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7章 北邙點穴

巫師說自己夢遇神諭,要他把準(zhǔn)備自用的墓穴捐出來給麻三,索價千錢。鄭安平表示爲(wèi)難後,他主動在里長的中介下降到五百。鄭安平還要再還價,里長道:“亡者既歿身爲(wèi)國,微庶雖微,不敢稍忘。公子但言能出幾何,餘者吾當(dāng)承之!”

里長如此表態(tài),讓鄭安平無法再還價了,只得道:“前許先生之儀錢一串,布帛等項,不敢缺也。眼見秦軍將退,吾兄弟或薄有其功賞,其有缺者,願以償!”

里長接言道:“然也,然也!鄭公子立不世之功,其賞必不少。”轉(zhuǎn)對巫師道:“其餘者,皆從敝宅支取,公子有餘時再賞無妨!”

鄭安平道:“長者恩待,微賤何以報之!”

里長出堂叫道:“季兒,就汝母取百錢來!”隨即進來,指著鄭安平對巫師道:“汝道公子之相奈何?立不世之大功矣!汝知之乎?以身救信陵君,身被重創(chuàng),幾死而生,豈非大貴之相!前者,於途遇賊,樑西驛五卒一死四傷,公子傷最重,汝能窺其端倪否?此大勇之輩!汝且觀公子之相何如?”

巫師真的定睛對鄭安平相了一相,忽地倒身便拜道:“公子身當(dāng)居將軍,恕小人眼拙,貪於小利,謀事不忠!”

鄭安平連忙回禮道:“小子豈敢!出身微賤,寄食他鄉(xiāng),以走卒入行伍,能保首級以終老,則幸矣!焉敢望他!”

巫師道:“非小人敢妄言,尊駕必至貴,封君拜將!”

鄭安平不願與他多言,終結(jié)道:“誠如此言,必當(dāng)厚報!”

這時,季兒舉著一串錢過來,於門前告稟。里長接過錢,讓季兒退下,把錢交到巫師手中,道:“先生暫持此。若復(fù)有所需,再取可也。”

有里長做中介,鄭安平和巫師都不好再講價錢,直接進入喪葬事宜的討論。

巫師約旦日乘舟,實地考察,若中意,後日可開穴,再日即行安葬。鄭安平不想拖太久,而且來回都要乘舟,費時費力費錢,便道:“先生所點欲自用,想必貴地。微賤等何德,能分好歹!旦日即備耜耨,任公之點,即開穴可也。”

里長道:“公子既如此言,先生其允之!”於是約好時間、地點,兩下辭去。

鄭安平趕緊又跑到樑西驛,向衆(zhòng)人告知此事。三人經(jīng)過一天休息,病情好轉(zhuǎn),只有小四還精神不振。

鄭安平邀請道:“敝宅近津,復(fù)有耜耨,願諸兄移步敝宅,旦日同行。”

衆(zhòng)人道:“攪擾兄家,於心何安!”客氣一番,四人關(guān)好門,一同回到鄭安平家中。

鄭安平向里長報備了,自己的同袍,樑西驛驛卒今夜到家留宿,旦日好同舟開穴。里長滿口應(yīng)承,並問缺少什麼,儘可從自己這兒拿。鄭安平問道:“貴府可有鐵器?”

里長道:“有一鍤。”

鄭安平道:“若能相借,必不敢有損!”

里長道:“是有何難!”就從旁邊一間廂房內(nèi)取出一柄鐵鍤來。鄭安平再三稱謝而去。

張祿毫無存在感,獨自呆在廂房裡,並不與三人交言。鄭安平回來時,三人只在院中東觀西瞧。鄭安平對小四道:“於途汝最無神,奈何神勇如此!”

小四道:“於途汗出,遂有神矣!”衆(zhòng)人皆笑。

鄭安平拎著鐵鍤,招呼大家去看明天要帶的農(nóng)具,有一耜一耨,再加上借來一鍤,有了三隻。大家皆道“足矣”。爲(wèi)了鬆土方便,帶了四隻大罐,準(zhǔn)備拎水澆地。爲(wèi)了方便圈定範(fàn)圍,又裝了一罐子草木灰。

然後大家到屋後的小水溝裡洗了手,便到院中準(zhǔn)備炊粥。

張祿雖然不說話,倒也慷慨,取出了一斗粟米給他們,這大致相當(dāng)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天的定量。本來大家對他還有些意見,覺得這人太過孤僻,見拿瞭如許粟米出來,一個個又笑逐顏開,連聲稱謝!鄭安平招呼衆(zhòng)人從廚下搬出一隻大鼎,舀水沖洗乾淨(jìng),就升起火來。把一斗米都倒進鼎中,加水炊粥。

說笑之間,粥已烹熟,張祿恰到好處地端出一個大案,上面正好四隻碗,四個碟,碗裡有鹽有梅,碟內(nèi)除有菜蔬外,還加了兩條小鹹魚。

鄭安平見只有四份,便道:“先生當(dāng)同饗!”

