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2章 欲去還來(1)

怡和集團致力於香港的繁榮與穩定,並願繼續在香港和內地拓展業務。

——怡和集團主席亨利·凱瑟克

在香港迴歸中國之前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中前期,港人常常用“九七大限”來形容即將到來的迴歸。迴歸後的香港會走向何方?中國內地何時才能真正實現蛻變?當空氣中不時瀰漫著悲觀和焦慮的情緒之時,在英國最後撤離香港前夕,怡和作出了震撼香港社會的撤退部署。

然而,經歷了大風大浪的香港,在黑雲壓城之後重現豔陽天:在改革開放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中國內地,成爲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最快的主要經濟體。曾經雄踞香港且與中國內地有著歷史淵源的怡和,當然不會輕易退出經營了一百多年的香港根據地、放棄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機會。

01

迴歸:怡和的最終選擇1997年5月7日,新華社播發了一篇題爲“*會見英國客人”的消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會見的這位英國客人,正是怡和集團主席亨利·凱瑟克。從這篇香港迴歸前夕播發的簡短消息中,透露出怡和與中國政府在某些方面已經達成一致——至少在表面上已經在彌補裂痕。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國務院副總理*今天上午在中南海會見了英國怡和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亨利·凱瑟克。

*說,怡和集團與中國有著長期交往的歷史,希望該集團在香港及中國內地的業務取得更大進展。

談及香港問題,*說,中國對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決心是堅定的,對香港的平穩過渡和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充滿信心,相信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完全有能力把香港管理好。他說,中國經濟的成功發展對香港的經濟也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凱瑟克說,怡和集團致力於香港的繁榮與穩定,並願繼續在香港和內地拓展業務。他認爲,香港一定會實現平穩過渡。事後看來,過渡期間怡和的動作和反應有些過頭,對香港造成的震盪過大,對中國造成的困擾過多。香港迴歸中國,對怡和來說,其實不只是嚴峻挑戰,也充滿著發展機遇。

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作爲國際資本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橋頭堡,經過20年改革開放後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中國內地正在成爲全球財富的重要生長區,曾經雄踞香港、與中國內地有著長期歷史淵源的怡和,又怎會輕易退出經營了一百多年的香港根據地,放棄如此之大的中國市場機會?無怪乎日本經濟史家濱下武志在香港迴歸前夕認爲:“怡和的歷史和經營戰略,很多都帶有以商業爲首的中國經濟的特徵……怡和今後的方向是:活動領域分爲香港、中國內地、外國三大領域,但主力集中於中國。”濱下武志著,馬宋芝譯:香港大視野——亞洲網絡中心,商務印書館,香港,1997,92頁。

在過渡時期,怡和旗下公司紛紛遷冊和向海外投資,似乎是在逃離香港乃至中國。但是,迴歸香港和中國內地業務,將會是怡和毋庸置疑的最終選擇——如果真正“在商言商”的話。

“九七”迴歸前夕,成立多年以來從未推出過電視廣告的怡和太平洋集團,在“九七”關鍵時刻推出了“根在香港,心在香港”爲主題的電視廣告。公司相關人士解釋,此時推出是消弭外界對怡和存有的誤解。“怡和是英資公司,外界以爲我們會逐漸撤離香港,減少在香港的生意。所以我們製作此廣告,一方面對大衆重申我們不會撤離香港,另一方面加強同事繼續爲公司服務的信心,外界的誤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同事的信心。”

“九七”迴歸前夕,怡和在中國內地從北到大連、南到海口的約30個城市發展了極爲廣泛的業務。

事實上,早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怡和就已著手部署重返中國的策略性行動。無論其處於風雨飄搖的動盪歲月,還是準備從香港股市全線撤離的過渡時期,怡和都沒有放棄在中國內地的開拓和發展。

