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8章 戰(zhàn)臨

信陵君聽聞司莽所獻戰(zhàn)策,仍不滿足,定要他細述。司莽十分無奈,知道這位公子也和張輒一樣,雖飽讀兵書,卻未臨陣,對軍陣之事,無半點常識。只得從最基本的說起。

華陽城爲整個防禦體系的核心,所有糧秣、兵仗皆在於此;且城牆堅固,防禦體系完備,如以千人據(jù)城而守,雖萬人難以猝下。防守華陽不失,雖是全軍作戰(zhàn)要點,但相對而言,後軍的基本任務(wù)就是防守華陽。這一任務(wù)是難也難,說易也易:秦軍要出現(xiàn)在華陽城下,並形成圍攻之勢,必須突破前軍和中軍的防線;在沒有擊破前、中二軍之前,華陽城基本不會受到攻擊,這是易的一面;另一方面,一但華陽城遭到攻擊,那就說明魏軍受到重大損失,這時,信陵君作爲全軍首將,必須要以後軍獨立堅守華陽,以尋求戰(zhàn)場轉(zhuǎn)機,這將是全部戰(zhàn)爭最困難的一環(huán)。次一級的任務(wù),是保證我軍側(cè)背不受秦軍進攻,並在戰(zhàn)局需要的時刻,投入增援力量,扭轉(zhuǎn)戰(zhàn)局。

信陵君再問:要如何佈陣,才能完成這些任務(wù),特別是警戒側(cè)後和提供增援。

司莽道:“秦軍首日,必以試探爲主,多與前軍遊鬥,以窺吾隙。若得其隙,旦日必強力突之;若吾無隙可乘,則戰(zhàn)局遷延。複次,若前軍營陣失利,中軍猶可彌縫其間。秦難得手。以吾而言,首日作戰(zhàn),必能察敵我之強弱而應(yīng)之。故首日,後軍以四面策應(yīng)爲要。”凡透過我陣的小股敵軍,必須主動加以殲滅,勿使成患;凡迂迴我軍的秦軍,必要堅守不動,勿使全軍受挫;凡前線需增援時,必須及時抽調(diào)兵力,趕到增援。在前幾天,還不需要考慮守城的事情,主要是依託城池,打一場主動防禦。

司莽解釋了一兩個時辰,才勉強讓一衆(zhòng)門客覺得心裡有底。信陵君道:“旦日整頓左營,及佈陣之事,皆卿任之。張先生執(zhí)斧鉞爲卿前驅(qū)。”

司莽道:“臣豈敢,願附張先生後,爲一小卒。”

張輒道:“臣奉君命,爲司執(zhí)斧鉞,但有所令,成則司之功也,有過,輒一身擔(dān)之!”

信陵君道:“豈敢勞先生若此。邂逅不如意,孤願擔(dān)之。願卿等及諸先生助我!”

司莽不敢再辭,隨著衆(zhòng)先生拜道:“敬喏!”

與司莽約定明日之事,司莽辭去。再與衆(zhòng)先生等約好各自任務(wù),一衆(zhòng)先生亦相繼辭去。

待衆(zhòng)人離開,信陵君問張輒道:“曾兄處何如?”

張輒道:“未得音訊。臣敢問,勞軍糧車爲何尚未入城?”

信陵君道:“似聞唐叔有言,糧車夜來行走不便,可擇近處暫歇,明日再歸。”

張輒道:“臣所憂者,呂氏昆仲尚未入城。臣令其隨呂伯階往拜其親,不知虛實若何。”

信陵君不知所謂,用疑問的眼光看著張輒。張輒簡要介紹了自己晨起往赴呂氏車行,徵集車輛人員的事,說到呂伯階突然提出要隨隊赴鄉(xiāng)下會外室。“夫外室者,人之所私,多不足與外人道。而伯階再三求之,此爲可疑。故臣令呂氏伯仲隨其同往,以窺虛實。二人至今未歸,臣甚慮之。”張輒道。

信陵君道:“敢遣人往探之?”

