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1章 曾季入夥

張輒聽聞有人來訪,不禁一愣,問道:“何人?”

呂不韋道:“故人,先生一見便知?!?

張輒見呂不韋一臉的神秘,心懷疑惑,道:“故人?從何而至?”一邊跟著呂不韋往裡走。進到一個庭院中,見唐叔、曹包皆在庭前就坐,周圍還有幾個人相陪,坐於正中的,卻是攜尉氏家老離去的曾季。與府中士大夫皆正襟危坐不同,這羣販夫走卒無一不放蕩形骸,毫無拘束地隨意散坐,一點也不在意衣襟下的大粗毛腿。見院門開處,呂不韋引進一人,衆(zhòng)人也都站起來。張輒無法細(xì)思對策,只得搶步上前,對曾季行禮道:“不意曾兄到此,幸何如哉!”

曾季避過一旁,嘲道:“禮不下庶人,先生之禮不敢當(dāng)也?!?

張輒雙膝跪倒,伏拜於地,道:“弟張輒,拜見曾兄!”

曾季見張輒以江湖之禮相見,也就不敢再拿架子,同樣跪倒伏拜道:“弟過貴地,不及拜訪,張兄恕罪!”

周圍的人皆打圓場道:“禮至義盡,大家都是好兄弟!”

兩人同時起身,互拱手相禮,再相互攙扶著站起來。呂不韋道:“諸父且自便,外面有小子打理?!?

衆(zhòng)人皆道:“有勞!”呂不韋退出後,唐叔道:“此間正主乃曾、張二君,當(dāng)於主座;吾等賓客,可就客席。”當(dāng)下讓兩人正中坐下,其餘人等兩邊分散而坐。當(dāng)著張輒,衆(zhòng)人稍微收斂一點,但也沒有跪坐;而張輒怎麼也不好意思散坐而露出大腿,只得依舊跪坐。曾季盤坐,整了下衣襟,擋在兩腿之間,隨對張輒拱手道:“本欲入城拜訪,不意於此遇唐叔,邀請至此,言請先生。言未畢,而先生至?!?

張輒道:“弟有事拜唐、曹二叔,不意得見兄面?!?

衆(zhòng)人皆笑,道:“豈非天哉!”

曾季道:“弟命合借於兄,今當(dāng)歸之。願隨兄見信陵君,以償其義!”

張輒道:“曾兄差矣!弟之命早爲(wèi)兄所取,今得殘生,皆兄所賜也。”

唐叔道:“其事雖不知,而二兄義薄雲(yún)天,天地盡知。但有恩怨,盡皆消除,奈何?”

張輒道:“弟感曾兄大恩,並不知有怨。”

曾季道:“弟亦荷先生大恩,心無怨恨?!?

唐叔站起道:“既爲(wèi)好兄弟,可盡此飲,但有患難皆共之!”旁邊人皆站起,有人端上兩個瓦盞,盛滿清水。張、曾二人接過,各飲一口,相互交換,再飲而盡。兩人大笑,同時將瓦盞摔在地上,盡皆粉碎。唐叔道:“從此親如一家,患難與共!”

曾季道:“不意張兄亦出身草莽,義氣如此!”

張輒道:“君上左右,源出草莽者,非弟一人。以兄之義,君上必以禮相待。”

唐叔道:“先生之言是也。信陵君義滿天下,非幸至也。弟等皆有感焉?!?

曾季道:“弟亦聞信陵君名久矣,不得其會,不及拜見,此有憾焉。今得張兄,大慰平生!”

曹包道:“張先生今在君上府中爲(wèi)上座,引薦曾兄,何足道哉!”

曾季道:“自要勞動張兄。張兄此來,別有他事。待張兄事了,再議弟事。弟且退。”

張輒道:“曾兄此言,自外於兄弟矣。豈兄弟相議而有避乎?弟之事正欲兄助,願兄聽之?!?

其他人這纔想到,張輒來是要找唐、曹二人議事,便又都坐下,靜靜地等張輒開言。

張輒恭敬地彎了彎腰,道:“弟奉主命,欲再入啓封。弟無策,願諸兄教我?!闭f完,又瞥了曾季一眼。

聽到張輒此言,衆(zhòng)人頓時沉默下來。少頃,曾季道:“弟不該於此坐聽,願辭!”

張輒道:“諸兄似心知其事,而相欺也?!?

衆(zhòng)人依然保持著沉默。曾季道:“非諸兄相欺也,實弟有出無奈,願兄聽之?!?

唐叔道:“曾兄慎言!”

曾季拜道:“唐兄之意在我,弟甚感。惟此生已付張兄,不可不吐之。”

張輒拜道:“弟雖愚鈍,亦知義氣,斷不敢爲(wèi)利忘義,而廢兄弟之情。願諸兄勿慮!”