1980年,怡和參與投資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和第一家工業合資企業——中國迅達電梯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怡和集團旗下的怡和汽車先後與德國奔馳及中方成立南星汽車公司及三聯汽車技術服務公司,經營奔馳轎車在中國南方9省的代理銷售及維修業務;1992年4月,在怡和廣州辦事處成立10週年之際,怡和舉辦了“怡和在廣東”大型展覽會。怡和常務董事李舒、怡和中國主席鮑磊、怡和太平洋常務董事黎定基(AnthonyNightingale)、牛奶國際常務董事白豪遠等高層齊聚廣州,共商怡和在中國內地的發展大計……

1997年香港迴歸中國之時,怡和在中國內地的投資項目已超過60個,投資地域遍佈各大城市。怡和聲稱其策略是要在中國這個亞太區高速增長的市場重建其龐大的商業勢力。

1997年香港實現歷史性轉變之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更加密切,中英之間的緊張關係轉趨緩和。中國的改革開放需要外來的經驗和助力,在香港有著深厚根基、與中國有著一百多年曆史淵源和商業聯繫,積攢了無數經驗和教訓的怡和,開始了新的部署。1980年4月,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後首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及當時的批文

怡和沒有停止它的腳步。我們僅從2006年怡和集團主席亨利·凱瑟克及集團新任總裁黎定基在重慶、廣州、上海和北京等地的行蹤,以及與當地官員會見,便可見怡和在中國內地發展之一斑:

2006年2月15日,怡和集團主席亨利·凱瑟克抵達中國第四個直轄市——重慶,考察在那裡投資的房地產項目。亨利透露,2006年將首期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海南投資興建文華東方酒店,“重慶一旦達到這個消費水平,怡和集團將率先考慮在重慶修建”。

2月16日,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湯炳權會見並宴請亨利·凱瑟克一行。亨利表示,怡和將繼續加大在廣東的投資。他透露,怡和旗下的怡和保險顧問集團將於當年進駐廣州,2007年後在全國其他地區開展相關業務。怡和還計劃與太古集團合作在廣州天河投資修建一座五星級酒店。

5月16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陳文輝會見怡和集團總裁黎定基。

5月17日,上海市副市長周禹鵬會見黎定基。黎定基並與上海市黃浦區官員商談南京路外灘段相關地塊開發項目的最新情況。

10月17日,北京市市長*會見亨利·凱瑟克一行。*說,怡和集團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技術水平。怡和集團來京進行項目投資,對北京的建設有著示範與啓發作用。

在內地如此,在香港亦然。

2006年10月10日晚,斥資10億港元重新裝修一新的文華東方酒店舉行重開晚宴,亨利·凱瑟克到場,並邀請了包括設計中銀香港大廈的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等500人盛裝出席。

12月11日晚,怡和擁有一半股份的美心集團舉辦開業50週年金禧紀慶酒會,邀請到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主禮。作爲香港最大及最多元化的餐飲集團,美心的業務不僅紮根香港,更擴展至中國內地、日本、菲律賓等地。

我們從怡和集團主席亨利·凱瑟克匆忙的腳步和參與的一系列活動中,可以看出怡和是何等的靈活,身段又是多麼的柔軟。

怡和集團旗下的怡和太平洋、怡和汽車、置地、文華東方、牛奶國際、合發集團及怡和保險顧問等,業務涉及建築、金融、酒店、保險、汽車貿易、零售等,並且置地依然是中環的大地主;然而,人們同時注意到,自從撤離香港股市後,怡和表現低調。

在以往港英殖民地時代,怡和在香港市場呼風喚雨,樂於當商界的“大哥大”。現如今,怡和在香港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已經雲淡風輕。

02

高管本地化:置地任命首位華人總裁1997年香港迴歸中國,英資財團在香港長期享有的政治特權註定會進一步喪失,在香港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亦無疑會迅速減弱。面對這種重大轉變,英資財團加緊部署應變策略,開始集團高層行政管理人員的本地化進程,重新培植“九七”後香港新政治環境中的代表人物。