張祿道:“但得其餘即足!”

鄭安平道:“安有是理!如食無足,吾等且省,安得令先生無食!”其他三人也讓張祿同餐。張祿無奈,只得入房間裡再爲(wèi)自己同樣準(zhǔn)備了一份。

粟兄道:“鄭兄有臣如此,亦可足矣!”

鄭安平道:“弟奔波無盡,幸賴先生,乃得安和。”待張祿出來,鄭安平遂一一爲(wèi)衆(zhòng)兄弟盛滿粥,也爲(wèi)張祿盛了粥,最後爲(wèi)自己盛粥。四人坐在案邊,高談闊論,張祿一人獨坐一旁,默默啜粥。張祿只得一碗輒止,那四人豪情奔放,只吃得鼎淨(jìng)碗盡,渾身汗出,神清氣爽,再不復(fù)風(fēng)寒之狀。

張祿再拿出一斗粟米,四人蒸熟,涼幹,收做餱糧,準(zhǔn)備第二天吃。再把鼎碗洗淨(jìng),交張祿收好。天色已晚,四人閒談一夜,出征引發(fā)的疲勞,傷亡帶來的沮喪,風(fēng)寒所致的倦怠,自此一掃而空。直到夜半,纔有些睏意。鄭安平要去抱草秣,三人道:“亦可不必,吾三人就在草房安眠,又軟又暖,可不宜乎!”把甲都脫在堂上,戟倚在壁下,弩箭都掛在壁上,就往草房而去。

因爲(wèi)路途遙遠(yuǎn),四人雞鳴即起,都作了短褐,赤足免冠,外著齊衰,雙手各執(zhí)農(nóng)具、瓦罐,身上背了餱糧,直往鄰里而來。巫師於裡前迎著,引導(dǎo)著他們向大梁方向而去。在城外一處平緩的河灘上,五人上了一條小船,艙裡艙外隨意坐著。船伕駕船,等南水門開放後,即從南城穿城而過,一路北上,直入濟水;再繞過滎陽,到達(dá)邙山腳下。五人氣定神閒,欣賞著兩岸景緻,相互閒談著。巫師的感冒好像也好得差不多了,談興大發(fā),論起鬼神之事,兇吉之理,存亡之道,興衰之因,信口胡謅,半真半假,虛虛實實,倒也吸引人,四人一路上聽他說的時間佔了大半。

小船從清澈的濟水轉(zhuǎn)入混濁的黃河,在一個僻靜處停下來。這裡是北邙山的北坡。四人各執(zhí)農(nóng)具,各舀了一罐子河水,跟著巫師登上山坡。太陽在山腳下投下長長的陰影,顯得十分幽暗;隨著臨近山脊,陽光漸漸明媚起來。忽地,衆(zhòng)人眼前一亮,一塊平緩的坡地出現(xiàn)在山脊的北側(cè)。巫師道:“便是此處!”

犬兄似有些見識,便問道:“聞陰宅當(dāng)背山面水,奈何此處背水面山而爲(wèi)善處?”

巫師嘿嘿一笑,道:“尊駕知其常,而不知其變。大凡陰宅,以聚藏爲(wèi)要。所謂背山面水,正爲(wèi)此而設(shè)。然此處,雖處山之北,水之南,然陽氣充裕,氣脈靈動,淵遠(yuǎn)流長,至山下陡然一緩,正納藏之相也。”

衆(zhòng)人也不知虛實,見巫師說得頭頭是道,眺望四周,倒也山川秀美,顯然不是惡處,也就點頭應(yīng)允。鄭安平道:“全賴先生指點,如此善處,非先生焉能得見。”

巫師道:“凡人只道從山陽取穴。山之陽焉得如此所脈?真真見識短淺……”絮絮叨叨地一個勁自誇貶他。鄭安平只得打斷道:“願先生點穴!”

巫師這次可能嫌沉重,沒有把背架背來,只從袖中掏出一隻石版,上面刻劃著許多奇怪的符號。這塊石版看來頗有年頭,已經(jīng)被手摸出釉來。巫師口中唸唸有詞,身子上竄下跳,盯著手裡石版左右調(diào)整。驀地來到一處凹陷處,一手拄地道:“便是此處!”

