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

1810年,北京城裡又查獲一個鴉片煙販。嘉慶皇帝震怒不已併發布諭旨,要求北京各城門嚴查密訪。同時,廣東、福建方面更需嚴格查處,務求斷其來源,不得敷衍了事,視中央律令爲一紙空文。

1811年年初新任兩廣總督的鬆筠,於當年6月26日在澳門約見了東印度公司廣州管委會的負責人。鬆筠說,他已經收到皇上的特別諭旨,加強禁止鴉片買賣這種非法貿易,希望東印度公司合作,阻止這些危害無窮的鴉片。鴉片擴散的責任,無疑在東印度公司方面,因爲鴉片的來源主要來自於不列顛殖民地……

會談後,東印度公司撰寫的一份報告指出:“當我們注意到總督上述關於鴉片的談話時,我們完全相信,這只不過是形式,而沒有一點會採取任何有效步驟來查禁這一貿易的意思。衆所周知,政府官員一直認爲默許這種貿易是符合他們自身利益的。”

在這種背景下,比爾·麥尼克行經營鴉片越發大膽起來。1813年11月,比爾·麥尼克行的主要合夥人比爾與澳門的葡萄牙法官阿里阿加(Arriaga)聯合,進行鴉片投機買賣(澳門法律禁止法官從事任何貿易活動)。比爾提供資金867萬西班牙元,鴉片的實際交易則由阿里阿加經營,盈虧雙方分攤。

第二年(1814),比爾又以900箱鴉片作抵押,要求東印度公司廣州方面向孟加拉國簽發相當於80萬西班牙元的匯票,比爾保證幾個月內還款,同時每月支付1%的利息。東印度公司對比爾在鴉片貿易中的才能,顯然十分信任,因此大筆一揮簽出了這筆鉅款。

鴉片商人的鑽營,東印度公司方面的保護,連同清代官員的和失職,鴉片走私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日益發展。1815年,一起轟動一時的鴉片案在澳門爆發,鴉片貿易從此發生了重大變化。

05

澳門:賄賂基金的設立在這個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基金很多,但公然成立以賄賂政府官員爲目的的專項基金,則可謂世所罕見。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澳門,卻存在一個由澳門葡萄牙當局發起專門賄賂中國官員的“賄賂基金”。

澳門賄賂基金的設立,源於1815年廣東地方政府嚴厲查禁鴉片。而廣東地方政府嚴查鴉片,則是由一起發生在澳門的鴉片案件所引發。

我們從東印度公司留下的史料中,可以大致復原出這起案件的全貌。事件的前後經過,充滿了戲劇性,也立體地呈現了清朝的官場百態。

5年前(1810)投降清軍的著名海盜首領阿保仔(又叫張保、張保仔),這時任清朝的廈門近海水師長官。本人即是“癮君子”的阿保仔,憑藉過去熟知鴉片貿易實情的經驗,抓捕了若干艘鴉片走私船,他的初衷實際上不過是想給自己撈些好處而已。但是他審訊被捕者後,得知澳門有一個特大鴉片走私窩點。於是,他立即將這一情報上報,閩浙總督隨即將此知會兩廣總督。

根據這一情報,1815年春,廣東香山縣的官員迅速採取行動,逮捕了以朱梅官爲首的6名主要鴉片販子。香山縣官員於是乘機敲詐,對這些鴉片販子透出口風:交8萬銀元即可放人。由於勒索金額過大,香山縣官員的要求遭到拒絕。於是,此6名犯罪嫌疑人依法被解送到廣州。在一番行刑逼供之後,他們被迫供認了販賣鴉片的事實。

兩廣總督蔣攸銛隨後將這一事件上奏朝廷。奏摺內容大致如下:

朱梅官等六人帶著布匹與茶葉,在澳門與葡萄牙人安多利(Antony)交易胡椒、海蔘等物。安多利在尚欠三千四百八十西班牙元的情況下,準備在嘉慶十九年(1814)九月末回國,且所乘之船已停泊於香山縣外海之上。朱梅官等人要他付清所欠之款,安多利於是商借於偶然在場的葡萄牙船船長。船長說銀元沒有,只有鴉片。最後,朱梅官等人接受一百二十筒(每筒重約二斤七八兩)鴉片,並將鴉片售予過往不相識的小船,得銀三千八百四十元。