人們看到,太古集團很早便已經在著手部署高管本地化策略。不跟隨怡和撤離香港從而贏得中國政府好感的太古系,其旗艦公司——國泰航空以華人陳南祿爲行政總裁。大步實行國際化戰略的匯豐集團亦同樣積極部署本地化策略,提升鄭海泉便透露出這種部署的安排。無論從政治角度考慮還是出於實際商業需要,“九七”後香港英資財團高層管理人員的本地化,不僅有助其培養新環境下的新面孔,而且有利於它們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投資及業務拓展。

在高管本地化方面,怡和集團雖然行動遲緩,也終於步太古和匯豐後塵。2006年10月3日,置地公司宣佈,現任公司行政總裁蘇兆明(NicholasRobertSallnowSmith)將在2007年3月31日退任,由時任怡和(中國)有限公司主席彭耀佳接任。2007年3月底,新加坡人郭伯鈞作爲第一位亞洲人出任牛奶國際行政總裁,接替退休的方勵田(RonFloto),是另一個高管本地化的案例。

時年46歲的彭耀佳,1984年加入怡和,1991年出任必勝客餐廳香港及華南地區行政總裁,1995年任怡和太平洋集團董事,2003年任仁孚行執行主席,主管怡和汽車集團的業務。就任置地行政總裁後,彭耀佳將繼續其在怡和(中國)的職務。

一直對香港迴歸中國懷抱戒心的怡和集團,如今起用華人掌管在中環心臟地帶擁有多座核心商廈的置地行政總裁之重任,加大拓展香港及內地市場力度。世易時移,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

事實上,1998年加入置地的蘇兆明,2000年晉升爲行政總裁。在出任置地行政總裁近7年的時間裡,蘇兆明積極進取。在他領導下的置地,不但重返香港房地產市場,斥巨資翻新包括遮打大廈在內的多幢中環物業,而且進軍北京、重慶、澳門房地產市場,業務由收縮變爲擴張。

03

拓展中國內地市場在商言商,單純作爲一個企業而言,怡和在中國商界依然是一個強大的存在。怡和集團有一些過硬的品牌及服務在中國內地受到重視,近年來其在中國內地的業務日漸擴大。我們僅看香港置地、牛奶國際、文華東方等三家公司的表現即可略見一斑。

置地

置地在中國內地的開拓,與之有著合作的兩個知名房地產商——萬通集團總裁馮侖和龍湖地產總經理吳亞軍的感觸,顯示了置地在業務方面的獨到之處。

2001年10月,置地公司與北京萬通集團聯合開發的“新城國際”項目正式啓動。“新城國際”位於北京CBD核心區,是CBD區域內的大型高級純居住社區。

在北京舉行的一個房地產論壇上,當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讓馮侖介紹萬通與置地合作的相關情況,馮侖說:跟置地談,主要是價值觀和做事方法、文化上比較認同。合作以後,置地帶給我們的,主要不是資本上的簡單增加,而是帶來很多細節上的幫助。他們對我們的理財方面、項目管理方面,給予了巨大幫助。比如說物業怎麼保值、增值,原來我們的想法非常簡單,出租就行了,而他們有一整套的技術來保證你的物業怎麼增值。比如他們作了一個判斷,在最貴的地方,做質量最好的房子,租給最有錢的人,用這種方式來贏得市場上的最高端客戶。

3年後的2004年10月,定位房地產高端市場的置地與重慶的知名地產商——龍湖地產在香港簽訂合作協議,雙方決定投資40億元,在重慶北部新區開發一個商業和住宅綜合的國際化標準小區——佔地1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的“大竹林”項目。

在媒體追問龍湖聯姻置地真相的訪談中,一向低調的龍湖地產總經理吳亞軍對記者打開了話匣子:2009年11月19日,龍湖地產在香港上市,吳亞軍一時成爲中國內地女首富(《福布斯》2009年中國富豪榜)。問:龍湖與置地的合作,首要目的是不是爲了融資?或是爲上市作準備?

