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1章 豪強

武卒繼續前行,門客們跟著搜索可疑之物。仲嶽與夏侯跟在後面,似乎隨意地交談著。

仲嶽道:“行前君上何決?”

夏侯道:“糧者,軍之要也,必得完備,勿得爲他事所擾也。”

仲嶽道:“行刺之事,先生何解?”

夏侯道:“行刺之人,當爲豕三、管季輩無疑,他人無此力耳。唯主使之人尚未顯也。”

仲嶽道:“非復仇之舉乎?”

夏侯道:“管季刺君上失利,割面剔腸而亡,必非等閒之輩。其後,小城外荒野又見二人割面剜目。先生盡知。”

仲嶽道:“必爲俠義之士,事敗身死,猶不顯身後之人。君上爲之三嘆。”

夏侯道:“先生尚憶得此數人之行跡乎?”

仲嶽道:“此數人雖持銅劍,惟無羊羶,蓋關東人,非秦人也。”

夏侯道:“因以關東人持秦劍,此必有陰謀,而欲引禍西向。”

仲嶽道:“君上即不願深究,蓋心下洞明也。”

夏侯道:“禍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仲嶽道:“豕三亦出蕭牆之內?”

夏侯道:“恐但爲人所用耳。”

仲嶽道:“先生何以如此決斷?”

夏侯道:“管季,城中豪強也;唐氏,滎陽豪強也。得城中商旅及滎陽豪強之助,決斷何難。”

仲嶽道:“先生必有所察。”

夏侯道:“天下有王,國有公,鄉有侯,裡有長,此大勢也。編戶齊民,以備賦稅,以徵勞役。民則有兄,有父,有老,蓋以其德而爲鄉里所望。復有豪強者,財能濟窮,力能任事,登高一呼,而應者集。此布衣卿相也。治國者往往遺之,良可嘆也。”

仲嶽愣了愣,恍然道:“非先生何能致此。願先生深言其詳。”

夏侯道:“其謀有三:欲唐氏近君上之身,伺機下手,一也;大梁尉驅軍急鬥,欲君上懼而回國,豕三擊之於道,二也;軍無糧,暗使唐氏等輩蠱惑,令軍亂,乘亂擊之,三也。”

仲嶽道:“此必從唐氏而得。然唐氏究何人也?”

夏侯道:“如依族望,唐氏,丹朱之後也,或唐叔之後也。滎陽唐氏則不然,非有血親,蓋道相合而志相投也,舍業棄家,立命天下,相與爲兄弟,指唐爲氏,故稱唐氏也。其長者,即唐叔也。”

仲嶽道:“引曰,其名爲且,蓋此人也。”

www ?тt kдn ?c○

夏侯道:“且者,祖也,長者之謂也,非其名也。引者,張弓待擊也,凡戮力諸事者,皆名引。”

仲嶽道:“如此,引則行刺者乎?”

夏侯道:“非但此也,鼓喧散軍,乘亂取事,內務外聯,均由之也。”

仲嶽聽說,目瞪口呆,道:“此非大敵乎?……何以與先生相友如此?”

夏侯道:“非與吾相友也,實感於君上之仁義也。”

仲嶽以手加額道:“微仁義,吾何以歸!良有以也。”

夏侯道:“所謂德不孤,必有鄰是也。”

仲嶽道:“君上大仁大勇,避衆人,獨與唐叔同室……非如此,何能得唐氏之心。是真吾主也。”

夏侯道:“唐叔當晚即聚諸唐,明言歸君上。諸唐無一異議。”

仲嶽道:“吾聞俠者,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何唐叔獨異?”

夏侯道:“諸唐氏言,唐者,成湯之本字也。指唐爲氏,蓋欲效成湯弔民伐罪,救民水火。義之所在,雖歿身不顧。”

仲嶽道:“吾以爲唐者,啺也,大言也。”兩人相視而笑。仲嶽隨道:“如此,唐氏以爲義之在君上乎?”

夏侯道:“然也。唐氏言,君上言民之疾苦,則唏噓泣出;道世之離亂,則義激於色;結天下義士,則禮下於庶人;酒色財氣,無一沾身;禮樂射御,無一不通。實翩翩公子也。非秀氣獨鍾,何能致此!”

仲嶽道:“唐氏所言,雖不中,不遠矣。亦獨具隻眼者也。”

夏侯道:“唐氏雖歸,而難局未解。此所以望於圃田者也。”

仲嶽道:“九公子遇難,君上何置?”

夏侯道:“此欲君上出營而刺之也。”

仲嶽道:“然則豕三果何人也?”

夏侯道:“豕三者,樑西豪強也。管季事敗身死,豕三欲有所爲,而爲人所乘。”

仲嶽道:“所乘者何人也?非唐氏乎?”

