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5章 示警

呂不韋和仲嶽先生先後報告說華陽城有刺客進入,信陵君大惑不解。自己進入華陽非止一日,進入白氏車行也已經(jīng)半月,難道相關(guān)人士現(xiàn)在纔得到消息,想起來要刺殺自己?還是別有陰謀?

信陵君最後還是遵從了仲嶽先生和曹先生的建議,夜間換房間睡覺:每天睡哪個房間由曹先生臨牀決定,其他人都不得提出異議。這樣一來,車行內(nèi)所有的門客都知道華陽城外來了刺客。當天晚上,信陵君就被叫到另外一個院子裡,和負責(zé)保衛(wèi)工作的門客一起睡覺。

負責(zé)保衛(wèi)工作的一百門客,白天、夜間分成四班,交替輪換;每個房間都住有四名門客,每個時間段都有一人當值,三人休息,相互監(jiān)督,相互提醒,萬一有點事還可以相互補臺。室內(nèi)的草褥被鋪成大通鋪的形式,於房間內(nèi)側(cè)一字排開,誰困了隨便就能躺下休息。由於室內(nèi)空氣比較污濁,信陵君睡得並不安穩(wěn),他想著明天要不就回自己房間睡覺,不用大驚小怪,一邊迷迷糊糊地進入院中,一把推開門,心一下提起來,幾乎是下意識地跳出房門,大聲喝道:“何人?”

住在院內(nèi)的門客們?nèi)惑@動,迅速圍攏過來,將信陵君護在當中,兩個人衝進房間,隨即大聲喊道:“有刺客!”

當值的門客迅速向這邊聚集,不當值的門客也迅速出房,按各自的順序,上房的上房,出門的出門,守院的守院,迅速佔領(lǐng)各處要點,幾乎只在瞬息之間,就把整個車行完全控制。

曹先生迅速趕到這裡,進入信陵君的房間,也退吸一口涼氣。室內(nèi)空氣新鮮,帶著冬夜的寒意;草褥上一柄劍把草褥壓出一道深槽,異常醒目。幾名門客迅速地查看了房間,窗栓完好,刺客看來就是從門進入的。仔細檢查了房間內(nèi)可以藏人的地方,沒有發(fā)現(xiàn)有隱藏的人,曹先生這才從草褥上拾起那柄劍,又發(fā)出一聲驚叫,舉著劍衝出房間。把劍拿到信陵君跟前,問道:“此劍非君上所佩乎?”

信陵君接過來一看,也大吃一驚,這柄劍竟然是自己贈予曾季的那柄青銅劍。信陵君手握著劍,定了定神,想了想,道:“非刺客也!此有客來訪,見孤不在,故留劍示警。孤未得其實,猝然示警,驚擾先生,心實不安。諸先生可各安其事!……請一位先生邀張輒先生至。”

曹先生見信陵君說得如此肯定,不知底細,只得讓衆(zhòng)門客散開,各幹各事;讓當值的門客仔細搜尋了這座院子,自然毫無發(fā)現(xiàn);又派了一名門客進城請張輒。自己和信陵君一起來到正室門前坐下,道:“君上可所察?”

信陵君指著劍道:“汝識此劍乎?”

曹先生道:“此劍乃君上所佩,奈何落入他人之手?”

信陵君道:“此劍已贈英雄。是夜英雄來訪,孤與錯過。悔之莫及!”

曹先生道:“何人敢當君上之稱?”

信陵君道:“其人也,義薄雲(yún)天,膽大心細,任於武勇,而能於世事;動於九天之外,藏於九地之下。非常人所能及也。”見曹先生還有疑惑,信陵君續(xù)道:“先生亦聞陳筮陳公否?曾兄乃陳公之侍也,左右陳公,縱橫天下,出於廟堂,入於草莽,蓋一世之雄也。孤幸與會,相親相愛,歃血爲盟,結(jié)爲兄弟。孤望曾兄,如飢如渴。何意曾兄來訪,已交一臂而終失之!”

曹先生道:“君上無憂!夜訪者或曾氏或否,其未定一也;縱曾氏,其意或善或惡,其未定二也。或曾氏訪友而來,奈何隱藏若此,且留劍耶?”

信陵君突然道:“留劍示警!曾兄定知有人行刺,故密而告之!”

