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6章 訪圃田

和粟米相比,稻米的口感更好,營養(yǎng)更加密集,屬於比較“高檔”的食品。圃田萬頃水田,全部用來插秧種稻;每年收穫的稻米,不僅是各級官員俸祿的主要部分,也是“進(jìn)口”其他商品的主要“出口”商品,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甚至關(guān)係到魏國的生死存亡。故而圃田的防禦和大梁一樣,是國防體系的重心所在。

倉城極爲(wèi)神秘,一般不與外界交往,平時也不開城門,閒人免入。圃田管理的有耕種水稻的農(nóng)戶十餘萬戶,人口之繁庶,爲(wèi)魏國境內(nèi)所僅有。然而這裡並沒有發(fā)展起繁榮的經(jīng)濟,因爲(wèi)是王室專屬水稻田的緣故,和囿中一樣,一切私營經(jīng)濟都沒有發(fā)展的空間。十餘萬戶民衆(zhòng)近百萬人口,只得依附於水田,最多到附近的河溝裡打點魚;能到圃田政府官員家裡當(dāng)差,那就是最好的出路。那些土地不足的農(nóng)戶,只有讓兒孫們走出去,自謀生路。

犬兄一邊走,一邊向大家介紹圃田的情況。鄭安平道:“田即不足,何復(fù)一二子,以爲(wèi)出路?!?

犬兄道:“不可!圃田而王田,圃田民乃王民,焉得復(fù)?如吾等,皆報亡,不書社,乃得出也?!?

曹包問道:“如此,少時歸家,當(dāng)何以見?”

犬兄道:“鄉(xiāng)里盡知,無妨。但遇生人,必得講究。”

鄭安平道:“圃田民衆(zhòng),管邑人乏。若以圃田入管邑,得無兩全?”

犬兄道:“焉得如此?圃田乃王民,板籍乃存少府。少一人,必三推六問,乃得消也?!?

轉(zhuǎn)眼到了圃田城門。五人驗過節(jié)符,戍卒迎到門衛(wèi)處。門衛(wèi)迎出來,請到衛(wèi)所內(nèi)安歇,自己往圃田守、尉處報告。少時,門衛(wèi)領(lǐng)著一人回來道:“守、尉皆致意諸公。惟其公務(wù),難相見矣。乃命圃田丞代爲(wèi)效力!”五人皆跪起相迎。

圃田丞敘過禮,和門衛(wèi)在主座坐下,道:“管邑初歸王化,實乃草莽,諸公之勞,諒必多矣?!?

鄭安平道:“臣等初至,於民風(fēng)俗一無所知。大夫久鄰,必有所教,謹(jǐn)當(dāng)奉之!”

圃田丞道:“管邑雖與圃田相鄰,性乃徑庭。一者,輕農(nóng)而重商;二者,輕別離;三者,無孝俤忠信,父子相棄,兄弟相爭,夫婦失德,視如平常;四者,淫祀,民不歸化,自通其神而祀之;五者,不習(xí)陣戰(zhàn),難勝兵也;六者,男女離多聚少,生生不蕃;七者,盜賊蜂起,財貨難存;八者,民見利而忘義;九者,性奸猾,無向善之志;十者,多歸旁道,不務(wù)正業(yè)。有此十者,化之甚難!”顯然,圃田丞有備而來,有條有理,侃侃而談。

鄭安平道:“治管邑之難,臣等謹(jǐn)領(lǐng)。必欲治之,奈何?”

圃田丞道:“以臣等之愚,領(lǐng)之甚難。然君上總攬英雄,復(fù)得諸公相助,必有其策!”

曹包道:“臣等初至,彷徨無計,正要大夫教之。”

圃田丞道:“凡民之頑劣者,與其正之,不若順之爲(wèi)便。必順其俗,以商賈、逆旅、酒肆、賣笑爲(wèi)業(yè),或得富且庶也。漸漸施教,移風(fēng)易俗,勸農(nóng)力田,乃見其功?!?

鄭安平道:“管邑,四戰(zhàn)之地,其富且庶矣,強鄰來侵,奈何?”

圃田丞道:“吳子曰,君能使賢者居上,不肖者處下,則陳已定矣。民安其田宅,親其有司,則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鄰國,則戰(zhàn)已勝矣。諸公其行之!”

鄭安平道:“謹(jǐn)奉教!”

圃田丞道:“臣奉命報諸公,若管邑有事,可於圃田徵工百人,人日粟一斗半;士十人,人日粟三鬥,鹽半升。粟入圃田,工即出矣。人夫早出而晚歸,食宿盡在圃田,不必貴邑勞神?!?

