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二章 (上) 大戰

楚王軍中上下,和議之事早傳了出去,這是程先生往來之時故意透露出去的,因而軍兵都知道戰事將平,大爲放鬆,警戒巡邏,便不似往日那麼認真。而楚王耶律興及心腹大將都在忙於籌劃,回軍奪位,以及如何消除軍中異已的安排,對軍中其他事,根本無暇顧及。低級軍官,則借出營之機,多私去劫掠,以豐行囊。

河南宋軍大營則正相反,楊文忠見遼軍中計,更是加緊練兵選將,所謂送和約給朝廷云云,不過是哄人之話而已,全軍上下,外鬆內緊,河岸附近雖撤去巡哨,暗中埋伏卻反多了不少,全軍上下,一則準備渡河浮橋,二則操練陣法武技,全都是緊緊張張,楊文忠親自巡視各營,鼓舞軍心士氣,又派飄零一刀萬成,潛回北方,連絡義軍,約定時日配合決戰,並將消息傳到真定,雄州兩城,令兩城將士切實準備,以配合宋軍主力一舉收復故土,號令到處,將校軍卒,士氣高昂,歷兵襪馬,以備決戰效力。

九月二十四日,兩軍和約草簽已經三天了,耶律興迫不及待,派人詢問,宋軍朝廷批覆情況,楊文忠、程文宣等人將來使盛情款待,虛言推託,來使回營,報告楚王還要有三兩天的等待,因爲路途遙遠,往來費時,並說宋營中軍兵懈怠,軍紀散漫,楚**之不疑,更不防備南岸宋軍,恰在這時,遼國朝中派來慰軍使臣到前線勞軍,耶律興藉機探問朝中情況,來使巧言哄編,對楚王百般奉承,說的楚王飄飄然,以爲朝中不知即將有變,更加志得意滿。來使遍訪諸營大將,楚王毫不懷疑,卻不知前後兩張大網已經一南一北向他罩來。

宋真宗天僖元年,九月二十七日,宋國河北都部署,殿前司太尉楊文忠大聚帳下衆將,分派兵馬,準備渡河決戰。衆將領令,歡喜非常,領令準備,當日夜間,天上略有薄雲,將僅剩一鉤的月亮也遮得一點不透,宋軍偷偷渡河,百餘座浮橋上,千軍萬馬悄悄而過。遼兵此時,巡邏警戒的都私自偷懶,河岸附近無人守備,八萬餘宋軍精兵分爲二隊,一左一右,直奔遼軍左右大營,離營將近,宋軍中一聲炮響,戰鼓齊鳴,八萬宋朝軍將如同猛虎下山,撲進遼軍大營。另有三萬宋軍負責牽制性攻擊中間的遼軍騎兵精銳。

遼軍將士,這幾日都在準備行裝,以免將來號令下來,猝不及防。軍中將領,日日歡歌晏飲,至夜方休,宋軍大隊突然殺入,遼軍猛然驚覺,慌忙之間,不及整隊,已然與宋軍交上了手,遼兵雖然悍勇,生死關頭,人自爲戰,但兵將之間失去聯繫,卻擋不住宋軍的衝擊,楚王耶律興在右軍大營,正與李雄慶議事,忽聽前面殺聲震天,幾人連忙出帳,只見大營三面,已然與宋軍激戰,殺聲已迫近中軍大帳,楚王忙令護軍將軍耶律斜集合起中軍護士,隨護在自己左右,帶領附近的軍卒親自去前面接戰,剛一交手,對面宋軍已發現這是一隊有組織的遼兵,領隊宋將忙集合起四千人馬圍裹上來。

