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7章 管祭

犬父復(fù)問道:“奈何救主?”

犬兄道:“吾等護(hù)公子至長城之下,天色已暗,乃露宿於野。其夜,有賊來襲,皆頗兇悍,數(shù)逼營柵。吾等驛卒乃奮勇突前,皆爲(wèi)弩箭所傷。賊失其弩,乃退走,主遂得安。麻兄身亡,餘者吾衆(zhòng)皆得一爵!”

犬父欣慰道:“奮勇突前,建功立業(yè),難能也。”幾位長老也都點(diǎn)頭道:“難得,難得!”

犬父道:“其傷奈何?”

犬兄道:“已愈久矣!”一邊說,一邊解開衣服,展示自己的傷痕。長老和犬父一一細(xì)看了傷痕,道:“幸而未及深也。”

待犬兄穿好衣服,犬父復(fù)門道:“今任何司?”

犬兄道:“長城之外有一小邑,父其知之?其邑爲(wèi)信陵君所降,王乃封其五十里於信陵君。信陵君念吾等功勞,乃皆任爲(wèi)管邑。鄭兄,其最長者,功最多,爲(wèi)管令;粟兄,復(fù)長者,功次之,爲(wèi)管尉;曹先生,信陵君門下,智謀深遠(yuǎn),爲(wèi)管丞;四兄,吾四者最幼者,功與吾儔,與吾同爲(wèi)左右夥。”

犬父於座中拜道:“不意令、尉、丞諸大夫至,老兒失禮!”其他長老也拜謝不已。

鄭安平等回拜道:“吾等與犬兄,皆兄弟也。諸父長老不可多禮,以屈小輩。”

犬兄從身上掏出一塊金餅,道:“此乃吾等立功所得,敢獻(xiàn)於父!”

鄭安平等沒想到犬兄竟然把自己一半的年薪都獻(xiàn)出來,心頭一陣感動。但自己這些人都無準(zhǔn)備,拿不出什麼禮物來,只得伏拜禮敬。

犬父徒見如此大的一塊金餅,也是激動萬分,趕緊推辭道:“不可如此。……汝立功所得,汝自寶用。……”

年齡最長的長老接過金餅,從上面掰下一小塊來,遞給犬父,道:“汝不取,犬兒必不安。且取一餅,以爲(wèi)念想。”把剩下的遞還犬兄,道:“餘者且收回。今爲(wèi)夥長,早晚用度,不可無錢!”好說歹說,把錢這麼分了。鄭安平等都暗暗讚歎長老會辦事,也都隨聲附和著長老。

犬父摩挲著金餅道:“不意此生得見真金……”渾身上下摸索,好像要找什麼。終於,從腰帶上解下一隻香囊,小心翼翼地把金餅放入香囊內(nèi),道:“吾當(dāng)攜之左右,傳之子孫!……皆犬兒之功也。”

鄭安平等見了犬父這般失態(tài),非但不覺得好笑,反而感到犬家父子情深,不覺動容。曹包道:“犬兄身居中樞,建功立業(yè),豈有終極。恐父之香囊不足盛也。”

犬父道:“非敢逆大夫之言。犬兒立功,身幾殆矣。老兒藏此金者,心念吾兒建功不易,非敢再令其被創(chuàng)!適吾細(xì)查,兒身被五創(chuàng)……況同儕身死,思之豈不令人悲且痛耶!同儕之親友,寧勿哀動天地乎!”拉著犬兄的手,竟然發(fā)出悲聲。衆(zhòng)人連忙勸解。

鄭安平看了小四一眼,兩人均想起同往麻邑的經(jīng)歷:麻三之死,在家鄉(xiāng)未起一絲波瀾;派個親人來探靈,都好像莫大的恩典一般。復(fù)憶及自己,若有一天戰(zhàn)死沙場,家鄉(xiāng)父老可有一聲悲聲?心頭雖閃過這一絲絲念頭,身體卻跟著衆(zhòng)人一起向犬父禮道:”父且無憂!“

少時,老大跪在堂外問道:”餐食已備,諸公及諸父其坐於堂中,其食於庭前?“

犬父這才停止了悲聲,喘息了片刻,道:”庭前寒冷,諸老者皆不耐,其食於堂上。“

於是三子各執(zhí)幾案,端食上堂。但又爲(wèi)了先給誰爭執(zhí)起來。鄭安平等堅(jiān)持長者先而幼者後,長老們則堅(jiān)持尊者先而卑者後。最後還是最長者出來打圓場,讓主客席依次各敬一案,第一案先敬犬父,復(fù)敬犬兄,這才勉強(qiáng)達(dá)成一致。

