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1章 戰後覆盤

得報晉鄙大夫有軍使到,正在左營勞軍的信陵君和司莽急忙乘車返回。進入城門時,司莽大呼:“將軍入城!”守城的武卒認得是司莽的聲音,並不阻攔,直衝入城,到華陽尉府門前,戛然而止。二人跳下車,早有門客迎上來,幾人把車接過去,剩下人陪著往裡走。張輒邊走邊道:“大夫言,前軍迭經奮戰,多有亡失,願調中軍武卒上前。”

信陵君道:“臨敵換陣,不亦危乎!”

張輒道:“故大夫令諸軍將往中軍商議。”

信陵君道:“軍使何在?”

張輒遂道:“傳軍使。”

聽到的門客一起叫道:“傳軍使~!傳軍使~!”

在府門邊休息的軍使急忙出來,轉過照壁,信陵君一行已經於階下列好。軍使敬禮後,信陵君道:“大夫何言?”

軍使道:“前軍迭經奮戰,多所亡失。願諸軍將前往中軍議事!”

信陵君道:“敬喏!大夫現在何處?”

軍使道:“行前乃在前軍巡查營壘。”

信陵君道:“少時便往。”軍使行禮而去。

信陵君道:“寧有他乎?”

司莽道:“但往中軍便知!”

信陵君道:“吾意引三司同往,可乎?”

司莽道:“各軍議事,營司無得預焉。但爲隨從可也。”

信陵君道:“願三司勉爲吾門下,同往議事。”

司莽道:“豈敢望此!”

信陵君道:“此夜所議者,必關重要,如無三司相助,恐有疑難。願勿辭!”

張輒也道:“急則從權,願勿辭也!”一邊叫人急請左營司勝、右營司空入城,一邊命人再備車馬。少時,司空、司勝皆到,而三乘革車也已準備就緒。這次出發比較正式,故三乘車都備有御手,實際上只有六人前往,除信陵君和三司外,實際跟隨的門客只有張輒和仲嶽。司莽從中營調了三十名武卒護衛,而仲嶽則另安排了三十名門客馬下相隨。

等三乘車到達中軍大帳前時,前、中軍的主將已經到了,他們也都帶來了自己的左右偏裨、武卒校尉以及得力的家臣或門客。

簫間先生在帳前用土堆、土坑、木棍、石頭等物,擺出一個簡易的沙盤,各軍官都在帳內,沙盤旁邊由武卒守衛,一應閒雜不得靠近。

見信陵君等到達,親自到營門守門的營司直接命人接過車乘,引著九人進帳。進入大帳才知道,信陵君帶來的人並不算多,另兩人,每人都有十幾位隨從。

見過禮後,信陵君雖領後軍,但仍是將軍的身份,與晉鄙一起坐在中間,前、中二將分列左右,倒也對稱。只不過與諸將龐大的參謀集團相比,晉鄙大夫的隨從顯得很寒酸,只有簫間一人。——晉鄙隨信陵君出來時,一名家臣也沒有帶,簫間還是找芒卯借的。

晉鄙沒有多說廢話,直接轉入主題:“且由前軍將略述今日之戰。”

簫間出來道:“諸將且往帳外同參!”把一衆軍官和幕僚請到準備好的沙盤前。

前軍將一直在晉鄙身邊,自然說不出什麼,左右偏裨也沒有出面,而是由一名家臣代爲出面講解。家臣和門客在服裝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分出:門客自由著裝,家臣則要在外面套一件統一的“家服”。

這名家臣似乎早有準備,引著幾位家臣和門客在沙盤前各就各位。主講人負責口述,其他人則在沙盤上用石頭擺出雙方的行動,令所有參會者一目瞭然,包括三司在內,信陵君一行都感到收穫不小。

“秦人以四時爲二攻,師老兵疲,不得已退去。”主講人最後總結道。

晉鄙大夫道:“衆卿何疑?”