天高皇帝遠。一起重大的鴉片走私案,在蔣攸銛的上奏中被大事化小。地方政府向中央瞞報實情可謂不絕如縷。但令人驚歎的是,蔣攸銛在上奏中,將事件編織得如此逼真,不由得皇上不信。上諭稱:“朱梅官等著革職,先於犯事地方枷號一個月,滿日,發黑龍江充當苦差。”

蔣攸銛不敢等閒視之。以澳門鴉片案爲契機,在與粵海關監督商量後,蔣攸銛奏請制定嚴禁鴉片的條規,並獲朝廷認可。

禁菸章程除了規定各種處罰之外,一個主要內容是:運貨到澳門的葡萄牙船須逐船查驗。如夾帶有鴉片等違禁貨物,則禁止該船一切貿易,斥其退去。

根據這個章程,澳門不再是一個安全的鴉片走私基地,澳門的鴉片貿易從而遭受重大打擊。前面提到比爾要求東印度公司簽發相當於80萬西班牙元的鉅額匯票,並保證幾個月內償還。結果,由於新禁菸令的頒佈,比爾從印度販運來的鴉片銷路不暢,阿里阿加更因揮霍而欠下比爾178萬西班牙元。受到雙重打擊的比爾,根本無法還清所欠東印度公司的債務,最後只得潛逃。

鴉片走私的衰落,嚴重影響著澳門的繁榮與澳門當局的財政收入。澳葡當局不得不想出一些措施進行補救。他們深知,中國的禁菸能否取得成效,關鍵在於清政府的官員是否認真查禁。因此,他們採用的辦法簡單而直接——行賄清朝官員。

澳葡當局對運入澳門的鴉片採取每箱徵收40西班牙元,建立一個基金,以賄賂當地的中國官員。這筆攤派款以“公開的方式”徵收,由購買鴉片者支付,而不是由將鴉片輸入澳門的進口者支付。按當時每年的鴉片銷售量(約2500箱)計算,每年可徵得10萬西班牙元。

澳葡當局採取的另一個措施是,重申1805年制定的關於禁止非葡萄牙船隻所運鴉片進入澳門的規定,以便將英國人從澳門的鴉片市場上排斥出去,確保自身利益。

06

渣甸與馬地臣早期的鴉片買賣澳葡當局上述限制的實行,導致英國的鴉片船隻愈來愈多地開往廣州黃埔。在澳門,英國的鴉片船必須向葡萄牙當局交納高額稅收;而在黃埔,則無須交納任何稅金,因爲這裡的鴉片貿易本來就屬非法走私。在澳門,英國鴉片商必須通過葡萄牙代理人進行鴉片貿易,貿易所得利潤的一部分,要被葡萄牙代理人所分享;而在黃埔,外國鴉片商可直接同中國煙販交易,所得利潤不會旁落,只是風險增大了而已。因此,黃埔逐漸成爲一個繁榮的鴉片貿易基地,鴉片貿易開始進入一個大“繁榮”的時代。

鴉片流入黃埔的方式多種多樣:英國鴉片商或與中國煙販內外勾結,在進入黃埔前即將鴉片從船上取出,偷越關卡運入內地;或將鴉片藏在貨船底部,上蓋其他貨物,僞裝後進入黃埔;或與清朝官吏及保商相勾結,公然走私。

1819年,一些新的英國散商加入到鴉片貿易中來。當馬地臣1819年到達黃埔後,他向其印度鴉片貨主報告說:“行商一般不肯承保鴉片船隻,須要誘哄他們落入圈套。”

也就在這一年(1819),渣甸來到廣州。作爲自由代理商,他開始爲麥尼克行經營鴉片生意。

鴉片價格暴漲,讓這些鴉片經營者喜不自勝。泰勒興奮地寫道:“鴉片像黃金一樣,我可以隨時賣出。”當時主要的鴉片代理人之一——達衛森不無得意地說:“再也沒有比銷售鴉片更簡單的事了。”另一主要鴉片代理商麥尼克要求在孟加拉國的客戶儘量收購鴉片。他認爲剛從加爾各答給他發來25箱鴉片的一個鴉片商膽子太小,他寫信強調:“我們誠懇地希望你所發來的,是十倍於此的數量。”

然而,鴉片價格暴漲過後,接著就是大跌。“這個政府剛剛採用的禁止鴉片在中國消費的嚴厲辦法”,造成了價格的猛跌。因此,麥尼克趕緊大量拋售鴉片。同時,麥尼克行向加爾各答發出緊急函件,要求立即取消買進期貨的合同。泰勒則在鴉片價格低迷的時候,於1820年8月鬱鬱而終,剩下幾近破產的馬地臣。

