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百三十四章 新戰術初露鋒芒

“呯呯呯”,槍聲迴盪在旅順堡的上空。

憑藉線膛槍射程的優勢,旅順堡城牆上幾門弗朗機和發熕即便居高臨下也佔不到什麼便宜。陸戰隊的士兵按照夏天南和林偉業傳授的戰術,放棄了排隊槍斃的緊密隊型,依託礁石、沙丘等天然掩體,三五成羣,在行進中自由射擊,不經意間就實現了本時空最早的散兵線戰術——在原本的歷史上,真正的散兵線戰術要等到19世紀普法戰爭纔會出現。

即便沒有瞄準器具,無法保證命中率,密集的子彈仍然壓制得旅順堡的炮手擡不起頭來,幾門老掉牙的發熕開了幾炮後就沒有動靜了,陸戰隊士兵輕鬆地靠近了城牆,除了上岸時有幾個人被海水中的尖銳礁石劃破了腳,沒有一個人在戰鬥中傷亡。

看到這一幕,德格力惱羞成怒,一刀砍下了一名漢人炮手的腦袋,喝罵道:“一羣廢物!鑲黃旗的勇士們,跟我上城牆,用你們手中的弓把敵人趕下海!”

幾百名鑲黃旗甲兵手持步弓上了城牆,依次在牆垛間站立。對於自己手中的強弓利箭,他們還是很有信心的。相比於射程和威力都有限的發熕和弗朗機,他們更信任弓箭,靠著這種從懂事起就開始使用的武器,他們射殺過不計其數的明軍和漢人百姓,在牆垛的掩護下,這些鳥銃兵必然也無法逃過死在利箭下的命運。

遊牧民族和農耕文明的另類碰撞開始了,雙方使用的都是自己最信賴的武器,與以往不同的是,前者變成了守城方,後者變成了攻城方,兩邊互換了自己擅長的戰鬥方式。

甲兵們張弓搭箭,從牆垛之間拋射出了手中的輕箭,有了城牆高度的加成,他們輕輕鬆鬆把射程擴大到了原本的兩倍,雨點般的箭矢落了下來,陸戰隊士兵開始出現了零星的傷亡。

不過與甲兵們的預計不一樣,稀疏的散兵線讓箭雨的殺傷力降到了最低限度,以往面對密集的明軍陣型屢試不爽的招式忽然不太靈光了,即使他們毫不停歇,一口氣接連射出了十餘箭,卻仍然壓制不住對手。對手仍然依靠著起伏的地形靈活地前進,冷不丁開上一槍,彈道刁鑽的子彈像長了眼睛一樣穿越牆垛間的空隙,不時擊中正在射箭的甲兵,中彈的倒黴傢伙仰天就倒,即便沒有當場死亡,也會立刻喪失戰鬥能力。這種子彈穿透力很強,穿過甲兵的肩膀、胳膊後還能飛出一段距離,然後擊中後方的牆磚形成跳彈,造成二次殺傷。

弓箭和火槍的對射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雙方的高下之分愈加明顯。步弓的拋射本就沒有什麼準頭可言,靠的是箭矢的密度和對手緊湊的陣型,面對不按常理出牌,像猴子一樣靈活的對手,甲兵們漸漸力不從心,命中率直線下降,手臂也開始痠麻起來,箭雨逐漸稀疏。而陸戰隊開槍根本不用耗費臂力,槍聲越來越密集,隨著距離的拉近,準頭也越來越高,甲兵們只要露頭,就會遭到幾把槍的同時攻擊。

等到陸戰隊大部分士兵運動到一百多米的距離之後,已經對城牆上的守軍形成了全面壓制,原本趾高氣揚的甲兵們被打得擡不起頭,更別說射箭了。

德格力躲在牆垛的後方,面前的牆磚被子彈打得噼啪作響,不時有碎石蹦到他的臉上,地上到處躺著橫七豎八的屍體,他心急如焚,卻毫無辦法。周圍的甲兵和他一樣,躲在牆垛後根本不敢露面,只能無奈地等待命運的裁決。這樣不對稱的戰鬥,如果不是因爲清軍嚴酷的軍紀,早就一鬨而散了。