有幾個人提出了一些細節上的疑問,自然,他們都是隨從,那些主官們通常只能坐而論道,對這些技術問題一竅不通。主講人也耐心一一作了回答。十分明顯,主講人對日間戰鬥的進程有著透徹的瞭解。

這時,前軍將開口道:“吾軍竟日奮戰,疲罷已極。秦竟日不克,來日必倍力出戰。以疲兵當倍力,其勢必不敵。願諸君憐之。”

中軍將也開口道:“日來大戰,雖曰全勝,吾等盡知,實未交兵,焉得疲罷已極?”

前軍將道:“咄!此何言也!兩軍交鋒,箭矢如雨,鋒刃交睫,焉得謂‘未交兵’哉?”

信陵君道:“臨敵變陣,爲兵家大忌,將軍其勉之!”

前軍將道:“君上明察,臣自出大梁,即爲全軍突前,至今已十餘日。晝夜不息,糧秣不繼。日間一戰,吾軍以疲兵敵強秦,秦人再入而再敗。此有目者皆見。衆士卒自隨臣出師,日不得一飽,夜不得一眠。雖受滎陽之敗,而挫而後勇。然勞者益勞,此豈用兵之道耶?”

衆人見前軍將連信陵君也敢頂撞,而且說得如此悲情,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也就都沉默不語。

信陵君身後的仲嶽先生出來道:“將軍所謂前軍不得一飽,微賤忝列營務,卻有不解。寧接濟不至乎?”

前軍將道:“臣引軍出陣,士卒各攜十日之糧。出師不利,得滎陽之顛仆,迤邐至今,不啻十日。臥土枕坷,警訊日夜不息。方是時也,全軍只得餱糧隨身,何有糧秣爲養?軍至華陽,吾爲前驅,離城最遠,而輜車不備,運糧不及。而民軍甚衆,有逾中後,雖均分猶有不備,而況不及乎!”

信陵君聞言道:“前軍糧秣不繼,孤之罪也。今願以實補之,以贖其過。議畢即同大夫及諸先生爲將軍解憂。將軍其恕焉!”

信陵君攬下了全部責任,並表態願意解決問題,前軍將只得見好就收,道:“君上施恩,臣感激涕零,敢不效犬馬之勞。”

信陵君道:“前軍奮戰竟日,秦人不得寸進,皆將軍與大夫統御得法,守備有方。已報大梁,王命將至。”

前軍將與晉鄙一齊謝道:“承王洪福,臣豈有功!”

搞定了攪局的前軍將,剩下的事就比較容易了。晉鄙主動提出,前軍日間勞頓,全軍警戒的事就交由中軍派人完成,前軍只承擔自己營區的警戒任務。日間作戰被損毀的戰壕、壁壘,要組織民軍迅速修補,不可懈怠。果然,所有任務還是落在前軍的身上。

大約直到夜半時分,會議才結束。信陵君直接找到前軍將,對他日間的英勇戰鬥表示獎勵,詢問他可什麼需要支持的,並決定和他一切到前軍,實地解決具體問題。隨從分了一下工,三司返回華陽城,落實會議決策,——反正門客們也不懂。門客們都跟著信陵君往前軍實地考察。武卒中,十人隨衛三司回城,二十人隨衛諸先生往前軍。知道信陵君要往前軍,晉鄙放心不下,也要前往。信陵君本來要邀請前軍將與自己同乘,見晉鄙要去,只得邀請晉鄙與自己同乘。

路上,信陵君詳細地詢問了晝間的戰事進展,晉鄙也十分明確地給予回答。這使信陵君對戰事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當問道明日作戰時,晉鄙擔憂地道:“晝間秦人未盡全力,吾軍出擊,秦人即退,實不足爲據。且秦人二來,只是一軍,恐彼大軍未至,兵力不足。若秦以全力相逼,事在難料。”

信陵君道:“秦人未盡全力?願聞其詳。”

晉鄙道:“敵只一隊推進,跨溝過坎,屢被箭矢。雖傷亡不著,甚沮士氣。雖然,每戰必克諸壘,而近營寨,必吾精銳盡出,乃退焉。退而不亂,陣型整齊,從容優遊,傷亡者盡皆攜去。此其欲探吾守禦之道,而未盡全力也。”

信陵君道:“吾軍亦未全力相搏,然乎?”

