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4章 追蹤

兩人交換完各自所得的信息,皆唏噓不已,不意大梁城中,有此等膽大妄爲之徒,於光天化日之下,王城之外,公然劫持使韓使者,令大魏顏面盡失。

芒卯道:“事急矣,請知會有司亟遣人捉拿盜賊!”

魏齊道:“將軍何出此言?此非區區數名盜賊,數百人一擊傷門衛,劫使者而去,豈有司能辦?縱能辦,又如何出城?甚望將軍遣軍使四下巡探,稍遲恐僅得其屍矣!”

芒卯道:“秦人兵臨城下,城中武卒近半在城上,城中已不足三萬,守城尚不足用,焉得他爲?軍使四出哨探,如得其便,自當回報。然萬不可令軍使專尋使者,如漏失秦人,其害更劇。”

魏齊道:“以將軍之見,爲盜賊者何人?”

芒卯道:“正無有解。吾已將被創西門衛盡皆收拿,待其稍蘇,即赴有司審問,必得其詳。”

魏齊打算稍漏一點底,但隱藏了情報來源:“大梁門衛言,盜賊中某人頗似公子門下……”

芒卯渾身一抖,驚道:“此事可真?信陵君門下?”

魏齊道:“正是。其人言之鑿鑿,吾卻難辨真僞,但言與將軍知。”

芒卯道:“若此事爲實,願魏相救我!”

魏齊道:“將軍何出此言?”

芒卯道:“信陵君公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主也。吾雖爲將軍,臣也。主家但有驅使,但遣一豎子,持半尺之牘示吾,吾焉敢不從;而以盜賊爲之,是不以臣爲臣矣。臣當辭去,以避其禍。”

魏齊道:“將軍此何言哉,此何言哉!魏王信將軍,舉國託於將軍,將軍因小故而失大信,豈不爲天下笑!甚爲將軍不取也。”

芒卯道:“非臣有始無終,然爲貴人所忌,豈能活耶?……吾心已亂,願魏相教我!”

魏齊道:“依吾之見,將軍多遣軍使,四下巡哨,以得其情。如爲使者爲信陵君門下所劫,須賈大夫必無損害。但以快騎遠巡三十里,必得其詳。”

芒卯想了想,道:“魏相果然高見。劫大夫者,信陵君也;欲見大夫者,亦信陵君也。若沿大道直往信陵君營中,必能得其詳也。”

魏齊拍膝叫道:“大善!”

芒卯即從屏風前案上取了一枚節符,叫道:“宣芒申上堂!”

在堂外侍候的家人聽到一個“宣”字,惟恐聽錯,於階下回道:“臣即往情。”

芒卯道:“宣!”

家人這才確定,剛纔聽到的的確是個“宣”字,連忙高聲叫道:“宣芒申公子上堂!”這一嗓子,驚動了全家,所有聽到的家人都愣了一下,隨即也高聲叫道:“宣芒申公子上堂!”一直傳入後宅,也嚇了芒申一跳,聽得真切了,連忙高聲回道:“奉宣!”由聽到的家人一聲聲傳到前面。

芒家五個成年的兒子,長子芒寅本來總司城外之軍,但自從陳留運回幾車糧食後就沒了消息。二子芒亥和三子芒辰均已隨樑尉公子出城,留在家中的只有四子芒未和剛剛回家的芒申,而芒申目前名義上還是信陵君的軍使。父親在城上巡查時,他們自然也跟在身後,都看到了西門內的情況,但什麼也看不出來;也找不出當時在場的目擊證人,所以只會緊張而沒有辦法。父親與門客們商量時,他們居於下位侍候,雖沒有發言,但衆先生的話還是全都聽到耳朵裡,特別是懷疑係信陵君門客所爲,這讓對信陵君有一定了解的芒申深以爲然。

魏相魏齊到府,兄弟倆回到後宅,擠在芒辰的室內,嘀咕些自己的見解——無疑,須賈使團遇襲,讓兄弟倆十分不安。但又沒有什麼特別的見解,只能乾著急,相互閒話聊以解憂。忽然聽到府內大聲宣自己上堂,芒申吃了一驚;芒辰年齡略長,有些見識,連忙推了芒申一把,道:“奉宣。”芒申幾乎是下意識地回了聲:“奉宣!”