曹先生道:“若草莽中人,留劍示警,其意乃惡,非善意也。猶言‘必取爾命!’”

信陵君撫摸著手中的劍,不可置信地搖搖頭,道:“孤不負曾兄,曾兄定不負孤!”

面對固執(zhí)的信陵君,曹先生也不知如何是好,想離開又擔(dān)心信陵君的安全,只得留在院中相陪。

不一會兒,張輒和仲嶽先生都趕到了。他們聽說信陵君遭遇刺客,嚇得幾乎半死,走進小院時,步子還是踉踉蹌蹌的。見信陵君在正室門口與曹先生相向而坐,似乎並無大礙,一顆心才落了地,感覺腿打軟,步都不會邁了,幾乎連滾帶爬地搶到信陵君跟前,連聲道:“君上無恙乎?君上無恙乎!……”

信陵君安撫道:“孤臨事少靜,驚擾先生,於心不安!”

仲嶽先生稍微平息了一下自己激動的心情,道:“願君上但言其事!”

信陵君道:“孤夜臥少眠,晨起猶未得覺。方推門入室,忽然驚嚇,即跳出房外,張皇失措,以致衆(zhòng)先生皆驚。實孤臨事少靜之過也。”

仲嶽先生十分敏感地問道:“何事驚嚇!”

信陵君遲疑地回憶道:“氣味不異……有他人至……”

曹先生道:“未見其劍乎?”

信陵君肯定地道:“未見!”

張輒道:“何劍?”

信陵君把自己手中的劍遞過去。張輒接過一看,驚叫道:“曾兄!”

仲嶽先生也把劍接過去看了看,道:“此君上所佩也……敢贈予曾兄?”

信陵君道:“然也!陰訪留劍,其意若何?”

曹先生道:“草莽私約,留劍示警者,蓋取爾命也!”

張輒道:“若留己劍,乃取爾命。若留贈劍,其意或善:是乃危地,速去!或惡:贈劍歸還,再見無情!”

曹先生想了想,道:“先生之言是也,臣魯莽,一孔之見耳!”

仲嶽先生道:“曾兄既留此劍,必有深意,先生其察之!”

張輒將劍翻來覆去看了許久,抽出劍來,來回觀察。乃起身道:“願往室內(nèi)一觀。”

四人站起來,往室內(nèi)而去。那些書寫的門客,早已無心書寫,只在旁邊虛作姿態(tài),小聲議論。見四人站起,便停了口,都注意看向這邊。

四人來到門前,仲嶽先生爬到地上,仔細觀察,一路小心進門。剩下三人似乎心知肚明,都小心地跟在後面,生怕驚擾了先生。翻過門檻,進入室內(nèi),仲嶽先生叫道:“舉火!”

曹先生趕緊衝著外邊叫了一聲:“舉火!”

一名門客跑出去,不久舉著一支火把進來,遞給曹先生,曹先生將火把伸進門內(nèi),小心翼翼地邁進門檻,隨著仲嶽先生一路前行到草蓆前。復(fù)又出來,繞到廂房後面,隨後道:“吾得之矣!是人踏露而來,履帶水跡,與衆(zhòng)人不同。於此翻牆而入,復(fù)於此登牆而去。”

張輒也進入室內(nèi),在草蓆上認真地檢查了一番。放劍的地方秸草被明顯壓下一塊,至今還未恢復(fù),張輒可以很明顯地知道劍放在什麼地方。他問仲嶽先生道:“賊人所立何處?”

仲嶽先生在地上找到了一處不明顯的溼痕,道:“立於此。”

張輒在仲嶽先生的指引下,也看到了那處溼痕,自己站在那裡,比劃著把劍放到原來的地方,發(fā)現(xiàn)很不順手。終於,他找到了正確的姿勢:雙膝跪地,前俯身,可以將劍準確地放在原處。於是張輒端正跪地,雙手舉劍過頭,端正地放在草蓆上,位置正好。

仲嶽先生道:“曾兄此來辭別君上。”而信陵君幾乎哭出聲來,小聲呼喚道:“曾兄!”

只有仲嶽先生冷靜地道:“曾兄夤夜歸劍,其欲不利於君上乎?”

張輒道:“其必有不得已也!”

仲嶽先生道:“陳公所迫乎?”

張輒還未答言,信陵君果斷打斷道:“陳公,長者也,豈爲此小人之事!”

