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6章 洗塵

歸營過程中,軍營中的信陵君府門客和樑尉府家臣一一從行列中出來,和信陵君等一起立在道邊。待後營完全離開,信陵君才領(lǐng)著他們,跟在車仗後面進了城。

一場盛大的宴會就安排在華陽尉府。華陽尉賴在倉城,信陵君派人把他請回來——隨便連須氏父子也一起請到府中。華陽城中糧食充足,駐紮在華陽內(nèi)外的武卒和民軍,每人都配發(fā)了一升米。

華陽府內(nèi)支起了鼎,須賈從車隊中拿出作爲(wèi)奉獻的臘味、五牲等品,華陽城內(nèi)雖百物缺乏,好在鹽梅還備有。加火混煮,一股股肉香籠罩住整個城池,甚至飄出城外,那些聞到味的武卒、民軍,似乎也都開了胃。

華陽尉和信陵君共同坐東,大梁尉、晉鄙、須賈等爲(wèi)客,設(shè)席於堂中;廊下是衆(zhòng)公子,爲(wèi)首的自然是新到三位公子;沒有職司的門客和樑尉府隨行的家臣設(shè)席於庭中。專門把韓不申請來,與仲嶽先生一起充當(dāng)賓相;華陽尉的家老與張輒一起充任冢宰。令人驚喜的是,華陽尉府庭中竟然有一口深水井,水質(zhì)甘冽,可以直接當(dāng)清酒,這使得宴席中增添了許多豪邁:酒水不限量!而且用井水煮飯煮肉,與平常用溝、湖之水相比,更平添了一段香甜。

華陽尉似乎心情十分愉快,雖然只是飲著新打上的井水,依然興致勃勃。信陵君一直帶著其特有的微笑,不時與其他人互動。大梁尉在客座首席,他的臉色很好,頻頻與他人互動,似乎由啓封失陷引發(fā)的精神創(chuàng)傷已經(jīng)完全恢復(fù)。其下是須賈和晉鄙。今天的肉食雖然是他帶來的,但卻出自魏國官帑,所以坐不上主座,只能算是客人。至於出使用的肉食被挪用,他也不在乎:到了韓國後既可以買一些補上缺額,也可以給清點的人上點錢,就能回報“一切如冊”。晉鄙安穩(wěn)如山地坐著,與其他人相比,互動顯得有些被動。堂上諸人都很瞭解晉鄙的爲(wèi)人,也不在意。

廓下都是年輕人,與堂上文質(zhì)彬彬相比,他們的互動更加熱烈,不時有人起身,到別的席中交談。庭下的人最多,但由於相互多不相識,氣氛比較寡淡,只是依禮唱酬。後庭支著三隻大鼎,分別煮著肉和粟,飄著誘人的香味。

多數(shù)公子都是隨大梁尉來的,與樑尉公子更親熱一些,不時有人上來交談。芒氏兄弟共處一席,也不時有人過來交談,說些傾慕的話,兩人也顯得十分興奮。

在信陵君的門客中,夏侯先生照例以有職司爲(wèi)由,拒絕與席;跟著樑尉公子和武卒歸來的靳先生被衆(zhòng)門客推爲(wèi)首功,坐了東座首席,西席自然以尉老爲(wèi)首。簫間是白衣,雖然聲望過人,也只混在庭下的門客中間,依禮與他人唱酬,臉上帶著微笑,心裡卻想著心思。

後庭一聲鐘鳴,喧鬧聲停息下來,各人回到自己的席上坐下。席間安靜下來後,傳來華陽君的聲音:“敢請韓相不申爲(wèi)賓!”

韓不申從階旁轉(zhuǎn)出,敬禮道:“臣不敢,請辭!”

華陽尉道:“不許!”

韓不申道:“敬喏!”

華陽尉拖著沉重身體步出門來,在階前躬身一禮,肥大的肚子讓他躬不下腰來。韓不申在階下回禮。華陽尉回到堂中。

隨後傳來信陵君的聲音:“敢復(fù)請仲嶽先生爲(wèi)賓!”

仲嶽先生也從階旁轉(zhuǎn)出,敬禮道:“臣臣不敢,請辭!”

信陵君道:“不許!”

仲嶽先生道:“敬喏!”