兄弟倆回家後,馬上參加了與門客們的會談,回到後宅,芒申並未回自己房,所以只是把皮甲解了下來,並未換回常服。聽到一聲宣,就在芒未的協助下穿好甲,繞到堂前階下高聲回報:“芒申領命!”

芒卯道:“上堂接令!”

芒申拾級而上,見芒卯手持節符,立在堂前,魏相魏齊站在他的身後。芒卯一臉嚴肅,道:“中大夫須賈遇襲,賊人已出西門直西而去。現命汝領軍使五人,騎馬哨探直西五十里,望見囿中回報!”

芒申接過節符,敬一禮道:“喏!”轉身下堂。回到後宅,見芒未說明情況,芒未連忙到西側院吩咐備六匹馬,芒申到前面廂房,啓請五位先生相助。車右先生想去,芒申堅決不許,說父親早晚必有請教,這等小事不必車先生親駕。車右先生遂點了五人,商量妥當巡哨的線路和要點,裝備整齊,各攜弓箭,都隨芒申到西側院,牽著備好的馬,出了里門,上馬持節於手,口裡呼喊著“軍使出西門!”六人一人聲,直向西門而去。

西門城軍早早聽到呼喊,升起千斤閘,打開城門,六人一馳而過。待城門關閉,六人已經只見塵煙,不見人影。

在城內大家判斷,目前最大可能,須賈是被信陵君的門客所劫,雖然目的不明,但應該沒有惡意。所以大家商量,如果遇到了,一定好言勸慰,不能真如盜賊一般動手擒拿。何況,人家瞬間就打暈了十名門衛,五名軍使,還都是門客,就算要捉拿也沒這能力。

出城後,六騎分成三組,正面和兩翼各一組,分重點各自查看。由於是尋找線索,自然不是撒開了猛跑,都只是正步前行。以這個速度等走到可以望見囿中的地方折返,大約得到黃昏。

追蹤的線索並不複雜。目前是戰時,大道上基本無人行走,大車留下的車轍和行人的腳印均十分清晰,他們只要順著跡印追蹤下去即可。

由於當時還未發明馬鐙,受乘騎技術限制,加之養馬既費事又費錢,所以會騎馬的人比會駕車的還要少。這五人能夠入選,主要原因在於他們都會騎馬,雖然在芒府也是門客的待遇,但地位並不很高。這次能夠跟著少將軍一起出差,多少覺得是個機遇,有意無意地均想表現一下,一個個極目遠眺,均想第一個發現新的線索。

道路的盡頭正是鄭安平服役的樑西驛,所有的印跡一直延續到這裡都沒有中斷。再往前走就是從荒野中踏出來的路了,要分辨出這羣人的印跡遠沒有在正路上方便。

一名門客建議道:“盍往驛舍暫歇?”

另一名迴應道:“然也,然也。公子乃軍使,入驛舍理所應當。”

樑西驛距大梁三十里,正是一舍距離,按常理應該略停打尖。這六人雖是騎馬,不過以當時騎乘技術,並不比步行輕鬆多少,加之又是緩步而行,這時已至正午。溫暖的太陽正在頭頂,曬得人渾身癢癢。芒申想,那羣盜賊既然也一路行來,至此大約也要歇歇吧。於是道:“如此甚好,諸位先生且請。”衆門客哪裡肯,一定要讓芒申走在前面。

這一行下了馬,離開大道,直往驛舍而來。在門前的小場地上,車轍零亂,但從深淺上看,是幾天前留下的。應該是從信陵君一行離開後,就沒有人再靠近過這裡。這很好理解:所有壯丁都被徵發,在家的婦孺老弱,大概不敢離家太遠;旁邊的逆館,在戰時自然不能開張,都關門謝客。孤懸於荒野的驛站自然無人能來。驛舍大門關著,但沒有上鎖。芒申自然知道里面正常情況沒有人,但還是習慣性地敲敲門,沒有迴應;仔細聽了聽,門內毫無聲息,遂一把推開門。

