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

靳先生接口道:“尉老所言是也。芒府身擔家國宗廟,豈可因小失大。臣等謹奉信陵君公子令,必能使樑尉公子諸事安順。”

囿中守道:“諸公既從信陵君營來,當依原議,各安軍事,不宜另生枝節。芒將軍負家國安危,信陵君公子名動天下,手握重兵,皆非區區一隅所能匹也。樑尉公子有魏公子府門下諸公輔佐,料無所失;囿中偏小,糧秣不濟,往就南關,不過數十里,旦夕可至。就將軍有令,亦不誤事;寅公子若就營,亦少整軍備戰之責。豈不兩便?”

三方一辭,皆不許芒家插手此事,芒家三人也感覺非常無力:且不說並無軍令,就算有軍令在手,遇到三方都反對,也不好強迫執行吧。芒家三人相互交流了一下眼光,決定妥協。芒申道:“既諸公議決,偏俾不敢有異。願二先生以家國爲重,善加爲之?!?

靳先生還未發言,囿中守先道:“信陵君,魏公子也,宗廟所繫,焉能不以家國爲重!反不及芒氏耶?”

芒申急忙低頭道:“小子失言亂語,守君恕罪!”

囿中守當即換了笑臉,道:“少將軍勿多意。信陵君仁義暴於天下,門下廣有賢士能人,且大梁尉見在營中。以樑尉公子託於信陵君,事必諧矣!……但寅公子今何在焉?……”

芒申道:“偏俾回城,定報將軍,以治其罪?!?

囿中守道:“非也,非也。臣與囿尉皆無能之輩,身居囿中,但備掃芻耳。大敵當前,實非其任。故望大子,如子之望母?!?

芒申心裡罵道,好不知羞。口裡卻道:“豈敢當此。家父常囑吾輩,待君守尉如父。故敢大膽妄言?!?

靳先生道:“行前君上囑微庶等,當依囿中以待樑尉公子。意其多有波折。豈意一至囿中,公子健在,軍卒完備,豈非天哉!待大梁尉整軍完備,必成勁旅,俟將軍令,以臨秦人。建功立業,豈落人後!”

芒申等見三方攜手,把路堵得水泄不通,自己的確難以插手,只得作罷。六人商議,芒申等三人馭車一乘歸國,餘三人留囿中整備軍務,明日即拔營直赴南關。但問題來了,芒申和車右先生是肯定要回大梁,另一個人是大家都認爲是簫間?但一直不作聲的陳四堅持認爲自己奉命侍衛車右先生,當回大梁找夷門衛繳令,留囿中非其使也,定要回去。陳四這一鬧,芒府順水推舟,靳先生也找不到理由推辭,於是決定簫間留下。這對雙方來說是雙贏:芒府畢竟在囿中安插了一個眼線,而樑尉、信陵君一方得一諳熟營務的大助力。簫間將芒卯離開後,城外軍營中諸事揀要點告知芒申,這些事雖然芒申大多經歷過,但大刀闊斧地刪除枝椏,提取主幹,簡明地形成一個完整的圖式,卻是簫間的功夫,連靳、曹二先生也讚歎不已,皆稱受益匪淺。囿中守、尉改顏敬之。一通事畢,當三人啓程時,已至晡時。

在衆人的陪同下,芒申等三人回到驛舍,仍備好信陵君府上的車馬,說好入城後,歸還魏公子府即可。三人上車,車右先生爲馭,平穩啓動,直望大梁而去。餘下衆人看著院內的五車廿馬,皆道:“亦一人一乘,各駕歸營可也?!膘妒请S行的侍衛們一齊動手,迅速備好剩下的五乘革車,各自登車啓程。來囿中赴宴時,樑尉公子只帶來十名衛士,現在命他們自行步行回營,不用跟上車隊。

當樑尉公子一行徹底離開,站在驛舍門前作翹首狀的囿中守、尉,終於放鬆下來,兩人一齊長出一口氣,道:“終是離去!”各自帶著自己的衛隊回府了。

駕車離開囿中,身邊只有陳四,車右先生就與芒申交談起來:“信陵君與大梁尉合,其勢不可當也?!?