吳:不是……與置地合作,首要目的是學習。學習置地一百多年的風險管理,學習置地一百多年的職業操守,學習置地一百多年的穩健和自律。本來,與國際平臺接軌是我規劃中兩三年後的事,因爲置地的主動接觸提前促成了這段姻緣。

問:“大竹林”項目,如果龍湖單獨開發應該會有更高利潤,爲什麼通過損失項目利潤的方式來換取學習機會?

吳:這不是損失,是學費。與置地合作,對龍湖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置地是一個高水平的老師和監督者,我們可以在國際化的平臺上,學習在國際規範下做事,學會把企業做到更透明,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體系。龍湖的理想是做百年老店,與置地合作,長遠的利益超過眼前的利益。如果不通過這樣的形式進行貼身合作,我們也無法學到一個屹立一百多年的國際化房企方方面面精微的東西。王石對聯姻的評價是:要珍惜。

問:投入、權利與利益的對半分配導致以前一個腦袋想事情、一個腦袋決定事情變成了兩個,這會不會帶來效率低下?

吳:置地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操守都是我敬重的……我們做事往往摸著石頭過河,而置地已經過完河了。他們一百多年修煉的專業素養,可以讓事情的準確率更高。馮侖告訴我,他們合作中有爭執,但團隊獲益極大。

問:接觸一年了,談談對置地團隊的印象?

吳:做事穩健、嚴謹,甚至顯得保守。牛奶國際

牛奶國際集團作爲亞洲著名的零售集團,業務遍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等地。業務範圍橫跨超市、健美產品零售店、便利店、家居用品店及食肆,擁有7Eleven在香港、中國華南地區和新加坡等地的經營權,分店衆多。

就在置地與重慶龍湖地產在香港正式簽訂合作協議的前10天,2004年10月9日,首家通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以獨資身份進入廣東省的香港零售企業——牛奶國際旗下的萬寧正式登陸廣東,其位於廣州的首家內地分店正式開業。

牛奶國際母公司怡和集團常務董事韋德樂在當天舉行的開幕禮上表示,CEPA的簽訂爲怡和的中國發展計劃帶來方便,亦將加快發展步伐。而萬寧成爲首家通過CEPA以獨資身份進入廣東省的零售連鎖店,標誌著怡和集團在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隨著內地政策不斷改善和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怡和集團拓展內地市場的速度加快。萬寧已在深圳、廣州、東莞等城市設有多家分店;美心西餅店也已落戶華南地區。

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6章 附錄(2)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4章 走向東方(3)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55章 附錄(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6章 附錄(2)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5章 走向東方(4)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55章 附錄(1)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3章 走向東方(2)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3章 走向東方(2)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章 走向東方(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55章 附錄(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56章 附錄(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2章 走向東方(1)第57章 附錄(3)第2章 走向東方(1)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27章 鐵路悲歡(2)
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6章 附錄(2)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4章 走向東方(3)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55章 附錄(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6章 附錄(2)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5章 走向東方(4)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55章 附錄(1)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3章 走向東方(2)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3章 走向東方(2)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章 走向東方(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1)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55章 附錄(1)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56章 附錄(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2章 走向東方(1)第57章 附錄(3)第2章 走向東方(1)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27章 鐵路悲歡(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青岛市| 临桂县| 调兵山市| 赞皇县| 长乐市| 天水市| 莱西市| 上思县| 林芝县| 林口县| 宝兴县| 阿勒泰市| 铁岭县| 丰都县| 孟村| 宁武县| 广州市| 澄城县| 多伦县| 修水县| 湟源县| 香河县| 安图县| 兴城市| 奎屯市| 梁平县| 淮安市| 宁武县| 东兴市| 陕西省| 楚雄市| 胶州市| 黔东| 武乡县| 裕民县| 鲁山县| 中西区| 盐津县| 天等县|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