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一章 (又下)議和

軍兵所帶之人,就是宋軍統帥楊文忠的謀士程文宣,程先生。他是大帥密派,由兩個軍兵用小船渡河的。楚王宣見,程先生不慌不忙,邁著方步,進入遼軍大營,這楚王耶律興爲炫耀大遼軍威,已在道路兩邊排開兩千遼軍精銳。執槍握刀,站立兩旁,組成一條寒光閃耀的刀槍衚衕,以威懾來人之膽。

程先生素以謀略自負,楚王這點小花招豈能瞧不出來。心中暗笑楚王素有英名,都不過如此而已,程先生毫不猶豫,穿進刀槍衚衕之中,雖然那些軍士故意刀槍互撞,碰出陣陣金戈交擊之聲,但程先生昂首挺胸,對這些人視若無物。

好大的工夫,到了楚王大帳,程先生略正方巾,長袖一拂,拂去衣上塵土,邁步進帳,擡眼望去,兩邊十餘名遼軍上將,披甲而立,正中間帥案後,一位遼國王爺威然而坐,這楚王耶律興,面白似玉,雙目棱棱,不怒而威,令人不敢仰視,但程先生既敢一人獨進大營,膽量自不一般,不慌不忙,向上一拱手,道:“外民程文宣,奉楊大帥將令,拜見王爺。”

耶律興看程文宣,不過中年而已,青衫方巾,如同遊學秀才一般,但從外而來,卻是鎮定自若,不卑不亢,顯見外面那刀槍陣還不入此人法眼。就知此人必是名士一流,膽魄見識定不一般,心中就有了幾分敬意。

楚王一身喜愛交結能人賢士,因而對程文宣不肯倨傲,免得被他笑大遼國人粗魯無禮,遂一揮手,笑道:“程先生不必多禮,既是奉命而來,也稱得上是一國之使,請坐下講話。”

程先生謝過,坐在軍兵搬來的繡墩上,楚王面帶笑意,問道:“程先生既爲使者,不知所來何事?”

程文宣略一拱手,道:“王爺,程某在軍中,並非朝廷官員,而只是本帥私人賓客,爲大帥解憂排難,是程某本分,故而不避刀槍,進大營求見王爺,以商要事。”

楚王一伸手,做個請講的姿態,程文宣接著說道:“王爺,今日你我兩軍,對峙於滹沱河,遼既無法南進,宋也無力北攻,我家大帥思量,既然如此,若要再打,不過徒傷軍兵性命而已,何不兩軍罷戰。各安其境,遼國退出宋境,宋國仍奉以金銀,重修兄弟之好,不知王爺意下如何?”

程文宣剛說完,帳中衆人已忍不住哈哈大笑,連一身嚴肅的楚王也不覺莞爾,笑道:“程先生你家大帥可真會夢中囈語,我大遼鐵騎,天下無敵,出兵月餘,河北數州已入我手,而今我大兵齊集,正要馬踏河南,奪趙官兒天下,還妄談什麼各安其境,當真是可笑至極!程先生傳這話,未免也太糊塗了些?”

這程先生來這,本意不過是行緩兵之計的,故而來僞做談判,但楊元帥與程先生都知道,楚王既然手握半國兵符,爲大軍統帥,定有其才高之處,決非一般手段可瞞得過,敗而求和乃是常例,故而先有一敗,驕其心志,創造和談時機,而後談判,假的也和真的一樣才行。

但凡談判與做生意一樣,無非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給自己留有餘地,程先生一席話,在這種情況下,就屬於開價極高的情況,因而楚王與衆人的反應都在意料之中,程先生不急不惱,微微一樂,道:“王爺,依小民之見,兩軍罷戰,貴我兩方都爲有利,如貴軍執意南下,嘿嘿,恐怕後悔的是王爺而不是我家元帥了。”

未等楚王說話,李雄慶在旁已按捺不住,洪聲喝道:“好個迂儒,口出狂言,我大軍取宋,易如反掌,有什麼好後悔的,大帳之中,你敢妖言惑衆,敢情是不要命了。”說話之間,手按劍柄,大有楚王一聲命下,自己就上前動手之意。