鴉片價格的這種大起大落,原因在於清政府飄忽不定的執法決心。1820年3月,官府下令達衛森將“老師傅號”鴉片船駛離黃埔,並聲明“送錢也沒用”。在4月和7月,兩廣總督和粵海關監督再次下令,責成行商搜查所有外國船隻是否攜帶鴉片,並要爲他們所擔保的船隻負起全責。

但是,官方禁菸時鬆時緊,販賣鴉片的吸引力始終存在,經營鴉片對於英國散商來說依舊是首選。

1821年7月,馬地臣成爲伊沙瑞行的合夥人,西班牙人伊沙瑞與加爾各答的大商家拉羅瑞商行聯繫緊密,馬地臣找到新的合夥人之後,開始慢慢走上成功之路。

爲人謹慎而心細的渣甸此時早已熟識東方。在馬地臣成爲伊沙瑞行合夥人的第二年(1822),38歲的渣甸下定決心將生意重心放在廣州,建立起一家經營麻爾窪鴉片的代理行,集中主要精力從事鴉片買賣。

07

“葉恆澍案”引發的禁菸行動澳門葡萄牙當局成立了賄賂基金後,在澳門的葉恆澍(葡人稱其爲阿西)正是充當將葡萄牙人的賄款轉交給清朝官員的中間人,同時也是澳門的一個主要鴉片商。1821年9月,葉恆澍因捲入一起極其殘忍的兇殺案而被捕。在獄中,他供出了澳門的葡萄牙人向中國官員行賄的事實:一些官員從每箱鴉片中提取一定數額的贓款,另一些官員則每年一次性地領取一筆贓款。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檔案材料和國外其他相關史料,爲我們記下了以上“葉恆澍案”的梗概。然而,兩廣總督阮元的上奏,卻與前述蔣攸銛的上奏一樣,採用了隱瞞事實真相的做法,其奏摺內容大致如下:

葉恆澍曾以捐納得州同知虛銜,在澳門經營漁業。道光元年(1820)七月,葉船停泊在娘媽閣時,偶然遇到來澳門貿易的熟人陳五。陳五告訴葉,有一批鴉片買不買,每斤12銀元。於是,葉與同夥一起湊齊1320銀元,向陳五購入110斤,之後倒手以每斤16銀元的價格賣給了他人。隨後,葉被逮捕。

按阮元上奏,葉恆澍案不過是一起普通的私人鴉片買賣案而已。葉恆澍被以販賣鴉片一次定罪,奏請枷號一月,發近邊充軍(到達配所後再杖一百)。

官員出於逃避責任,在上奏中隱瞞和歪曲事實真相的做法,一直到鴉片戰爭期間不絕於史籍,兩廣總督鄧廷楨、靖逆將軍奕山、兩江總督伊里布、欽差大臣琦善、參贊大臣楊芳等,沒有不隱瞞真相、謊報實情的。參見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三聯書店,北京,2005。其結果自然是北京的中央朝廷無法獲得充分且正確的情報,從而無法準確作出決策。井上裕正著,胡修之譯:關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鴉片問題,原文載《東洋史研究》第41卷第1號(收錄於《外國學者論鴉片戰爭與林則徐》一書)。

與上任總督一樣,阮元在向中央朝廷虛報案情後,同樣以葉恆澍案爲契機,推行了英國散商查理·麥尼克所說的“記憶中最猛烈的”鴉片禁令和禁菸行動。這次大規模的禁菸行動,正是以彈劾公行商人伍敦元爲序幕而展開的。

在發生葉恆澍案後、向朝廷上奏前,阮元以鴉片貿易不能徹底禁絕,責任在於公行商人不遵守禁令爲由,彈劾了當時的十三行總商伍敦元,並奏請摘去伍敦元的三品頂戴。由於阮元在上報程序上,先奏請處理伍敦元,後上報葉恆澍案情,從而使得這兩件有關聯的事件,變成了兩不相干的事情。

行商成了禁菸不嚴的替罪羊。阮元彈劾行商首領伍敦元的理由,是行商代表政府直接與外國商人打交道,所以“洋商與夷人最爲切近,夷船私帶鴉片,即能瞞臣等之耳目,斷不能瞞該商等之耳目”。

