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

05

飛剪船隊:鴉片貿易的制勝武器1833年,英國國會法案結束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壟斷特權,並於次年正式生效。在更大機會到來之前,在沿海貿易成功實踐之後,渣甸·馬地臣行決定以更大規模、更加系統的方式從事鴉片經營事業。

成功在於早作準備。在1831年3月10日的一封信裡,渣甸寫道:“我們的想法是,東印度公司的特許狀到期後,很可能有各式各樣的投機者加入貿易,這些人只是爲了匯兌而不考慮收益,除非是大規模的經營,而且必須搶先對手一步知道消息。”

敢於冒險和先人一步,正是渣甸和馬地臣在鴉片買賣上的成功之道。此時,不僅體現在拓展中國沿海鴉片銷售市場上,也體現在運載鴉片的交通工具上——渣甸·馬地臣行打造了一支往來於印度與中國,廣州與東部沿海之間的極具競爭力的飛剪船隊。

伶仃洋上的躉船,是常年停泊的“水上倉庫”與鴉片基地。存儲在躉船上的鴉片,由港腳船從印度遠道運來。在以機器爲動力的汽輪船出現之前,帆船在大海上航行,主要藉助於風力的推動。在印度洋及南中國海,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的東北季風,以及夏季的西南季風,主導著海上的航運。依靠這兩種季風,每年港腳船在夏天來到中國,冬季駛回印度;也正是受季風影響,普通的港腳船一年只能到中國跑一個來回。

伶仃洋鴉片走私基地的形成和對華鴉片貿易的擴大,使鴉片商們愈來愈不滿足於一年只到中國做一次鴉片生意。如果一年之中能來中國多跑幾趟買賣,那將是翻倍的利潤。尤其是每年新年之始,更是他們備感嘆息的時候,因爲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鴉片開市拍賣,此時鴉片價格較低,如能運到中國銷售,獲利一定豐厚。可惜此時正是東北季風勁吹之時,港腳船無法來華。在這種情況下,鴉片商們迫切需要新型船隻的出現。再說已經在中國東南沿海的鴉片銷售中挖到金礦的渣甸·馬地臣行,也需要更多飛剪船的投入。於是,一種專爲對華鴉片走私之用的新式船隻應運而生,這就是鴉片飛剪船。

速度是成功的關鍵。在鴉片飛剪船方面,渣甸再一次跑在了其他鴉片商的前面。其中,“紅海盜號”(RedRover)和“仙女號”(Fairy),是渣甸最值得一提的兩艘鴉片飛剪船。

1829年建造於印度的“紅海盜號”,屬曾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後轉業爲商船船長的克里夫頓(WClifton)所有。

這艘排水量254噸、全長30米的“紅海盜號”創造了跨洋運輸鴉片的歷史,在86天內完成了從孟加拉國到中國的往返航程。後來,這艘飛剪船更創造過18天內完成從加爾各答到伶仃洋的紀錄。“紅海盜號”出現後,其他鴉片商紛紛效仿,大批飛剪船被投放到對華貿易中。較著名的有:“精靈號”、“格蘭特女士號”(LadyGrant)、“赫伯特·科普頓爵士號”(SirHerbertCompton)、“架華治家族號”(CowasjeeFamily)、“愛德賽號”(Ardaseer)、“愛娜號”(Ann)、“羅博·羅易號”(RobRoy)、“珍珠號”(Pearl)等。

1833年年初,在克里夫頓的周旋下,渣甸·馬地臣行買下了“紅海盜號”克里夫頓以外的另一半股份。3年後的1836年,克里夫頓在賺得盆滿鉢滿之後決定退休享受生活時,將自己的股權也賣給了渣甸·馬地臣行。於是,渣甸·馬地臣行成爲了“紅海盜號”的唯一擁有者。

渣甸·馬地臣行不能不提的第二艘飛剪船,就是著名的“仙女號”。它雖然比“紅海盜號”要小得多——噸數才161噸、長235米,但卻是第一艘專爲渣甸·馬地臣行建造的飛剪船。建造期間,渣甸從船內設施到船員配備,都不厭其詳地寫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1833年6月20日,滿載貨品的“仙女號”離開英國利物浦開始它的處女航,5個多月後停靠在伶仃洋上。隨它前來的,還有渣甸的外甥、後來成爲怡和洋行合夥人的安德魯·江斯同(AndrewJohnstone)。

1833年秋,渣甸派遣“楊格少校號”(ColonelYoung)駐紮在泉州灣外作爲定點“買賣”或“供貨”的鴉片躉船;“仙女號”則往來於泉州與廣州之間,將鴉片由伶仃洋運到泉州灣,然後再將所售鴉片銀錢運回。“仙女號”爲渣甸·馬地臣行僅僅服役了3年。1836年,“仙女號”攜帶著7萬元鴉片款返航時,突然不知所終。事後得知,是6名馬尼拉水手殺害了船長、大副和二副後,將船開到呂宋島附近鑿穿沉海。這些水手日後試圖在馬尼拉出售手中的贓物時,被渣甸·馬地臣行的代理商發現並抓獲歸案。“紅海盜號”爲怡和洋行服役了約20年後,1853年7月從加爾各答出發前往廣州時,同樣突然不知去向。人們猜測,或許是在孟加拉灣遭遇大風暴而沉沒。不過,像“仙女號”一樣被劫奪也未可知。