一場宴會,出現(xiàn)兩個賓相,是前所未有的。但座中人都能明白,這是爲(wèi)了給華陽尉面子,因此也就抱著事不關(guān)己看熱鬧的態(tài)度,靜待事情發(fā)展。

不多久,華陽尉家老和張輒從後庭出來,直接從西階而上,依例向信陵君和華陽尉獻酒,而後與與韓不申和仲嶽先生唱酬。過程極爲(wèi)簡單,基本就是舀一盞酒給對方喝,對方再舀一盞酒回敬過來。洗盞的過程全都免除,行禮也就微微一躬身。

賓主酬畢,華陽尉和信陵君舉盞,酬堂上諸卿大夫。賓主四人先向諸公子舉盞,依次而酬;再取一盞來到堂下,向諸門客和家臣舉盞,依次而酬。天氣漸冷,開始自由交談時,每人已經(jīng)都灌了一肚子涼水,到了正式酬酒時,也就喝不了許多,走個了過場,各自入席。

四人見衆(zhòng)人不再飲酒,兩名主人退到後庭,兩名賓相道:“請舉案!”

此時衆(zhòng)人除了堂上的幾名卿大夫席上有案,其他人席前並無幾案——華陽尉府也沒有那麼多幾案。兩位賓相走到末席,揖禮相請,那人不知所以,只得起身隨著兩人往後走。其他人依次跟在後面。然後最前面的就聽得兩人道:“暫取板以代案。”順著兩人手指的,這人果然看見後院門前有一疊木板。自己取過一隻,低頭進了後庭,果菜粟醬已經(jīng)按份分好,各樣自取一份放在板上。然後到肉鼎前,兩隻肉鼎正好由兩名冢宰守候,經(jīng)過時,每隻鼎中均割出一塊肉,舀出一勺羹。各人依次而進,先卑後尊。最後是信陵君和華陽尉。兩人各取了菜食和羹肉,正要回席,華陽尉突然道:“其有餘者,願以賜家人!”

信陵君聞言一愣,等回過味來,笑道:“敬喏!須賈大夫有臘雞若干,願以獻!”

華陽尉立刻眉飛色舞,道:“何敢勞君之賜!”

信陵君道:“賴君之助,使命得通,則幸甚!”

兩人回到席間,最早領(lǐng)到食物的已經(jīng)吃畢。見兩人歸來,即來行禮辭去。而後陸續(xù)有人辭去。華陽尉不管那些,只顧吃案上的食物。信陵君見他吃得香,自己的只吃幾口,就把食案推到華陽尉席前。然後自己下堂,悄悄告訴張輒,剩下的食物全都交給家老,送到後宅。張輒會意,過去與家老交涉。信陵君歸座後,再悄悄說與華陽尉,華陽尉眼睛裡流露出感激的神情。等華陽尉吃畢兩份食案,連廊下的諸公子都已經(jīng)辭去;堂上的諸大夫雖未辭,也都已經(jīng)食畢,所有盞碟已經(jīng)收拾完畢。

等送走韓不申和華陽家老,卿大夫和幾名門客又回到堂上,這是他們從南關(guān)歸來後第一次全體到齊。幾人把坐席拉近,促膝而談。幾人合計了一下,決定再叫上靳、曹二先生,樑尉和芒氏公子。在等他們到來的功夫,幾人交流了一下自己瞭解到的情況。

大梁尉道:“出大梁的武卒部伍不整,吏卒不相知,非經(jīng)月不能戰(zhàn)也。”

須賈道:“自芒將軍入告君上之計,王與相甚然之。王已數(shù)遣使催援,而不得報。身雖猥劣,猶遣使韓催之。”

晉鄙道:“自啓封至華陽百餘里,設(shè)三軍以衛(wèi)之,軍各十里。旦日拔營,前軍出十里設(shè)營。中、後軍依次而進;後日再出二十里。則至啓封之郊,以爲(wèi)對峙。君上但與衛(wèi)卒居華陽,以爲(wèi)調(diào)度。”

大梁尉隨口提醒道:“武卒一萬餘,乃大魏精華,已損五千,甚傷元氣,願惜之!”

晉鄙也隨口應(yīng)道:“敬喏!”

張輒道:“華陽城四面戍守已定:中營五百守城中,左右營各二百五十,分居南北,東面爲(wèi)大軍,東城外留民軍千人,西城無敵,留民軍四千以備之。今南關(guān)遷來武卒二千餘,其數(shù)猶不定,暫散在左右二營,各遣官吏領(lǐng)之。”

大梁尉又道:“魏氏公子者十?dāng)?shù)隨吾至營,不意九人命喪,芒申公子歸國,今尚餘三四公子,願遣以職司,少領(lǐng)其卒。”

張輒道:“敬喏!貴府公子以幼年負重任,領(lǐng)兵至營,其功殊絕,可以爲(wèi)大梁尉副。”

大梁尉道:“小子何功,敢爲(wèi)此哉!但招入城,朝夕灑掃,隨命侍候可也。”

張輒道:“敬喏!”

