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4章 戒備

城主趁著吃飯的機會打聽道:“諸大夫晝夜戒備,可得其警?”

鄭安平道:“粟未歸倉,必有盜賊,不得不預作防備?!辈坏瘸侵髟賳?,直接問城主道:“往歲收穫時,曾有盜賊乎?何以御之?”

城主道:“歲歲盜賊常行,何能御之?但與錢糧而已。今歲盜賊至今未見,亦幸矣,實仗大夫之威!”

鄭安平道:“豕三往歲亦頗索賂乎?”

城主道:“往往索之,每歲不計其數?!?

鄭安平道:“二至二分各索一乘,有乎?”

城主道:“索之數矣,難知何時。”隨即反問道:“豕三亦索於大夫乎?”

鄭安平如實回答道:“二至二分各得一乘,歲蓋百石?!?

城主道:“豕三敢索於大夫,其妄也甚;然歲只索百石,亦自知者明也?!?

鄭安平道:“往歲豕三常索幾何?”

城主道:“未計其數,然遠超百石?;蛑涟傥迨??”

鄭安平道:“城主嘗言,城或被數百盜賊,願聞其詳!”

城主回憶道:“是則往歲矣!時微庶歲少,氣方盛,與賊人言,頗不相下。至朔夜,賊起數百人圍城,黑影重重,喊聲四起,起巨木撞門。老幼皆懼,乃遣微庶出城求和。微庶身被凌辱,方纔說得賊轉。次日乃以豕三爲中,與諸賊和。此後,敝邑之糧,皆豕三之餘也?!毖韵虏粍龠駠u。

鄭安平聽了城主的表述,心裡有了些底。這些賊人其實並沒有實際攻打城池,只是以嚇唬爲主。爲了保險起見,鄭安平再問道:“此後可得再侵?”

城主道:“一侵足矣!若得再,命將不堪!”也就是說,從城主剛剛接任,少不更事時算起,直到現在,再沒有出現過羣賊攻城的事。鄭安平有了些勇氣!

豕三一年只索取百石,以常計之,所活者不過五六人;縱然只得半量,亦不過十餘人,且缺衣少食,難言戰(zhàn)鬥力。自己這邊是經過訓練、兵甲完善、吃飽喝足的四名武卒,面對這羣盜賊,應該不在話下。

不過,鄭安平也不想省略這百石糧食。畢竟把人餓急了,是要拼命的;但凡給點吃,都會有些嘴軟、手軟,或者非但不爲阻力,反爲助力也未可知。

飯後,四人商議了,大致也是這個意見。只不過廢城那邊起了宅院,萬一爲賊所知,必成軟肋,任人拿捏。大家還是覺得早點搬過去爲佳,畢竟四人另處一城,真打起來,比在一羣老弱中間,更能放開手腳。廢城內的斷垣殘壁,大兵團作戰(zhàn)礙手礙腳,但單兵作戰(zhàn)反而可以成爲隱蔽自己、消滅敵人的良好屏障。大家決定,不等曹包回來,明天就往廢城搬東西。

還是找城主借的車,第二天往廢城裡運了五車糧食——他們剩餘的糧食當然沒這麼多,但由於從華陽那邊運來的糧食有富裕,除了大半留給城內外,他們四人也運走一小半?!@樣,今年大家大致能夠不從家裡運糧了。第六車是各人的物品,包括四頭禽畜;還向城主討要了一套餐具。管仲明送的一大筐魚肉也運了過來。

由於形勢危急,他們四人決定暫不分開,四座官宅都不住,都住在驛站裡,即不必相互打擾,有情況也能相互策應。

運來的糧食就卸在倉裡,各人打掃出一間驛舍,把昨天放在鄭安平宅中的秸草,抱回自己的屋中。

最後一車運完後,已經到了下午。鄭安平對城主道:“吾等所居之所,城主盡知。邑中有事,吾等聞鐘鼓而動。吾城中若有警,舉火爲號,願城主助之!”城主滿口答應。鄭安平感覺,城主也好像卸下了好大的包袱……

