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章 無遠弗屆(4)

“怡和除了擔任代理外,亦自設保險公司,承保利潤最高的業(yè)務。我們的核心業(yè)務大都是‘靠關係’,由附屬公司、商業(yè)夥伴、屬下代理行的客戶和朋友轉(zhuǎn)介而來。記得當年怡和成爲仁孚的大股東,而仁孚則獨家代理香港的平治汽車(即奔馳牌轎車),怡和的主席通知我將仁孚的所有保險業(yè)務轉(zhuǎn)交給怡和處理;但另一方面,向來直截了當?shù)娜舒诳偛脛t強烈警告我們不要沾手他們的保險業(yè)務。幸好最後雙方也能達成可接受的方案。”1973年來到香港任職怡和的沈茂輝(MichaelSomerville)說。馮邦彥、饒美蛟:厚生利羣:香港保險史(1841~2008),三聯(lián)書店,香港,2009,154頁。

“一直以來,香港的保險市場以水險和火險爲主,大部分生意來自制造業(yè)和紡織業(yè),保單通常是來自收取傭金的代理,當時尚未有‘經(jīng)紀’概念。怡和的傭金代理部十分強大。”沈茂輝說。後來市場發(fā)生變化:車輛大幅增加、勞保成爲法定保險、多項重要基建工程上馬,如興建海底隧道、香港仔隧道、萬宜水庫和地鐵等項目,促使20世紀70年代初首次引進工程全險。工程全險的出現(xiàn),加上香港的航空業(yè)、航運業(yè)日益蓬勃,吸引多家大型海外保險經(jīng)紀公司來港,他們擁有專門技術,努力進佔新興市場,對舊有“靠關係”做生意的手法嗤之以鼻。

本地保險公司和代理商由於缺乏技術和能力,面對國際經(jīng)紀行突如其來的新挑戰(zhàn),沈茂輝說:“當我出任怡和保險部主管時,將經(jīng)紀、保險公司和代理的角色合併起來,這情況很快便改變了。”面對新形勢,怡和積極應對,快速轉(zhuǎn)型,趕上了時代發(fā)展的步伐。1972年,怡和將經(jīng)紀業(yè)務分拆獨立爲JardineInsuranceBrokers。第二年,怡和開始招募大學畢業(yè)生,出任保險見習管理人員,使保險業(yè)逐步走上了專業(yè)化。怡和旗下的隆德保險公司和火燭保險公司,也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不過,後來怡和將隆德保險和火燭保險的6成承保業(yè)務售予美國大陸保險公司(ContinentalInsurance)。1987年,怡和將火燭保險餘下40%的承保業(yè)務也售出。

08

繁榮東移:銅鑼灣擴張置地吞併牛奶公司後,最有利可圖的是獲得了牛奶公司在銅鑼灣的大片土地。置地隨即發(fā)揮所長,將所獲土地加以發(fā)展。

銅鑼灣原本就是置地母公司怡和洋行在香港的發(fā)源地,1841年6月義律首次就港島相關地段公開拍賣時,怡和洋行投得的便是銅鑼灣的東角。對此,怡和在慶祝成立100週年時編撰的《怡和洋行百年史略》一書寫道:“(港島)土地拍賣開始於1841年6月14日,渣甸·馬地臣行獲得了好幾幅(塊)土地。他們(馬地臣等)在東角修建了房屋,在那裡建立了總部。一座簡易的貨棧,延續(xù)使用到1923年。東角的辦事處一直用到1864年,後來遷移到更靠近香港中區(qū)的地方,原來的建築物改用做普通食堂了,直到1923年東角舊址出售爲止。”Jardine,Matheson&CoafterwardsJardine,Matheson&CoLimited:anoutlineofthehistoryofaChinaHouseforahundredyears1832-1932,London,1934p26.

