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2章 書名

信陵君磨蹭到粥熟了纔出門。大概是被小奴教育過,蓋聶只喝了那碗屬於自己的粥(其實是小奴的),信陵君再要給他,他堅決不接受。信陵君早上只喝了半碗粥,餓得厲害,也就顧不得自己“怕傷食”,把那碗粥喝了。心裡想著,蓋聶如果按定量吃飯,在長成年前,只怕永遠只能得到半碗粥。要如何才能讓他儘量吃飽呢?

仲嶽先生回得晚了。他端著碗過來找信陵君,道:“臣往中軍,與大夫議。大夫乃命各營書名,俱呈將軍。臣乃與諸先生議,營遣一人則用人三十,不堪其用;若少人用,則不堪其勞。帛與筆,亦差相也。”

信陵君道:“帛三十幅,筆三十支,墨三十丸,均非一時可辦。”

仲嶽先生道:“是故書牘非難也,所難者其在書名乎!喆公子計言,士卒十萬,名二三十萬書,一月而成,日得萬書。用人十,日一營,三十日而周矣。”

信陵君道:“營非五百卒,書千餘字?”

仲嶽先生道:“武卒比此。民軍雖亦三十營,營皆鄉里,或千,或二三千,或五六千,皆非定也。喆公子所計者,蓋其大率,非實數也。”

信陵君道:“如此三十日恐難定矣!”

仲嶽先生道:“時限緊急,筆帛難備。惟願寬限數日。”

信陵君道:“大夫所慮者,在遣軍之難也。十萬之衆,一夜而散,設有奸猾作惡,難禁也。故必整軍而前,至鄉則散,方保無事。”

仲嶽先生道:“民歸鄉里,報書後至,不亦可乎?”

信陵君道:“未可!大夫之意,民入鄉里,功報先至,鄉人歡呼,士則有榮焉。”

仲嶽先生就著碗猛啜一口,道:“大夫所謀遠大,臣所不及也!茍利國家,自當盡力。”

信陵君道:“一賴先生之力!”

仲嶽先生道:“士尚易爲,筆則難求。墨……”

信陵君道:“府中或有餘墨。其未得者,就於營中取炭燼,或鼎灰爲之亦得。”

仲嶽先生道:“君之言是也。可令各營各備炭燼、鼎灰,以備書記。布帛……”

信陵君道:“若以舊衣爲之……陣亡者……”

仲嶽先生道:“陣亡者皆已入土,衣亦隨其葬入。”

信陵君道:“前所言舊衣腐臭者,何以得之?”

仲嶽先生啞然失笑道:“或得之襠下,或出自中衣。”

信陵君亦笑道:“是亦難也。一月不得中衣……”

仲嶽先生道:“若軍得勝而歸,上下振奮,或得中衣、小衣,猶或有之。今天寒地凍,朝不保夕,而以書名,奪其內襠,實難能也。”

信陵君道:“市帛爲之,奈何?”

仲嶽先生道:“帛匹常300錢,以賜士卒,可也。以書報,或以爲侈也。”

信陵君道:“以絝當帛,可乎?”

仲嶽先生想了想,道:“或可行之!”

信陵君道:“就請先生策以行之。”

仲嶽先生道:“復當遣人入樑與鄭也,取筆墨等項,及市帛也。其數……待與諸公子計之。”

信陵君道:“先生辛勞,皆孤之罪也!”

仲嶽先生三兩口把剩下的粥喝完,相辭匆匆而去。

隨著那日的寒風,天氣驟涼。諸營感風寒者漸增。仲嶽先生自然沒有那麼多姜棗湯,更沒有葛根湯煎給他們喝,只能讓他們少出陣,多喝熱水。

晉鄙大夫斷然否決了仲嶽先生關於“市帛書戰報”的建議,直接下令各營,“各書營卒名籍年貌以報,爲較功勞故”。這一命令讓死氣沉沉的軍營有了一些活力,大家紛紛猜測可能要有大的作戰行動了!這令有些人興奮,有些人緊張,有些人沮喪。各鄉里長老則請來營中能書者,繕寫本鄉本里所有士卒的名冊。這名冊其實早已備就,只不過存放在各長老手中。——至於準不準確,只有天知道,反正沒有誰覈對,只要大差不差,就能過去。因爲是“爲較功勞故”,還有一些長老賄賂書者,故意把自己未到營的家人名籍添上,以期冒領功勞。

