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等到太陽落山還不見上海知青到來,聽說營部要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爲他們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吃過晚飯,龍小鷹又來到上海知青的宿舍做最後的檢查。拿起爲他們準備的勞動工具一摸,發現有的鋤把還不夠光滑,又拿來鋒利的砍刀,要把那些不夠光滑的木把統統刮一遍,免得傷到上海知青稚嫩的雙手。
還沒等他把所有鋤頭都檢查完,就聽見屋外亂起來,接著就聽見拖拉機響。跑出門一看,一前一後,兩輛滿載上海知青的大拖拉機開進連隊,羅震江正組織站在路邊的知青鼓掌歡迎。
拖拉機停穩,坐在駕駛員身邊的嚴國定跳下車,熱情地招呼著車上的人,伸出雙手要把他們扶下來。
看見拖拉機上的上海知青都站著不動,龍小鷹就大聲招呼道,“大家辛苦了!都下車,我們這就帶你們到宿舍。”
見到他們面面相覷,夏蓮立即提醒他道,“他們聽不懂你說的雲南土話,快講普通話。”
龍小鷹改用蹩腳的普通話跟他們打招呼,“戰友們,你們好!路上辛苦了,大家先下車,我們會幫你們拿行李,帶你們到宿舍。”
“這就是我們的營房?”車上的上海知青看著草房懷疑地問道。
營房?龍小鷹馬上轉過彎來,回答道,“對!就是我們的營房。”
“做啥你們都不穿軍裝?”又有人在問。
“先下來安排營房,其它的事,等你們住下後慢慢再說。”
由於準備充分,分房工作進行得很順利,等把上海知青安頓下來,天也就全黑了。想到自己剛來時孤獨寂寞的心理,夏蓮擔心上海知青見到昏暗的油燈會想家,就約著龍小鷹一道去看望他們。
來到新房子,看見許多上海知青沉悶地聚在一個屋裡不說話,夏蓮就對龍小鷹說道,“都集中到這裡了,可能有思想情緒,進屋跟他們談談心,問寒問暖讓他們能安定下來。”
龍小鷹走進去,用普通話跟上海知青打招呼道,“大家好!我們是從昆明來的知青,來看看你們,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
“儂契香菸(你抽菸嗎)?”一個上海知青遞來根菸。
“謝謝!我不抽菸。”雖然沒有聽懂,但龍小鷹知道是請他抽菸,不過沒有注意,用當地話回答他。
見他不接煙,上海知青拿著香菸愣在那兒,夏蓮看出來發生了什麼事,趕快用普通話對那人說道,“沒有聽明白吧,他說謝謝你,但他不抽菸。”
“噢——”上海知青轉回頭去跟同伴們說道,“格樁事體倒滿複雜咯。”
“什麼意思?”龍小鷹好奇地問。
“阿拉港(我們在說),語言不通,這件事倒是滿複雜的。”上海知青用夾帶著普通話的上海話回答他。
龍小鷹反應過來了,看來首先要解決的是語言隔閡,就開玩笑對他們說道,“唱山歌吧,如果我們都用對歌的方式來說話,大家就能聽懂了。”接著就用電影《劉三姐》的歌謠唱了一段。“嘿哎——我說的話能聽懂嗎?嘿了了囉。”
“哈哈哈!”惹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龍小鷹問遞煙給他的上海知青,“你叫什麼名字?”
“劉東海。”
“你好!”龍小鷹握住他的手介紹道,“我叫龍小鷹。”
看到夏蓮已經在跟新來的女知青拉家常,就對屋裡的上海知青說道,“朋友們!大家離開父母,離開繁華的大城市來到這個荒涼山溝,思念父母和家人的心情我們能夠理解。雖然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還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你們在這裡並不孤獨,連隊是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大家到了這裡就跟到家一樣,有什麼困難和想不通的事儘管說出來,我們一定盡力爲你們解決。”
愁悶的氣氛暫時緩和下來,上海知青最關心的是發槍、發軍裝,再就是要吃些什麼苦頭?龍小鷹就把兵團現狀,所遇到的艱難困苦和怎麼克服一古腦地告訴他們,鼓勵他們在思想上要有所準備,勇於戰勝困難。
第二天在露天召開迎新大會,新戰友由羅震江帶隊集中在一起。
各班列隊站好後,嚴國定把連隊的情況做了個簡短介紹,然後對大家說道,“下面,我就把新來的戰友分到各個班,唸到名字的同志請舉一下手,各班長要注意及時認領新戰友。”
嚴國定轉頭看著龍小鷹,大聲喊道,“一班長,龍小鷹。”
“在!”龍小鷹舉起一隻手。
“新戰友們注意了,下面我就念分到一班的人員名單。劉東海。”
昨晚遞煙的上海知青舉了一下手,跑到龍小鷹面前說道,“阿拉來啦。”
“歡迎!歡迎!”龍小鷹連忙迎上前去跟他握手。
“李銀珍、龔丹萍。”嚴國定念道。
又過來兩個女知青,對龍小鷹說道,“班長!阿拉來報到啦。”
“歡迎!歡迎!”
見到女同志龍小鷹還不好意思去握手,心裡嘀咕著,基幹民兵班分來兩個體質不算好的女同志,這下負擔重了,細皮嫩肉的,能適應苦戰嗎?