五人皆伏拜道:“大夫之恩,無以爲(wèi)報!”

圃田丞道:“言盡於此,願辭!”衆(zhòng)人皆伏拜稱送。一起站起,送出衛(wèi)所門外,相辭而行。五人也不入衛(wèi)所,直接離開圃田。

出了城,大家相約共往犬兄的家中拜訪。沿著方方正正的田間道路,犬兄介紹著這裡的日常勞作,以及農(nóng)戶的區(qū)劃。這裡按百戶一聚的規(guī)格,在百塊水田的中央建起鄉(xiāng)里。鄉(xiāng)里以十字形四條大道與周圍相連,每塊水田間以小道間隔,每塊水田皆以百畝爲(wèi)率,爲(wèi)一戶所管。由於四周景緻基本一致,如果不是在這裡行走的人,很容易迷路,一不小心就走到別人鄉(xiāng)里去了。但如果熟了,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每塊田都不一樣,彷彿有自己的靈魂一樣,與自己的主人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親近。

果然,走出十里,犬兄指著一塊水田道:“此乃吾家之地也?!币\(zhòng)人拐入一個聚裡中。在裡口戲耍的小兒見有人過來,都停下游戲,警惕地看著。犬兄主動向他們揮手。有幾個比較大些的孩子認(rèn)出了犬兄,紛紛上來道:“犬父,犬父!”其他孩子也都跑過來。犬兄很耐心地低下身子,從懷中掏出一個布袋,撮出一撮烤菽,放在每個孩子的手中,一時間,裡口歡笑聲一片。

孩子的歡笑聲驚動了近處的成人,就有人出來觀望。見一羣身著士子服裝的人,在裡頭站著,被一羣孩子圍繞,也就走出來。見是犬兄,也過來打招呼。犬兄給每個孩子分完菽,直起身來,對衆(zhòng)人行禮道:“謹(jǐn)見仲父!羊兄!”

這裡的人都沒有姓氏,相互之間都呼小名,什麼馬牛羊雞犬豕,粟稻麥?zhǔn)蜉酿ⅰ@些農(nóng)家熟悉的物件,再加上黑白黃赤等顏色、一二三四等編號,就構(gòu)成了人的名字。

雖編制上只有百戶,其實壯丁經(jīng)過近百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達(dá)到二三百人。誰和誰有親緣關(guān)係,親緣關(guān)係如何,大家都記得清楚明白。如果有一戶絕了兒子,其他人一定會貼心地幫女兒找到贅婿,從而頂門立戶;如果連女兒也沒有,大家也一定能從親緣關(guān)係最近的一戶找出人來頂替,絕對沒有人敢冒領(lǐng)。

最初入住這一里的,有五個家族,犬兄所在的家族當(dāng)時並不繁茂,住在裡中靠外的地方。但百年來,女人能生,男人能養(yǎng),在舊宅周圍後起的家宅不少,雖然沒人統(tǒng)計,但隱隱有裡中人口第一大族的地位。

犬兄回來的消息迅速傳到家中,犬兄的兄長首先迎出來。見過三位兄長,犬兄引見了幾位同僚。兄長別的聽不懂,但令啊、尉啊、丞啊,這些是懂的,知道是大官,立時慌了手腳,不知道犬兄把這些官員帶回家是什麼意思。鄭安平趕緊解釋道:“吾等與犬兄,皆兄弟也。今途經(jīng)貴裡,隨道拜訪,叨擾一餐,其可得耶?”

老大聽明白了,這些人是官員,但自稱是自己弟弟的兄弟,要往家裡吃飯。他急忙命老三回去報告,有貴人來訪,請諸父相迎,並讓諸婦準(zhǔn)備晚餐。老三也聽明白了,趕緊就跑了。老大、老二作揖打躬,請五人往家走。

在路上,犬兄已經(jīng)說明,自己是以早喪上報的,家中並沒有自己這個人,所以鄭安平也就沒提“高大門楣”之類的事,只說因爲(wèi)犬兄在年底進(jìn)行的戰(zhàn)鬥中,作戰(zhàn)英勇,身負(fù)重傷,已連升三爵,並被委以重任,現(xiàn)往任途中,拜見圃田守、尉,順道過來探望。

犬兄是武卒,家裡是知道的。但他連升三爵,並被任職的事,則聞所未聞。老大不禁抱怨道:“四弟,此等好事奈何不央人相告!”

犬兄見四周沒有旁人,道:“告之便又如何?吾不在籍,汝等能慶乎?能光大門楣乎?徒招禍耳!今者至,亦不可爲(wèi)外人道,恐招其禍。但言上官訪問風(fēng)俗可也!”