夏侯道:“何人則不知,唐氏則非。”

仲嶽道:“是人一手而挑唐氏、豕三兩家之任,真好胸襟也。”

夏侯道:“非但好胸襟,亦耳目通達,朝中軍中,無一不寓於目也。直鼓吾等於掌股之間。”

仲嶽道:“非王者,何能至此。”

夏侯道:“此正君上之所忌者也。”

仲嶽道:“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吾等臣僕,正當爲君上分憂。”

夏侯道:“吾與君上,君臣也;君上與王,君臣而兄弟也。卑不謀尊,疏不間親,禮也。奈何?”

仲嶽道:“家臣不敢知國,又何礙焉。”

夏侯道:“此必爲君上之不取也。說君上,何必曰利,仁義而已矣。”

仲嶽道:“先生高見,吾不如也。願聞其詳。”

夏侯道:“要者,其在豕三乎!豕三,鄙人也,得之不難……”

夏侯與仲嶽兩人齊聲道:“……所難者,在得其心耳。”言畢,相視大笑。

仲嶽道:“若服其心,非先生莫辦。吾即諫於君上。”

夏侯道:“吾少也賤,多能鄙事。既爲鄙事,直往行之可也,不必往諫。”

仲嶽道:“先生所需何物?”

夏侯道:“待與唐叔議之而後得。”

仲嶽道:“就請先生行之,臣等相助。”

夏侯道:“此事明日即可行,不勞多也。”

正言談間,忽見前衛派來軍使,兩人立下腳步,軍使報道:“巡哨五里,將至長城,請令而行。”

仲嶽對夏侯道:“至此長城在望,四野無礙,料無大難。吾等即此分手。”即對軍使道:“就地安歇一時。”軍使領命而往。仲嶽又對後伴發出就地安歇的命令。夏侯則領著車隊繼續往長城而去。

被保護在兩陣之間的諸門客,三五成羣地循著些痕跡追蹤。見前隊停下,也都陸續返回,圍在仲嶽身邊坐下,三三兩兩地彙報自己勘察所得,並無大的收穫。在仲嶽的追問下,有門客雲,受驚四散的馬,其蹤跡混亂,難以確定逃往何處。以常情論,或一二十里、三五十里亦不定,或爲鄉里所收,現下顯然不可能搜尋到如此距離,只得罷了。

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35章 貴公子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1章 籌謀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22章 豕三第182章 爭武卒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58章 藍田玉第147章 尉氏第366章 寧治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13章 計糧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31章 麻太公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7章 圃田第136章 宴前第240章 蓋聶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34章 訪友第37章 點兵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28章 階父第273章 練兵第53章 私授第64章 布衣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44章 訪老第4章 信陵君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46章 入國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147章 尉氏第86章 尉府第35章 計議第88章 武卒第54章 賣王第135章 打探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2章 俠客第56章 計謀第46章 入國第87章 武將第297章 會魏齊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40章 勵士第29章 降服(三)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60章 餱糧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44章 訪老第44章 入城125章 洛陽白氏第171章 信用第38章 列陣(一)第247章 魏使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93章 故地重遊第222章 善後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58章 女閭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4章 調兵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63章 密議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61章 席議第77章 聚兵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6章 謀定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57章 交糧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0章 麻三第32章 陷城(三)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47章 龍陽君第32章 陷城(三)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24章 華陽城第118章 刺殺現場
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35章 貴公子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1章 籌謀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22章 豕三第182章 爭武卒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58章 藍田玉第147章 尉氏第366章 寧治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13章 計糧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31章 麻太公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7章 圃田第136章 宴前第240章 蓋聶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34章 訪友第37章 點兵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28章 階父第273章 練兵第53章 私授第64章 布衣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44章 訪老第4章 信陵君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46章 入國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147章 尉氏第86章 尉府第35章 計議第88章 武卒第54章 賣王第135章 打探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2章 俠客第56章 計謀第46章 入國第87章 武將第297章 會魏齊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40章 勵士第29章 降服(三)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60章 餱糧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44章 訪老第44章 入城125章 洛陽白氏第171章 信用第38章 列陣(一)第247章 魏使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93章 故地重遊第222章 善後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58章 女閭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4章 調兵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63章 密議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61章 席議第77章 聚兵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6章 謀定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57章 交糧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0章 麻三第32章 陷城(三)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47章 龍陽君第32章 陷城(三)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24章 華陽城第118章 刺殺現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文县| 新余市| 乐至县| 丁青县| 宝鸡市| 江孜县| 靖西县| 普陀区| 龙南县| 河津市| 孝感市| 北辰区| 布拖县| 绥中县| 琼海市| 武威市| 仁寿县| 综艺| 蒙城县| 四川省| 盐津县| 进贤县| 石泉县| 军事| 临邑县| 潮州市| 年辖:市辖区| 漳浦县| 滨州市| 鄂尔多斯市| 五常市| 陈巴尔虎旗| 丹阳市| 蛟河市| 桑日县| 海兴县| 叶城县| 渭源县| 甘洛县| 德州市|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