張輒想了想,道:“軍事急迫,暫無餘力。……現(xiàn)曾兄縱至,亦無從入啓封矣。”兩人各辭禮而去。

華陽城在一片平靜的焦灼中,渡過了大戰(zhàn)前的夜晚……

次日鼓聲大作,各營齊集營前,開始列隊點名。經(jīng)過一夜的勞碌,前線各營的防禦陣地已經(jīng)修築齊備。前出警戒的武卒全部撤回。後軍是最爲安全的地方,雖只有五千民軍,但也修築起一座座點狀的營壘——這自然是根據(jù)司莽的建議,由張輒安排的:由於後軍有四出支援的可能,不能修築起連續(xù)的濠溝,以免妨礙機動;同時,由於司莽沒有建議,張輒也就沒有派出警戒部隊,——好在一夜無事。

各營的軍使紛紛馳往晉鄙大夫的帳中,而晉鄙大夫也派來簫間先生,親自向信陵君報告整個戰(zhàn)役的部署。在這之前,張輒已經(jīng)領(lǐng)著幾位先生,執(zhí)著信陵君的節(jié)鉞,和司莽一起,前往左營整頓。

簫間的介紹要言不煩,信陵君聽得懵懵懂懂,周圍的先生也沒有什麼表示。信陵君強行記下簫間所說的所有的話,準備在空閒時再“吐出來反芻”。最後,他對簫間先生道:“大夫處置甚當。吾軍性命,全賴大夫干城其間。但有所命,孤不敢辭!”簫間也不多言,辭去。

郭先生已經(jīng)向四下派出了哨探,大約一個時辰一趟;四面城樓也都派出了瞭望,一班二人,按時輪換。華陽尉府周圍,固定安置一百門客,各有值司,也是按時輪換;華陽尉被要求留在內(nèi)宅不得外出。信陵君身邊,常有十來個門客環(huán)繞,這個由各門客隨意。華陽城並不關(guān)閉,方便軍使往來。

晨起點軍,大梁尉託病未來,只委託了尉僚代行應(yīng)點。信陵君送走簫間後,先到了大梁尉的房舍,向大梁尉表達慰問之意,並親自再面對面說了一遍自己對左營的處置。大梁尉顯得很有些疲憊地道:“於營中,臣不敢言老,然疲病,不由自己。……勞公子親至。……臣無德少才,一以公子之命是從。”

信陵君道:“大梁尉勞於國事,一病至此。敢請公子回城,親侍湯藥。”

大梁尉道:“孺子不堪重任,惟可效犬馬。臣爲君上之累,心甚不安,願以是兒奔走,鋒鏑不避。”

信陵君道:“願以大夫之意相告。”

大梁尉道:“適家老已轉(zhuǎn)其意,安置穩(wěn)妥,臣心甚慰。營司莽及司空,皆可堪任,願君上信之、任之。”言甫畢,四下鼓聲大作,衆(zhòng)皆變色。大梁尉道:“戰(zhàn)起矣,恨不能驅(qū)馳左右!……不敢爲君上累!”信陵君一行趕緊辭出,直奔東城樓而去。路上,信陵君派出一名先生去請須賈大夫上樓。

登上東樓,迎面一輪朝陽正冉冉升起;朝陽下,一個個舉著節(jié)符的軍使在其間往來奔跑。

後軍由五千民軍和連新到的武卒共三千多武卒。得到命令的民軍在求生慾望的驅(qū)使下,已經(jīng)克服所有的困難,連夜掘築出溝壘;鼓聲響起後,各營均開始列隊。信陵君登上城樓,向北望去,見左營塵土飛揚;塵土中,隱約可見整齊的隊列。復(fù)向南望,西營隊伍也整齊列隊。看來,新來的武卒雖然素質(zhì)不高,士氣受到打擊,但畢竟是“老兵油子”,各種動作都還是到位的,在各級軍官的率領(lǐng)下,執(zhí)行起來也像模像樣,看不出什麼破綻。信陵君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後軍在戰(zhàn)鬥初期,任務(wù)不重,主要是向四方警戒,與敵接觸的可能性很少,各營壘只是放出警戒人員,對戰(zhàn)鬥力要求不高;只要軍紀嚴明,就能起到安定全軍軍心的作用。

華陽城不過方里許,城牆上早已有一卒武卒佈防:東面城牆最爲接敵,安排一夥五十人,南北兩面各二十人,遠離戰(zhàn)場的西門只安排了十人瞭望;東城牆的五十人中,三十人常在城上,二十人則分兩隊在城中巡查,街坊之中,無節(jié)符嚴禁行走,否則直接斬殺;其餘人均在營中安坐,無戰(zhàn)則按時上城換防,戰(zhàn)時則依旗鼓出擊;各城門依然不關(guān)閉,以方便軍使往來。——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夜間司莽與張輒商議妥當,回營後下令安排的。

不多久,張輒、司莽帶著左營的幾名軍使進了城;幾乎同時,右營的司空也進了城。他們立即被在四門守城的門客引到東城上。張輒二人先到,信陵君問了幾句,張輒道:“左營司勝甚得其力,敵襲之夜,已假司什伍夥卒,甚齊備。吾等至,但分二營,各假營司,而以司勝總督之。中營指爲將軍親營,司莽隨將軍左右。”

信陵君道:“此策甚合吾意。司勝處事有方,當記此功。”

這時,右營司空上了城。信陵君轉(zhuǎn)頭問道:“樑尉公子何在?”

