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0章 黯然撤離(4)

1989年1月,怡和成立全資附屬公司怡和太平洋有限公司(JardinePacificLtd),作爲統籌和加強怡和在亞太區綜合貿易業務的旗艦。怡和太平洋的業務,包括銷售(由怡和持有75%股權的仁孚行的汽車銷售及服務)、航運及航空業務、飲食、保安與環境服務、物業管理及代理、工程與建築、財務等。

這些業務遍及亞太地區,尤其是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並同時擴展到中東、非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及美國。1994年度,怡和太平洋來自香港及中國內地以外地區的贏利爲47%,成爲亞太區最重要的綜合性貿易集團之一。

仁孚行(1994年從怡和太平洋轉歸怡和控股旗下的怡和國際汽車集團)自90年代起大舉進軍歐洲、美國及澳洲市場,先後收購了美國夏威夷、加州、澳大利亞及英國的汽車經銷業務,1993年再收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首屈一指的汽車分銷集團CycleandCarriageBerhad126%股權,以及法國最大汽車代理商CICA649%的股份。

08

第一上市地位移往倫敦新華社在對怡和展開猛烈抨擊的評論文章中,列舉了怡和自香港進入政權交接過渡時期以來的“一連串表演”:1984年成爲香港公司遷冊海外的領頭羊,1987年掀起發行B股風波,1990年製造回購自身股事件,1991年要求上市豁免。

怡和集團高姿態遷冊百慕大,不僅引起香港市場劇烈震盪,也開啓了日後企業遷冊的浪潮。而“B股風波”、“回購自身股事件”和要求“上市豁免”,則是近年來怡和在香港資本市場上掀起的幾次狂風暴雨。中國方面稱怡和爲“謀取特權、損人利己”,而對大股東凱瑟克家族來說,除了配合當時的政治形勢之外,實際也是加強對怡和集團的控制權,更有效地實施“進可攻、退可守”發展策略的一些步驟。

1987年3月27日,怡和控股有限公司在公佈業績時,宣佈以送紅股方式,每1股怡和普通股送4股面值2角的B股,B股僅相當於普通股面值的1/10,發行股份165億股。

怡和發行B股計劃無異於在香港市場投下了又一枚“炸彈”。4天后(3月31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亦宣佈發行B股。其中,長江實業在發佈配送B股的通告中稱:“發行B股乃爲確保本公司控制權延續性長遠策略之一部分,亦爲本公司管理層發展及規劃業務增長提供一個穩定之環境。同時,此項B股之發行,使本公司於未來之擴展與收購行動中擁有更大之靈活性,在控制權之結構方面亦無後顧之憂?!?

接著,一批中小上市公司也紛紛計劃發行B股,從而引發股民拋售股票的浪潮,迫使香港聯合交易所及證券監管部門不得不就B股問題緊急制定對策。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在普通股之外發行另一種面值不同但投票權相等的新股票,通常稱之爲B股,普通股稱爲A股。發行B股後,大股東只要持有足夠數量的B股,就可以絕對有效地控制該公司,所需資金則因B股的面值減少而下降,從而便利大股東用更少的資金控制更大的公司。

在香港本已處於動盪不已的過渡時期,一大批上市公司宣佈發行B股,也讓人想到這些公司減持A股增加B股、撤走資金的企圖。4月7日,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自動取消發行B股計劃。第二天,香港聯交所和證監處發表聯合聲明,不準新B股掛牌。於是,怡和的B股計劃胎死腹中。

至於怡和製造的回購自身股事件,則於1990年年底被媒體所披露。當怡和旗下的康樂投資有限公司(ConnaughtInvestorsCo,Ltd)違例回購股份一事曝光後,市場一片譁然。