程文宣聽了,卻是大馬金刀,穩穩安坐,雙眼睥睨,脣角之間,隱露潮諷之意,李雄慶更是氣大,左手一揮,長劍出鞘,精光閃耀,已砍向程文宣。程文宣動也不動,如同無此人一般。

楚王忙一擺手,喝道:“且慢,李將軍不得無禮,退到一旁。”李雄慶身爲一國樞密副使,官高權重,就是楚王也曾對他如此輕視過,故而纔會有拔劍砍人之舉,楚王令出,他不敢不遵,將劍一收,氣呼呼地退到一邊。雙眼圓睜怒視範先生。

楚王一笑,道:“先生勿怪,李將軍仍是武人,火氣之大,本王也讓他三分。”

程文宣一笑,道:“王爺,程某讀書習禮,那會和一個粗人生這閒氣,只是大帳之中,不得王爺將令,部下居然揮劍殺人,人道王爺治軍謹嚴,我看未免傳言有誤。”

李雄慶在旁邊聽得心中怒極,卻是不敢再動,因爲程文宣後邊幾句話,已扣住楚王,他若再妄動,顯然就是蔑視王爺軍法,李雄慶是耶律興心腹,已跟隨多年,如何不曉得楚王軍法之嚴,故而只做充耳不聞,但臉色已是通紅。

楚王聽程文宣責他治軍不嚴,看李雄慶臉色已知他怒極,怕他一氣之下,再有什麼舉動,責他不足,不責他也不是,隨令衆將,一同退下,僅留下自己與程先生。

楚王笑問:“範先生所說,大軍南下,我必有悔,先生語含玄機,本王不明,請先生明示。”

程先生道:“大王手中兵將多少?”耶律興道:“足有三十萬精兵強將。”耶律興順口而出就多報了十萬多。程文宣卻冷笑道:“王爺何必瞞我,王爺出兵之時,總數不過如此,但滄州城下已留兵五萬,雄州城下留兵五萬,取徐水打雄州攻定州,圍真定四陣下來,已損失四萬,前日一戰,我軍雖敗,恐怕王爺手下也傷亡數千,所以王爺手下,能用的不過十五萬左右,號稱二十萬,已是虛張生勢,說三十萬,則是王爺欺我不知軍事了。”

耶律興一聽,還真瞞不住,笑道:“先生識算精明,本王何敢欺先生。但有一樣,就是這十餘萬人馬,你家元帥恐怕也未必是對手吧!”

程文宣不答,卻反問耶律興,道:“王爺,你看我家元帥又領兵多少?”耶律興道:“前線守軍不算,楊元帥領兵時,爲十五萬禁軍,除去五萬已劃到徐水、雄州、滄州,真定府又用去一些,楊帥手下不過八萬左右,但老弱甚多,縱有這多兵,可也防不住我軍渡河。”

程文宣搖頭一樂,道:“不然,不然,王爺錯了,若王爺不過河則已,若揮軍渡河,只怕是過的去,回不來。”搖頭晃腦,顯出讀書人之態。

楚王心覺好笑,卻不動聲音,問道:“先生既說本王錯了,何不解來聽聽。”

程文宣將臉一肅道:“王爺要聽,程某敢不盡肺腹。王爺請想,而今王爺帳下,約有兵十五萬,大軍南下,後方退路不可不保,故而真定城下需留兵防備。這需三萬兵,而今河北數州,因大王部下,劫掠無算,百姓苦於刀兵,紛紛結夥,四出騷擾,貴軍小隊,不敢出行。若王爺南下,雖然遼軍精騎,確實厲害,但楊元帥素擅征戰手握數萬大軍,退而不戰,固守城池,貴軍所長不得用,我軍縱不能勝,也不至敗,最差不過是相持之局,但我軍之後,是萬里國土,軍用糧餉,供給不斷,援軍可持續不絕。而王爺,軍後爲河擋路,已處絕地,河北百姓已不服遼軍,兩軍相持,王爺無力北顧,河北州縣定會義軍大集,重落我手,那時王爺前有虎狼之師,後在義軍阻住援兵,況且真定、雄州我軍又扼住回退通路。王爺豈不是危矣,危矣,望王爺三思。”

耶律興聽程文宣的分析頭頭是道,心爲之動,但他轉念一想,既然我軍南下必敗?那楊文忠又何必求和呢?遂輕輕一笑道:“先生好口才,只是本王甚愚,既然我軍南下必敗,先生此來又當如何解釋?”言下之意,就是求和不就是怕了我軍嗎?