信陵君的正式奏報於五天后得到回覆:“可!”隨著批覆一起來的是用車拉著的一大筐木牘,它們都被切割成標準形制,代表了魏王的無上權威。

魏齊私箋說明,筆墨等項,府庫皆無,自己從私宅找到一丸墨和三支筆,“知不足用,且效犬馬”。家老找到醫官,備好藥材;又從家中搜羅出三丸黑墨、兩丸朱墨、五隻硯、兩塊磨石和三支筆。藥材各以小筐盛放,筆墨硯石也放在一個小筐裡,一齊放在車上,出大梁往華陽而來。

信陵君頭一天就得到報告,立即讓樑尉公子次日派兵在半道迎接;自己則進駐白氏車行,和仲嶽先生、曹先生一起部署保密和警衛工作。四位魏公子和芒申也同時進駐白氏車行,以協助工作。

在護衛武卒的引導下,運輸物資的車乘先進了白氏車行,卸下簡牘和筆墨,再轉到傷營,卸下藥材。華陽城裡自然熱鬧了一番,各頭面人物都聚齊了,招待大梁來的使者,並準備了一頓肉食。使者安歇一夜,第二天早餐後駕車回大梁。

鄭地須賈大夫派來的車在大梁使者啓程後不久也到了。車乘在城中卸下兩匹粗布後,即轉向傷營卸藥材;粗布被迅速搬運到白氏車行。

白氏車行戒備森嚴。外圍,三個武卒營各派一隊輪流守護;內部,十幾名書法較佳的門客充當寫手,保衛他們的則是二百名武功精湛的門客。寫手集中在一處較大的院子裡,每人一間廂房,信陵君也住在這裡,開了一間耳房。仲嶽先生要把小奴二人派來,信陵君拒絕了,但他沒有把劍佩在身上,而是交給蓋聶保管。

各營自書的花名冊就堆在院子的正房,所用的布帛果然污穢不堪,怪味撲鼻。有的是用正規的筆墨書寫,有的乾脆就是用未燃盡的木炭直接在布上劃。字跡有清晰的,有不清晰的,所用的也並非都是魏國通用的標準字體,各種字體,各種書法,紛紜呈現。認清這些字,並轉成魏國官方文字,就是一個艱鉅的挑戰。

一共只有六支筆,這意味著最多隻能有六人同時工作。大家商量,門客分成兩批,上下午輪換抄寫;認字多的門客負責誦讀名單。找車行借了六張幾案,擺放在廂房的屋檐下,工作班子就算開工了。

公認在這羣人中書法最優的索先生和閔先生被推出來,用朱墨書寫簡牘的標準格式部分,他們不需要去聞那些酸爽的氣味;其他人則用黑墨,將花名冊上的姓名繕寫到統一的粗布上。寫完一幅,切割一幅。

說來令人不可相信,車行房間的防風禦寒功能比華陽尉府設計得要好,雖然也颳了幾天風,天氣也一天天寒冷,但對幾位先生在車行裡的生活影響不大。保衛工作由信陵君的門客和武卒們承擔,後勤工作就由車行的主庸們承擔,特別是庶子呂不韋,簡直就是處理各種後勤事務的高手,好像沒有什麼可以難倒他。他似乎從來沒有提出問題,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可能是因爲環境的好轉,信陵君感冒雖然沒有再吃藥,也一天天好起來。他整天泡在這羣寫手中間,欣賞他們的書法;閒時與曹先生等門客,還有白艮等車行的人隨意閒談。白艮是見識很廣的賈人,白氏也是商界有名的世家,與白艮的交談讓信陵君獲益匪淺。正值戰亂,車行沒有什麼生意,只能靠吃老本過活。信陵君徵用他們的車行,被白氏一家看作是一個擴大業務的良好機會。白艮利用和信陵君交談的機會,把信陵君給摸得透透的。