成立於1989年6月10日的康樂投資有限公司,由怡和策略、置地、怡和控股各持45%、45%、10%股權。6月14日,康樂投資開始購入包括怡和控股在內的一批藍籌股票。16日,香港聯交所實施公司回購股份守則,規定上市公司不得回購公司本身股份,附屬公司也不得購入母公司股份。但康樂投資置若罔聞,繼續購入。

當時,怡和控股持有怡和策略507%股權,怡和策略是怡和控股的附屬公司,怡和策略與怡和控股在康樂投資所持股份達55%,康樂投資自然屬於怡和控股的附屬公司。這樣一來,康樂投資顯然觸犯了公司回購股份守則。

對於怡和這種挑戰監管權威的舉動,香港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表現出了極大的剋制。在怡和表示道歉並承諾將違例購入的股份出售後,聯交所對怡和回購自身股事件作了淡化處理。

事實上,香港證監會此時正在與怡和展開激烈交鋒。因爲怡和抨擊證監會過度監管,並提出了讓監管部門進退兩難的“上市豁免”問題。

1990年10月,怡和法律顧問鄧雅理(GregoryTerry)炮轟香港證監會。鄧雅理表示:上市公司遷冊是爲了保障公司的利益,香港監管當局不應干預海外司法地區的公司法例,把已遷冊的公司重新納入監管,否則在過度監管之下,上市公司的“海外護照”便會失效。

一個多月後,鄧雅理又提出了“上市豁免”的問題,即在香港上市只遵守公司條例、證券條例、內幕交易條例等相應的法例,而豁免遵守沒有法律約束力的上市規則和收購守則。他建議,香港聯交所應給予符合以下條件的公司“上市豁免”:在海外註冊,在確定的交易所(如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而尚未申請豁免當地監管,股東權益超過40億港元或已公佈的除稅及少數權益贏利超過4億港元。

鄧雅理宣稱:除非實行對部分海外註冊公司豁免本港證券監管條例監管,否則那些不能接受“九七”後須受香港法例監管所帶來風險的公司,將不得不取消在香港上市。

按照這一邏輯,有錢人或交稅多的人便可以在社會上享有特權。對此,“敢言直率、經驗豐富、交遊廣闊”的香港證監會首任主席區偉賢(RobertOwen)作出了猛烈反擊。這位曾擔任過外交家、其後轉投英國萊斯銀行成爲銀行家,之後從英國來到香港履新的證監會主席表示,持“海外護照”的公司並不表示可豁免遵守其選擇經營的市場的法例,否則對本地機構將極不公平。其後,香港證監會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文件,駁斥了鄧雅理的相關抨擊。

不過,在怡和的壓力下,香港證監會和聯交所也在尋求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香港聯交所表示正在考慮是否減少香港最大20家上市公司所須遵守的上市條例,使其繼續維持在香港的第一上市地位;香港證監會也將修改公司回購股份守則,放寬對公司回購股份的限制。馮邦彥:香港英資財團(1841~1996),三聯書店,香港,2007,344頁。1992年4月1日,經修訂的《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生效,新守則加入了《股份回購守則》的部分。

然而,怡和正在朝著將第一上市地位遷離香港的方向邁進。早在1990年5月,怡和便已宣佈在倫敦作第二上市。這年12月,怡和在悉尼證券交易所上市;1991年2月,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3月,怡和執行董事李舒正式向媒體透露,怡和準備將第一上市地位從香港遷往倫敦,並申請在香港“上市豁免”。

怡和在向香港證監會提交的“上市豁免”申請中,建議港府設立一種名爲“純買賣公司”的上市公司類別,受海外的上市規則監管,但不受香港的上市規則、收購及合併守則、公司回購股份守則約束。怡和表示,如果怡和獲準“上市豁免”,將承諾遵守香港收購及合併守則3年,否則將不惜取消在香港的上市地位。

這實際上是怡和公開威脅並公然向港府要求特權。對此,香港社會反應強烈。在立法局展開的相關辯論中,大部分議員不贊成給予怡和“上市豁免”,否則此例一開,會有更多上市公司仿效,將嚴重破壞香港市場的完整性並對小股東造成不公。

