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戰警

大梁的西門正對王宮城大梁門,是大梁城最重要的城門。

按中國傳統“前朝後市”的王城佈局,西門至大梁門一線正是“前朝”的位置,一般是發佈政令、拜將點兵、舉行各種國家儀式的地方,和一般庶民的生活關係不大,加之戒備森嚴,所以西門外人流並不密集,相反,守門的士卒倒要多一些。

鄭安平隱隱看到高大的城牆,意識到已經快到大梁了。他收住腳,慢步向前跑,努力使自己的呼吸平穩下來。看看天色,已日近當頭。雖然時值初冬,但一陣猛跑還是讓他額頭滲出大顆的汗滴,感覺內衣也溼糊糊的。

慢跑了裡來路,隱隱可以看西門外值守的士卒。內衣已由溫暖變得溼涼,汗也漸漸收了,呼吸也平穩了下來。鄭安平停下來,緊緊腰帶,從懷中取出符節,高舉過頭,又一次加快腳步,口裡發出大聲尖叫:“緊-急-軍-情~!緊-急-軍-情~!”

城門口值守的士卒,以及不多的等待進城的民衆,遠遠聽到一陣淒厲的叫聲,都向鄭安平的方向看去,見一個人影快步急奔,也開始聽清了他在叫什麼。民衆立即閃到城門兩邊,值守的士卒則向城門集中,堵在門口;在城樓上的西門衛也趕緊走下城樓,站到城門中央。

守門的士卒們剛剛就位,鄭安平已經趕到。他向西門衛交上符節,口中說道:“緊急軍情,芒卯將軍戰敗,秦軍將至。”

西門衛接過符節,查驗無誤,即對一名士卒道:“帶這位弟兄喝口水。我立即進宮。這裡停止進城!”說完轉身向大梁門的方向跑去。

一名士卒過來,對鄭安平說:“兄弟,辛苦,上來喝口水。”另一名士卒則對還等著進城的民衆大聲喊道:“禁城了,禁城了!”

等待進城那幾個人早已聽到鄭安平和西門衛的談話,哪裡還敢再進城,一鬨都走了。有幾個家住城裡的,趕緊順著城牆向鄰近的城門跑,一定要趕在關城門之前進城回家,通知家裡有點準備。

鄭安平隨著那個士卒走上城牆,在城門樓旁站下。士卒進到裡面,取出一大觚水,遞給鄭安平;鄭安平一飲而盡,又從腰上摘下水瓠,一起遞給士卒:“煩請弟兄給加滿了。”士卒接過,滿口答應道:“好的兄弟!”

士卒給鄭安平加滿水,又下城值勤去了。鄭安平獨自站在城門樓旁,向城外看,油然而生一種居高臨下,俯視衆生的感覺;往裡看,巍峨的大梁門赫然在目,也阻擋了探尋的目光。往北邊看,隱隱一排排民居,三三兩兩的人在走動。鄭安平知道,這樣平和的氣氛將要結束了。

儘管每年都在打仗,但大梁建都九十年,從來沒有敵軍出現。早年魏是大國,只有他打別國,別國沒人敢惹他;近年雖然魏國有些背,但大梁深溝高壘,人口衆多,足以震攝潛在的敵人。強大的秦軍雖然在河西連連得手,又頻頻進襲河東,但那都在大梁千里之外,對大梁的人民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影響。但……

鄭安平心裡猛然一緊。他記得那是他剛剛當上武卒的那一年,昨天還是伐齊盟友的秦軍,突然翻臉向大梁殺來……他在那次戰鬥中沒有真正與秦軍交手,但卻親眼看到了秦國士兵的兇悍。

大梁門方向傳來鐘聲,那是魏王在緊急召集大臣。鄭安平看到大梁門外加強了警戒。

“西門衛把消息送到了。”鄭安平想著,心裡泛起一絲立功般的喜悅。不管怎麼說,事沒誤在他手上。

風吹過來,鄭安平被汗水浸溼的衣服被風吹了個透,好在有一層皮甲擋著,沒有透心涼。他還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出發前雖然剛吃過餉飯,但這一趟跑,早把那點小米飯消耗光了。他有點後悔沒帶上乾糧出來,現在只能硬挺著。

當鄭安平的衣服快要被吹乾時,王宮裡響起了鼓聲。鄭安平幾乎立即看見西門衛從大梁門衝出,以近乎氣急敗壞的口氣對著西門士卒叫喊:“關城門!擂鼓!”

鄭安平飛身下城,趕忙衝著士卒們擺手。士卒們會意,稍稍放慢了關閉城門的速度,讓鄭安平在城門即將關閉之前,擠了出去。剛出城門,城門樓上就傳來震耳欲聾的鼓聲,咚,咚,咚……,連大地也隨之震動起來。不多久,大梁城十四座城門全都傳出鼓聲。

鄭安平堵上耳朵,拼命抵禦著鼓聲的巨大沖擊,邁開步子,沿原路返回。鼓聲連響了上百下才停下來。就在鼓聲停歇的幾乎同時,道路兩邊傳來各種鐘聲。聽到鼓聲和鐘聲的人們紛紛加快腳步往家裡趕。

鄭安平沒有返回驛站。他在走了大約十來裡後,向右拐進一條小路,向一個有著幾十戶人家的鄉里走去。這就是鄭安平居住的東鴻裡。

在中國歷史很長時間中,鄉和裡都是基層的行政單位,鄉里的原意就是同鄉同裡,由此它也成爲鄉親的同義詞。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鄉里的大小不同。