仲嶽先生道:“君意中必有其人,而不得形諸口!”

信陵君道:“縱陳公欲謀吾命,吾亦誓不皺眉。夜間戒備盡除,孤獨於此室,以待陳公!”

這番任性的話,一衆(zhòng)先生心裡暗自搖頭,但又不便反駁,恐怕越反駁越起負作用,都只當聽不見。仲嶽先生道:“諸先生皆居於此院乎?可得而議乎?”

信陵君道:“但任先生所欲。”

於是仲嶽先生走到院子中間,團團一拜,道:“與衆(zhòng)先生見禮!”

一衆(zhòng)門客自然認得仲嶽先生,齊齊都起,下到階下,一起回禮。

仲嶽先生道:“擾諸先生清福,敢請惠賜一席之議!”

衆(zhòng)門客皆應(yīng)道:“喏!”

仲嶽先生將衆(zhòng)先生揖讓到正室階下團團而坐。仲嶽先生道:“君上夜來遭襲,雖幸無恙,不可以再。故敢請教於先生。”

衆(zhòng)門客再應(yīng)道:“喏!”

仲嶽先生道:“夜來有先生聞君上之門開閉乎?”

當即有幾名先生應(yīng)道:“夜來頗聞君上門聲,意其起夜小解也。”也有幾名先生答道:“夜來頗聞門聲,惟不知其所。”

只一名先生道:“夜來見人從君上門出,至後院。意君上小解也,未知其果刺客未!”

仲嶽先生十分感興趣地問道:“是何時也?”

那名先生道:“約雞鳴之時乎!”

第32章 陷城(三)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章 鄭安平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72章 信用週轉(zhuǎn)第142章 刺探第5章 夜行第55章 段子幹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5章 升帳第25章 仲嶽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64章 戒備第360章 豕三複現(xiàn)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37章 點兵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54章 賣王第40章 勵士第270章 賞罰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358章 夜聚第234章 旦夕評第177章 點軍第53章 私授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219章 夜襲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95章 覆命第152章 賈匏第112章 以俸爲質(zhì)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6章 謀定第369章 賜婚第262章 傷營第219章 夜襲第32章 陷城(三)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40章 三牲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15 歃血爲誓第147章 尉氏第165章 破臉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34章 訪友第224章 司莽授機125章 洛陽白氏第38章 列陣(一)第111章 大梁門衛(wèi)司莽第369章 賜婚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07章? 一身擔(dān)之第43章 等待第31章 陷城(二)第54章 賣王第87章 武將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73章 練兵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59章 拜將第196章 張祿第112章 以俸爲質(zhì)第79章 掌兵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51章 匯合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09章 啓封籌糧
第32章 陷城(三)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章 鄭安平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72章 信用週轉(zhuǎn)第142章 刺探第5章 夜行第55章 段子幹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5章 升帳第25章 仲嶽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64章 戒備第360章 豕三複現(xiàn)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37章 點兵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54章 賣王第40章 勵士第270章 賞罰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358章 夜聚第234章 旦夕評第177章 點軍第53章 私授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219章 夜襲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95章 覆命第152章 賈匏第112章 以俸爲質(zhì)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6章 謀定第369章 賜婚第262章 傷營第219章 夜襲第32章 陷城(三)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40章 三牲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15 歃血爲誓第147章 尉氏第165章 破臉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34章 訪友第224章 司莽授機125章 洛陽白氏第38章 列陣(一)第111章 大梁門衛(wèi)司莽第369章 賜婚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07章? 一身擔(dān)之第43章 等待第31章 陷城(二)第54章 賣王第87章 武將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73章 練兵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59章 拜將第196章 張祿第112章 以俸爲質(zhì)第79章 掌兵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51章 匯合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09章 啓封籌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都县| 德令哈市| 新晃| 江安县| 大化| 建德市| 白城市| 红原县| 阜阳市| 大姚县| 宣城市| 新乡市| 新乐市| 汝南县| 望江县| 鞍山市| 小金县| 微山县| 凤庆县| 梅州市| 顺昌县| 姜堰市| 荃湾区| 商南县| 龙海市| 永昌县| 海南省| 怀仁县| 柳江县| 札达县| 曲水县| 宁国市| 富锦市| 石渠县| 东方市| 宣汉县| 左权县| 许昌市| 二连浩特市| 吕梁市|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