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6章 寧治

四家各執(zhí)右劵,曹包收了左劵。鄭安平等再次行禮,感謝衆(zhòng)長老和鄉(xiāng)里見證,三方相辭而行。這次,四對母子跟在五人的後面,往廢城而來。

進了城,曹包訓誡道:“凡有各宅,務需盡心。前宅人出後,方可清掃;但有人入,便當迴避。每日清掃一宅。餘時當持他務。今日只半日,但結帚可也。晚餐食於城中。每日婦子共食一斗,每餐得五升。”隨後,曹包將四對母子帶進鄭安平的西院中,將兩邊的廂房指了四間,讓他們住下。然後叫過五旺,道:“每日分派,但由此子告知。”又讓四女各報年齡,指了歲數(shù)最大的那人爲長者。

安排已定,自己出來。想著城中諸物不備,倒要添置些物件纔好。比如,這四家的粟都沒處盛放,也無處炊熟。難不成讓女人和孩子與一幫大男人一起吃飯嗎?

出來之後,曹包找到鄭安平,說了自己的想法。鄭安平十分贊成,幾人商量好要買些什麼,很快列出了清單。但問題是到哪兒去買呢?鄉(xiāng)里也有行商,但出沒不定,而且只有些小玩藝。他們要買的基本是餐具,以及筐、箕等容器,行商根本帶不了,只能到市集中去買。而最近的市集就是華陽了,比北邊的滎陽還要近一些;但滎陽集市大,貨多,既便宜又好。商量的結果,還是要託唐叔在滎陽買了,趁車行開張的機會給送過來。

今天顯然來不及了,怎麼讓四對母子吃飯成了商議的中心話題。最後的結論是,男人們吃完了就離開,再把女人們叫過來重新做。一直到新餐具到達爲止。商議完畢,曹包也就不再廢話,直接起身去滎陽了。剩下的人該幹嘛幹嘛。

到了吃飯的時候,曹包還沒有回來,衆(zhòng)人商議,只得改變順序,讓女人們先吃。於是男人們舀出兩鬥粟,擔來兩罐水,叫五旺通知開飯。隨後衆(zhòng)人就看到有趣的一幕:五旺在前面走著,四個女人領著孩子跟在後面,從鄭安平的西院,抄近道到了驛站。躲在一邊的男人們看了都忍俊不禁。

指示了女人們鼎、碗、水、粟等項,叮囑她們小心火星。五旺也就退了了出來,關上門,任從女人和孩子在裡面做飯吃飯。自己就坐在門外,等她們吃完了,再領她們回去。

鄭安平等人這才走到門前,詢問五旺道:“結帚何如?”

五旺道:“每人都結了兩隻,定無礙也。”

鄭安平道:“何得其多也?”

五旺道:“其子扯草,其母結帚,大半日寧無兩帚乎?”

小四道:“趁其不在,其觀帚乎?”

粟兄道:“帚亦何觀?”

鄭安平道:“四兄獨居,恐未見其帚也。”衆(zhòng)人笑著,一齊來到鄭安平的西院。

最明顯的感覺是草少了。院中果然有八隻結好草帚,都是簡單地將乾草結成一束,再用比較長的草編成草繩,捆紮而成。他們拿起來掂了掂,捆紮得都比較結實。大家覺得這些女人還得是肯幹活、能幹活的,又放了些心。

等他們回來時,曹先生也回來了。站在門前與五旺交談。得知大家都去參觀剛結的帚,不由得好笑。見衆(zhòng)人回來,便嘲笑道:“親漬婦帚,得其德否?”

小四道:“但觀其工耳。”

曹包道:“婦有四德,德言容工。工在其中也。”

鄭安平道:“先生赴大梁,四兄之媒奈何?”

曹包一拍腦門,道:“誤矣,誤矣!”衆(zhòng)人皆以爲曹包忘了辦了,曹包道:“何稟之遲也!累四兄擔心數(shù)日!”衆(zhòng)人鬨笑。

曹包道:“吾往大梁,往言此事。值呂伯在側,聞夷門外酒肆之女,乃自薦爲媒。次日臣往領命,呂伯曰,其父大允,已付其女生辰於呂伯,君上請人卜之,但得其日,即來告知。四兄其勿慮也。”

粟兄一拍小四道:“君上親爲,尚有何憂!其父大允,兄復何憂!”