每一案上竟然有三器,一大碗稠稠的稻米粥,拌著魚肉;一小碟鹽梅,以及幾小片乾肉。

待衆(zhòng)人面前都有了食器,犬父道:”鄉(xiāng)野瓦甌,諸大夫勿嫌粗鄙,勉進(jìn)一餐!“

鄭安平等皆禮道:”焉敢勞父厚賜佳餚!“沒有別的禮儀,衆(zhòng)人執(zhí)箸而食。看來那些老者們也都少食肉食,粥啜得格外香甜。

一時食盡。鄭安平等閒談幾句,告辭出來。一衆(zhòng)長老及犬兄的父兄等直送出裡口,目送衆(zhòng)人沿大道往出城方向而去。等看不到衆(zhòng)人的影子了,犬父突然大放悲聲,哭倒於地,嚇得衆(zhòng)人連忙攙扶,連聲勸慰……

走在歸途中的鄭安平,也突然冒出一句道:”有家如此,夫復(fù)何求!“這話道出衆(zhòng)人的心思,紛紛向犬兄表示了羨慕。

大家趕在城門關(guān)閉前出了城,來到管邑城下時,天色已黑,城門已經(jīng)關(guān)閉,只得喊開城門,進(jìn)入管邑。

城主迎進(jìn)府中,告知明天祭祖的事。鄭安平讓城主從自己帶來的糧食中拿出五升,作爲(wèi)自己五人的祭品。五人與城主討論了整個祭祀流程,以及各人的角色。根據(jù)曹包的要求,五人只是觀禮、助祭,而不參與祭祀,主祭仍然是城主。決定之後,五人各回房間休息。

五旺沒有隨鄭安平去圃田,得了一個完整的空閒,他和五兒一商量,決定乃去廢城的荒地裡收拾石頭。撿了一天,累得渾身是汗,但卻十分精神。回來喝了碗粥,自在屋內(nèi)歇息。見鄭安平進(jìn)來,便起身相迎。鄭安平問了他的安排,知道他又去城南的荒地裡撿石頭,知道他認(rèn)了真了。城南那片地,離河流很近,如果要留下道路,幾乎沒有什麼耕種的餘地。

他不好打擊五旺的積極性,便對他道:“吾等今日訪長城及圃田,有司言,城南之地,不宜耕種,別有他用。汝勿再勞!”

這句話,把五旺委屈得要哭,道:“吾已清積石三數(shù)日,寧勿枉費(fèi)?”

鄭安平道:“非也。彼處有道路、花林,亦得用也。”

五旺道:“吾但爲(wèi)鄭父而作,他者未能知也。”

鄭安平安慰道:“汝若不爲(wèi),吾當(dāng)親爲(wèi)。汝之所作,正爲(wèi)吾也,非爲(wèi)他者。”五旺神色稍霽。

鄭安平復(fù)問道:“積石略盡否?”

五旺道:“從牆邊至河邊,積石略盡。”

鄭安平道:“從牆邊至河邊,約積幾步?”

五旺用腳踏了踏,道:“大約百步。”

鄭安平道:“大道居中而破,兩側(cè)但二三十步,不足爲(wèi)田。有司之言是也。”

五旺很委屈地問道:“城南既非鄭父之田畝,其畝的在何處,吾當(dāng)力爲(wèi)之!不容緩也。”

鄭安平道:“昨日曹先生至,今則隨往圃田,明日管邑大祭,均非其時。或當(dāng)管祭之後,乃得議之。”

五旺道:“明日猶不可乎?”

鄭安平道:“不可。汝可安歇蓄力,但得其畝,必盡力之。”五旺只得應(yīng)喏。

次日,城主打開了一座長久關(guān)閉的院落,城主介紹,這裡的正堂供奉的就是所謂管祖,旁邊配祠的是管仲。時候未到,正堂並未開啓,兩座神座不知何貌。

院落大門打開後,城主的兩個兒子擡來一隻大鼎,放在正堂的階下——這座正堂竟然是三級臺階的規(guī)格。而階前,是石子鋪就的甬道。這一切都昭示著這座院落不凡的級別。

在長老的指揮下,幾名青年人各執(zhí)耒耜,在鼎前挖掘出一塊與鼎大小相似的方坑。

一隻雞籠關(guān)著一隻雞,也被擡到坑前。

和社祭不同,各家的祭品並未擺放在院落中。

午時,諸多長老和各家家長來到城主府,家長手中捧著自己家供奉的祭品,放在城主府的堂前。年長日久,大家的祭品也都相差不多。見鄭安平等,也都恭敬地行禮。城主道:“今日祭祖,大夫助祭粟五升。”一衆(zhòng)人等盡皆稱頌。城主也將自己的祭品擺出來,順便將鄭安平等的五升粟用一簋盛得滿滿的,指與鄭安平看。