博爾忽眼見己方已經徹底壓制住了守軍,揮了揮手,下令:“上炸藥包,炸開城門!”陸戰隊是輕裝上陣,沒有什麼重武器,想要攻下堡壘,唯一的辦法就是炸城門。這樣的辦法對付牆高城堅、並且有護城河保護的大城池效果一般,但是對付旅順堡這樣相對簡陋的堡子那就是大殺器。

幾名士兵抱著厚實的炸藥包在火力的掩護下跑向城門,放好炸藥包之後,點燃了長長的導火索,然後迅速退到安全距離之外。

片刻之後,“轟”的一聲巨響,城門處發生了劇烈的爆炸,氣浪將碎石拋到了幾十米開外,城門在爆炸中裂成幾塊,轟然倒塌。煙霧和塵土散去之後,露出了空蕩蕩的門洞——清兵畢竟不是善於守城的漢人,城門後既沒有放置沙袋等障礙物,也沒有守軍。

德格力站在城樓處,恰好是城門的正上方,忽如其來的爆炸震得他七竅流血,摔倒在地,生死不明。其餘的甲兵從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面,頓時慌了神,像無頭蒼蠅般亂竄,城牆上的防線徹底崩潰了。

近千名陸戰隊士兵潮水一般衝入了城內,換上了短銃開始進行巷戰。戰鬥開始在城內打響。

剩餘的甲兵們紛紛下了城牆,自發投入了戰鬥。城防被輕易攻破、統領生死不明、遭遇傷亡之後敵衆我寡,不管從哪方面來看對於守軍都是極其不利的,支撐他們堅持下來的也就心中一股氣了——這是長年累月面對明軍屢戰屢勝形成的心理優勢,不少人堅信,在不利於鳥銃的近身巷戰中,弓箭、順刀、短斧和狼牙棒能讓他們扳回局勢。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錯了,對手換上了比長管鳥銃更靈活的短銃,無論是裝填還是射擊,都不比弓箭遜色多少,在局部戰鬥中,面對對手更加密集的火力和人數優勢,甲兵們往往一個照面就敗下陣來。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手雷。

這種粗笨的鐵疙瘩雖然賣相不怎麼樣,但是在巷戰中很實用。在雙方依託牆角互相射擊、你來我往的僵持中,士兵們朝著對面的巷子裡扔過去十幾個手雷,“轟轟轟”的一陣悶響和慘叫聲過後,整個世界就清淨了。