小四滿臉通紅,又激動,又害羞,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直接拔腿就跑了。衆(zhòng)人皆笑。

曹包復對鄭安平道:“管令亦當?shù)弥腺n婚,只在早晚之間,不日當有諭至。今當賀之!”

衆(zhòng)人又對鄭安平起鬨、祝賀。鄭安平表情倒是平靜,一一拱手感謝。

曹包道:“唐叔旦日至,代賈之物當同至。若車行得立,諸事或辦矣。”

鄭安平道:“邑中乏財,諸事多難措手。然初建之時,諸事不備,所需正多。此其難也。”

曹包道:“惟其艱難,乃見其功!”

正閒談之間,門內敲門了。五旺打開門,女人們都站在門口,道:“吾等食畢,願歸。”

五旺帶著她們出來,她們對著鄭安平等略略一伏,匆匆走了。

男人們遂進門一看,碗已經(jīng)用雜草刷洗乾淨,鼎因爲太大,女人們洗不了,只能就這樣放著,裡面幾乎沒有剩餘的粥。兩鬥粟並沒有吃完,大約還剩下半鬥。這些細節(jié)又讓鄭安平等對她們多了些好感。

幾個男人就著鼎烹粥自食。七個男人,吃完了三鬥粟。

接下來的幾天,過得比較太平,女人們被安排著清掃完各處官宅,包括車行在內。小四每天出去巡邏,曹包例行公事地到處轉悠,時不時進管邑城中巡視。剩餘五人則一邊放牛羊,一邊收割成熟的穀子,一天能收大半筐,就在一處荒廢的房基上晾曬。小雞、小狗、小羊、小牛都長大了身形,沒有出現(xiàn)什麼疾病。廢城內和諧安寧,一副田園牧歌。

唐叔等趕著第一乘車來了,帶來了鄭安平他們買的東西。鄭安平給每個女人都送了一隻鬲、兩隻碗和兩隻罐,另加一隻筐和一隻箕。從這以後,女人們就不用出來到驛站吃飯了,每天晡時,五旺和五兒一手拎著一斗粟,給他們倒在筐裡,任由孃兒倆自炊自食。

一日,曹包找到這些女人,問她們孃家鄉(xiāng)里的情況,問她們想不想回孃家看看。她們自然說想,只是路途遙遠,一個女人回不去。

唐叔留下兩個同伴,維持車行的運作,給他們留下了足夠的粟和炊具。兩人平時也不怎麼呆在行內,經(jīng)常出門,也不知去哪裡。曹包則把牛車包下來,時不時帶一個女人和她的孩子回孃家。頭天早上出去,歇一宿,第二天回來。回來時,有時直接帶著一個年青人回來,有時過幾天,會有一名年青人找上門來,都是那些女人孃家的年青人。曹包將這些人引薦給鄭安平等,說是自己挑選的驛卒。大約一個月時間,四名驛卒都齊了。小四每天帶著他們沿著河邊跑步。

考覈通過後,鄭安平分配給四人各一百畝土地,算是他們的工資。這時剛剛五月,還來得及下種。於是剛收穫的粟粒,立即化身爲種子,播撒在田畝裡。

這一個月裡,管邑的粟已經(jīng)快收完了,小狗也能夠在草地飛奔,去捕捉野味了。然後,華陽車行的第一單生意也來了。

一共四乘輜車入住車行。炊具瞬間緊張了,兩名車伕向管令賠了小心,借了一隻鼎。曹包親自過去作陪。

這隊車隊要運貨去大梁,小四身著武卒裝束,帶了一名新招的驛卒和一名唐氏車伕也駕了車,同往大梁。

小四走後,犬兄承擔起緝盜的工作,每天持戟到處轉。四個女人吃了一個月飽飯,勞作也不甚,身體漸形飽滿。孩子也健壯起來。鄭安平給她們放了一天假,讓她們帶著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粟,回管邑家中,補貼家用,順便帶回一些自己的必需用品來。兩地相距不遠,她們吃完早飯,跟曹包出門,下午出來,跟著犬兄回家,正趕得上做晚餐。