怡和的“上市豁免”申請,讓香港監管當局進退兩難:批準怡和的“上市豁免”,勢必會導致仿效,而且個別公司實在不應享有特權;不批準,則又可能要面對怡和撤離香港股市的結局。怡和作爲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司,也是香港最大的公司,它的撤離對香港影響之大顯而易見。怡和旗下的幾家公司均爲恆生指數的成分股,市值合共佔當時香港市場總市值的10%左右。如果怡和撤退,不僅導致香港股市規??s小,甚至會影響到香港作爲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面對怡和給予的強大壓力,港英政府左右爲難:一方面有意對怡和妥協以維持其在香港掛牌,另一方面社會上對“上市豁免”的反對之聲又是如此強烈。

於是,香港聯交所發出諮詢文件,向市場徵詢是否決定設立一個名爲“買賣上市地位”的組別,爲已經遷冊海外,但業務和資產及主要股票買賣仍然主要在香港的公司提供“上市豁免”地位。這一諮詢得到的反饋,大部分是贊成怡和股份繼續留在香港買賣,但反對設立上市買賣組別。

面對這種現狀,香港聯交所在反覆斟酌後,選擇了“多年來已承認的主要及第二上市的概念”,即拒絕給予怡和“買賣上市地位”的建議,但同時邀請怡和以第二上市組別條例,配合形勢的轉變。1992年2月17日,香港證監會覈準聯交所就修改《上市規則》及《上市協議》提交的建議,以便公司在香港申請作第二上市。

對香港聯交所的決定和建議,怡和發表聲明表示歡迎。怡和執行董事李舒說:“市場一直希望尋求一個解決辦法,使怡和控股股份能繼續在香港上市及買賣,而香港聯交所提出的建議顯然是積極地響應了有關問題。能夠繼續在香港上市及買賣,是我們一貫之目標?!瘪T邦彥:香港英資財團(1841~1996),三聯書店,香港,2007,347頁。

1992年9月7日,怡和集團旗下五家上市公司將第一上市地位移往倫敦,香港降爲第二上市地位。同時,怡和繼續以不同手段向港府施壓,希望取得特別豁免權。

09

全面撤離香港股票市場對一家公司發出如此猛烈的抨擊,在新華社的歷史上實屬罕見,然而怡和並沒有在這種抗議中退縮。中英之間的關係也沒有好轉的跡象,高調支持港督彭定康政改方案的怡和自然也沒有得到中方的諒解。1993年3月,港報甚至傳出“中方已全面中止與怡和的業務往來”的消息。見香港《新報》1993年3月27日報道:“權威人士稱中方與怡和全面終止業務往來”。

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5章 附錄(1)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5章 走向東方(4)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56章 附錄(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56章 附錄(2)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56章 附錄(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57章 附錄(3)第57章 附錄(3)第57章 附錄(3)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57章 附錄(3)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55章 附錄(1)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56章 附錄(2)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
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5章 附錄(1)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5章 走向東方(4)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56章 附錄(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56章 附錄(2)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56章 附錄(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57章 附錄(3)第57章 附錄(3)第57章 附錄(3)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57章 附錄(3)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55章 附錄(1)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56章 附錄(2)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旅游| 临朐县| 元氏县| 措美县| 陵川县| 济源市| 高要市| 布尔津县| 临城县| 鱼台县| 通化县| 分宜县| 塔城市| 贵州省| 孟村| 永平县| 博罗县| 三都| 平乐县| 牡丹江市| 涞水县| 疏勒县| 天气| 富宁县| 邹平县| 南投市| 安溪县| 瑞金市| 东莞市| 宜兴市| 正定县| 闽清县| 郴州市| 吕梁市| 邓州市| 平远县| 常宁市| 饶阳县| 称多县| 沽源县|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