微微俯身道:“敬喏!出城後,大梁尉忽見啓封火光沖天,心憂國事,大叫一聲,昏悶於地。於途之事,盡付商賈呂伯昆仲。——呂伯等乃與大梁尉同至。入軍營中,大梁尉與信陵君公子見,神情甚萎,幸賴公子門下仲嶽先生調治,漸有起色。今晨,大梁尉已坐帳中,奉信陵君公子令主司武卒。”

芒申神情從容,措辭有條不紊,言簡意賅,言語間雖處處迴護,但很明顯地將責任推到大梁尉自己身上。樑尉公子面色表現不豫,似欲有所言,卻也說不出什麼。尉僚沉著臉,聽著芒申簡短的介紹,想從話中聽出些什麼。芒申說完後,樑尉公子沒有接著說話,堂上稍顯沉默,尉僚開言道:“諸公子隨大梁尉出城,今皆何在?”

芒申臉色一變,道:“魏氏公子九人,皆遭寇殺,日前屍身已返大梁。”

樑尉公子再次驚訝,道:“公子等不過十餘輩,竟九人遇禍?”

芒申道:“然也。九公子奉信陵君命至圃田催糧,於途遇賊,遂不可言。”

樑尉公子又說不出話來。尉僚道:“賊寇者何人,可曾伏法?”

芒申道:“戎馬之機,間不容髮,賊人尚未就擒。——請於大梁尉,教以軍事爲重。”最後一句話,堵住了尉僚的進一步追問。

囿守感覺到話風不對,連忙岔開話題,問道:“公子回國,而入囿中,必有以令?”

芒申道:“敝府車先生道,樑尉公子勤勞王事,親冒矢石,慨然出陣,大梁尉大慟,信陵君於心不安。又聞家兄寅總城外軍事,必也固守知其所在。乃命門下靳、曹二先生,會敝府車、簫二先生,于軍護持,偏俾於途奉侍。必也樑尉公子無恙,諸軍得計,乃回報焉。”

囿守大驚,道:“臣等並不聞大子所在!”

第142章 刺探第209章 乘其隙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93章 將相和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章 鄭安平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7章 圃田第357章 管祭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02章 報喪第333章 積竹柲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21章 除警第27章 降服第348章 管仲明第96章 隻言片語第40章 勵士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7章 奸細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95章 覆命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72章 節鉞第216章 義來利往125章 洛陽白氏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3章 芒家父子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91章 美酒美姬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48章 管仲明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47章 魏使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56章 訪圃田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89章 壯行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70章 遠迎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60章 議連衡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88章 武卒第285章 見陳公第142章 刺探第237章 圖秦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82章 出城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89章 壯行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38章 議兵第366章 寧治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二章 戰警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78章 驚訊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46章 入國第46章 入國第57章 樑尉公子第8章 管城第80章 司馬堂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8章 降服(二)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9章 有刺客第12章 張輒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60章 餱糧第52章 私議第331章 築舍於管
第142章 刺探第209章 乘其隙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93章 將相和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章 鄭安平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7章 圃田第357章 管祭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02章 報喪第333章 積竹柲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21章 除警第27章 降服第348章 管仲明第96章 隻言片語第40章 勵士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7章 奸細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95章 覆命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72章 節鉞第216章 義來利往125章 洛陽白氏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3章 芒家父子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91章 美酒美姬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48章 管仲明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47章 魏使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56章 訪圃田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89章 壯行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70章 遠迎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60章 議連衡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88章 武卒第285章 見陳公第142章 刺探第237章 圖秦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82章 出城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89章 壯行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38章 議兵第366章 寧治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二章 戰警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78章 驚訊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46章 入國第46章 入國第57章 樑尉公子第8章 管城第80章 司馬堂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8章 降服(二)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9章 有刺客第12章 張輒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60章 餱糧第52章 私議第331章 築舍於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田区| 惠东县| 武鸣县| 罗山县| 屏山县| 喀什市| 黑山县| 黄冈市| 嘉黎县| 新乐市| 鹰潭市| 三门峡市| 洞头县| 都安| 汉寿县| 奉节县| 峨边| 容城县| 百色市| 通江县| 利川市| 宣城市| 天台县| 博乐市| 贡觉县| 葫芦岛市| 榆中县| 遂平县| 大埔县| 山西省| 冷水江市| 盘山县| 甘孜| 兴城市| 龙游县| 连山| 松滋市| 彝良县| 容城县| 繁昌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