耶律興手託長槍,在諸高手及護士的護衛下,殺入宋陣,楚王帳下高手,也確實勇猛,護衛楚王在陣中左衝右突,無人擋得住,但宋軍人多,又是積憤而來,前赴後繼,向上衝殺,耶律興等雖然殺敵無數,但對源源不斷的宋軍卻不由膽寒,混戰之中,耶律興細聽殺聲,前後左右,大隊撕殺之聲已漸漸北移,知道自己的部下沒有組織,擋不住宋軍,已自北撤逃命了。耶律興長嘆一聲,知道大勢已去,自己中了宋軍之計。還是及早北逃的好,否則被大隊宋軍圍上,想跑也來不及了。想到此,立即招呼耶律斜等人,快退要緊,手下人巴不得這一命令,蕭達畏、帖木爾、朱可言三人在前開路,他人護住耶律興。望北而走,這幾個人何等功力,普通宋軍將士抵擋不住,被殺開一條血路,望定州而去。

待殺出重圍,耶律興環顧左右,千餘精銳衛士,僅餘二百餘人,手下耶律斜、李雄慶等人渾身是血,卻不知是敵人的還是自己流的,身後宋軍追殺之聲不斷傳來,越逼越近。耶律興無奈,率衆人打馬狂走。

天色將明,逃到定州,城中遼將接進城去,前後斷斷續續,有七八萬遼兵逃進城來,左軍主將蕭思順也狼狽不堪,也退到定州,見到耶律興顧不得自己左臂劍傷,撲倒在地,放聲痛哭,說自己辨敵不明,中了宋人奸計,以致此敗,請楚王降罪,耶律興知道自己身爲主帥,到了這時,又是用人效命之際,決不能委過於人,忙上前拉起,百般撫慰,扶入後堂,令軍醫調治劍傷,自己卻顧不得休息,知道宋軍很快就會追來,立即整備敗兵,以備抵抗。

查點之下,楚王卻不禁暗自起疑,退入定州的軍隊,都是左右兩大營的宮衛騎軍及幽州兵士,沒有幾個耶律烏海手下的御帳親軍,詢問之下,都說交戰之時,不見居中策應的御帳親軍增援,他那裡知道,御帳親軍的統帥耶律烏海,在前日慰軍使臣到時,已接到朝廷密旨,說是楚王意圖謀反,讓他相機保存實力,擺脫楚王控制,迴歸遼境,因而耶律烏海已暗自準備,在宋軍攻入左右大營時,營前也有宋軍殺到,知道今日將有一場血戰,他的大營居中靠北,趁宋軍大隊尚未殺到,已集合隊伍,星夜北撤,御帳親軍仍是遼國皇室衛隊,馬匹精良,又是有備而行,宋軍追之不及,耶律烏海已連夜繞過定州,望北而去了,若不是如此,宋軍今夜也不會贏的那麼順利,耶律興敗是會敗,但決不會毫無還手之力。

耶律興再是精明,也想不到那麼多內情,局勢至此,別無選擇,只有整編敗兵,以備再戰,所幸昨夜一戰,將領傷亡不多,而且宋國多是步兵,對打馬狂跑的遼軍也沒什麼辦法,回城的遼兵還有一半以上。亂紛紛直到申時,城中初定,敗軍已大部分各自歸隊,耶律興稍稍放心,剛要休息,城外已是號炮連天直響,楊元帥宋軍主力已追到定州城下安營。耶律興登上城頭,只見五六萬宋軍在城外耀武楊威,嚴陣以待,掩護後軍紮營。

這一夜之間,城外宋軍並不攻城。倒是城中遼軍如同驚弓之鳥,一夜數驚,各將領不敢休息,巡視彈壓,方自無事,次日,宋軍挑戰,耶律興知道大敗之軍,士氣盡挫,加上將土疲累,因而吊橋高挑,閉門不出,一面整理部隊,一面緊急派人,到京請求增援。

一連七八日,求救的奏摺一去無音,城外宋軍卻又增加了三萬真定守軍,耶律興看看再等下去,宋軍再有援兵,自己反而有被圍的危險,隨召集衆將,商討對策。

定州城中遼軍衆將,聽王爺召喚,不敢遲緩,齊集州衙,商議軍情,李雄慶等人被上次一戰,已然膽怯,主張率軍北撤,但蕭思順卻認爲上次一戰,吃虧在我軍無備,才使敵有機可乘,如果不戰而退,軍兵勢必逃命心切,一旦出城,就不可收拾,被宋軍追殺,必敗無疑,反不如趁如今城中軍兵不少,激歷士氣,決一死戰,或可倖免。