一個月肉眼可見的變化,在不大的管邑城中傳開。結果越傳越邪,成了她們成了大夫們的侍妾,小孩子則成了庶子,不久或爲這些大夫生下兒子來。這些傳言當然會傳回來,令鄭安平他們哭笑不得。

數(shù)天後,小四隨著車隊一起回來了,跟隨前來的竟然是仲嶽先生。

仲嶽先生一如既往的客氣道:“鄭公子久別未見,豐姿卓然。”鄭安平敬謝。

仲嶽先生一一和衆(zhòng)人打過招呼,道:“君上得聞諸兄之業(yè),甚爲欣慰。諸兄數(shù)月之間,管邑得治,管民得安,粟谷收穫,糧秣得備。復得車行通商,驛道漸通,消息四達。微庶謹奉君命,致達辛勞!”

衆(zhòng)人皆應道:“分所應當!”

仲嶽先生道:“四兄此行,婚事將成。君上再三慰勉,鄭公子之婚或將成之。”

鄭安平道:“承君上厚恩,敢以死相報!”

五乘車都趕到車行,準備吃了晚餐,休息一夜再回華陽。貨物主人大約在此行中得了很大利,邀請衆(zhòng)人一起到車行用餐。衆(zhòng)人再辭不允,只得一起去了車行就餐。席間,雖然不過一粥一水,也吃得興致盎然,賓主盡歡,相約有貨,還走這條商路。車伕們一起擔保,絕無閃失。

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348章 管仲明第64章 布衣第68章 城北驛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66章 寧治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59章 拜將第169章 誘供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36章 宴前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369章 賜婚第85章 軍市第79章 掌兵第169章 誘供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19章 邂逅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45章 回朝第364章 戒備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18章 退兵第70章 蔡澤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35章 貴公子第165章 破臉第12章 張輒第36章 定奪第103章 危機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26章 謀定第353章 圃田之衆(zhòng)第25章 仲嶽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85章 見陳公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38章 祭壇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8章 列陣(一)第122章 豕三第222章 善後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80章 司馬堂第238章 議兵第77章 聚兵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66章 寧治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44章 入城第199章 歸華陽第73章 樽俎折衝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79章 掌兵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9章 列陣(二)第209章 乘其隙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262章 傷營第261章 秦箭第68章 城北驛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44章 訪老第52章 私議第104章 夜訪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52章 賈匏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68章 城北驛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第80章 司馬堂第11章 離城第151章 匯合
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348章 管仲明第64章 布衣第68章 城北驛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66章 寧治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59章 拜將第169章 誘供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36章 宴前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369章 賜婚第85章 軍市第79章 掌兵第169章 誘供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19章 邂逅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45章 回朝第364章 戒備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18章 退兵第70章 蔡澤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35章 貴公子第165章 破臉第12章 張輒第36章 定奪第103章 危機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26章 謀定第353章 圃田之衆(zhòng)第25章 仲嶽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85章 見陳公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38章 祭壇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8章 列陣(一)第122章 豕三第222章 善後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80章 司馬堂第238章 議兵第77章 聚兵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66章 寧治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44章 入城第199章 歸華陽第73章 樽俎折衝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79章 掌兵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9章 列陣(二)第209章 乘其隙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262章 傷營第261章 秦箭第68章 城北驛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44章 訪老第52章 私議第104章 夜訪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52章 賈匏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68章 城北驛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第80章 司馬堂第11章 離城第151章 匯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城| 彭阳县| 灌云县| 富裕县| 香格里拉县| 当雄县| 日喀则市| 汉川市| 睢宁县| 南木林县| 昌图县| 德庆县| 札达县| 双江| 五常市| 周口市| 竹北市| 嘉善县| 黄冈市| 内乡县| 百色市| 光山县| 淮阳县| 安吉县| 肃南| 措勤县| 习水县| 沙坪坝区| 平塘县| 资兴市| 乌兰察布市| 临猗县| 南川市| 黎川县| 德惠市| 江城| 贺兰县| 定陶县| 朝阳县| 东兰县| 黎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