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9章 乘其隙

聽完芒辰不著邊際地講述了一番軍市的利弊,仲嶽先生問道:“然則吾當何爲?”

芒辰道:“軍市不禁人衆(zhòng),是其敝也。乘其敝而擊之,必勝。邂逅不勝,亦得多方擾誤之,令不得安。”

張輒道:“啓封雖設軍市,而戍衛(wèi)甚密,無隙可乘。屢遣諜潛入,皆不得其要。奈何?”

芒辰道:“車右先生足智多謀,深入巢穴,安然而歸,必有計也。臣也愚,不得其情,不敢計策。”

張輒道:“先生在營中,一策不發(fā);見在大梁,奈何策計。”

芒辰道:“但密遣軍使,往來城間,可得其實。”

信陵君見芒辰多番推諉,油滑難纏,遂道:“公子之言,甚得吾心。今有仲公子勇貫三軍,叔公子計謀超羣,願相隨左右,早晚請教!”

二人伏拜於地,道:“小子愚鈍,豈敢當君上之言,但爲一卒,前後驅馳可也!”

信陵君道:“交通大梁,得將軍之策,全賴二公子之力!”

二人道:“當得領命!”

信陵君道:“武卒新至,一應軍用不足。然大戰(zhàn)在即,整軍務速。大梁尉可擬各校營率司等員,孤暫委之,以俟王命。樑尉公子其分其勞!尉府有從軍者,皆歸其府,任大梁尉調任聽用。”

大梁尉父子皆拜道:“敬喏!”

信陵君道:“整頓武卒所需,但有大梁尉開列,願仲嶽先生勉之。”

仲嶽先生拜道:“喏!”

信陵君道:“二公子事涉機密,不宜另居。願先生於府安置,孤早晚就教。”

仲嶽先生再道:“喏!”

芒氏二人急道:“臣何人也,敢與君上左右。”

信陵君道:“得啓封虛實,定襲擾奇計,例不過六耳,時不過當機。枉居府內,正當其宜,願二公子勉爲之!”

信陵君道:“使韓之事,全賴大夫。設有所需,願大夫開列之,不敢辭。”

須賈拜道:“臣豈敢!”

信陵君道:“貴府公子,少而有氣,多謀善斷,頗肖大夫。大夫可令往來營中,傳達使命。”

須賈道:“犬子頑劣,恐難當大事。”

信陵君道:“非也。有所職司,皆得其要。大夫其試之。”

須賈道:“得君上加睞,犬子何幸!”

信陵君道:“簫先生深諳營事,願以託之。數日之內,戰(zhàn)事必起,整軍之事,務在必速。願先生加意焉!”

晉鄙拜道:“臣正欲簫先生齊正全軍,奈何以一營委之。”

信陵君道:“城左右原有軍民五千,復得武卒二千餘,將至萬人。孤少不更事,難勝其任。既不得大夫朝夕指教,願以簫先生助之。但有他命則不敢違。”

晉鄙道:“公子之命,敢不從之!惟營事勞累耳!”

信陵君道:“能者多勞,此大夫之謂也。全軍戰(zhàn)守之計,全賴大夫。大夫其加意焉!”

晉鄙道:“臣非敢言勝,但得不可勝而已!”

信陵君道:“先爲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大夫之策,甚合兵法。”復又言道:“城內一應糧秣器用,房舍居處,已統(tǒng)由仲嶽先生籌處;巡哨瞭望,防匪止盜,統(tǒng)由張先生籌處;靳、曹二先生往來營中、城中。皆願勿辭其勞!”

在場的幾位先生也都拜道:“敬喏!”

仲嶽先生代表信陵君敬了一巡酒,各人散去。仲嶽先生悄聲對芒氏二人道:“公子今夜且暫歸,旦日至府,入公子居室。”

芒氏二人道:“小子何德,敢勞先生!”

仲嶽先生道:“但爲公子效勞,幸何如之。況有君上之命哉!”

衆(zhòng)人離去,張輒、仲嶽和靳、曹二先生猶復未行。各自坐定後,信陵君道:“今日之事何如?”

張輒道:“諸公子已離營,正好於中取事。芒氏歸芒府,樑尉歸樑尉,須氏歸須氏,正當其意,料無他變。惟隨大梁尉者,有公子四五衆(zhòng),今尚無司,似可歸於營中。”

信陵君道:“隨大梁尉者,九公子殞命,芒申歸城,須伯岸歸家,其餘公子如何安置?”