庭院內並無人跡,這更加堅定了芒申的判斷:那羣盜賊,或說信陵君的門客,並沒有進入驛舍,而是直接離去。芒申把馬栓在門前的馬樁上,回頭道:“賊人並未入館。吾等稍息片刻即順大道往囿中而去。”

那五人點頭會意,也把自己的馬找地方栓了,隨著芒申進入驛舍,順手關上門。六人一起上了堂,確認館舍內並無一人,遂自行來到後院,自取了十升粟,又取柴草點火烹煮。芒申見衆門客習以爲常,知是隨芒卯出門多次皆是如此,也不作怪,只得順著他們的意思,吃一頓再行。——萬一時間晚了,那就加快些步子,也能趕回來。一名門客取了瓦罐出門打水,突然驚叫起來。芒申等一驚,連忙衝出來。見那名門客一臉驚恐道:“馬……馬……”衆人衝出門去,發現剛纔拴在這裡的馬,全都消失。芒申只如五雷轟頂。按理說門口發生的事,自己在裡面應該能夠聽到。這麼悄無聲息地把六匹馬牽走,必是養馬,不,盜馬高手。芒申當然不會相信,自己是倒了黴纔會遇上這羣盜馬高手,對方必是早已埋伏左右,而自己一無所知。

太大意了!芒申懊惱地想。錢財上的損失先不說,回去如何交差呢?

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08章 救暴鳶第1章 鄭安平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136章 宴前第25章 仲嶽第348章 管仲明第235章 貴公子第49章 庭議第240章 蓋聶第270章 賞罰第356章 訪圃田第35章 計議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82章 爭武卒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67章 交酒第294章 陰謀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19章 夜襲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30章 烤肉第333章 積竹柲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84章 侯嬴第302章 報喪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03章 韓襲第170章 遠迎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45章 曾季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66章 濮陽呂氏第83章 俠士第103章 危機第238章 議兵第84章 侯嬴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40章 勵士第128章 階父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124章 華陽城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57章 交糧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70章 賞罰第29章 降服(三)第262章 傷營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22章 豕三第74章 將相和第78章 帳議第121章 豪強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293章 韓援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60章 議連衡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5章 計議第9章 有刺客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64章 布衣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44章 訪老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6章 定奪第5章 夜行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90章 整頓軍務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82章 爭武卒第31章 陷城(二)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56章 過橋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7章 降服第148章 尉氏家老
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08章 救暴鳶第1章 鄭安平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136章 宴前第25章 仲嶽第348章 管仲明第235章 貴公子第49章 庭議第240章 蓋聶第270章 賞罰第356章 訪圃田第35章 計議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82章 爭武卒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67章 交酒第294章 陰謀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19章 夜襲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30章 烤肉第333章 積竹柲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84章 侯嬴第302章 報喪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03章 韓襲第170章 遠迎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45章 曾季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66章 濮陽呂氏第83章 俠士第103章 危機第238章 議兵第84章 侯嬴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40章 勵士第128章 階父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124章 華陽城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57章 交糧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70章 賞罰第29章 降服(三)第262章 傷營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22章 豕三第74章 將相和第78章 帳議第121章 豪強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293章 韓援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60章 議連衡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5章 計議第9章 有刺客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64章 布衣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44章 訪老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6章 定奪第5章 夜行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90章 整頓軍務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82章 爭武卒第31章 陷城(二)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56章 過橋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7章 降服第148章 尉氏家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江县| 朝阳市| 合肥市| 叶城县| 韶关市| 师宗县| 桃园县| 浠水县| 永顺县| 黄梅县| 鄂托克旗| 当雄县| 姜堰市| 荔浦县| 阳谷县| 宁夏| 筠连县| 琼结县| 绍兴县| 上虞市| 砀山县| 邯郸县| 滕州市| 南乐县| 泗水县| 阿城市| 汪清县| 饶河县| 喜德县| 海南省| 无为县| 始兴县| 南昌县| 东台市| 凌云县| 理塘县| 镇原县| 比如县| 济宁市| 友谊县|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