老大、老二暗自神傷,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喏喏而已。

到了家門口,父母雙親都迎了出來,全家族的人都跟在後面。犬兄向父母伏拜請安,鄭安平等四人也隨著伏拜於地。犬父連忙命諸兒將鄭安平等扶起,自己迴避一旁,道:“禮不下庶人,貴人之禮,庶民怎當(dāng)!”

犬兄也埋怨道:“吾拜父母,禮也。汝等皆上官,焉得下禮!”

鄭安平道:“吾等貧賤之交,汝父母即吾父母也,合當(dāng)拜之!”

犬兄只引薦了家族中的幾名長老,其餘諸人皆一禮而盡。長老在前,父母在後,後面跟著五人,一齊回到犬兄家中。父母只留了幾名長老進(jìn)家,其餘人道聲打擾,都讓他們散去。

母親退到廚下,和諸媳婦一齊打理晚餐。男人們依序坐定,寒喧幾句,犬父黯然道:“今者復(fù)有明叔之子報亡矣。粗粗算來,吾族中汝輩報亡者,不下十人?!?

長老道:“地少人衆(zhòng),不得不爾,亦勿庸傷感!犬兒豈非有爲(wèi)?餘子亦然?;虻媒üαI(yè),雖不能光大門楣,亦足快心也?!?

犬父忍住自己的傷感,對犬兄道:“汝以何立功,且告知。雖不能榮,亦可喜也。”

犬兄道:“十月秦人來犯,吾驛卒皆爲(wèi)所徵出陣。戰(zhàn)畢,凡與戰(zhàn)者,皆等二爵,吾因救主有功,復(fù)加一爵。因得三爵?!?

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5章 升帳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8章 降服(二)第50章 防民第334章 訪友第156章 過橋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57章 樑尉公子第103章 危機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29章 草舍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96章 張祿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67章 交酒第262章 傷營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356章 訪圃田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65章 執(zhí)帚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31章 麻太公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9章 列陣(二)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45章 入韓第191章 左右爲(wèi)難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48章 真心第138章 席次第292章 書名第10章 麻三第47章 龍陽君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48章 管仲明第19章 邂逅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58章 女閭第121章 豪強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191章 左右爲(wèi)難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357章 管祭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52章 私議第45章 回朝第295章 示警第330章 入土爲(wèi)安第162章 離啓封第62章 兵符第61章 席議第170章 遠(yuǎn)迎第74章 將相和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4章 信陵君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13章 贈劍第365章 執(zhí)帚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31章 戰(zhàn)後覆盤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36章 宴前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333章 積竹柲第39章 列陣(二)第297章 會魏齊第147章 尉氏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38章 祭壇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64章 戒備第90章 整頓軍務(wù)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8章 降服(二)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237章 圖秦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31章 戰(zhàn)後覆盤第122章 豕三
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5章 升帳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8章 降服(二)第50章 防民第334章 訪友第156章 過橋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57章 樑尉公子第103章 危機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29章 草舍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96章 張祿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67章 交酒第262章 傷營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356章 訪圃田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65章 執(zhí)帚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31章 麻太公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9章 列陣(二)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45章 入韓第191章 左右爲(wèi)難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48章 真心第138章 席次第292章 書名第10章 麻三第47章 龍陽君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48章 管仲明第19章 邂逅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58章 女閭第121章 豪強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191章 左右爲(wèi)難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357章 管祭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52章 私議第45章 回朝第295章 示警第330章 入土爲(wèi)安第162章 離啓封第62章 兵符第61章 席議第170章 遠(yuǎn)迎第74章 將相和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4章 信陵君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13章 贈劍第365章 執(zhí)帚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31章 戰(zhàn)後覆盤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36章 宴前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333章 積竹柲第39章 列陣(二)第297章 會魏齊第147章 尉氏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38章 祭壇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64章 戒備第90章 整頓軍務(wù)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8章 降服(二)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237章 圖秦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31章 戰(zhàn)後覆盤第122章 豕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邵武市| 琼海市| 西和县| 瑞昌市| 西和县| 襄汾县| 台江县| 乐平市| 金沙县| 泉州市| 新和县| 余姚市| 峨眉山市| 岑巩县| 延边| 宝应县| 蓬溪县| 中江县| 波密县| 长子县| 鸡泽县| 城市| 侯马市| 石楼县| 托克逊县| 福海县| 乐山市| 洮南市| 宁乡县| 惠安县| 沧州市| 金昌市| 西昌市| 仙桃市| 卓资县| 安顺市| 高碑店市| 新巴尔虎右旗| 顺平县|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