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淪陷後,英國在遠東和東南亞的殖民體系迅速瓦解。到1942年6月初,英隊已先後退出馬來亞、新加坡、緬甸等地。英國在香港和東南亞大潰敗的同時,蔣介石成爲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民衆對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呼聲漸高,美國羅斯福政府也主張殖民地現象必須結束,香港應該交還給中國。
1942年,在恥辱的《南京條約》簽訂100週年之際,國民政府開始與英美就儘早廢除以前強加於中國的舊約,另就簽訂平等互利的新約進行談判。通過中英之間幾個月的博弈,1943年1月11日,《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在重慶簽訂,英國正式放棄在華治外法權,交還租界。但是新約中沒有涉及香港的任何內容,蔣介石政府期待的香港迴歸問題沒能得到有效解決。
對此,蔣介石在1942年12月30日的日記及“本月反省錄”中稱,“對英外交,頗費心神”,“以九龍(新界)交還問題英堅不願在新約內同時解決,餘暫忍之。待我簽字以後,另用書面對彼說明,交還九龍問題暫作保留,以待將來繼續談判,爲日後交涉之根據”。
蔣介石在這篇日記中一方面對英國的態度感到“此可忍孰不可忍”,同時寫道:“只要正約簽訂後,則九龍香港必爲我軍先行進佔,造成事實,雖無文字之保留,亦何妨耶?!表n曉蓉:復旦連手斯坦福全面解密“蔣宋孔陳”民國絕檔,載:東方早報,2007年12月26日。蔣介石考慮在盟軍****時,中國及時派兵進入香港,接受日軍投降,造成中國收復香港的既成事實。
1943年,丘吉爾在第一次魁北克會議上成功地設立了一個英國東南亞司令部,司令便是路易斯·蒙巴頓上將。邁克爾·比林頓說,許多美國人開始相信,東南亞司令部實際上是爲了拯救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地。隨即約翰·凱瑟克被調往蒙巴頓上將所在的東南亞軍事指揮部,擔任對華事務政治參謀兼聯絡官。
事實上,蔣介石一直想早日收回香港。他在參加1943年11月有美、中、英三國首腦參加的開羅會議上,曾向美國總統羅斯福再一次爭取英國歸還香港。
參加會議的史迪威將軍在離開開羅前會晤羅斯??偨y時,羅斯福也曾談到計劃讓香港成爲一個自由港,“不過還是先升起中國國旗,然後第二天蔣介石就會做出高姿態讓它成爲一個自由港。就要這樣處理!”巴巴拉·W·塔奇曼著,葛裡、陳曾平譯: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1911~1945,商務印書館,北京,1985,420頁。
然而,在英國首相丘吉爾表達出“只要我還在首相任上,就別想使大英帝國解體”,“只有在我死後,香港纔會從大英帝國的版圖上消失”時,蔣介石及國民政府收回香港的努力再次落空。
04
英國接收香港與怡和重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蔣介石決定乘此機會,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然而,早在1944年年初英國即成立專門機構,籌劃接管香港事宜。爲此,在日軍投降前後,中英雙方展開了一系列的外交角力。
相較於蔣介石國民政府,英國方面重佔香港的行動迅速而周密。當美國向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和蘇聯對日宣戰,同時中隊也在積極向前推進時,英國政府設法聯絡囚禁在赤柱的前港英政府布政司詹遜,指示其在日本投降後立即恢復英國在香港的行政機構,直至英國海軍抵達香港成立軍政府。
當日本宣佈投降後,英國迅速命令距香港最近的英國太平洋艦隊海軍少將夏愨(CHJHarcourt)率皇家海軍特遣艦隊開赴香港。約翰·凱瑟克則被蒙巴頓派往香港,負責東南亞軍事指揮部與夏愨少將及英國駐重慶代表之間的聯繫協調工作。英國殖民地部的麥克杜格爾(DMacDougall)也同時被派往香港,負責協助夏愨處理行政事務。
與此同時,在外交上,英國駐重慶使館向蔣介石政府遞交備忘錄,單方面宣佈英國正派遣軍隊重新佔領香港並恢復港英政府,英國新任首相艾德禮(CAtlee)電告美國新總統杜魯門,英國海軍正開赴香港,並得到其同意。
8月28日,已經接到英國政府授命成立過渡性政府訓令的詹遜,通過廣播電臺宣佈,作爲英國在港主要代表,已在市內成立政府機關。30日,英國皇家海軍特遣艦隊駛入維多利亞港。在淪陷三年零八個月之後,香港重新回到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在謀劃搶先一步重新佔領香港的同時,英國同樣在香港日軍受降問題上展開攻勢。香港並不屬蒙巴頓指揮下的東南亞戰區,而屬於中國戰區,香港日軍理應向被盟國公推爲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及其代表投降。然而,英國以對香港享有主權,同時事關英國國家榮譽爲由而要求受降權。事實上,英國當年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行割佔或租借,英軍僅在抵抗十幾天後便繳械投降使香港淪陷,“主權”和“榮譽”從何談起?