衆(zhòng)人聞此言,只得跪起,伏拜,道:“喏!”

曾季道:“得張兄如此,雖死何憾。惟弟之事甚關(guān)機密,願兄也勿泄?!?

衆(zhòng)人一起拜道:“喏!”

曾季道:“臣本楚人,四海飄零,所好惟劍也。至燕得鐵劍,至齊得技擊法。而其間,甚得陳氏之力。陳氏自國亡後,散在各國。其在齊者,有田氏,故陳也,繼呂氏爲(wèi)王。故諸陳多有歸之者。陳筮蓋其族也,縱橫諸國間。臣得其?,當(dāng)忠其事,遂爲(wèi)之驅(qū)使?!?

這些事,都只是鋪墊,衆(zhòng)人只靜靜地聽著,只有張輒心頭狂跳,他知道,自己逮到條大魚。

曾季繼續(xù)道:“陳氏縱橫諸國,筮乃其表,其內(nèi)出謀劃策、奔走驅(qū)使者,不啻數(shù)百。五年前,臣爲(wèi)所遣,至韓魏間,招諸草莽,乃與諸兄相得。又命備輜車,乃奔走車行間。近得上喻,命以佐尉氏糶糧,遂得見於張兄。張兄身手不凡,弟深感佩;後知張兄乃信陵君門下,方知盛名無虛。故事畢之後,即來投效。不意甫一見兄,即言啓封,豈非天哉!”

張輒道:“弟不才,不知曾兄底細(xì)。弟雖出信陵君門下,食人之?,當(dāng)忠其事,義也。乃知兄弟之情不可廢也,而公事其可參差。願諸兄教我,庶幾公私兩便,兄與弟既全其誼,又成其功?!?

曾季正待開口,唐叔搶道:“先生之言甚是,凡事兩頭解,必有成者。諸兄可俱言其事,衆(zhòng)人蔘畫其籌,必能得其計也?!?

張輒拜道:“唐叔之言是也。秦人突入啓封,擊魏心腹;尤爲(wèi)其甚,開軍市,糴糧秣,以爲(wèi)持久,魏不堪也。臣奉主命,入啓封,探秦人虛實,乘間襲擾之,必得驅(qū)之而後可?!?

曾季道:“秦人數(shù)出中國,皆不得其便者,以糧秣不繼也。兵法,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又云,食敵一鍾,當(dāng)吾二十鍾;忌桿一石,當(dāng)吾二十石。因請陳氏說於韓,因其糧於韓,乃得其便?!?

曾季引經(jīng)據(jù)典,衆(zhòng)人多不知所謂,惟張輒心下大驚:此人決非普通俠士,只“四海飄零,所好惟劍”恐難概其生。似覺察到張輒的心理變化,曾季看向張輒,張輒俯身道:“金玉之言,謹(jǐn)領(lǐng)。陳氏以何策說之?”

曾季道:“所謂說之者,非但以言辭;總攬?zhí)煜?,招賢納士,乃其道也。是故陳氏命臣等散於三晉間,交結(jié)地方豪傑及豪門大家,預(yù)爲(wèi)其備。陳氏等衆(zhòng)往來其間,預(yù)通朝臣。韓人先通,故往焉?!?

張輒心下大驚,道:“陳氏交結(jié)三晉,非獨韓耶?”

曾季道:“然也。縱齊、楚,亦或有焉,豈獨韓也。合縱連橫,此故事也,非獨今日。”

張輒道:“陳氏,齊人也,家乃在焉。奈何親秦,而獨欲連橫也?”

曾季道:“齊遭國難,新君即位,不過十年,家國殘破,民不聊生。乃願外息刀兵,內(nèi)修清靜,保境安民。諸國和親,而無犯也。秦者,大國也,昔攻齊也,秦王獨後,故爲(wèi)和親——非連橫也。秦人有命,齊氏不敢辭,乃使陳氏入秦而謀之。陳氏依連橫之故道,上下其手。以值取貨,所行蓋易。韓首謀,不盟秦,但取市利也?!?

張輒神色沮喪,道:“韓首謀,魏何後之,而當(dāng)此災(zāi)!秦入魏之心腹,臣爲(wèi)魏謀,當(dāng)驅(qū)秦軍,而兄其爲(wèi)秦乎?爲(wèi)陳氏乎?”

曾季道:“吾乃爲(wèi)陳氏也?!?

張輒道:“兄既不爲(wèi)秦,其事諧矣。兄其何司,可得而聞歟?”

曾季道:“臣乃督四鄉(xiāng)之衆(zhòng),日糶糧於啓封也。”

唐叔道:“其事易也。汝但糶糧,張兄隨入,窺得其間,入稟魏人。秦魏交鋒,勝敗各安天命,非汝所能知也?!?