司空道:“公子自守大營,命臣至將軍帳下聽令。”

信陵君道:“公子爲士卒先,忠義可嘉。公子何言?”

司空道:“公子願將軍無憂,但有使命,水火不避。”

信陵君道:“善。”

城外又響起了第二通鼓聲。

司莽道:“請令左右二校入陣。”

信陵君道:“可!”

司莽遂令道:“左右二校入陣!”

身後有軍使向兩側(cè)跑去。隨即,南北城樓傳來英節(jié)奏明快的鼓點聲;隨後,城外營中也傳來鼓點聲;隨即兩個軍營鼓聲響起,兩隊武卒分別向前、側(cè)方的營壘開進。信陵君高居城樓之上,視界開闊,對兩營的動向看得清清楚楚:隊列基本整齊。

不久,軍使來報,“左營二卒分駐營壘”“右營二卒分駐營壘”。信陵君只讓衆(zhòng)先生及二營司去處理,自己只顧眺望軍隊的調(diào)動。

第3章 祭旗出征第67章 交酒第162章 離啓封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0章 陷城第292章 書名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345章 除夕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51章 棄民第272章 信用週轉(zhuǎn)第34章 又見屍身第340章 三牲第353章 圃田之衆(zhòng)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10章 麻三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35章 貴公子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354章 復(fù)建車行第262章 傷營第30章 陷城第353章 圃田之衆(zhòng)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373章 風(fēng)聞兵興第68章 城北驛第209章 乘其隙第202章 倉城第348章 管仲明第128章 階父第51章 棄民第144章 訪老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29章 降服(三)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105章 夜談第40章 勵士第111章 大梁門衛(wèi)司莽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38章 列陣(一)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94章 追蹤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94章 追蹤第79章 掌兵第29章 降服(三)第82章 出城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2章 陷城(三)第260章 議連衡第52章 私議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46章 入國第132章 晉見第68章 城北驛第320章 封賞第263章 密議第4章 信陵君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23章 訪夷門衛(wèi)第221章 除警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97章 會魏齊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82章 出城第144章 訪老第87章 武將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64章 戒備第81章 換防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260章 議連衡第130章 烤肉第230章 司勝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08章 救暴鳶第333章 積竹柲第52章 私議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44章 入城第244章 慰功
第3章 祭旗出征第67章 交酒第162章 離啓封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0章 陷城第292章 書名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345章 除夕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51章 棄民第272章 信用週轉(zhuǎn)第34章 又見屍身第340章 三牲第353章 圃田之衆(zhòng)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10章 麻三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35章 貴公子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354章 復(fù)建車行第262章 傷營第30章 陷城第353章 圃田之衆(zhòng)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373章 風(fēng)聞兵興第68章 城北驛第209章 乘其隙第202章 倉城第348章 管仲明第128章 階父第51章 棄民第144章 訪老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29章 降服(三)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105章 夜談第40章 勵士第111章 大梁門衛(wèi)司莽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38章 列陣(一)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94章 追蹤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94章 追蹤第79章 掌兵第29章 降服(三)第82章 出城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2章 陷城(三)第260章 議連衡第52章 私議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46章 入國第132章 晉見第68章 城北驛第320章 封賞第263章 密議第4章 信陵君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23章 訪夷門衛(wèi)第221章 除警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97章 會魏齊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82章 出城第144章 訪老第87章 武將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64章 戒備第81章 換防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260章 議連衡第130章 烤肉第230章 司勝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08章 救暴鳶第333章 積竹柲第52章 私議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44章 入城第244章 慰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华县| 绵阳市| 措美县| 周口市| 乡城县| 富川| 礼泉县| 罗甸县| 平果县| 泉州市| 黄浦区| 长海县| 奇台县| 英超| 景洪市| 内黄县| 南雄市| 湘阴县| 石狮市| 朝阳区| 岗巴县| 佛山市| 绥棱县| 资兴市| 三门县| 塔城市| 本溪市| 清远市| 山西省| 河池市| 东丽区| 成武县| 德江县| 马公市| 南召县| 横山县| 柳林县| 玉山县| 安图县| 惠东县|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