“仙女號”作爲往來於伶仃洋與泉州灣的聯繫船,有時也直接將鴉片運送到一些沿海的城鎮和鄉村,是渣甸·馬地臣行的第一艘“沿海航船”(Coaster)。“楊格少校號”作爲鴉片躉船停靠在泉州灣,意味著渣甸·馬地臣行又一個固定的鴉片基地的建立。渣甸·馬地臣行和顛地行的幾艘中型船隻,還停泊在南澳島從事鴉片貿易。

由躉船、飛剪船和沿海航船構成的一支完整的鴉片貿易船隊組建了起來。渣甸·馬地臣行購買了“壯士號”、“馬葉斯小姐號”(LadyMayes)及“小神仙號”等船隻,建造了更多造型美觀而速度飛快的鴉片飛剪船。到1836年,渣甸·馬地臣行已經有了20艘包括飛剪船、雙桅帆船和縱帆船在內的各類船隻所組成的船隊。

06

“成功”北拓:從澳門到舟山中國東南部的沿海貿易,在渣甸·馬地臣行的鴉片生意中,佔據著愈來愈重的分量。鴉片貿易在急速發展,並不斷向北拓展。

在東南沿海一帶做鴉片生意時,渣甸·馬地臣行和顛地行等鴉片商與當地官員和鴉片販打交道要容易得多,售價比珠江三角洲一帶也要高出許多;但即使這樣,也依然要低於一些中國二手鴉片販的價格。

1834年,渣甸要求“楊格少校號”船長里斯(Rees)前往臺灣,調查當地走私鴉片的可能性。

1836年,渣甸希望船長去往更北的舟山開闢市場。渣甸在一封信中寫道:“要是能派一艘船去舟山羣島,在那裡待上三四個月甚至半年,可行嗎?在那一帶,煙價很高,只要有股韌勁和處理得法,不忘向官員行賄,我想,我們會很成功的。”

1838年1月,渣甸下令讓“芬得利總督號”(GovernorFindlay)爲中國的煙販將鴉片運到長江口,同時希望能打開舟山市場。同年5月,馬地臣不無欣慰地寫道:“沿海貿易如願興盛起來,新近我們已將它擴展到了舟山。”

同一年《中國叢報》上的一篇文章這樣描述:“現在,從澳門到舟山的中國沿海,是20艘鴉片船經常往返航行的區域。廣州水域則變成了30多艘鴉片船的大型集合地。在澳門,除了幾家商行在大規模地從事鴉片貿易外,還有五六十個小商販也在按斤論塊地分售鴉片。”龔纓晏:鴉片的傳播與對華鴉片貿易,東方出版社,北京,1999,271頁。

成立不到幾年的渣甸·馬地臣行,在鴉片運輸和銷售領域建立起了超強的實力。如果說有什麼競爭對手的話,那就是顛地行(寶順洋行)。

在長達幾十年的競爭中,這兩大行之間善意的合作不多,更多的是兩者互不相讓的競爭和算計。不過,1836年,它們在泉州卻有過一個罕見的合作計劃,即雙方試圖聯手與泉州的地方官員達成一個協定。顛地與渣甸聯合提議,每年支付泉州相關官員2萬元,條件是不許別的鴉片商在港內售賣鴉片。

渣甸在1835年3月曾寫信給在泉州灣的“楊格少校號”船長里斯說:“如果你能設法使中國官員除了你自己一幫人之外,對別人都加以攻擊,那就太好不過了。我主要擔心的是,人數一多會使政府憎惡煙商和船伕。而各商行之間的競爭也會大大降低(鴉片)售價。”

向當地政府交點“保護費”,既可減少競爭,又有助於鴉片的高價售出,自然是個不錯的合作,但每年2萬元就想一勞永逸地堵住部分貪婪的當地官員的嘴,卻並不容易。泉州方面的有關官員稱,還得再交一筆錢以支付官船的開銷。

最後,這兩家大鴉片商與當地不法官員的交易未能達成。渣甸·馬地臣行與顛地行合作賄賂泉州官員一事泡湯。

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4章 走向東方(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56章 附錄(2)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4章 走向東方(3)第57章 附錄(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3章 走向東方(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章 走向東方(3)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57章 附錄(3)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4章 走向東方(3)第55章 附錄(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3章 走向東方(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57章 附錄(3)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3章 走向東方(2)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50章 黯然撤離(4)
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4章 走向東方(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56章 附錄(2)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4章 走向東方(3)第57章 附錄(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3章 走向東方(2)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4章 走向東方(3)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57章 附錄(3)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33章 工貿制勝(1)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4章 走向東方(3)第55章 附錄(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3章 走向東方(2)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57章 附錄(3)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43章 風雨飄搖(1)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3章 走向東方(2)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15章 從禁菸到戰爭(1)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50章 黯然撤離(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和硕县| 萝北县| 巴塘县| 汤阴县| 荆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宁远县| 大丰市| 克拉玛依市| 铜梁县| 晋州市| 泰兴市| 定陶县| 桂阳县| 和田市| 广南县| 绥芬河市| 奎屯市| 安岳县| 屯留县| 望奎县| 海城市| 山丹县| 宁都县| 萍乡市| 宁国市| 寿光市| 安康市| 乌恰县| 崇阳县| 黑山县| 博野县| 枝江市| 阿克陶县| 通海县| 奉贤区| 涡阳县| 汝州市| 龙州县|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