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一章(中)大計

李雄慶在一旁,忙接著說道:“王爺吩咐,我等自當盡力而爲,決不負王爺厚望。”

耶律興大喜,隨令侍衛,到各處大營傳各軍主將到大帳議事,而自己則和蕭李兩將,一邊用飯,一邊等待。一個時辰以後,四面軍中主將,都已到齊,因蕭思順是北營主將,李雄慶以中軍都統身份,統領中軍大營,因而一共也就五人而已。耶律興將目前局勢,簡要介紹一遍,遂令南營主將撥出二萬兵馬,劃歸北營,交於蕭思順統領,待大軍前移以後,率帳下保留的近三萬軍將,移駐城東,防止真定守軍出城衝突,另外三面的大軍則隨中軍大營,移向東南方向,前出到河邊一帶,想辦法與宋軍主力接觸,以打促和。衆將聽說撤圍,心中輕鬆,慨然應充,領令回營,一夜無事。

次日平明,天剛放亮,遼軍各營已是人喊馬嘶,大軍開始移動。東、北、西三面依次撤走,轉向滹沱河方向,楊起的灰塵,遍天滿地。城上宋軍見敵軍移動,不知目的,報於主將,楊京龍率軍中大將和少林寺高僧,臨城而望。見敵軍雖然移動,卻是部伍整齊,以接戰的陣仗緩緩而行,不知目的,也不敢冒然出城攻擊。到天過午時,三面敵軍全都撤的一個不剩,僅有城東方向,又紮下一個新營,約有數萬兵馬,離城五六裡安營,正堵住各軍撤走的方向,才判明敵軍是留兵堅視真定守軍,大隊已轉到其他方向作戰。城中將士見真定城已無危險,大大地鬆了口氣。

這一日,遼軍到天晚才重新部署完畢。耶律興的中軍大營,駐紮在真定城東南三十多裡之處,前面不遠,即是滔滔東流的滹沱河,河南岸東五里是宋軍大營,遼軍中軍大營以東,十餘里處,是蕭思順所統的七萬兵馬,爲遼軍左路,兩營中間,則是由御帳親軍組成的遊騎哨隊,三萬鐵騎,分批來往,駐紮於兩營中間,爲兩營的接應和預備隊,這種佈置,隱隱有兩支鐵鉗夾擊宋軍大營之勢。

遼軍剛到這一夜,大河北岸,火把來往不絕,號角聯繫之聲彼此呼應,臨河堅視遼軍動向的宋軍小隊不斷將對面情況回報大營,楊大帥接到軍報,穩坐帳中,毫無動靜,宋軍各營將領,雖未有主帥召喚,但軍情有變,都安排好營務,不約而同,來到大營,聽主帥調遣。楊文忠見帳中,衆將差不多已到齊了,隨微微一笑:“各位將軍,不在營中聽調,到我大帳中有什麼事嗎?”

衆將相互一看,果然,軍中所有主要將官差不多都到了。龍衛軍左廂都指揮使種得答道:“大帥,如今遼賊大隊,沿河紮營,想是要渡河交戰,我軍已備戰多時,將士們士氣高昂,紛紛請戰,所以我等纔來大帳聽令,以等大帥調遣。”衆將一齊點頭,表示自己也是這樣。楊文忠撫須微笑,心道:“也該是大軍顯身手的時候了。”

楊文忠隨道:“衆將將軍,求戰心切,忠勇可靠,也好,今日暫且回營,明日一早,到大帳會齊,聽我調遣。回營去吧!”帳中大將,聽說明日聽調,知道定有大舉動,心中高興欣然應諾,退出大帳,上馬回營。

楊文忠等衆將走後,才令帳前護帳親兵,到附近各帳中,請隨軍幕僚前來議事。親兵領令,飛奔而去,不多時,陸陸續續,十多個楊文忠屬下的謀士僚佐進帳參見,分別坐下,楊文忠雙眼掃視一遍,見人已到齊,輕咳一聲,帳中衆人知道主帥要講話了,紛紛住口不言,大帳中雖有二十餘人,卻是鴉雀無聲。

楊文忠道:“諸位先生,勞動各位,是爲了與遼賊交戰之事。本帥先介紹一下目前戰況,待會就請諸位高賢發表高見,以求一舉蕩敵收復失地。隨後,楊文忠將前些日遼軍圍困真定城,攻打不息,今日已移軍河對岸,意圖渡河以及丐幫義士截獲遼軍密件,已到遼京巧使反間之事說了一遍,隨後將吳世清託“飄零一刀”萬成送來的密件讓衆人傳閱,衆人陸續看過,急思對策,年老者閉目持須,年幼者雙手輕搓,茲事重大,一言足以禦敵,一計也能敗國,雖然不少人已有想法,卻都不肯輕易開口,以免被人駁斥,又費了神,又不討好。

大帳中靜悄悄,大家不開口,楊文忠也不著急,靜靜地等大家獻策,因爲他知道這些人不同於帳下衆將,那些將官都是由各司調來,原先都不是自己的手下,不過臨時配屬而已,故而每有大事待決,一般都不肯發表意見,唯恐一計不合主帥之意,被主帥看輕,置於閒雜之地,丟了立功機會。這些人都是自己做官帶兵幾十年,從各地禮請的多謀之士,對自己忠心不惑,如有好計,絕不藏私。

又等了一會,左首第二位,一白晰清瘦的老者輕輕開口道:“大帥,老夫有一計,請大帥決斷。”楊文忠拱拱手,道:“張先生家學淵博,多有謀略,定有奇計,請講。”