芒申雙眼直視前方,輕輕地“喏”了一聲。

車右先生道:“大子現在何處?”

芒申仍然目視前方,應道:“自城北驛分手,再無音訊?!?

車右先生道:“大梁城禁前,陳留送糧數車到府,想爲大子所爲,將軍稱之曰能。”

芒申道:“陳留?大兄所押?”

車右先生道:“非也,蓋聞陳留司士蔡某所爲也?!?

芒申道:“非所聞也。家父既言大兄爲能,必也大兄主其事。其在陳留乎?”

車右先生道:“虎仲先生佐之,何其誤若此哉!”

兩人嘆息了片刻,換了話題。車右先生道:“樑尉公子引武卒往南關就信陵君,其意何在?”

芒申並不回言,只是又輕輕地“喏”了一聲。

車右先生自答道:“信陵君之意其在啓封?樑尉公子當入啓封乎?”

芒申道:“此羊入虎口,非其地也。”

車右先生又自忖道:“其意在華陽耶?”

芒申道:“樑尉公子至時,華陽必已下矣。非也?!?

車右先生道:“公子高見。然信陵君必以樑尉公子居何地?”

芒申道:“小子以爲,信陵君當以樑尉公子居中營。”

車右先生驚道:“何以故?信陵君尚無中營乎?”

芒申道:“信陵君外示忠厚,內懷猜忌。其入營中,一應武卒皆不用。家父乃募什伍長一營與之,乃立焉,猶以門客居內,中營居外,而與民軍雜焉。樑尉公子所領,皆私募武卒,昔不統屬,素不相親。若信陵君以親厚遇之,必感恩戴德,而爲其所用也。以立中營,必也。”

車右先生道:“二校之衆,立一中營,餘者奈何?”

芒申道:“若某爲信陵君,選五百忠厚之卒,以門客領之,以爲中堅;以五百善射之士,箭矢盡與之,以爲前鋒;以五百捷足之卒,以什伍長領之,以爲衝陣;以五百精壯之卒,以什伍長領之,以爲殿軍。餘三數百人,散入中營民軍,以爲骨幹。此中營萬人,乃信陵君禁兵也,攻城拔寨,衝鋒陷陣,皆所賴焉?!?

車右先生道:“何公子知信陵君之切也?”

芒申道:“幸得侍其左右,故知之?!?

車右先生道:“非公子有心,孰能至此。以門客三百爲闕,武卒三千爲城,民軍五千爲池,勢難以動搖矣!”

這時,車右先生敏感地覺得身邊的陳四身體一抖,他扭頭望向陳四道:“何以異?”

陳四道:“無他,風沙迷眼矣!”

車右先生起了疑心,但礙於侯嬴,又擔心自己疑神疑鬼,想著回頭交給侯嬴處理吧。轉過頭去繼續與芒申交談:“公子既得近信陵君,其計安出?”

芒申道:“信陵君計於帷帳,惟先生知之,小子何知?”

車右先生把自己知道的合盤托出,道:“議得三策:其上,以精壯乘隙入啓封,以大軍應之;其中,據華陽糧秣、城池,外和韓王,以待韓援;其下,前據南關,先爲不可勝,而待秦敝。秦雖以奇計襲啓封,深入心腹,然糧秣不備,日才一餐,不得盡飽。非無隙也。晉大伕力主兼行中下二策,分兵據華陽及南關?!?

芒申道:“何人據南關,何人守華陽?”

車右先生道:“尚未得計。惟晉大夫之策,蓋以信陵君在內,餘軍環衛之?!?

芒申道:“是即信陵君必得禁衛而後可也?!闭f得車右先生一愣,問道:“何以言之?”

芒申道:“以信陵君之多疑,爲晉大夫大軍環繞,但有不利,何以應之?”

車右先生道:“信陵君,將軍也;晉鄙,大夫也。何懼之哉?”

芒申道:“非疑晉大夫,實疑我芒氏。信陵君甫出城,即遇刺客;而再,而三;或於城外,或在營中,無在野者。芒氏首當其疑也。晉大夫,其亞也?!?

