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8章 救暴鳶

本來是想趁著秦人撤去,魏軍還未回的空閒,把麻三安葬了。卻不想在挖地穴的過程中,還是遇見了大軍。四人打算爬到山脊上觀察一下,是不是秦軍撤退的速度比預想的慢了,結果今天才到。鄭安平在爬山的路上突然感覺不對,立即示警。自己隱蔽地爬上山脊觀察。

鄭安平首先發現,就在下面不遠處,有明顯的坐臥痕跡,分明有人。順著痕跡向下一看,發現了已經快走到山腳的四名士卒,手裡拿著一面紅旗。他恍然明白了剛纔警示自己的是什麼:那面紅旗揮動的聲音。看來,要不是他們急著下山,很可能就發現自己了。他又順著四人進行的方向看去,山腳下一片樹林,林內正不知有多少秦人!

鄭安平向後面打了個手勢,示意他們上來。這次連小四也不敢大意,隱蔽著上了山脊,順著鄭安平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山腳下樹木中間和後面,隱藏著大批秦軍。

這一發現讓四人目瞪口呆:秦軍埋伏在這裡,很明顯是要襲殺那支正在向這邊前進的大軍。

向遠處望去,天邊的塵土越發近了,遮擋的天空也越來越大。但距離還遠,不知道是哪支隊伍。

小四突然拉了拉旁邊的人,小聲道:“秦人覆上矣!”

四人趕緊向山下望去:一隊秦兵向山上而來。鄭安平想,壞了,看來剛纔那四名秦兵並非沒有發現自己,只是下山報信去了。他和粟兄交換了一個眼色,說聲:“速走!”一躍而起,飛快地往山下跑去,連農具和餱糧都顧不上了。四人跌跌撞撞跑到山下,跳進船裡,對船伕道:“速起而歸!”

船伕驚詫道:“天已暗,孰能行船,稍有漩水,舟即覆矣!”

鄭安平道:“秦人至矣,于山背設伏,爲吾等所窺破。若要得命,速解舟而行,死裡求生!”

正說之間,果見剛纔山脊上出現了一隊士卒。船伕也緊張了,連忙解纜行舟,小船順流而下。

待船拐入濟水,進入滎澤,便見岸邊塵土,將沿岸一切掩沒。小船不敢再行,在對岸找了個僻靜處登岸。登岸後望了望,遠處似有大城,想必就是滎陽。衆人一商量,一起往滎陽方向而來。

滎陽城外也有好些農戶,聚邑而居。由於不摸底細,不敢隨意進入,怕黑燈瞎火地被人當賊拿了。直到前面出現一座小城時,纔敢上前叩門。城丁於城上問道:“何人?”

鄭安平答道:“往邙山開穴者,途遇過兵,不敢前進,特來相投!”

城丁“呸”地一聲罵道:“晦氣!開穴何往吾處投宿!速離,速離!”

鄭安平道:“非敢攪擾,實道上有兵,不敢往也!”

城丁道:“休再多說,速離,速離!”

這時,城內一人道:“且慢,容我再問。”一人登上城來,對城下問道:“客見兵否?”

鄭安平道:“於途撞見,焉得妄言!”

那人道:“秦軍昨過,焉得復有軍過?”

鄭安平道:“塵土遮天蔽日,正不知有多少!”

不多久,城門開了,那人卻出來,道:“天色已晚,不敢容客。容往敝邑稍歇!”

帶著五人和兩名船伕拐進一處聚邑中。那處邑中的人見有人來,出聲示警,那人迴應了聲,把邑中的長老叫出來,讓他安排這七人住下。不出意外,這七人都被安排到草倉中歇息。

尚未得穩,遠處即鼓聲四起,火光沖天!引得四鄉邑里的人都出來,向遠處觀看。喊殺聲、哀嚎聲此起彼伏,鐘聲、鼓聲響成一片,分不清是哪個方面的。

金鼓和叫喊聲幾乎持續了一夜,邑里之人早熬不住困,全都回家休息了,只了四名驛卒還有城裡出來的那人還在駐足觀看。直到聲音漸息。

那人對四人道:“諸子雖短褐,定是國人。願聞其名。”

鄭安平道:“吾等皆魏驛卒,無足論也。同袍有死國者,其戶絕矣,不忍捐棄,故爲開穴安葬。敢問城主高名?”