城主離開後,四人商議,一天十二個時辰,每人值守一個時辰。他們實地眺望了一下,發(fā)現城內的一個制高點,可以透過破碎的城牆,觀察到四周的動靜。決定就在這裡設立崗哨。

五旺很高興,因爲牛羊甚至不用出戶,就能吃到草。狗稍微麻煩點,平時勻點粟粥出來給它喝;要想吃肉,恐怕要等它長大了,可以出去打獵才行。

小四出去巡邏去了,剩下的人撿了柴,開始炊粥。小狗和小雞聞到香味,紛紛圍攏過來;五旺和五兒也過來了。大家在這一刻,生出了一家人的念頭。

吃過飯後,鄭安平出去替回小四吃飯。

這處高地應該是一個鼓樓的舊址,在高臺上壘土而成,約有兩丈高,一邊隱隱有臺階的痕跡,但已經無法使用。由於壘的土未加夯築,所以長滿野草。最上面面積不大,但也足夠一個人平臥。只不過比較陡峭,而且臺階損壞,上下要特別小心。

所謂全副武裝,包括至少身披三層皮甲,腰中挎一架弩、一袋箭(一百支),手執(zhí)一柄長戟,全套裝備大約三十斤。全副武裝地攀爬這樣的建築,十分危險,所以大家決定放哨時輕裝,只帶一層甲,不帶戟,只挎弩,箭只帶十支。

鄭安平拿著手戟爬這座土臺,也並不好受,他有些後悔,有那麼多白使的勞力,怎麼就沒想到讓他們把這座高臺修一修!

登高一看,四面景緻盡收眼底。太陽已經沉到西山後面,西天還有一片片晚霞,遙遠的山腳下,有幾處不大的聚落。西南方,兩條河流,寬窄不同,從大致相同的方向平行北流,至城邊分途,分別繞城南和城北向東而去;城南的河在經行十餘里,接近長城腳下時,突然北折,與城北的河匯合成一道,再注入鴻溝。城北的河流正正地從北城外流過,構成城北天然的護城河。河的對岸也少有人家,一片莽原,如果管邑人多了,向對岸發(fā)展毫無障礙。城東被兩條河環(huán)繞,河中央的草原已經基本化爲灰燼,並被開墾爲田畝——儘管得到耕種的只有四百畝,很不起眼的一小塊。鄭安平想,例不妨各塊地換著種,對保持地力,增加收穫有利。

城西和城北由於有河流屏障,想要毫無動靜地潛入十分困難,城東就是長城,且四面被河流環(huán)繞。大家判定,主要警戒方向是南方,那裡是廢城惟一敞口的方面,可直達華陽。其次是北方,主要因爲河對岸是一片莽原,若有人潛近不易察覺;若潛近城邊下水,就摸到城邊了。

城南兩條河流之間,也是一片荒原,但由於時有人行,草比北邊要低矮,且有比較明顯的小徑。極目遠眺,似可模糊地看到南關,那裡的城牆還沒有修好,特別是城門。這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可能需要一年時間,和臨時起一座胸牆大不相同。南關的對面,就是麻三兄的故里麻邑,不可從城上只能依稀看到田畝的邊緣——那也是華陽城的邊界。

如果城主所言可靠,華陽的韓卒是不被允許出華陽地界的,正如長城魏卒不許出長城一樣。那昨日出現的韓卒是怎麼回事?是一個偶發(fā)事件,還是一系列麻煩的開始?

曹包一發(fā)現韓卒,立刻加強了戒備,並馬上起身赴大梁,他是知道些什麼嗎?