鄭安平趕緊在這處灑上一把草木灰。巫師又來來回回走了好幾圈,終於劃定了墓地的四至範(fàn)圍,鄭安平按巫師所指,一一用草木灰標(biāo)定。

用水浸溼了土層,三人掘土,小四把拎空罐下山,打水備用。

第一層溼土也就掘了半尺深,而按先生的說法,至少要掘出八尺,最好有一丈深。照這個進度,至少要跑二十趟。巫師告訴他們,掘出二尺,可以向內(nèi)一步,留出下腳的臺階,否則太高了,棺槨難以到底。

果然,當(dāng)?shù)谝粚佣呱畹目泳虺鲠幔傧胙刂呄蛳戮蚓秃芾щy了。衆(zhòng)人也累了,用草木灰色勾畫出第二層的輪廓後,就歇了。

巫師的餱糧放在船上,他準(zhǔn)備回船歇息一宿。鄭安平四人決定就在原地休息,吃過飯後,可以藉著天光尚明,把第二層掘完,這樣,明天上午就能完工,晚上就可到家了。至於晚上睡覺……就在土坑裡吧!能避風(fēng)!

正在他們吃飯的工夫,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天邊突然間暗了下來,擡頭一看,竟是一道道塵土遮天蔽日。四人大驚,難道自己如此不幸,竟趕到秦軍的前面,又與秦軍相遇?

四人不敢怠慢,一起向山脊跑去。忽地,鄭安平心中一抽,低聲道:“停!”自己迅速爬到地上。其餘三人也嚇了一跳,連忙也爬到地上,俯耳聆聽……並無動靜。

小四不以爲(wèi)然道:“何事?”

鄭安平小聲喝道:“低聲!”自己仔細(xì)向四周觀察,沒有發(fā)現(xiàn)什麼可疑動靜。他沿著山形的掩護迅速衝到山脊邊的一塊山石旁,借山石的掩護向下看去,不禁大吃一驚!

第56章 計謀第104章 夜訪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72章 巴姊第356章 訪圃田第293章 韓援第297章 會魏齊第80章 司馬堂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89章 壯行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51章 棄民第48章 真心第321章 管令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21章 籌謀第245章 入韓第3章 祭旗出征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35章 貴公子第38章 列陣(一)第6章 囿中第122章 豕三第246章 使命難達(dá)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53章 圃田之衆(zhòng)第238章 議兵第195章 覆命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45章 除夕第28章 降服(二)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61章 秦箭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79章 掌兵第54章 賣王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170章 遠(yuǎn)迎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92章 書名第20章 行刺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30章 入土爲(wèi)安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33章 積竹柲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45章 回朝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13章 計糧第244章 慰功第36章 定奪第86章 尉府第32章 陷城(三)第129章 草舍第270章 賞罰第123章 豪傑鄉(xiāng)里第9章 有刺客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48章 真心第105章 夜談第219章 夜襲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84章 侯嬴第344章 神蹟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第202章 倉城第345章 除夕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6章 定奪第323章 訪夷門衛(wèi)第56章 計謀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233章 次日再戰(zhàn)第145章 曾季第59章 拜將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95章 郭子仲謹(jǐn)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61章 秦箭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89章 壯行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234章 旦夕評
第56章 計謀第104章 夜訪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72章 巴姊第356章 訪圃田第293章 韓援第297章 會魏齊第80章 司馬堂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89章 壯行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51章 棄民第48章 真心第321章 管令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21章 籌謀第245章 入韓第3章 祭旗出征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35章 貴公子第38章 列陣(一)第6章 囿中第122章 豕三第246章 使命難達(dá)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53章 圃田之衆(zhòng)第238章 議兵第195章 覆命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45章 除夕第28章 降服(二)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61章 秦箭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79章 掌兵第54章 賣王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170章 遠(yuǎn)迎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92章 書名第20章 行刺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30章 入土爲(wèi)安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33章 積竹柲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45章 回朝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13章 計糧第244章 慰功第36章 定奪第86章 尉府第32章 陷城(三)第129章 草舍第270章 賞罰第123章 豪傑鄉(xiāng)里第9章 有刺客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48章 真心第105章 夜談第219章 夜襲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84章 侯嬴第344章 神蹟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第202章 倉城第345章 除夕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6章 定奪第323章 訪夷門衛(wèi)第56章 計謀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233章 次日再戰(zhàn)第145章 曾季第59章 拜將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95章 郭子仲謹(jǐn)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61章 秦箭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89章 壯行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234章 旦夕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市| 乌恰县| 黔东| 敦煌市| 汕头市| 江陵县| 南开区| 布拖县| 靖宇县| 沁源县| 望谟县| 沁源县| 蓬莱市| 白玉县| 锦州市| 陆河县| 平山县| 北安市| 改则县| 三江| 合山市| 阿城市| 九江县| 兴宁市| 共和县| 阿巴嘎旗| 宜阳县| 宜州市| 安化县| 香港| 荆州市| 蓬安县| 涿州市| 杂多县| 贞丰县| 北海市| 壤塘县| 墨竹工卡县| 镇坪县| 万州区| 漳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