第五百七十二章 我欲提馬北望,不願偏安一隅第六百六十五章 求雨山之戰(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瓊州營的請柬第三百三十九章 宏圖錢莊的銀票第四百三十七章 鄭家與荷蘭人的交涉第八百八十八章 策略與決心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三百八十三章 瓊州營的請柬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五百九十五章 黑商之間的較量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六百七十九章 高迎祥的逃亡第一百一十六章 站隊(一)第六百一十六章 邊軍馬威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四百三十八章 送上門的理由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鎮共進退第一百一十三章 火併第一百零八章 茶樓風波(二)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二百七十八章 戰俘營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外糧倉第二百四十四章 清剿沱濘島(二)第八十九章 刺刀第九百一十三章 向流寇和韃子派出密探第八百九十二章 朱顏罹寶劍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三百二十章 抓捕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奇怪的約定第七十九章 俯首稱臣第四百四十二章 客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底線第八百八十四章 承天門下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五百二十八章 鄭芝鳳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道聖旨第七百一十八章 又一個總兵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九公子的籌碼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四百三十五章 偷襲中左所(二)第七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第八十四章 黎亂(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內外交困第七十三章 炮型的選擇第六百九十六章 亡國滅族第四百零六章 縣衙之戰(一)第七百零九章 危險靠近第三百八十七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七十九章 戰俘營相遇第四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九十章 大將軍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面作戰第七百六十八章 阿巴泰的對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總督的決心(三)第八十五章 黎亂(三)第九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南第四十九章 低碳鋼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八百零一章 榴霰彈第八百九十二章 朱顏罹寶劍第四百四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七章 茶樓風波(一)第一百零一章 進擊的高家第十章 投名狀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抵達山東第四百七十一章 廣州的提款機第九百四十一章 洛陽之戰(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馬拉松般的戰鬥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九十九章 兵營第二百二十五章 火炮體系(一)第八百二十七章 糧倉前的較量第三百零三章 軍官的人選第七百三十五章 翁婿再相見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七百二十章 林偉業的執念第七百五十一章 謎底揭曉第三百五十七章 海軍的下一個對手第四百一十四章 暴力征糧(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街頭鏖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子的命運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後“分贓”第七百四十九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八百六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八百四十九章 對陣鑲白旗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三百零八章 蘇粗腿當官第三百七十三章 鄭芝龍的抉擇第七百三十八章 劍履上殿第六百九十七章 君王死社稷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一百零五章 鬥勇第二百四十一章 馴服海盜(三)
第五百七十二章 我欲提馬北望,不願偏安一隅第六百六十五章 求雨山之戰(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瓊州營的請柬第三百三十九章 宏圖錢莊的銀票第四百三十七章 鄭家與荷蘭人的交涉第八百八十八章 策略與決心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三百八十三章 瓊州營的請柬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五百九十五章 黑商之間的較量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六百七十九章 高迎祥的逃亡第一百一十六章 站隊(一)第六百一十六章 邊軍馬威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四百三十八章 送上門的理由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鎮共進退第一百一十三章 火併第一百零八章 茶樓風波(二)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二百七十八章 戰俘營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外糧倉第二百四十四章 清剿沱濘島(二)第八十九章 刺刀第九百一十三章 向流寇和韃子派出密探第八百九十二章 朱顏罹寶劍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三百二十章 抓捕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奇怪的約定第七十九章 俯首稱臣第四百四十二章 客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底線第八百八十四章 承天門下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五百二十八章 鄭芝鳳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道聖旨第七百一十八章 又一個總兵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九公子的籌碼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四百三十五章 偷襲中左所(二)第七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第八十四章 黎亂(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內外交困第七十三章 炮型的選擇第六百九十六章 亡國滅族第四百零六章 縣衙之戰(一)第七百零九章 危險靠近第三百八十七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七十九章 戰俘營相遇第四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九十章 大將軍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面作戰第七百六十八章 阿巴泰的對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總督的決心(三)第八十五章 黎亂(三)第九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南第四十九章 低碳鋼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八百零一章 榴霰彈第八百九十二章 朱顏罹寶劍第四百四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七章 茶樓風波(一)第一百零一章 進擊的高家第十章 投名狀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抵達山東第四百七十一章 廣州的提款機第九百四十一章 洛陽之戰(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馬拉松般的戰鬥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九十九章 兵營第二百二十五章 火炮體系(一)第八百二十七章 糧倉前的較量第三百零三章 軍官的人選第七百三十五章 翁婿再相見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七百二十章 林偉業的執念第七百五十一章 謎底揭曉第三百五十七章 海軍的下一個對手第四百一十四章 暴力征糧(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街頭鏖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子的命運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後“分贓”第七百四十九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八百六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八百四十九章 對陣鑲白旗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三百零八章 蘇粗腿當官第三百七十三章 鄭芝龍的抉擇第七百三十八章 劍履上殿第六百九十七章 君王死社稷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一百零五章 鬥勇第二百四十一章 馴服海盜(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家居| 漠河县| 秭归县| 巍山| 方城县| 方正县| 登封市| 铁力市| 杂多县| 体育| 兴山县| 吴堡县| 泰来县| 巫山县| 东丽区| 昌黎县| 邹平县| 科技| 青浦区| 崇义县| 泰安市| 垫江县| 察哈| 遵义市| 洛扎县| 宜君县| 城口县| 嵊州市| 江阴市| 昭苏县| 仁化县| 淮安市| 仁寿县| 桦川县| 宜州市| 林甸县| 淅川县| 东丽区| 阿巴嘎旗| 呈贡县|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