管邑區(qū)區(qū)百戶,要想撐起五十里的封地,完全不可能。若只由管邑人自然繁衍,在最好的情況下,也需要一百年以上的時間。只有移民才能迅速讓管邑繁庶起來。可從哪裡找那麼多移民呢?……

在夕陽的餘暉中,鄭安平一邊觀察周圍的動靜,一邊胡思亂想。周圍真的什麼也沒有,管邑里的人基本不出城三裡之外,完全到不了河邊。只有逃過一劫的野兔偶爾從草原掠過。天空中,陣陣歸鴉鳴叫,宣告著白天的結束。當天空中星光點點時,粟兄來接班了。兩人簡單地說了聲“無事”。

雞叫頭遍時,鄭安平再度出來接班。小四也簡單地應了聲“無事”,順著一道道坎下了臺。

四周漆黑一片,只能藉著星光勉強看清四周的草原。鄭安平索性坐下,靜下心來,細聽周圍的動靜。腦子裡也不斷浮出些想法念頭,也不由他作主。既然打消不掉,鄭安平索性不再控制,隨著念頭沉浮;而耳朵彷彿更靈了,可以聽到更細微的聲音。他就這麼坐著,迎來黎明之前的黑暗。粟兄來接班了……

天亮以後,衆(zhòng)人吃過飯,鄭安平又該上崗了。突然小四出現,道:“有人從東邊而來?!毙\(zhòng)人急忙出來,發(fā)現是曹包。這下五人湊齊了,一起回到驛站,鄭安平要去站崗,曹包道:“是可不必。情事雖急,然吾等才五人,若全力戒備,不及遇敵,力已不支。當以休整爲要?!币痪湓捑头駴Q了放哨的必要性。鄭安平等也不好反駁,畢竟,經過昨天大半天的輪哨,的確心身皆疲。

但鄭安平不放心,問道:“若盜賊忽至,奈何?”

曹包道:“盜賊若至,必道於南。晝間但畜牧於南,可以兼顧。至若夜間……城內房舍衆(zhòng)多,三五夜變更住所,令其無知,必不能襲!”

五旺道:“三五月後,狗崽長成,即可看家矣!”衆(zhòng)人皆笑而稱是。

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9章 邂逅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31章 戰(zhàn)後覆盤第72章 節(jié)鉞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85章 見陳公第263章 密議第47章 龍陽君第247章 魏使第126章 傭車第29章 降服(三)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77章 點軍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41章 備戰(zhàn)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30章 烤肉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234章 旦夕評第1章 鄭安平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03章 韓襲第82章 出城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50章 防民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37章 軍市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54章 賣王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195章 覆命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333章 積竹柲第49章 庭議第338章 祭壇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47章 魏使第285章 見陳公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334章 訪友第86章 尉府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82章 疑雲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66章 濮陽呂氏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50章 陳筮第275章 和議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302章 報喪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75章 和議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209章 乘其隙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62章 傷營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51章 匯合第348章 管仲明第285章 見陳公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38章 列陣(一)第128章 階父第59章 拜將
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9章 邂逅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31章 戰(zhàn)後覆盤第72章 節(jié)鉞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85章 見陳公第263章 密議第47章 龍陽君第247章 魏使第126章 傭車第29章 降服(三)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77章 點軍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41章 備戰(zhàn)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30章 烤肉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234章 旦夕評第1章 鄭安平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03章 韓襲第82章 出城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50章 防民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37章 軍市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24章 垂手執(zhí)政第54章 賣王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195章 覆命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333章 積竹柲第49章 庭議第338章 祭壇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47章 魏使第285章 見陳公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334章 訪友第86章 尉府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82章 疑雲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66章 濮陽呂氏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50章 陳筮第275章 和議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302章 報喪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75章 和議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209章 乘其隙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62章 傷營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51章 匯合第348章 管仲明第285章 見陳公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38章 列陣(一)第128章 階父第59章 拜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平阳县| 石楼县| 堆龙德庆县| 高碑店市| 丹江口市| 三门县| 民勤县| 喜德县| 武鸣县| 新源县| 寿宁县| 抚松县| 阳原县| 顺平县| 通州区| 双辽市| 邯郸县| 砚山县| 老河口市| 平顶山市| 蓬莱市| 曲沃县| 西昌市| 什邡市| 祁连县| 汉寿县| 镇赉县| 毕节市| 石家庄市| 泽库县| 东港市| 图木舒克市| 江华| 萨迦县| 平陆县| 罗甸县| 杨浦区| 德清县| 招远市|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