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9章 歸華陽

信陵君見大梁尉亦要門客們留下,遂道:“大梁尉之命,焉敢辭。願早歸!”

大梁尉道:“容異日整軍畢,再告君上。”

說過一些勸慰的話,又委婉地徵詢芒氏二公子的意見,他們都願留營中,不隨信陵君歸華陽。於是信陵君帶著須賈大夫,以及門客曹先生,連夜返回華陽。晉鄙和大梁尉則留在營中,商議主持來日行動。信陵君以容須氏父子敘舊爲由,沒有與須賈同乘,而是讓曹先生作爲車右。大梁尉雖然說要留下門客們協助整頓武卒,但信陵君只帶走一名門客,也不好說什麼。須賈自然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沒有絲毫怨言地與獨子同乘一乘。

待車駕上了路,夏侯先生把車控制在既不引起危險,又能讓兩人順利交談的速度上。

曹先生道:“臣愚魯,倉促不得其計,惟有出此下策,襲車隊及門衛。”

信陵君道:“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先生亦無咎矣。先生但言囿中之事可也。”

曹先生道:“臣聞諸樑尉公子,出城前,芒將軍並無徵調武卒,諸軍將、偏裨均袖手旁觀。乃用尉老之計,以私帑數萬,募兵二千餘。芒將軍猶於旁閒言道:但得戰勝,賞賜不啻百萬。”

信陵君道:“何芒將軍陷尉府若此哉!尉府總武卒經年,得無一二良將以爲心腹,而任芒氏妄爲?”

曹先生道:“樑尉公子言,前則議得,武卒前後軍見在君上營中;大梁城中僅餘左中右三軍,乃議三偏隨公子出城,右軍將魏光出陣總領。如此,大梁城中中軍不可妄動,所餘者僅餘左軍一偏。”

信陵君道:“城中僅餘一偏,而三偏雖公子出城?”

曹先生道:“城中實在三偏,惟中軍之外,僅餘一偏。”

信陵君道:“中軍乃魏王所領,孰敢調用。大梁城中僅餘一偏,實不足用。此必尉府所議,而出將軍意外。”

曹先生道:“必也。故將軍乃冷眼觀樑尉公子調軍。”

信陵君道:“右軍將魏光何在?”

曹先生道:“所有將、裨、率、司,皆無出者。卒什錢,得募出陣者,不過睏乏之徒耳。”

信陵君又驚道:“卒什錢,得募五營武卒?何武卒睏乏若此耶?”

曹先生道:“君上何憂也?”

信陵君道:“設若陣前以卒什錢募之,豈非有五營之卒離散?豈能不敗?是故憂之。”

兩人嘆息片刻,曹先生續道:“將軍雖冷眼旁觀尉府募兵,卻令二公子隨同出陣。聞其乃赴囿中依芒大子寅,惟不知寅在何處,將軍於城中亦無將令,故二人亦彷徨不定。”

信陵君又驚道:“三公子領兵至囿中,將軍曾無只令相告?”

曹先生道:“據尉老所言,即就糧於囿中,亦無將軍節符,而爲尉、芒二府私相授受。”

信陵君道:“何昏憒一至如此哉!”

曹先生道:“將軍以智見長,先王倚爲干城。奈何臨事而亂,竟置親子於不顧?”

信陵君嘆息道:“芒氏自秦薦於先王,多歷諸職,雖富且貴,然無根基於魏。武卒諸將皆魏氏舊老,臨陣不服,在在有之。樑尉公子自恃久在戎行,調武卒大半出城,城中僅餘一偏五千人,欲城中不亂猶不可得,況御強秦乎!且五萬武卒,城中僅一萬五,猶不足半數,雖魏王亦難堪,又豈芒氏哉!故以二公子爲質,截其武卒於城守,又何怪之?”

曹先生道:“芒氏之意,竟棄二子於不顧?”

信陵君道:“以二子易萬餘武卒,得保大梁不失,魏王安泰,其心可嘉!雖然,孤必不能令二公子有失,以負芒氏。”

夏侯先生於中嘆道:“君上之仁德,可鑑日月。”

曹先生道:“君上何爲?”