1972年8月,銅鑼灣至紅磡的海底隧道正式通車。隨後,銅鑼灣逐漸成爲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大量寫字樓開始興建起來。其中,最矚目的正是走出中環(huán)的置地在這裡的發(fā)展。

事實上,20世紀60年代,港英政府已決定興建紅磡海底隧道,連接港島與九龍半島。海底隧道修建,銅鑼灣成爲繁華商業(yè)區(qū)勢所必然,因此,地價已經(jīng)急升,成爲商家必爭之地。亨利·凱瑟克也正是看到牛奶公司在銅鑼灣擁有大片牛房、冰廠,潛質(zhì)優(yōu)厚,纔打起牛奶公司主意的。

1973年,由置地公司聯(lián)合其他機構斥資12億港元打造的怡東酒店正式開業(yè)。擁有上千間客房的怡東酒店,成爲當時全港最大的酒店,也是當時社會名流聚會和休閒的場所。

1975年,置地在銅鑼灣興建的世界貿(mào)易中心落成,早期世貿(mào)中心曾開設有碧麗宮夜總會,由伍舜德、伍沾德兄弟創(chuàng)辦,怡和擁有股份的美心飲食集團則在這裡開設了美心皇宮大酒樓,在當時的香港均頗有名聲。

1978年,置地斥巨資將牛奶公司在銅鑼灣的冰廠改建爲氣派豪華的溫沙公爵大廈(今皇室大廈)。樓高41層的溫沙公爵大廈建築面積逾81萬平方英尺,可供租用面積60萬平方英尺,是區(qū)內(nèi)最爲龐大的商業(yè)大廈。

與此同時,在置地的領導下,牛奶公司逐漸發(fā)展成一家龐大的食品批發(fā)零售集團,旗下的惠康超市成爲香港兩大超市集團之一,其分支機構遍佈港九各個角落。

通過以上對怡和在香港發(fā)展的勾勒和描述,人們或許不難理解在香港生活多年的休斯(RichardHughes)所說,實際統(tǒng)治香港的不只是港督,還有怡和與匯豐這些財雄勢大的英資財團。人們也不難看到,香港的政治和經(jīng)濟命脈,主要由殖民地政府官員和有著龐大影響力的經(jīng)濟精英共同操控著。

怡和的影響力不僅在於參與香港高層政治和經(jīng)濟決策,對香港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其所掌控的經(jīng)濟領域,滲透於人們?nèi)粘I钪械囊率匙⌒小T谙愀圻@片土地上,無論是長住於此的香港市民,還是來港經(jīng)商或旅遊的外地人士,無時無刻不被怡和所構建的商業(yè)王國所包圍。從以下這段白描中,便約略可見怡和在香港的影響力之一斑:

“怡和的業(yè)務規(guī)模宏大,無遠弗屆。即使你只是偶爾來港數(shù)天,亦會不期然與怡和扯上關係。在你步下飛機的一剎那,香港機場服務公司(怡和佔50%股權)的僱員,便會協(xié)助你搬運行李。其後,接待你前往酒店的汽車,極可能是仁孚(怡和佔75%的股權)負責經(jīng)營的平治牌房車(奔馳牌轎車),在酒店方面,最受銀行家偏愛的文華酒店,屬於怡和聯(lián)營機構置地公司的物業(yè)。至於商界人士,自當十分熟悉怡和與倫敦RobertFleming合辦的怡富投資有限公司。

“假如你喜歡逛公司的話,你或會選購經(jīng)由怡和代理的迪奧服裝(DIOR,香港譯爲姬仙蒂柯)、登喜路高級產(chǎn)品、錦囊相機、白馬威士忌和軒尼詩干邑。同時,你亦大有機會光顧置地屬下的超級市場,購買一些日常用品。身在香港這個繁忙都市,必然無法避開金門建築公司(怡和全資附屬機構)的推土機發(fā)出的噪聲和煙塵。

“事實上,外國遊客亦很難不踏足怡和的物業(yè),因爲大部分中區(qū)商廈均屬於置地公司所有,其中包括置地廣場和康樂大廈。當你離開香港時,你亦可能會搭乘怡和代理航空公司的班機。在離開之前,你使用的仍是怡和的服務;機場貨運和機場保安等空運事業(yè),都是怡和屬下的企業(yè)。”韋怡仁:老牌英資集團怡和何去何從?載香港:信報財經(jīng)月刊,六卷十二期,46~47頁,轉(zhuǎn)譯自《國際機構投資者》1983年1月號。