那人道:“世居滎畔,郊外野夫,何以氏爲!”

鄭安平道:“不然,城主談吐文雅,知書達理,焉得無名!”

那人道:“入庠三年,祭酒賜名曰滎哲。其不用久矣!”

鄭安平道:“城主亦頗知兵?”

滎哲道:“鄉野匹夫,安得知兵。惟家宅於亂地,不可不防耳。戰事已畢,敝邑料今無世。貴鄉或再受兵災!”

鄭安平道:“何以見得?”

滎哲道:“秦人與魏盟而去,今又與戰,寧不與魏乎?”鄭安平竟然無言以對。

滎哲走後,那三人都問鄭安平道:“其人所言何事?”

鄭安平道:“秦人與魏盟,誓相交好。今秦退而有兵掩其後,秦必以魏爲背盟,興師問罪!”

粟兄道:“此必非魏軍也……”突然想到什麼,停了口。

小四還沒想過來,問道:“非魏軍而何?”

鄭安平道:“此必援魏之韓軍也!”

小四一下子癱坐在地上,道:“何其冤也!偏偏韓軍得躡秦而至,偏偏秦於此設伏……此冤何所洗也!”

鄭安平道:“今則不可緩,必也報於國,韓人遇襲,大梁將危!”

粟兄道:“兄言是也。然吾等何所行?其言得信乎!”

鄭安平道:“便言大梁鄉野,於途見之,不敢隱瞞!其信與不信,付諸天也!”

四人議定,叫醒三人,道:“兵將至矣!當速歸以備其患!”

三人猶有不信,道:“其戰若何?奈何兵至大梁?”

鄭安平道:“秦人已敗韓軍,又將伐樑。”其他三人點頭稱是。這三人絮絮地起來,到岸邊找到小船,只敢沿這邊岸邊而行,一直再入濟水。

進入濟水不多久,岸邊就有一人高聲叫道:“庸舟!庸舟!可百錢!……”

鄭安平等望去,見岸邊伏著三名韓卒,似是逃亡的敗兵,身上披甲掛劍,顯然身份不低。

鄭安平道:“汝可解甲去兵,吾等去接!否則爲兵所遇,必得災也!”

三人見說,商議了一會兒,果然把自己的兵甲去掉,脫得光溜溜的。鄭安平讓船伕把船劃過去。結果先上來一位老者,顫顫巍巍,兩人扶他上船,一人跟在後面,跳上船來,手裡舉著一柄劍,指向船伕道:“速行舟!”

小四想要起來,被鄭安平悄悄按住。船伕不敢抗拒,只得將船駛離岸邊,沿河而下。

那個拿劍的喝令艙內的人都到前甲板,讓兩人扶著老者進入艙中,自己則守在後甲板上。老者對衆人道:“汝等勿憂。吾等但得渡,必不負汝!”

在後甲板持劍者的指揮下,小船離開濟水,進入鴻溝,向東南而去。

等臨近長城邊,老者對持劍者示意了一下,持劍者依言起立,快到城門時,突然高舉起劍大叫道:“吾乃韓將軍暴鳶!吾乃韓將軍暴鳶!……”

三道阻攔索攔下的這條船。士卒喝令衆人下船。老者對守門的士卒道:“吾乃韓將軍暴鳶,此三人乃吾隨衛,願見圃田守!”