信陵君道:“芒申歸國,恐一時難返。二公子至,可留營中,以通大梁。”

曹先生道:“此二公子非少公子可比,性甚粗,行甚魯,用恐賁事。”

信陵君道:“但用其長而避其短,又何慮哉!”然後繼續推進剛纔的話題,道:“汝等欲軍來華陽,二公子何意?”

曹先生道:“但言無將軍之令,恐不當行。靳先生遂命臣星座入大梁請命。臣入府諮於家老,家老言,營中之事,將軍之令事小,軍營殘破事大。遂調諸先生能通軍事者二三百人,隨臣入囿中。家老親於芒府呈稟一切。”

信陵君道:“所言甚順,何意劫中大夫駕?寧將軍不允乎?”

曹先生道:“非也。臣夜半入城,家老次日調選諸先生甚繁,不及入芒府。晡時,中大夫來告次日出城,家老欲其以隨衛爲名,引出諸先生,中大夫再三不允。時短事急,迫於無奈,臣等遂爲此下策。想臣等出城後,家老方將此事告於將軍。臣等出城後再三請罪,中大夫亦寬容大度,曾無介懷;乃出節符,退城中追躡者。同往囿中,勸導芒氏二公子及樑尉公子。得營甚便,賴其助也。”

信陵君道:“汝敢大妄爲,奈孤何?何以對王?”

曹先生道:“何所慮也!但盡推於臣,縛臣於有司,不過笞三五十,罰錢若干。笞則臣身受之,錢則君上任之,必無害矣。”

信陵君笑罵道:“狗猾賊,倒好計策!”說笑片刻,信陵君又問道:“大梁城內究竟若何?可有何不妥之處?”

曹先生道:“城中清市靜坊。少有行人,惟軍卒耳。以臣之見,尚屬穩便。”

信陵君憂道:“閉城未及十日,又值秋收,四門無警,自然穩便。若曠日持久,兵臨城下,難免生變。”

曹先生道:“兵者,兇事也,何能預焉?但盡人事而已。”

信陵君復又問道:“中大夫曾無絲纖介懷?”

曹先生道:“臣出城後,即奉大夫上座,再三請罪,願身以笞。大夫言:既爲國事,又何間焉;共爲其主,不必縈懷。”

信陵君問道:“汝言大夫以節符退追躡,何也?”

曹先生道:“車過樑西驛,大夫言,大梁城值盜賊,必不罷休。若使人追躡,頗爲不便。臣等遂請其計。其出節符道:可持吾節符,具言其事,以退追躡者。吾等遂留數先生於樑西驛守候。後歸告曰,追躡者已至,與其節符,告其歸矣。留六騎以爲證。”

信陵君道:“何以留騎?”

曹先生道:“未及也。可詳詢之。”

信陵君道:“追躡者何人也?”

曹先生道:“亦未及也。”

言談之間,華陽城已經在望。信陵君叫開城門,仲嶽先生安排好須賈大夫的宿外,就命須伯岸隨身侍候。

華陽城其實是一個臣型防禦性城堡。四面城牆均以最便於發揮射擊威力的方式進行加固和改造,最爲突出的就是加築了馬面,保證城牆下的任何地方都會受到來自三個方向的攻擊。每座城樓都有三排射孔,形成相當的射擊密度。城內並無市坊街衢,只有一排排軍營和城南一片寬大的校場。城正中則是倉庫區,糧倉和武庫足有一里見方,形成城中之城。華陽尉府就在倉城的南面,正對那片校場。這使得守衛倉庫和守衛官府的部隊可以相互支持。如果華陽尉不是膽小識淺,而是決心抵抗的話,恐怕一兩個月也未必攻得下。

城中額定戍卒千人,糧秣、軍器都是按這個基數諸存一年所需。華陽周圍還算富庶,又是北邊進出韓國的門戶,華陽尉府自己的錢糧也頗可觀;各級軍官,甚至戍卒都有自己受賄的渠道,在這裡當差是一項不錯的生意。城中戍卒大部分是從周邊招募的遊民,少部分是從其他地方投靠而來;其上層,則是韓朝庭各種勢力安插進來的關係。比如兩個營司,就分別來自國相府和鄭令府的推薦。