最初,一個裡應住有二十五戶人家,這些人家平時應該準備好戰車一輛,載輜重的牛車一輛,負責車戰的甲士三名,配套的步兵二十五名,這一編制被稱爲“倆”。隨著人口增加,裡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先後變成五十戶、七十二戶,直到百十戶。戶數多了,但戰車卻沒有增加,甚至有些里根本配不起四匹馬拉的戰車,只拉出一輛兩匹馬拉的馬車充數。拉輜重糧草的牛車是有的,但也不捨得用好的,儘量用老牛拉破車。

東鴻裡主要居住著兩個家族,也不知在這裡住了多長時間。也有少數如鄭安平這樣的外人。

那時的住房多是“聚族而居”,即同一家族的住房緊挨著建。如鄭安平這樣的外人,與當地的誰也不同族,房子就孤零零地單甩出來。在裡中一走,誰和誰是一家,誰是獨戶,一目瞭然。像這樣單甩出來的大約有兩三戶,鄭安平的房子,幾乎緊挨著長滿野草的荒原。

裡前廣場上空無一人,看來人們都已經回到家中準備戰亂的到來。

鄭安平穿過一排排族居的房子,來到最後面自己的家中。推開咯吱作響的木門,穿過庭院,上三層臺階,進入堂中。他的全部裝備就掛在堂上。他摘下頭巾,戴上皮帽;換了一雙靴子;披好另兩層皮甲,仔細繫好腰帶;在腰帶上掛上弩和箭囊,又抄起一柄長戟。自己試了試,感覺裝束得一切滿意,轉身下堂,向一間廂房走去。

這間廂房裡雜亂地堆著柴草,看來是一間柴房。鄭安平轉過去,在柴草後面,竟然有一張席,上面坐著一位鬚髮零亂花白、身材佝僂的老人。

老人顯然聽出了鄭安平的聲音,說道:“粟在竈上。快喝一碗,來得及。”

鄭安平盛過一碗粟,灑了些鹽和梅末,在席前跪下,邊吃邊輕聲問道:“聽到鼓聲了?”

老人點點頭。又用手一指,說:“粟裝好了。”

鄭安平順著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地上有一個粗麻編成的袋子,裡面看來裝著小米。他把米袋撿起來,用手掂掂,分量正合適。

他一邊把米袋往身上束,一邊問道:“先生行動不便,如何應付?”

“不妨。”老人從深埋的鬚髮裡發出聲音。

鄭安平不再說話,又默默地吃了兩碗粟,放下碗,深深一拜,轉身離去。

當他走到木門邊時,隱隱又聽到了鼓聲,不久洪亮的鐘聲響起。

鄭安平拉開咯吱作響的木門,一步邁出,回身將門關上,甩開大步向著裡前的場子走去。

第128章 階父第221章 除警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71章 信用第230章 司勝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04章 夜訪第196章 張祿第20章 行刺第199章 歸華陽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65章 執帚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4章 調兵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2章 陷城(三)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40章 蓋聶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40章 勵士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43章 夜行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60章 餱糧第137章 軍市第372章 巴姊第21章 籌謀第79章 掌兵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70章 遠迎第131章 麻太公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82章 出城第348章 管仲明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178章 驚訊第133章 呂太公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59章 拜將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04章 夜訪第151章 匯合第228章 戰臨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9章 有刺客第91章 美酒美姬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71章 信用第3章 祭旗出征第222章 善後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44章 慰功第219章 夜襲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44章 神蹟第222章 善後第54章 賣王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55章 段子幹第130章 烤肉第357章 管祭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113章 計糧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6章 定奪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60章 餱糧第206章 洗塵第295章 示警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74章 將相和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92章 整軍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9章 列陣(二)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97章 會魏齊第122章 豕三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213章 贈劍第178章 驚訊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35章 貴公子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38章 祭壇第88章 武卒
第128章 階父第221章 除警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71章 信用第230章 司勝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04章 夜訪第196章 張祿第20章 行刺第199章 歸華陽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65章 執帚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4章 調兵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2章 陷城(三)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40章 蓋聶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40章 勵士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43章 夜行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60章 餱糧第137章 軍市第372章 巴姊第21章 籌謀第79章 掌兵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70章 遠迎第131章 麻太公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82章 出城第348章 管仲明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178章 驚訊第133章 呂太公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59章 拜將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04章 夜訪第151章 匯合第228章 戰臨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9章 有刺客第91章 美酒美姬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71章 信用第3章 祭旗出征第222章 善後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44章 慰功第219章 夜襲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44章 神蹟第222章 善後第54章 賣王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55章 段子幹第130章 烤肉第357章 管祭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113章 計糧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6章 定奪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60章 餱糧第206章 洗塵第295章 示警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74章 將相和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92章 整軍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9章 列陣(二)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97章 會魏齊第122章 豕三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213章 贈劍第178章 驚訊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35章 貴公子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38章 祭壇第88章 武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西区| 浠水县| 钦州市| 色达县| 永善县| 丰原市| 库尔勒市| 凤山市| 临武县| 松原市| 来宾市| 百色市| 桐乡市| 保定市| 临沧市| 大城县| 确山县| 尼勒克县| 大悟县| 汽车| 监利县| 黔南| 建德市| 年辖:市辖区| 彭州市| 远安县| 安乡县| 高台县| 麻城市| 周口市| 天柱县| 高安市| 竹山县| 定日县| 密山市| 和顺县| 木兰县| 郑州市| 达拉特旗| 双峰县| 启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