車右先生道:“家主從未言起,公子何知?”

芒申道:“若非得近之,其孰能知!信陵君外示忠厚,凡近之者,莫不被德;內猜忌者,縱親近亦無稍顯。然觀其行跡,厚於外而忌於內者,斑斑可考矣。先生其觀,小子之言應與不應?!?

車右先生道:“公子高見,自是非塵。信陵君既疑將軍,復疑大夫,奈何以大軍付之?”

芒申道:“此其所以爲信陵君也?;⒗黔h飼,箭矢迫睫,而不更色,真大丈夫也。先生其思之,民軍者,飢疲之衆,駕馭失措必反噬;武卒者,禁衛也,既少來往,不知心腹。若親馭之必難。芒氏久在朝堂,晉氏魏家故舊,皆久歷軍陣,魏賴爲干城。今以一切託之,外示親近,以交好之;內避兇險,而身居安地。若無他變,孰能謀之!”

車右先生道:“公子再三言之,必有所源?!?

芒申微微一笑,道:“但有所思,非有本源,故妄言之,先生姑發一笑可也!”

車右先生在駕車,不敢過於轉頭去看芒申,但也抽空瞄了他好幾眼。本來想著有陳四在旁邊礙事,轉個不太敏感的話題,不想兜兜轉轉,還是回到這個話題上。有人要害信陵君,這可是魏國捅破天的大事,誰遇到都要儘量繞開;可芒申倒好,捕風捉影不說,竟坦蕩蕩地道出,毫無隱諱,還當著一個外人陳四,真是少年輕狂。

第133章 呂太公第365章 執帚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46章 入國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40章 蓋聶第156章 過橋第295章 示警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80章 司馬堂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34章 旦夕評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19章 夜襲第86章 尉府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4章 調兵第244章 慰功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5章 夜行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67章 交酒第86章 尉府第144章 訪老第82章 出城第32章 陷城(三)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21章 除警第26章 謀定第193章 將相和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章 鄭安平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88章 武卒第77章 聚兵第8章 管城第56章 計謀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63章 密議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45章 回朝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44章 神蹟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38章 祭壇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7章 奸細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66章 寧治第263章 密議第178章 驚訊第173章 夜議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34章 又見屍身第37章 點兵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242章 撲空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30章 烤肉第105章 夜談第31章 陷城(二)第15章 升帳第88章 武卒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38章 列陣(一)第92章 整軍第170章 遠迎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71章 信用第7章 圃田第93章 故地重遊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38章 議兵第209章 乘其隙第234章 旦夕評
第133章 呂太公第365章 執帚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46章 入國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40章 蓋聶第156章 過橋第295章 示警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80章 司馬堂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34章 旦夕評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19章 夜襲第86章 尉府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4章 調兵第244章 慰功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5章 夜行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67章 交酒第86章 尉府第144章 訪老第82章 出城第32章 陷城(三)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21章 除警第26章 謀定第193章 將相和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章 鄭安平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88章 武卒第77章 聚兵第8章 管城第56章 計謀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63章 密議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45章 回朝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44章 神蹟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38章 祭壇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7章 奸細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66章 寧治第263章 密議第178章 驚訊第173章 夜議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34章 又見屍身第37章 點兵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242章 撲空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30章 烤肉第105章 夜談第31章 陷城(二)第15章 升帳第88章 武卒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38章 列陣(一)第92章 整軍第170章 遠迎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71章 信用第7章 圃田第93章 故地重遊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38章 議兵第209章 乘其隙第234章 旦夕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新源县| 信丰县| 泾源县| 渝中区| 新津县| 永州市| 邳州市| 宁河县| 尼玛县| 社旗县| 吉木萨尔县| 锦州市| 葫芦岛市| 武乡县| 县级市| 财经| 来凤县| 西贡区| 调兵山市| 黑水县| 双牌县| 罗甸县| 隆化县| 长泰县| 东安县| 长泰县| 缙云县| 五华县| 巴林左旗| 长沙县| 虹口区| 南京市| 固阳县| 静乐县| 基隆市| 马龙县| 田阳县| 宾阳县| 灌云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