09

國際化:海外發(fā)展第一波怡和不僅迅速地穩(wěn)固了香港這個根據(jù)地,同時也加快了海外投資步伐,力求在全球各地分散投資,實現(xiàn)業(yè)務國際化。

1954年,怡和撤離中國內(nèi)地之後,開始以香港爲基地重新佈局。1954年,怡和在新加坡收購了亨利·窩夫有限公司(HenryWaugh&Co)——一家分支機構遍佈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兼營進口、工程承包及代理業(yè)務的頗具規(guī)模的商行,這正是怡和實施新的國際化戰(zhàn)略的起點。

1961年,怡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同一年,亨利·窩夫有限公司更名爲怡和窩夫有限公司(JardineWaughLtd)。

1963年,怡和進一步向澳大利亞擴展。在悉尼設立辦事處後,即在當?shù)厥召徚速Q(mào)易、地產(chǎn)、保險、運輸?shù)榷嗉夜镜墓蓹唷?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中國爆發(fā)長達10年的“**”。香港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也一度惡化,怡和因此而加快了海外投資的步伐。

1973年2月,怡和在香港股市崩潰之前的巔峰時期,大量配股集資275億港元向海外投資。同年,怡和收購了美國夏威夷的戴惠施有限公司(TheoHDavies)。戴惠施公司在夏威夷及菲律賓擁有4萬畝甘蔗園、2家制糖廠及多家保險、旅遊、航運公司,是一家經(jīng)營糖業(yè)及貿(mào)易業(yè)務的大型公司。同年,怡和還通過倫敦的馬地臣公司收購了在倫敦市中心區(qū)擁有多幢商業(yè)大廈及地段的怡仁置業(yè)有限公司。

怡和的保險業(yè)務也在這一年取得顯著擴展:收購了4家英國保險公司、1家美國公司,組成保險經(jīng)紀業(yè)務核心,在世界多個地方設立辦事處,提供保險批發(fā)及零售經(jīng)紀服務。

20世紀70年代中期,怡和的勢力進一步擴展到南非、中東地區(qū)。

1975年,怡和收購了南非的雷里斯聯(lián)合股份有限公司(RenniesConsolidatedHoldingLtd)。這家公司在南部非洲8個國家經(jīng)營船務、運輸、酒店經(jīng)營及貿(mào)易業(yè)務。1976年,怡和收購了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均設有分支機構的中東運輸貿(mào)易有限公司(TransportingandtradingCompanyInc)。

連年大規(guī)模向海外投資,到1977年,怡和集團在海外資產(chǎn)所佔比重已超過60%。

怡和在海外經(jīng)營的業(yè)務,正像時人所描述的那樣極其多元化:“在夏威夷生產(chǎn)食糧,在菲律賓從事榨糖業(yè),在東南亞負責離岸油田設施建造和維修業(yè)務,在中國生產(chǎn)迅達電梯,在南韓(韓國——引者)供應藝術創(chuàng)作器材,在沙特阿拉伯興建公路及在南非開設假日酒店。此外,怡和亦有經(jīng)營航運、財務和貿(mào)易業(yè)……”韋怡仁:老牌英資集團怡和何去何從?載香港:信報財經(jīng)月刊,六卷十二期,47頁。

怡和爲何如此大踏步地走出香港、大規(guī)模投資海外?對此,怡和大班紐壁堅(1975年接替亨利·凱瑟克)稱:怡和集團的規(guī)模實在過於龐大,就以投資情況而言,怡和在本港業(yè)務所獲純利已高達15億港元,業(yè)務範圍亦已分佈於每一角落,假如再作擴張,會遭人指責怡和壟斷本港的所有工商活動;另一方面,假如將投資全部集中在本港,會使集團業(yè)務發(fā)展受限,集團進行海外投資只是順應公司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趨勢。黃惠德、歐陽美儀:怡和大班紐壁堅接受訪問分析經(jīng)濟大局及其集團的發(fā)展,載香港:信報財經(jīng)月刊,一卷十一期(1978年2月),59~60頁。

怡和在海外的投資規(guī)模如此龐大,其海外投資成效又如何?