仲嶽先生道:“行則乘馬,止則宅居。然少功耳。”

信陵君道:“是諸公子也,必得軍功。然才疏德淺,不堪大用。若入營中,恐亂行列。”

張輒道:“令爲軍使,往來大梁,可乎?”

信陵君道:“此數子,劫後餘生,不可令立危牆。但以賓客相待,早晚慰問可也。”

二先生均道:“喏!”

停了一會兒,信陵君復問道:“樑尉公子見於城中,當何司任?”

仲嶽先生道:“雖孺子也,有丈夫氣,惟難忍辱,可用不能任也。暫依大梁尉可也。”

信陵君道:“且若是,來日再議。……使韓之事若何?”

仲嶽先生道:“華陽尉與韓不申皆見於須大夫,似有可爲。惟大夫千金一語,未得其言耳。”

信陵君嘆道:“韓背魏盟秦,非一日也,豈區(qū)區(qū)言語所能動哉。恐徒勞無功也。”

仲嶽先生道:“臣所思也,韓雖盟秦,非背魏也。若一朝背秦而不可得,稍稍間之或可得逞。”

信陵君道:“先生之計甚妙。然何以間之?”

仲嶽先生道:“吾軍華陽,扼其咽喉,居其門戶。今不望他,日得糧秣數石,可乎?若猶復不可,以其價賈之,可乎?若猶復不可,以資秦之糧,倍價而輸之,可乎?但得其一,則有間焉,可以上下其手矣!”

信陵君道:“先生之策甚妙,既間韓秦,復解吾憂,韓必無他言而得辭也。”

仲嶽先生道:“然當謀於大夫也。大夫使命,在韓出兵;若但以資糧,其奈使命何?”

信陵君道:“盡推於孤身可也!”

仲嶽先生道:“雖然,猶於王命有缺也。設若大夫使於韓王,不言出兵,但言資糧,其功在必成。退而歸諸王,言韓王拒言兵者數,但得其次,得資於華陽。則於大夫使命無虧,而事有二宜。”

信陵君道:“先生之言是也。然則何以言於大夫?”

仲嶽先生道:“無他,君上但親言之,不必請韓出兵,但資糧於華陽可也。歸則如是言於王……”

信陵君會意,道:“謹奉教。”

張輒道:“恐大夫……”

信陵君道:“此事與諸先生無干,皆吾之意也。”

諸人皆道:“喏!”

信陵君複道:“啓封雖設軍市,而戍衛(wèi)周密,難乘其隙,諸先生必有以教我。”

張輒道:“日下迭遣人入啓封,皆不得要領,所得猶不過陳四所得明細。”

仲嶽先生道:“臣細觀陳四所留啓封地圖,陳四真妙人也,略略一瞥,而能圖畫細詳若此矣。”

信陵君道:“奈何再得其人,重入啓封,必能有所得也。”

仲嶽先生道:“郭先生耳目衆(zhòng)多,其族子之驛又近啓封,可以諮之。”

信陵君道:“微先生之言,吾其忘之。且請郭先生及其子仲謹。”

郭氏父子就在府內居住,仲嶽先生出門不久,就將二人請到。見過禮,二人歸座。信陵君道:“啓封之內有何聲訊,將以何策破敵,願先生教我。”

郭先生遂從懷中,取中一圖,道:“陳四兄所留啓封地圖,周且詳矣。臣就仲嶽先生處追摹之,並增以所見。日日細玩。啓封雖無城池,而街坊錯綜,河流縱橫,易守而難攻。”

信陵君提醒道:“秦於啓封設軍市,必有可乘者。”

郭先生道:“所謂軍市,非如井衢所集,人丁混雜,實軍輸也。一隊在此,一隊在彼,左右護衛(wèi),前後巡哨,稍有異動,則爲擒也。以臣觀之,密間入內,乘隙起事,不可爲也。必以堂堂之陣,森森之旗,逼而迫之,乃爲得也。”

信陵君道:“先生啓封耳目衆(zhòng)多,仲謹又長鄰啓封,可有二三事可得而言乎?”