院落中各家各戶開始聚集,這一次,大家十分肅穆,不似社祭時歡樂、灑脫。每人手中都執(zhí)著一根細(xì)長、乾枯的柴禾。

正午,城樓上一聲鼓響,本來就肅穆的院落中更加安靜,各人自覺地在甬道兩旁排列整齊。

在長老們的率領(lǐng)下,城主和各家家長捧著祭品從步入甬道,鄭安平等跟在最後面。盛粟的簋不是由鄭安平,而是由曹包捧著。五人身著士子服飾,在一羣短褐長衫的人中間,顯得尤其醒目。

到甬道盡頭,長老齊齊跪下,各家長依次跪下,鄭安平等也在後排跪下。叩拜之後,長老一聲大叫:“大夫觀禮!”除曹包外,鄭安平等四人起身,越過衆(zhòng)人,直上臺階,立於階前。

階前的長老又叫道:”請神祖!“四名長老齊齊上階,執(zhí)鑰匙打開門鎖,推開大門,一股陳腐之氣迎面撲來。四名長老就勢立於大門兩邊。

階下的長老再叫:“大夫助祭!”曹包站起來,捧著簋,來到前面,與長老們一起進(jìn)入大門。

大門內(nèi)一張大案,上面豎直放置著一塊兩尺來高的石頭。石頭表面十分光滑,明顯是一塊河卵石。由於光線昏暗,看不出什麼材質(zhì)。東側(cè)一張幾案,也擺放著一塊表面光滑的河卵石。案下兩個筐,用布蓋著。

曹包見了這一佈局,感覺十分奇怪:這是要向這兩塊石頭行禮嗎?

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44章 慰功第319章 請關(guān)分例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92章 書名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238章 議兵第182章 爭武卒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47章 魏使第128章 階父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63章 密議第262章 傷營第46章 入國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02章 報(bào)喪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20章 俠士第333章 積竹柲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43章 等待第39章 列陣(二)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50章 防民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9章 降服(三)第209章 乘其隙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71章 吹臺第365章 執(zhí)帚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177章 點(diǎn)軍第126章 傭車第31章 陷城(二)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37章 點(diǎn)兵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347章 爲(wèi)人所陷第358章 夜聚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5章 升帳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22章 豕三第294章 陰謀第303章 韓襲第182章 爭武卒第6章 囿中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2章 張輒第202章 倉城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369章 賜婚第213章 贈劍第294章 陰謀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19章 請關(guān)分例第291章 密書戰(zhàn)報(bào)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56章 訪圃田第15章 升帳第22章 俠客第298章 離華陽第289章 堅(jiān)持一月第91章 美酒美姬第82章 出城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82章 出城第138章 席次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11章 大梁門衛(wèi)司莽第142章 刺探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26章 傭車第56章 計(jì)謀第353章 圃田之衆(zhòng)第221章 除警第193章 將相和第344章 神蹟第103章 危機(jī)第193章 將相和第261章 秦箭
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44章 慰功第319章 請關(guān)分例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92章 書名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238章 議兵第182章 爭武卒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47章 魏使第128章 階父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63章 密議第262章 傷營第46章 入國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02章 報(bào)喪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20章 俠士第333章 積竹柲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43章 等待第39章 列陣(二)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50章 防民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9章 降服(三)第209章 乘其隙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71章 吹臺第365章 執(zhí)帚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177章 點(diǎn)軍第126章 傭車第31章 陷城(二)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37章 點(diǎn)兵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347章 爲(wèi)人所陷第358章 夜聚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5章 升帳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22章 豕三第294章 陰謀第303章 韓襲第182章 爭武卒第6章 囿中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2章 張輒第202章 倉城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369章 賜婚第213章 贈劍第294章 陰謀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19章 請關(guān)分例第291章 密書戰(zhàn)報(bào)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56章 訪圃田第15章 升帳第22章 俠客第298章 離華陽第289章 堅(jiān)持一月第91章 美酒美姬第82章 出城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82章 出城第138章 席次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11章 大梁門衛(wèi)司莽第142章 刺探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26章 傭車第56章 計(jì)謀第353章 圃田之衆(zhòng)第221章 除警第193章 將相和第344章 神蹟第103章 危機(jī)第193章 將相和第261章 秦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闻喜县| 溆浦县| 烟台市| 吴川市| 利辛县| 浦江县| 长子县| 凉山| 漾濞| 天门市| 怀集县| 东乌珠穆沁旗| 自治县| 通许县| 开鲁县| 阳山县| 菏泽市| 永昌县| 石门县| 正宁县| 古田县| 灵台县| 南陵县| 得荣县| 南投市| 武冈市| 永嘉县| 湖南省| 华坪县| 临猗县| 兴安盟| 襄垣县| 同仁县| 六盘水市| 香格里拉县| 安龙县| 崇州市| 鹤壁市| 莆田市| 宝坻区|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