對此,紐壁堅說:“1949年中國政權易手前,怡和大部分的業(yè)務是以中國爲主,香港的業(yè)務在集團內(nèi)只佔極小部分,其後更在東南亞、澳洲、南非及中東等地進行投資。這些投資對集團本身都極爲有利,如1974年敝公司在夏威夷的投資,由於國際糖價高漲,爲集團帶來可觀的利潤,現(xiàn)時在夏威夷方面的生意,經(jīng)營得非常理想;過去數(shù)年來在沙特阿拉伯投資經(jīng)營的運輸及貿(mào)易有限公司亦有極佳的表現(xiàn),而且會繼續(xù)有可觀的進展;在英國的投資過去幾年也有穩(wěn)定的表現(xiàn);日本方面亦大致相同;澳洲的經(jīng)濟情況雖然較差,但怡和在當?shù)氐耐顿Y卻仍有良好的進展,未受惡劣環(huán)境的影響。在去年的業(yè)績中,唯有菲律賓方面的業(yè)務較令人失望,但集團已在管理上急謀補救,並徹底改善過去所犯的錯誤,預料今年在菲律賓的業(yè)務將有明顯改善。”

不過,怡和此一時期海外業(yè)務的發(fā)展情況其實並非如紐壁堅所說,僅“菲律賓方面的業(yè)務較令人失望”。事實上,怡和在海外的經(jīng)營整體說來並不順利,贏利停滯不前。到了1982年,怡和高層所關注的海外業(yè)務收益僅佔怡和集團贏利總額的27%,與預期佔比40%的目標相差甚遠。事後我們看到,怡和此一時期收購的一些公司日後多半售出,怡和將不得不爲其海外業(yè)務的快速擴張付出沉重代價。

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35章 工貿(mào)制勝(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34章 工貿(mào)制勝(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zhàn)爭(1)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5章 走向東方(4)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1)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zhàn)爭(3)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33章 工貿(mào)制勝(1)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3章 走向東方(2)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章 走向東方(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1)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55章 附錄(1)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57章 附錄(3)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1)第5章 走向東方(4)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3)第2章 走向東方(1)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55章 附錄(1)
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35章 工貿(mào)制勝(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53章 欲去還來(2)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26章 鐵路悲歡(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34章 工貿(mào)制勝(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15章 從禁菸到戰(zhàn)爭(1)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20章 香港上海時代(3)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31章 金融強權(3)第5章 走向東方(4)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45章 風雨飄搖(3)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2)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28章 鐵路悲歡(3)第25章 逐鹿航運(5)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29章 金融強權(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1)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3)第13章 律勞卑之死(2)第17章 從禁菸到戰(zhàn)爭(3)第44章 風雨飄搖(2)第33章 工貿(mào)制勝(1)第22章 逐鹿航運(2)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41章 無遠弗屆(3)第3章 走向東方(2)第40章 無遠弗屆(2)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12章 律勞卑之死(1)第38章 轉(zhuǎn)折年代(3)第1章 前言怡和:東方冒險史第7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2)第21章 逐鹿航運(1)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54章 欲去還來(3)第10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2)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章 走向東方(1)第42章 無遠弗屆(4)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30章 金融強權(2)第52章 欲去還來(1)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50章 黯然撤離(4)第48章 黯然撤離(2)第18章 香港上海時代(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1)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55章 附錄(1)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49章 黯然撤離(3)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47章 黯然撤離(1)第57章 附錄(3)第46章 風雨飄搖(4)第23章 逐鹿航運(3)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1)第5章 走向東方(4)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11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3)第2章 走向東方(1)第14章 律勞卑之死(3)第8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3)第39章 無遠弗屆(1)第9章 沿海鴉片走私網(wǎng)(1)第6章 澳門、黃埔與伶仃洋上(1)第55章 附錄(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余庆县| 宝山区| 巴东县| 金秀| 凤庆县| 贞丰县| 禹城市| 桂东县| 平阳县| 凌源市| 烟台市| 慈溪市| 阿鲁科尔沁旗| 房山区| 邵东县| 文登市| 静乐县| 安陆市| 依兰县| 天祝| 尉氏县| 定边县| 兴业县| 阳曲县| 天全县| 科技| 苍山县| 竹山县| 隆昌县| 保康县| 泾川县| 淳化县| 江永县| 上思县| 贺兰县| 女性| 响水县| 蒙城县| 沙洋县|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