程文宣聽了,臉上露出神往之色,悠悠而道:“我家元帥,天生仁愛,不願軍民徒受殘害,若大王退軍,則貴我兩國仍是各有其境,但這數十萬軍民卻可因免去一戰而得以保全,我之所以來,正是我家元帥不願以軍民鮮血換來紗帽而已。”

楚王聽了,也不置可否,道:“先生他帳休息,軍國大事,以後再議如何?”程文宣連連答應,知道楚王要召集他人商議。隨即退到旁邊帳中,由楚王屬下幾個文官相陪,飲酒談樂,這程先生果然好才氣,詩書歌賦,諸子百家,天文地理,所知甚是淵博,無論出何題目,都是對答如流,相陪衆人也是由衷的歎服。

楚王支走程文宣之後,立刻招集帳下衆大臣及心腹大將,商議進退行止,判斷程文宣真正來意,對程文宣所說楊文忠仁慈愛民那番話自然無人相信,對於遼軍南下前途的分析,卻是有的認爲說的有理,不可不防,但大多數則認爲是虛言哃嚇,不必理採,兩派之間,相互駁斥。文人主和,武將主戰,爭執不已,耶律興一時之間,也是遲疑不定,他掃視衆人,見蕭思順在旁,默默無語,對衆人的話不置可否,耶律興隨起身出帳,蕭思順不久也跟出來,耶律興知他必有自己之見,遂問道:“蕭將軍在帳中,爲何一語不發?”

蕭思順道:“王爺帳中衆人,都是以事論事,不管大局,徒說何益?文人主戰,是被範文宣所言嚇住,武人主戰,是僅知道對面宋軍實力頗弱。意圖立功,但王爺大事,又有何人考慮。”

耶律興不由感嘆,撫著蕭思順的肩背:“蕭將軍果然有謀,本王沒有看錯,不知將軍高見?”

蕭思順答道:“王爺,對面宋軍決不會如所顯那麼不堪一擊,我軍渡河會戰,楊文忠多謀,又善用人,勝負之數,我軍不過六成。雖勝也實力大傷,敗則無法脫身。只是我們所圖大事,至今尚無迴音,王爺不可大意,以免爲人所算。”

耶律興嘆道:“若非爲了此事,別說六成勝算,即是五成,我也要馬踏河南,只是宋人求和,實在是太合我心意,反怕是宋軍奸計。”

蕭思順道:“王爺所慮自然周全,只是宋軍初敗,顯然已無力北攻,想必楊文忠也知道不能取勝,才遣使求和,虛言恐嚇,不過是讓我軍談和時多讓些步而已。不知王爺以爲如何?”

耶律興道:“那以你之見,我當允和?”

蕭思順答道:“王爺聖明,宋人若和,此時我軍出兵已獲大勝,和則多佔數州領土,回兵北向,正是大事可行之機,王爺早下決斷。”蕭思順一向謹慎,他覺得書信無音,總非好事,及早回兵奪位,纔是萬全之策,拖延下去,若被皇上發現其謀,在這猶疑不定,即使掌有重兵,那一定會失敗無疑。故而極力主張以和爲上。以騰手安排奪位大事。

耶律興考慮再三,覺得和爲上策,隨再召程文宣,允其談和,具體談判由蕭思順負責。程文宣心中高興至極,卻不露聲色,回宋軍大營,帶來幾個助手及元帥大令,以證明身份,開始談判,程文宣能說善辨,蕭思順知識廣博,雙方不斷計價還價,三日才約定劃定州、莫州、雄州三州歸遼,以前宋朝交納的金銀依舊,草定合約,雙方約定待請示完朝廷,可正式簽約開始撤軍劃界。