仲嶽先生道:“城中糧三囷,軍器矢弩無算。倚城而守之,足支三月。”

晉鄙道:“民軍、武卒十萬,餱糧將盡,願早發(fā)糧秣,以備持久。”

仲嶽先生道:“十萬之衆(zhòng),日需千乘,糧秣雖足,其車不敷。奈何?”

晉鄙問道:“城中有車幾何?”

仲嶽先生道:“城中牛馬不過十?dāng)?shù),車亦當(dāng)之。現(xiàn)有滎陽之輜車百,鄉(xiāng)里之車百數(shù),不過二百有幾。城小難容,俱止於西城外營中。”

晉鄙道:“各城士卒雖皆有輜車相隨,然軍中亦頗賴之。”

仲嶽先生道:“明、後兩日行營,可但遣精壯前出,其輜車在後,即可入城載糧矣。”

晉鄙盤算了一會兒,道:“若得簫間先生相助,必能使行伍和諧矣。”

信陵君道:“可請簫先生同會。”

仲嶽先生起身,出門差門客去請簫間,復(fù)回席坐下。

信陵君道:“人口頗多,幸賴先生運籌!”

仲嶽先生道:“華陽雖小邑,亦勝小邑多矣。又何難哉!”

信陵君讚道:“誠所謂智者多勞也。”

大梁尉複道:“新至武卒二千餘,雖殘破,而飢疲交煎,願加意焉!”

仲嶽先生道:“此誠用心之所在也,豈敢辭!”

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260章 議連衡第15章 升帳第270章 賞罰第93章 故地重遊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6章 謀定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29章 初戰(zhàn)第344章 神蹟第58章 藍田玉第136章 宴前第285章 見陳公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06章 洗塵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45章 除夕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50章 防民第319章 請關(guān)分例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7章 點兵第129章 草舍第312章 孰爲(wèi)背盟第79章 掌兵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7章 奸細第70章 蔡澤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06章 破家爲(wèi)國第36章 定奪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71章 信用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42章 失機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2章 俠客第282章 疑雲(yún)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228章 戰(zhàn)臨第87章 武將第168章 夜襲第32章 陷城(三)第53章 私授第171章 信用第8章 管城第10章 麻三第83章 俠士第229章 初戰(zhàn)第245章 入韓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3章 祭旗出征第8章 管城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55章 段子幹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32章 陷城(三)第131章 麻太公第238章 議兵第22章 俠客第196章 張祿第196章 張祿第144章 訪老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89章 壯行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145章 曾季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234章 旦夕評第273章 練兵第312章 孰爲(wèi)背盟第48章 真心第64章 布衣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177章 點軍第360章 豕三複現(xiàn)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3章 出城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27章 呂氏尚父
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260章 議連衡第15章 升帳第270章 賞罰第93章 故地重遊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6章 謀定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29章 初戰(zhàn)第344章 神蹟第58章 藍田玉第136章 宴前第285章 見陳公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06章 洗塵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45章 除夕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50章 防民第319章 請關(guān)分例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7章 點兵第129章 草舍第312章 孰爲(wèi)背盟第79章 掌兵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7章 奸細第70章 蔡澤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06章 破家爲(wèi)國第36章 定奪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71章 信用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42章 失機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2章 俠客第282章 疑雲(yún)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228章 戰(zhàn)臨第87章 武將第168章 夜襲第32章 陷城(三)第53章 私授第171章 信用第8章 管城第10章 麻三第83章 俠士第229章 初戰(zhàn)第245章 入韓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3章 祭旗出征第8章 管城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55章 段子幹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32章 陷城(三)第131章 麻太公第238章 議兵第22章 俠客第196章 張祿第196章 張祿第144章 訪老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89章 壯行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145章 曾季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234章 旦夕評第273章 練兵第312章 孰爲(wèi)背盟第48章 真心第64章 布衣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177章 點軍第360章 豕三複現(xiàn)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3章 出城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27章 呂氏尚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赉特旗| 罗源县| 大埔区| 始兴县| 海城市| 六枝特区| 宁陕县| 博野县| 五大连池市| 南江县| 东城区| 方城县| 油尖旺区| 石门县| 天全县| 桓台县| 永年县| 中方县| 兴安盟| 白山市| 彭州市| 宜兰县| 正蓝旗| 浦东新区| 彰武县| 乌鲁木齐县| 环江| 雅安市| 东乌珠穆沁旗| 浦东新区| 甘肃省| 逊克县| 扶绥县| 会泽县| 犍为县| 墨竹工卡县| 泾源县| 平远县| 栖霞市| 苍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