魏軍入城後,卒伯以上的軍官都被告知仍守原職,但均由信陵君派出門客“輔佐”;什、伍長和士卒則發一月祿米任其歸家,不願歸家的,仍留原營,但均爲魏武卒所接管。命令下達後,留下的韓卒只餘百十來人,均爲外邑投靠而來。魏軍順利接管了華陽的防務。尉府和倉城由武卒和門客分別護衛。一千守軍按武卒和民軍各一營入城。自然,入駐華陽的武卒,正是那支從各軍選拔出來的什伍長組成的精銳。民軍一營相對龐雜,但也是從中營中挑選的精壯,各級長官均推年長老成者任之,營、卒級長官也都有門客輔佐。

信陵君下榻的華陽尉府雖然寬敞,但後宅爲華陽尉所據,前院兩側廂房都爲門客所據,其實很擁擠。所以仲嶽特地將須氏父子安排在倉城之內。那裡雖然房舍不如府邸軒亮,勝在安靜:守夜者只有三人,但房舍卻有五間。當然,住在倉城之中,須氏二人自然也不可能與外界有任何聯繫,任何非法靠近倉城的人都會被嚴厲處罰,須氏父子非經召喚,也不得自由出入倉城,甚至連出房舍都會有人監督——這是倉城的管理規定。

第44章 入城第263章 密議第155章 共其利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0章 麻三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58章 夜聚第64章 布衣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82章 疑雲第44章 入城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7章 降服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93章 故地重遊第137章 軍市第78章 帳議第56章 計謀第162章 離啓封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65章 執帚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47章 尉氏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22章 善後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52章 私議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95章 郭子仲謹第88章 武卒第二章 戰警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66章 濮陽呂氏第358章 夜聚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51章 棄民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155章 共其利第327章 夜守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58章 藍田玉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81章 換防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65章 梁氏賈米第84章 侯嬴第126章 傭車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02章 倉城第65章 梁氏賈米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77章 聚兵第88章 武卒第334章 訪友第9章 有刺客第77章 聚兵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06章 洗塵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1章 陷城(二)第245章 入韓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4章 定計第273章 練兵第15章 升帳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2章 俠客第46章 入國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29章 初戰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42章 撲空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344章 神蹟第162章 離啓封第116章 大夫何行
第44章 入城第263章 密議第155章 共其利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0章 麻三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58章 夜聚第64章 布衣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82章 疑雲第44章 入城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7章 降服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93章 故地重遊第137章 軍市第78章 帳議第56章 計謀第162章 離啓封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65章 執帚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47章 尉氏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22章 善後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52章 私議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95章 郭子仲謹第88章 武卒第二章 戰警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66章 濮陽呂氏第358章 夜聚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51章 棄民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155章 共其利第327章 夜守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58章 藍田玉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81章 換防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65章 梁氏賈米第84章 侯嬴第126章 傭車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02章 倉城第65章 梁氏賈米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77章 聚兵第88章 武卒第334章 訪友第9章 有刺客第77章 聚兵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06章 洗塵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1章 陷城(二)第245章 入韓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4章 定計第273章 練兵第15章 升帳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2章 俠客第46章 入國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29章 初戰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42章 撲空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344章 神蹟第162章 離啓封第116章 大夫何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晃| 信丰县| 曲沃县| 平湖市| 静宁县| 罗城| 从江县| 涟水县| 科技| 太康县| 介休市| 永靖县| 达拉特旗| 罗城| 德安县| 嘉黎县| 都安| 肥东县| 昌平区| 潮州市| 凌源市| 富顺县| 大名县| 莱州市| 涞水县| 军事| 连山| 视频| 通州区| 和平区| 西宁市| 池州市| 根河市| 页游| 商都县| 丰原市| 修文县| 江门市| 余江县| 博野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