信陵君與呂不韋的關係更是非同尋常:兩人在呂氏車行可是滴過心頭血的兄弟。他把呂氏車行的事務安頓好後,就回到白氏車行。信陵君在車行中接觸最多就呂不韋。呂不韋小信陵君幾歲,兩人算是同齡人,各有懷抱,都是一時的人精,自有說不完的話。這也方便了呂不韋,時不時一句,“旦日糴粟”“旦日市柴”“旦日賈肉”甚至“旦日沽酒”,信陵君無一不允。錢自然是從櫃上領,但賬都算在信陵君頭上。自然連帶著信陵君及一班門客,伙食改善了不少,不像在華陽城內,一切定量供應。信陵君有時想,如果把蓋聶叫來,也許能讓他吃幾天飽飯,這武勇,長得還要快吧。

軍營的事務一概交給仲嶽先生處理。張輒病也好了很多,但任不了勞累,還不能處理具體事務,只能在仲嶽先生身邊幫幫忙。每天仲嶽先生都來白氏車行一趟,彙報每天工作進展。

秦人並沒有展開軍事行動。郭先生的四至圖已經畫完了,目前集中力量監視啓封秦軍動態,甚至派出門客住在啓封附近。但想進入啓封居住的設想沒有成功,因爲秦人的警戒實在太嚴。據郭先生綜合分析,秦人可能也遇到了麻煩,至少疾病正在軍營中流行,已經沒有力量組織大規模軍事行動。

第199章 歸華陽第333章 積竹柲第28章 降服(二)第15章 升帳第282章 疑雲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62章 傷營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46章 入國第206章 洗塵第30章 陷城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13章 贈劍第113章 計糧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90章 整頓軍務第二章 戰警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4章 信陵君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38章 議兵第298章 離華陽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64章 失散第327章 夜守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31章 陷城(二)第178章 驚訊第50章 防民第8章 管城第3章 祭旗出征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40章 蓋聶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88章 武卒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33章 呂太公第77章 聚兵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366章 寧治第173章 夜議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03章 韓襲第129章 草舍第247章 魏使第67章 交酒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43章 伐兵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44章 入城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二章 戰警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87章 武將第366章 寧治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51章 匯合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19章 夜襲第122章 豕三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57章 樑尉公子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27章 降服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69章 芒氏大子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129章 草舍第358章 夜聚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36章 宴前第152章 賈匏第260章 議連衡第11章 離城第224章 司莽授機
第199章 歸華陽第333章 積竹柲第28章 降服(二)第15章 升帳第282章 疑雲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62章 傷營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46章 入國第206章 洗塵第30章 陷城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13章 贈劍第113章 計糧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90章 整頓軍務第二章 戰警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4章 信陵君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38章 議兵第298章 離華陽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64章 失散第327章 夜守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31章 陷城(二)第178章 驚訊第50章 防民第8章 管城第3章 祭旗出征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40章 蓋聶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88章 武卒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33章 呂太公第77章 聚兵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366章 寧治第173章 夜議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03章 韓襲第129章 草舍第247章 魏使第67章 交酒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43章 伐兵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44章 入城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二章 戰警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87章 武將第366章 寧治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51章 匯合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19章 夜襲第122章 豕三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57章 樑尉公子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27章 降服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69章 芒氏大子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129章 草舍第358章 夜聚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36章 宴前第152章 賈匏第260章 議連衡第11章 離城第224章 司莽授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楚雄市| 余江县| 双城市| 南京市| 元朗区| 阿瓦提县| 开远市| 昭通市| 青浦区| 安化县| 万全县| 商丘市| 玉树县| 诸城市| 永平县| 乐东| 略阳县| 邯郸县| 宁乡县| 黄平县| 富蕴县| 永济市| 克什克腾旗| 琼结县| 肇东市| 论坛| 安丘市| 如皋市| 麦盖提县| 昌图县| 辽中县| 仲巴县| 沈丘县| 高州市| 上高县| 买车| 岑巩县| 枣强县| 永靖县| 谷城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