看到龍小鷹不好意思伸手,夏蓮連忙上前拉住她們的手,熱情地對她們說道,“歡迎來到我們班,我叫夏蓮,剛纔聽見念名字,但你們誰是誰?我還不太清楚。”
“我們都認識你,昨晚你倆到過我們的宿舍。”一位個頭不高女知青告訴夏蓮,“我叫李銀珍。”然後指著另一位相貌清秀的女知青說道,“她叫龔丹萍。”
很好識別,龍小鷹把三人的名字都記住了。
散會後時間還早,大家無事可做,龍小鷹就對新來的同伴說道,“這樣吧,還不到吃飯時間,我帶你們去熟悉一下連隊環境,好嗎?”
“老勿好意思咯,耽誤儂辰光。”叫龔丹萍的女知青對他說道。
“抱歉!阿拉聽勿(不)懂。”雖然昨晚認真學了幾句上海話,但許多深奧的上海話龍小鷹還是沒法聽懂。
“我是說,很不好意思,耽誤您的時間。”
“勿搭界咯(沒關係),是不是這樣說?昨晚學的。”
“哈哈!班長,儂(你)學得好快呀。”
“先熟悉一下我們上班的道路。”龍小鷹領著新戰友向河邊走去。
剛走出幾步,又有一個男知青跟上來,對他們說道,“等等!阿拉同你們一路走。”
轉頭一看,其中一個就是昨天問這就是我們的營房的那位知青,龍小鷹問他,“哪個班的?”
“二班的。”
“叫什麼名字?”
“朱國明。”
“國明,來我們班吧。”劉東海熱情地對他說道,“看我們班長,挺關心我們的。”
“咦——港度。”朱國明表情漠然地回答他,“哪個班還不都是幹勞動。”
“港度?什麼意思?”龍小鷹好奇地問。
“朱國明說他是傻瓜。”李銀珍回答道。
劉東海湊近龍小鷹說道,“不要小看朱國明,他的諢名叫小諸葛,是個狡猾的傢伙。”
“哦——”龍小鷹繼續向大家介紹道,“我們身邊的這條河叫南嶽河,旱季水淺,雨季洪水暴漲不安全。前方是無人居住的原始森林,唯一道路就是過河的這座獨木橋,通往工地。在進連隊的另一端還有一座獨木橋,通往營部。是條小路。過橋後就會進入一片大森林,路上除了本連隊的人遇不到其他人,去營部要走小路的話,最好結伴而行。”
“聽說山上有許多小蛇,在阿拉上海是很稀奇的,能抓到嗎?”劉東海感興趣地問。
“見到蛇最好躲遠點,這裡的蛇很毒,已經死了一個玩蛇的知青了,不要步其後塵。”龍小鷹警告他。
“班長!”李銀珍愉快地說,“昨晚我聽連長介紹,說你是基幹民兵的班長,挺實在的,我就跟他說我不怕吃苦,要來你這個班。現在願望實現了,我很高興,今後要好好向你學習。”
“還有主動要求吃苦的人?要得,我們大家互相學習。”龍小鷹看了李銀珍一眼,個子不高,覺悟不錯,用心培養一下,或許能成爲骨幹力量。
兵團成立後,迎來大批支援邊疆建設的青年。
不久又接到上級通知,抓緊時間建蓋兩棟草房,準備接收重慶知青。
連隊所在山谷狹窄,不斷有新的墾荒者加入,知青安全成了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羅震江向指導員談了去年因颶風和洪水引發的不安全事故,如果繼續在這裡呆下去,每年都有可能會遇上颶風和洪水災害。
聽了羅震江的意見,嚴國定同意派人去尋找適合連隊搬遷的地方。
選點任務就交給龍小鷹和王辰盛。要求是,爲了照顧生產不能離現在駐地太遠,生活上要有長期穩定的水源,還要能解決交通問題。
龍小鷹帶著王辰盛跑遍了附近荒無人煙的山谷,一直沒有找到合適地點。來到去年砍二荒壩的那個山谷,發現山谷裡有一條常年流淌的小溪,順山腳挖一條路,就可連到相鄰連隊橡膠林裡的割膠道路。
這是一個四周環山的山谷,不會產生颶風,建連隊很安全。
龍小鷹建議搬遷地點選在二荒壩山谷。
聽了彙報,嚴國定馬上趕到現場,看到二荒壩砍出來後一直沒有去開墾,擔心時間長了可能會變成別人的地盤,馬上拍板確定下來。
搬遷方案報到營部,營長看了批評道,“先治坡、後治窩。讓你們加蓋草房迎接新知青,怎麼反倒忙起自己的小窩來了?”
嚴國定向營長彙報了職工的反映。
營長打氣道,“依我看沒有哪一個連隊能有你們的優勢,方圓十里沒有傣族寨子和其他連隊,今後我們營擴大橡膠種植面積全靠知青連。不要再考慮搬遷了,下一批重慶知青到來後給你五十個。夠不夠?”
“那太好啦!”嚴國定高興地回答,“有了營部的支持,我們一定會幹得更好。”
“回去後趕快加蓋草房準備接收知青,有洪水的話往山坡上蓋不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