曾季沉吟不語。唐叔道:“以陳氏而言之,其必爲(wèi)秦耶?必爲(wèi)韓耶?必爲(wèi)破魏耶?”

曾季道:“非也,但爲(wèi)秦謀其糧道也?!?

唐叔道:“妥矣!汝但通糧道於秦,魏但與秦戰(zhàn)。秦戰(zhàn)而勝,汝通糧道,有功焉;戰(zhàn)而不勝,糧道不斷,無過矣。又何間焉!”

張輒道:“設(shè)軍市於敵境,險道也。啓封四戰(zhàn)之地,秦於此設(shè)市,有必敗之道,非曾兄,乃至陳氏所可救也。秦但謀糧道於陳氏,陳氏與之;謀事之功已建。今秦糧秣不絕,而戰(zhàn)不勝,非兄之罪也。”

唐叔道:“助秦破魏,非陳氏所謀也,亦非兄所供事於陳氏也。汝但引張兄入啓封,張兄或得計,或無計,皆有以也。得計者,秦人爲(wèi)之可敗也;無計者,秦人先爲(wèi)不可勝也。此皆在秦,曾兄何預(yù)焉!”

曾季道:“唐兄之言是也。吾但爲(wèi)秦謀其糧秣,他者非吾所計也……”

張輒接口道:“曾兄實乃義人也。弟從兄入啓封,斷不敢廢兄之事,願兄勿慮。兄但有其困,弟或可效微勞?!?

第219章 夜襲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85章 軍市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二章 戰(zhàn)警第268章 秦人攻戰(zhàn)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340章 三牲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320章 封賞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334章 訪友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06章 破家爲(wèi)國第354章 復(fù)建車行第123章 豪傑鄉(xiāng)里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40章 勵士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23章 豪傑鄉(xiāng)里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3章 出城第245章 入韓第268章 秦人攻戰(zhàn)第32章 陷城(三)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293章 韓援第360章 豕三複現(xiàn)第49章 庭議第356章 訪圃田第173章 夜議第87章 武將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19章 請關(guān)分例第261章 秦箭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33章 呂太公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30章 司勝第373章 風(fēng)聞兵興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30章 烤肉第103章 危機第28章 降服(二)第62章 兵符第345章 除夕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77章 聚兵第121章 豪強125章 洛陽白氏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64章 戒備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章 祭旗出征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125章 洛陽白氏第372章 巴姊第260章 議連衡第318章 退兵第55章 段子幹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03章 危機第48章 真心第123章 豪傑鄉(xiāng)里第91章 美酒美姬第51章 棄民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64章 布衣第238章 議兵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135章 打探第62章 兵符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19章 請關(guān)分例第122章 豕三第30章 陷城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24章 華陽城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2章 俠客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13章 計糧第243章 伐兵第364章 戒備
第219章 夜襲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85章 軍市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二章 戰(zhàn)警第268章 秦人攻戰(zhàn)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340章 三牲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320章 封賞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334章 訪友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06章 破家爲(wèi)國第354章 復(fù)建車行第123章 豪傑鄉(xiāng)里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40章 勵士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23章 豪傑鄉(xiāng)里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3章 出城第245章 入韓第268章 秦人攻戰(zhàn)第32章 陷城(三)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293章 韓援第360章 豕三複現(xiàn)第49章 庭議第356章 訪圃田第173章 夜議第87章 武將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19章 請關(guān)分例第261章 秦箭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33章 呂太公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30章 司勝第373章 風(fēng)聞兵興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30章 烤肉第103章 危機第28章 降服(二)第62章 兵符第345章 除夕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77章 聚兵第121章 豪強125章 洛陽白氏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64章 戒備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章 祭旗出征第118章 刺殺現(xiàn)場125章 洛陽白氏第372章 巴姊第260章 議連衡第318章 退兵第55章 段子幹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03章 危機第48章 真心第123章 豪傑鄉(xiāng)里第91章 美酒美姬第51章 棄民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64章 布衣第238章 議兵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135章 打探第62章 兵符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19章 請關(guān)分例第122章 豕三第30章 陷城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24章 華陽城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2章 俠客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13章 計糧第243章 伐兵第364章 戒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克什克腾旗| 阜新| 定州市| 中山市| 盘山县| 洪雅县| 瑞昌市| 体育| 苏尼特右旗| 乐至县| 新平| 肇源县| 开远市| 教育| 如东县| 三门县| 邳州市| 侯马市| 建宁县| 冀州市| 迁西县| 南投市| 论坛| 军事| 武强县| 石嘴山市| 邮箱| 锦屏县| 万州区| 长沙市| 信丰县| 台中县| 宜君县| 铅山县| 乐昌市| 莎车县| 枣庄市| 安国市| 祁东县|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