守門的什長有些不知所措。只得帶著老者去見上級,命令剩下的人都留下。那三人要抗議,被老者制止。大約一頓飯工夫,圃田城上傳來示警的鼓聲。隨後來了一名軍使,把那三名光膀子的給帶走了,給了船伕一百錢,讓他們離開。船伕聽聞是將軍,那裡敢收,雙手奉還給那名軍使。軍使眼皮都不眨,就收進懷中。

一行人再上船時,已經有巡哨船隻從水道而出,城門關閉。

由於錯了水道,這條船沒法直接回大梁,必須繞大彎到啓封,再回大梁。

一行人知道剛纔登船的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韓將軍暴鳶,都嘆息不已。暴鳶是韓國最高統帥,他都落到這步田地,整個韓軍可想而知了。

正嗟呀之間,上游鼓響,回頭望時,一艘快船扯著帆,駕著槳,順流而下。船伕趕緊避到一邊。船到近前,才發現暴鳶坐在上面:已經換了衣裳,三名隨從沒有帶兵器,但有持戟的魏卒舟前舟尾護衛。

快船又有帆,又有槳,速度之快,自然是搖櫓的小船所不能比的,很快就從視線中消失。鄭安平突然想起,自己逼令他們卸下甲兵,他們好像把甲兵都藏在岸邊的水草裡,要是現在回去,沒準還能找到……

當然,這隻能是想想,現在回去十成九要和秦勞迎頭相遇,那時哭都來不及。

由於一路上都是順水,雖然搖著櫓,到午後時分,船也到啓封了。

不意進入啓封時,河道兩邊卻拉起了阻攔索。鄭安平一行只得下船登岸,向周圍人打聽,原來,剛過去了艘快船,然後就封了河。這下把船伕急得直跳腳。鄭安平趕緊安慰道:“無妨!”便自上前對戍守的武卒道:“吾乃奉命接暴鳶將軍,願見晉鄙大夫。”

武卒要查驗節符,鄭安平道:“既變服飾,何有節符。見了大夫便知!”

領頭的遂一級級把鄭安平領上去,直至將軍幕府——在一座華麗的宅院內。

第60章 餱糧第129章 草舍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4章 信陵君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5章 仲嶽第二章 戰警第14章 定計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20章 封賞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章 祭旗出征第1章 鄭安平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36章 宴前第143章 夜行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44章 入城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47章 魏使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36章 宴前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24章 華陽城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31章 陷城(二)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48章 真心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章 祭旗出征第42章 失機第132章 晉見第16章 巡哨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4章 信陵君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8章 列陣(一)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33章 出城第124章 華陽城第177章 點軍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42章 失機第27章 降服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7章 降服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357章 管祭第158章 女閭第142章 刺探第43章 等待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69章 賜婚第358章 夜聚第202章 倉城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44章 入城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53章 私授第128章 階父第78章 帳議第237章 圖秦第88章 武卒第358章 夜聚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297章 會魏齊第99章 義士曹包
第60章 餱糧第129章 草舍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4章 信陵君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5章 仲嶽第二章 戰警第14章 定計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20章 封賞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章 祭旗出征第1章 鄭安平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36章 宴前第143章 夜行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44章 入城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47章 魏使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36章 宴前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24章 華陽城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31章 陷城(二)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48章 真心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章 祭旗出征第42章 失機第132章 晉見第16章 巡哨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4章 信陵君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8章 列陣(一)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33章 出城第124章 華陽城第177章 點軍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42章 失機第27章 降服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7章 降服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357章 管祭第158章 女閭第142章 刺探第43章 等待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69章 賜婚第358章 夜聚第202章 倉城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44章 入城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53章 私授第128章 階父第78章 帳議第237章 圖秦第88章 武卒第358章 夜聚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297章 會魏齊第99章 義士曹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肃南| 河东区| 永吉县| 扎赉特旗| 隆回县| 蛟河市| 普定县| 石柱| 根河市| 都兰县| 沁源县| 乌拉特后旗| 吉林市| 肥城市| 广州市| 康保县| 密山市| 长泰县| 桃源县| 灵宝市| 揭东县| 易门县| 凤翔县| 昆明市| 深圳市| 岳西县| 饶河县| 呼伦贝尔市| 栾城县| 石嘴山市| 门头沟区| 黄山市| 青铜峡市| 九龙坡区| 武宣县| 建德市| 甘泉县| 平原县| 库尔勒市|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