晉鄙道:“然也!敵陣不亂,無可乘之機,倉促交鋒,恐爲所乘,故雖出擊,而嚴陣持重,不貪戰功。”

信陵君道:“大夫之言是也。旦日作戰,秦人若盡全力,奈何?”

晉鄙道:“稍增其力而已,必不敢盡全力。”

信陵君道:“大夫何以知之?滎陽城外,五千武卒一陣盡爲所屠,秦人何不依法施之?”

晉鄙道:“滎陽之失,在出吾不意。若兩軍對圓,旗鼓相當,秦人焉敢如此!今則不然,吾三軍嚴整,步步爲營,互爲救應,秦雖欲盡功,豈得如願!”

信陵君道:“賴大夫之謀也。”

晉鄙道:“旦日戰啓,恐秦將以二排推進,前者破吾溝壘,後者敵吾精銳,陣前必有殺傷。”

信陵君道:“彼勞吾逸,彼寡吾衆,當得其勝算也。”

晉鄙道:“夫戰,勇氣也。秦人嗜殺,以斬首爲功,而論妻孥田產,鄉里序次。秦人爭先奮勇,雖死無退,此吾所不能及也。”

信陵君道:“孤聞吳子將兵也,士皆死不旋踵,奈何武卒反不及秦人也?”

晉鄙道:“武卒雖在,而吳子逝矣!死不旋踵?吮瘡之人何在哉!”言下唏噓慨嘆不已。

信陵君聞言,心中也生起少許不安。轉了話題道:“大梁軍使發否?”

晉鄙道:“已發。君上覆有言乎?”

信陵君道:“可盛讚前軍之功!”

晉鄙道:“正如君意。然吾小戰小勝,恐朝中以爲大勝,反令吾擊賊,以獲全勝。”

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230章 司勝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6章 巡哨第321章 管令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60章 議連衡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18章 退兵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88章 武卒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78章 驚訊第61章 席議第195章 覆命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51章 棄民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85章 軍市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71章 信用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62章 離啓封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40章 蓋聶第53章 私授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228章 戰臨第238章 議兵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5章 仲嶽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58章 女閭第35章 計議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37章 軍市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87章 武將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230章 司勝第88章 武卒第244章 慰功第169章 誘供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75章 和議第17章 奸細第155章 共其利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7章 點兵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43章 夜行第136章 宴前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02章 倉城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37章 軍市第263章 密議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51章 棄民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64章 布衣第303章 韓襲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34章 又見屍身第64章 布衣
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230章 司勝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6章 巡哨第321章 管令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60章 議連衡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18章 退兵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88章 武卒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78章 驚訊第61章 席議第195章 覆命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51章 棄民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85章 軍市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71章 信用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62章 離啓封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40章 蓋聶第53章 私授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228章 戰臨第238章 議兵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5章 仲嶽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58章 女閭第35章 計議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37章 軍市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87章 武將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230章 司勝第88章 武卒第244章 慰功第169章 誘供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75章 和議第17章 奸細第155章 共其利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7章 點兵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43章 夜行第136章 宴前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02章 倉城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37章 軍市第263章 密議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51章 棄民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64章 布衣第303章 韓襲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34章 又見屍身第64章 布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阳市| 类乌齐县| 昭平县| 三都| 台江县| 华池县| 宣恩县| 台中县| 咸宁市| 台州市| 和硕县| 弋阳县| 定襄县| 焦作市| 宁强县| 安庆市| 含山县| 思茅市| 黔东| 清原| SHOW| 内黄县| 乐至县| 九江市| 诸暨市| 浑源县| 龙州县| 武宁县| 乌鲁木齐市| 罗山县| 和平区| 南雄市| 德清县| 乐都县| 浙江省| 荃湾区| 湛江市| 仙居县| 云阳县| 凤阳县| 巴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