然而,英國在美國無條件支持下無所忌憚。即使蔣介石及國民政府在作出讓步後要求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名義授權英方到香港受降,也同樣遭到了英國的拒絕。最後,香港地區接受日本投降採取“雙重授權受降”方案,英國海軍少將夏愨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和英國政府,接受日軍投降。
1946年5月,前港督楊慕琦重任總督,從夏愨軍政府手中接過行政權,恢復文官政府。在約翰·凱瑟克向英國外交部遞交辭呈之前,關押在赤柱等地的D·L·紐比金等怡和員工已經走出集中營,打開了關閉已久的怡和大門。1941年起即移往倫敦的怡和總部也重返香港,開始了山河重整。
事實上,隨著英國勢力重回香港,匯豐銀行、太古洋行等英資大行均已回到香港,並迅速恢復了它們在中國的業務。1946年,匯豐銀行將總行從倫敦遷回香港,積極向香港的公用事業公司和主要企業貸款,協助香港重建。匯豐銀行資產快速增長,分支機構迅速擴大。
太古的重建工作也同樣得到快速推進。1946年擔任英國太古集團主席的施約克,前往香港主持太古重建。當年7月,太古在香港創辦太古貿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進出口貿易和代理業務。太古船塢和太古糖廠的重建工作也相繼完成。恢復生產的上海國光油漆廠於1948年移往香港,與永光油漆廠合併。與此同時,太古在戰後發展的一項新業務是代理航空公司的售票業務,將活動領域從航運擴展到了航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幾年時間裡,香港迅速恢復了它作爲遠東貿易轉口港的地位,怡和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業務也一天天恢復和發展起來。
05
怡和大略:戰後復興香港繼續成爲英國的殖民地,繼續成爲怡和牢固的總部所在地。安放在銅鑼灣東角的禮炮,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每天正午鳴放的慣例。日軍佔領香港後,大炮被日本人拆除,再也聽不到禮炮聲了。日本投降後,英國皇家海軍贈給怡和一門新的禮炮。從1947年8月30日起,每天正午的禮炮聲重新響起,一如怡和在香港的業務,又開始興旺起來了。
長期以來怡和的收入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上海是戰前怡和在大陸最主要的基地。雖然上海公共租界已經被國民政府收回,雖然中國國民黨和中國的摩擦不斷,但怡和上海的事業在約翰·凱瑟克(其兄弟威廉戰後返回倫敦)管理下,依然在不斷地恢復和發展。
作爲國民黨歷任上海市長中最年輕的市長,53歲的吳國禎於1946年5月走馬上任。在幫助怡和重建方面,吳國禎提供了大量協助。而對怡和買辦顧乾麟來說,從曾祖父顧福昌到父親顧叔蘋再到自己,有“買辦世家”之稱的顧家,幾代服務於怡和。在怡和戰後業務重建時,顧乾麟起了重要作用。事實上,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上海租界後,當怡和被關進集中營的英籍員工備受磨難時,顧乾麟便想方設法爲他們送去了大量衣食包裹。
對於戰後中國市場的恢復重建和發展,怡和充滿信心。它特意編撰了《怡和洋行的復興(1945~1947)》一書向全世界的朋友們致意,並表示要寄送一個信息:“我們正在充滿信心地和成功地重建永遠是我們傳統的、愉快的和自由的貿易關係?!?
書中信心滿懷地表示:“今日的怡和洋行將永久地安全屹立在香港、上海和中國的其他城市。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只要那裡有貿易活動,就會有怡和洋行?!?
怡和的反應是敏捷的。在旺季,怡和的航運大約佔中國茶葉出口總量的50%。怡和還簽訂了第一批戰後出口冷藏蛋品和幹縮蛋品的合同,並且是致力於銷售東北出口的大豆的第一個船主。在中國的臺灣,臺北辦事處不僅在向歐洲、亞洲和美洲的茶葉出口中佔領先地位,而且還經營航運業和一般進出口貿易。在日本,當1947年夏天一經當局許可,怡和便立即重新進回到了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