郭先生道:“臣得之販夫走卒,及啓封令、尉,秦人入啓封,城內守軍皆無曉者。秦人大驅而近,焚其北門,直透城樓,而戍卒開城四散。城遂失陷。——啓封四城皆油彩畫棟,門亦如之,而不包金,故一火即焚,乃至不可收拾。”

張輒道:“秦人入城,必經河過坊,奈何竟無人知曉?”

郭先生道:“秦人過坊渡河,時乃人定後。偶有起夜者,乃得見之,皆不敢真聲張,恐爲所害。戍卒但守其城,外無亭障。秦人輕易過河,近逼其城。——蓋啓封戍衛(wèi)不過千人,又無警戒,大軍猝然臨之,遂土崩瓦解。”

信陵君道:“十萬之衆(zhòng),過街坊而不驚,渡河而無聲,豈常人所能及也!”

仲嶽先生道:“秦人但焚其北門及樓,餘三城畫棟尚存,得無可乘?”

郭先生道:“雖然,四城軍營圍繞,何以近之?縱一火焚之,後援不繼,猶爲不可。”

張輒道:“仲嶽先生祗眼獨具,此必有所乘也。臣請再入啓封,以觀其實,籌謀其計。”

信陵君道:“先生但熟籌之。輕入虎穴,非所願也。今夜已深,諸君且散而歸寐,旦日再議。”

諸先生辭去。信陵君以禮至階前,目送衆(zhòng)人歸室或出門。然後自己朝東閣而去——小奴和孩子依然如固地候著。

第17章 奸細第55章 段子幹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57章 交糧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50章 防民第39章 列陣(二)第293章 韓援第77章 聚兵第11章 離城第120章 俠士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2章 張輒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71章 吹臺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70章 蔡澤第323章 訪夷門衛(wèi)第38章 列陣(一)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29章 草舍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63章 密議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50章 防民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63章 商賈第91章 美酒美姬第130章 烤肉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33章 次日再戰(zhàn)第229章 初戰(zhàn)第51章 棄民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338章 祭壇第234章 旦夕評第68章 城北驛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22章 善後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4章 調兵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8章 列陣(一)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65章 破臉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32章 晉見第1章 鄭安平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262章 傷營第21章 籌謀第59章 拜將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294章 陰謀第97章 月下清談第360章 豕三複現(xiàn)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80章 司馬堂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129章 草舍第206章 洗塵第51章 棄民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0章 陷城第182章 爭武卒第113章 計糧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19章 夜襲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222章 善後第295章 示警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69章 賜婚第135章 打探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48章 真心第195章 覆命第14章 定計第344章 神蹟第165章 破臉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78章 驚訊
第17章 奸細第55章 段子幹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57章 交糧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50章 防民第39章 列陣(二)第293章 韓援第77章 聚兵第11章 離城第120章 俠士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2章 張輒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71章 吹臺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70章 蔡澤第323章 訪夷門衛(wèi)第38章 列陣(一)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29章 草舍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63章 密議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50章 防民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63章 商賈第91章 美酒美姬第130章 烤肉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33章 次日再戰(zhàn)第229章 初戰(zhàn)第51章 棄民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338章 祭壇第234章 旦夕評第68章 城北驛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22章 善後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4章 調兵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8章 列陣(一)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65章 破臉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32章 晉見第1章 鄭安平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262章 傷營第21章 籌謀第59章 拜將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294章 陰謀第97章 月下清談第360章 豕三複現(xiàn)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80章 司馬堂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129章 草舍第206章 洗塵第51章 棄民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0章 陷城第182章 爭武卒第113章 計糧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19章 夜襲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222章 善後第295章 示警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69章 賜婚第135章 打探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48章 真心第195章 覆命第14章 定計第344章 神蹟第165章 破臉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78章 驚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州县| 伊宁市| 民丰县| 武强县| 团风县| 嵊泗县| 新竹市| 建瓯市| 四子王旗| 赫章县| 石首市| 吐鲁番市| 松滋市| 五指山市| 吴忠市| 驻马店市| 漳平市| 吉林省| 卓资县| 舞阳县| 合山市| 开平市| 临安市| 乐清市| 军事| 特克斯县| 浮梁县| 湖州市| 油尖旺区| 安多县| 西峡县| 广河县| 岳普湖县| 都匀市| 石门县| 四平市| 沁水县| 和静县| 遂溪县| 出国|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