結果,伍敦元的三品頂戴被摘去。政府重申禁止鴉片,凡外船有運入鴉片者,人貨罰沒。

對於葉恆澍案引發出嚴厲的查禁鴉片行動,馬地臣後來寫道:“這個卑鄙的阿西(近來在澳門的主要煙販),已經被判發配到冰天雪地的地方,但是他仍關押在此地的監牢。他似乎曾向北京控告,暴露官吏的愛財和貪污,並拿出他幾年來向他們行賄的賬簿作爲證明……盼望北京派遣一位欽差來審判這個案件。”1822年5月17日,參見格林堡著,康成譯:鴉片戰爭前中英通商史,商務印書館,北京,1961,110頁。

這次以彈劾伍敦元爲序幕展開的查禁鴉片行動,在廣州禁菸和鴉片貿易史上影響深遠。1821年11月12日,以伍敦元爲首的公行商人,向外國方面發出通告:停泊在黃埔的鴉片走私船隻即刻退出,否則將報告官府;以後只有出具不裝載鴉片的甘結甘結,舊時交給官府的一種字據,表示願意承當某種義務或責任,如果不履行諾言,甘願接受處罰。——編者注,纔對該船擔保,允許進行交易。

公行商人同時還告發了停泊在黃埔的四艘裝有鴉片的英國船“墨羅佩號”(Melope)、“胡蘭號”(Hooghly)、“尤吉尼亞號”(Eugenia),以及美國船“艾米利號”(Emily)。其中,前三艘船都與馬地臣有關。

四艘船緩緩開出黃埔,退到了伶仃洋上。從1821年起,以黃埔爲中心的鴉片走私活動走向沒落,鴉片貿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伶仃洋時代。

08

艱難抉擇:伶仃洋鴉片基地的確立黃埔無以爲繼,哪裡纔是下一個安全而合適的鴉片貿易基地?鴉片商們一度舉棋不定,爭論不休。葡萄牙人當然希望鴉片商們選擇澳門,從而重新樹立澳門的鴉片貿易龍頭地位並直接獲益。但在這些鴉片商們看來,澳門有著顯而易見的缺點:中國只是聽由葡萄牙人使用此地,中國政府的禁菸措施隨時可以掐斷鴉片交易。

馬地臣就強烈地反對以澳門爲基地。他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寫道:“葡萄牙居留地對中國當局的仰賴,就我們看來,是此計劃中無法克服的障礙。迄今,吸食者不願對中國官吏的剝削屈服時,尚可訴諸廣州和伶仃洋的市場。但是,如果照著葡萄牙人的提議及期盼,就如同把鴉片接連不斷地放到中國官吏唾手可得的範圍內,這就很難預料中國官吏可能會貪心到何種前所未聞的地步。”

此外,澳葡官方的無能,並且辦事不公,讓渣甸和馬地臣看來,除了可輕易用錢買通之外,對唯一的法官“不能假定他懂得多少法律”。要想取得“公平正義”,得向遠在歐洲的里斯本運用影響力。

渣甸認爲,澳葡當局的“行事原則,完全不能使當地的外國人感到財產有所保障”。因此,利用澳門作爲轉運港,顯然毫無希望。

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5章 走向東方(4)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55章 附錄(1)第56章 附錄(2)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57章 附錄(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55章 附錄(1)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57章 附錄(3)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4章 走向東方(3)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55章 附錄(1)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3章 走向東方(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2章 走向東方(1)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6章 附錄(2)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2章 走向東方(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
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5章 走向東方(4)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55章 附錄(1)第56章 附錄(2)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57章 附錄(3)第19章 香港上海時代(2)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55章 附錄(1)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32章 金融強權(4)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27章 鐵路悲歡(2)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57章 附錄(3)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36章 轉折年代(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37章 轉折年代(2)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4章 走向東方(3)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55章 附錄(1)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3章 走向東方(2)第3章 走向東方(2)第38章 轉折年代(3)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2章 走向東方(1)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35章 工貿制勝(3)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51章 黯然撤離(5)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56章 附錄(2)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2)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34章 工貿制勝(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24章 逐鹿航運(4)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16章 從禁菸到戰爭(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爭(3)第2章 走向東方(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芦山县| 连江县| 汉中市| 巧家县| 贵南县| 资源县| 三原县| 新龙县| 崇阳县| 福安市| 抚顺市| 栾城县| 黄龙县| 连州市| 改则县| 集贤县| 托里县| 环江| 泸州市| 建昌县| 科技| 凌云县| 大同市| 申扎县| 上虞市| 任丘市| 华坪县| 军事| 汝阳县| 抚宁县| 长丰县| 星子县| 华亭县| 临海市| 济源市| 廊坊市| 宁安市| 临江市| 崇阳县|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