第三十三章 (又下) 終戰第二十一章(中)大計第三十八章 (上)師尊第十五章 (中)相惜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二十二章 (上) 大戰第三十四章 (下)南行第三十章 (下)忠心第二十四章 (上) 近鄉第三十二章 (下)兇僧第二十九章 (中)前軍第七章(下二) 重傷第七章 (上)再來第二十章 (下)內變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十八掌 (上) 慧心第四章 (下) 虎符第二十九章 (中)前軍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三十一章 (上)困獸第十四章 (下)衝陣第二十二章 (中)亂戰第二十四章 (下 ) 相見第十四章(下2)逃脫第三十三章 (又下) 終戰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二十五章 (又下)拼命第十四章 (下)衝陣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五章 (中)求援第十四章 (上)偷營引子第三十三章 (下)除魔第三十七章 (下)聞訊第二十九章 (上) 偷渡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九章 (中)對撼第十五章 (中)相惜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十三章 (下)前鋒第四章 (中) 神偷第三十三章 (中)羣毆第四章 (下) 虎符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三十章 (上)調虎第二十八章 (中)滯軍第九章 (又下)假冒第三十八章(下)紫電第十三章 (上)南征第四章 (上) 初戰第三十八章 (上)師尊第十一章 (下) 駕馭第二十一章 (又下)議和第二十章 (下)內變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二十九章 (中)前軍第三十六章 (中)傳位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三十三章 (下)除魔第二十章 (上)智囊第三十八章 (上)師尊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二十二章 (上) 大戰第二十八章 (中)滯軍第十章 (上)雄州第三十七章 (上)護短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三十八章 (上)師尊第三十六章(下)莽撞第十一章 (上) 阻攔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三十三章 (又下) 終戰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二十一章 (下)敗仗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十五章 (上)探營第七章 (上)再來第三十四章 (下)南行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七章(下二) 重傷第十八章 (下)縫隙第一章(中) 夜客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四章 (中) 神偷第十章(中) 巧遇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四章 (上) 初戰第二十三章 (下) 離涿第二十四章 (上) 近鄉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十二章 (下)國師
第三十三章 (又下) 終戰第二十一章(中)大計第三十八章 (上)師尊第十五章 (中)相惜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二十二章 (上) 大戰第三十四章 (下)南行第三十章 (下)忠心第二十四章 (上) 近鄉第三十二章 (下)兇僧第二十九章 (中)前軍第七章(下二) 重傷第七章 (上)再來第二十章 (下)內變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十八掌 (上) 慧心第四章 (下) 虎符第二十九章 (中)前軍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三十一章 (上)困獸第十四章 (下)衝陣第二十二章 (中)亂戰第二十四章 (下 ) 相見第十四章(下2)逃脫第三十三章 (又下) 終戰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二十五章 (又下)拼命第十四章 (下)衝陣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五章 (中)求援第十四章 (上)偷營引子第三十三章 (下)除魔第三十七章 (下)聞訊第二十九章 (上) 偷渡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九章 (中)對撼第十五章 (中)相惜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十三章 (下)前鋒第四章 (中) 神偷第三十三章 (中)羣毆第四章 (下) 虎符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三十章 (上)調虎第二十八章 (中)滯軍第九章 (又下)假冒第三十八章(下)紫電第十三章 (上)南征第四章 (上) 初戰第三十八章 (上)師尊第十一章 (下) 駕馭第二十一章 (又下)議和第二十章 (下)內變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二十九章 (中)前軍第三十六章 (中)傳位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三十三章 (下)除魔第二十章 (上)智囊第三十八章 (上)師尊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二十二章 (上) 大戰第二十八章 (中)滯軍第十章 (上)雄州第三十七章 (上)護短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三十八章 (上)師尊第三十六章(下)莽撞第十一章 (上) 阻攔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三十三章 (又下) 終戰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二十一章 (下)敗仗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十五章 (上)探營第七章 (上)再來第三十四章 (下)南行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七章(下二) 重傷第十八章 (下)縫隙第一章(中) 夜客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四章 (中) 神偷第十章(中) 巧遇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四章 (上) 初戰第二十三章 (下) 離涿第二十四章 (上) 近鄉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十二章 (下)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城县| 麟游县| 囊谦县| 和硕县| 清水县| 静乐县| 兴宁市| 陵川县| 山东省| 鹤岗市| 和林格尔县| 承德市| 康保县| 易门县| 开江县| 清苑县| 科技| 宜城市| 邻水| 清河县| 凤山县| 崇信县| 安西县| 普兰店市| 马龙县| 高台县| 蓝田县| 天气| 绥化市| 兴安县| 务川| 通渭县| 宝丰县| 牟定县| 宝丰县| 河东区| 金坛市| 桐城市| 台东县| 彰化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