楚王對李雄慶等人主張心有不滿,卻無法嚴責,因而極力稱讚蕭思順見識不凡,遂親自率耶律珍等人,在城中各營,安撫將士,將城中富戶金銀財寶收集一空,賞賜諸營,並講明利害,不戰即亡,激歷將士奮勇衝殺,擊退宋軍,即可安全回國。

遼軍回國心切,士氣復振,楚王看看軍心尚可一用,心中稍安,城中糧草將盡,隨盡城中所有,讓將士飽吃一頓於十月初十,大開城門,率軍殺出,楊元帥見敵軍出城交戰也盡出精銳,於營前列陣。

兩軍列陣以對,耶律興拍馬上前,在陣前大罵楊文忠言而無信,楊元帥不理不採,揮動令旗,戰鼓急響,八萬宋軍一齊衝殺。耶律興身先士卒,領著八萬餘遼軍奮力相拼。一時間,殺聲連天,兩軍混戰在一起。

楊文忠退到陣後高處,凝神望去,左右數裡方園,兩軍將士,刀來槍往,殺在一塊,遼軍士氣頗也不低,戰局呈膠著之態。楊文忠暗自冷笑,因爲他已看出定州遼軍已傾城而出,再無後力,而自己身邊,仍有楊京龍所率的真定守軍列陣左右,爲前軍的預備隊。

從辰時直到今時末,交戰兩軍都已是身疲力竭,誰也無法前進一步,楊元帥看時機已到,該是把生力投入的時候了。將令旗擺動,楊京龍得到號令,下令擂響戰鼓,除留下數千保護主帥之軍外,兩萬餘將士,分爲左右往後包抄遼軍。

楊文忠看到這支生力軍,如同兩支鐵鉗,夾向遼軍大陣,不由持須大笑,正在這時,身邊親軍卻是大叫:“元帥,你看遼軍背後。”楊元帥搭目望去,只見遼軍大隊之後,有兩支小股人馬,已如同鋼刀攪向遼軍大陣,而且衝擊甚銳,已直奔遼軍大陣中帥旗所在之處。楊文忠看得出,這兩支小隊是自己人,意圖在擒賊摛王,不由拍掌大叫:“好,不知是那支部隊,軍兵與我擂鼓助威。”一聲令下,身邊幾百只戰鼓已暴響連天。宋軍聞聲,精神陡振,更加奮力攻擊,遼軍陣式已開始散亂。

第十章 (上)雄州第二十七章 (又下)錯過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十二章 (中)青霜第十六章 (上)攻城第七章 (中)叫陣第十九章 (上)夜闖第十五章 (中)相惜第二十七章 (又下)錯過第二十二章 (中)亂戰第二十三章 (下) 離涿第十三章 (中)助軍第三十二章 (中)嗔怒第二十七章 (下)力拼第十四章 (中)疲敵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十二章 (中)青霜第十一章 (上) 阻攔第十四章 (中)疲敵第二十八章 (下) 謀渡第九章 (中)對撼第二十八章 (中)滯軍第三十二章 (中)嗔怒第一章(上) 出巡第三十三章 (中)羣毆第三十八章(下)紫電第十二章(上) 試劍第二十章 (上)智囊第二章(下) 追蹤第二十五章 (上) 敵友第二章(下) 追蹤第八章 (上)回莊第十九章 (下) 千金第三十三章 (中)羣毆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九章 (下) 羅漢引子第二十五章 (上) 敵友第五章 (上) 回衙第十五章(下)對手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十三章 (上)南征第四章 (中) 神偷第十八章 (中) 北上第二十一章(中)大計第二十五章 (下) 動手第二十九章 (中)前軍第十九章 (下) 千金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六章 妙人第二十五章 (又下)拼命第二十六章 (上) 援手第十四章 (中)疲敵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二十四章 (下 ) 相見第五章 (上) 回衙第四章 (下) 虎符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一章(下)拿下第八章 (中) 對頭第十二章(上) 試劍第三十三章 (下)除魔第五章(下)出援第十章(中) 巧遇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三章 巢穴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二十七章 (又下)錯過第十章 (又下) 脫殼第三十五章 (下)隕帥第九章 (上)計議第三十二章 (下)兇僧第二章(上)黃雀在後第十八章 (下)縫隙第三十六章 (中)傳位第三十二章 (中)嗔怒第五章 (中)求援第二十五章 (中)夜謀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十四章 (中)疲敵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十四章(又下)退路第十章 (下) 揭穿第三十四章 (下)南行第一章(中) 夜客第三十六章(下)莽撞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十四章 (下)衝陣第十四章 (下)衝陣第二十四章 (上) 近鄉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二十四章 (下 ) 相見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十八掌 (上) 慧心
第十章 (上)雄州第二十七章 (又下)錯過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十二章 (中)青霜第十六章 (上)攻城第七章 (中)叫陣第十九章 (上)夜闖第十五章 (中)相惜第二十七章 (又下)錯過第二十二章 (中)亂戰第二十三章 (下) 離涿第十三章 (中)助軍第三十二章 (中)嗔怒第二十七章 (下)力拼第十四章 (中)疲敵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十二章 (中)青霜第十一章 (上) 阻攔第十四章 (中)疲敵第二十八章 (下) 謀渡第九章 (中)對撼第二十八章 (中)滯軍第三十二章 (中)嗔怒第一章(上) 出巡第三十三章 (中)羣毆第三十八章(下)紫電第十二章(上) 試劍第二十章 (上)智囊第二章(下) 追蹤第二十五章 (上) 敵友第二章(下) 追蹤第八章 (上)回莊第十九章 (下) 千金第三十三章 (中)羣毆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九章 (下) 羅漢引子第二十五章 (上) 敵友第五章 (上) 回衙第十五章(下)對手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十三章 (上)南征第四章 (中) 神偷第十八章 (中) 北上第二十一章(中)大計第二十五章 (下) 動手第二十九章 (中)前軍第十九章 (下) 千金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六章 妙人第二十五章 (又下)拼命第二十六章 (上) 援手第十四章 (中)疲敵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二十四章 (下 ) 相見第五章 (上) 回衙第四章 (下) 虎符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一章(下)拿下第八章 (中) 對頭第十二章(上) 試劍第三十三章 (下)除魔第五章(下)出援第十章(中) 巧遇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三章 巢穴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二十七章 (又下)錯過第十章 (又下) 脫殼第三十五章 (下)隕帥第九章 (上)計議第三十二章 (下)兇僧第二章(上)黃雀在後第十八章 (下)縫隙第三十六章 (中)傳位第三十二章 (中)嗔怒第五章 (中)求援第二十五章 (中)夜謀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十四章 (中)疲敵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十四章(又下)退路第十章 (下) 揭穿第三十四章 (下)南行第一章(中) 夜客第三十六章(下)莽撞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十四章 (下)衝陣第十四章 (下)衝陣第二十四章 (上) 近鄉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二十四章 (下 ) 相見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十八掌 (上) 慧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边县| 武平县| 依兰县| 镇坪县| 景洪市| 濮阳县| 兴业县| 四川省| 怀宁县| 来凤县| 海宁市| 台北县| 正宁县| 柘荣县| 巴彦淖尔市| 双桥区| 巴塘县| 阿图什市| 黎川县| 富平县| 兴和县| 新野县| 阳曲县| 台北市| 南雄市| 崇明县| 枣阳市| 石景山区| 博乐市| 阳高县| 罗江县| 梓潼县| 汉寿县| 南昌市| 开江县| 宁都县| 崇义县| 山阴县| 镇巴县| 登封市|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