張先生聽大帥誇獎,不禁面有得色,隨笑道:“大帥過獎,千愚一得罷了。剛纔大帥已說過了,遼軍主帥耶律興,有議和的意向,我們何不將計就計,就與他議和如何?”楊文忠一聽,不覺心中一動:議和是何等大事,我朝定製,前方將帥取權僅限於征戰,私下議和,滅門之罪,張先生隨我多年,不會不清楚,怎麼就主張議和呢?定有下文,且聽他還有什麼話?心中轉了這許多念頭,僅是瞬間之事,他笑一笑,道:“張先生語含玄機,請接著說。”

張先生站起身來,道:“大帥,本文知議和非大帥權內之事,但我們是假議和,意在驕敵,大帥諒可做主。我們以議和拖延時間,滯敵於河北岸,靜侍敵變,大帥以爲如何?”

張先生剛說完,左首第一位的一箇中年文士,已連連搖頭,嘴中道:“不妥,不妥,張先生此計雖妙,但一則時機已錯,二則失之緩矣。”

張先生聽人駁他,臉上頓時一紅,氣道:“老夫本是拋磚引玉而已,但程先生以爲不妥,卻不妨講個明白。以開老夫之愚。”

那姓程的中年文士,搖頭晃腦,連連擺手,道:“錯了,錯了,張先生何必太謙,本爲金玉良言,何苦自謙磚瓦,但金玉當用於其地,其時,則爲金玉,錯了時機,金玉不如磚瓦矣。”

楊文忠知道,這姓程的素好與人爭兢,無事還要挑人鬥嘴,遇上別人與他認真,還不趁機夾三雜四地論上半天,故而擺手止住還要爭辨的張先生,自己問道:“那麼,程先生以爲該怎麼辦呢?”

程姓文士仍是一副要找人辨駁的樣子,說道:“大帥,理不辨不清,話不說不明,程某的話,自有道理。”

張先生忍不住道:“你既有道理,何不說來聽聽,有無道理也得別人說才行。”

那程先生一聽,頓時臉色一肅,一改酸秀才的樣子,侃侃而談:“好,我就說給大家聽聽,其議和怠敵,拖延時間。本兵家常用之謀,當得時機湊巧,如果最初遼兵破徐水,再得定州時,或取我滿莫二州時,那時遣使議和,遼賊認爲我們已是數敗之下,懾于軍威,懼敵議和,定然深信不疑,而今我大軍屯河南,賊軍難以渡河,況且數十萬敵軍攻真定不下,已是振我軍心士氣,我們反而遣使議和,縱使敵軍有議和的心思,但稍動腦筋,即可想到這是我軍投其所好,鬆懈敵軍戒備之舉。遼賊多有謀略之人,又怎能上我們的當呢?況且就算敵軍中計,我們也只能趁機大舉進攻,以收其效,靜觀敵變也不是制勝之道。因爲反間計,敵國內部雖必有變,但數十萬兵馬在外,縱使內部有變,也是要悄悄而行,不能動了前方土氣,以免爲我所乘,盡破敵軍,動搖國家基礎。”

程先生一席話,理直氣壯,說得帳中衆人連連點頭,張先生自己也是心服口服,無話可說,轉身坐下。楊文忠拍掌稱讚:“程先生高論,就請程先生繼續說下去,談一談我軍下步應該如何?”

程先生道:“大帥,北岸遼軍近二十萬,兵強馬壯,慣於衝鋒陷陣。我大營各軍,合稱二十萬,但我軍一向武備鬆馳,老弱雜於其中,又多空額,雖經大帥一月多整頓,但能戰之兵,最多不過十萬而已,孫子兵法曰:“敵衆我寡,敵強我弱用之奈何?命曰讓威。必須驕敵之志,鬆懈敵備,掩強示弱,能示之不能,先遣數軍渡河接戰,敗回南岸,使敵輕我,再卑詞請和,敵軍以爲我已敗,對我軍不以爲意,就可使敵軍內亂必發,因爲無外患,必出內憂,況遼帥已有異志乎?那時我待連絡敵後義軍及雄州真定守軍,突襲敵營,定能一舉成功。”

楊大帥聞聽,仰面大笑:“好個能示之不能,程先生得兵法之妙矣,與本帥不謀而合,只是接敵交戰之事,不僅要敗,而且要燒橋毀草,既驕敵之志,又壞敵渡河之計,一石數鳥,豈不更好。”

張先生坐在一邊,也不由佩服人家想的更周到,但想想到底他也有卑詞請和一段,自己也不算太丟面子。

大計已定,其餘人也僅提出點修修補補的看法,再無大動,衆人才散去,楊大帥獨留下程先生,又深談半夜。隨後又密密招來鄭通高猛,密語吩咐,二將領令,回營而去。

第十一章 (上) 阻攔第十六章 (上)攻城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十九章 (上)夜闖第十八章 (中) 北上第十五章 (中)相惜第十二章(上) 試劍第十八章 (中) 北上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二十八章 (上)臨河第九章 (又下)假冒第十章(中) 巧遇第五章 (中)求援第二十章 (上)智囊第十五章(下)對手第二十七章 (下)力拼第十二章 (下)國師第十九章 (上)夜闖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二十二章 (下)潰敗第一章(中) 夜客引子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二章(上)黃雀在後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十五章 (上)探營第十八章 (下)縫隙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四章 (中) 神偷第十七章 (下)決心第三十六章(下)莽撞第五章(下)出援第五章 (中)求援第十六章 (上)攻城第八張 (下)壓服第十二章 (下)國師第十三章 (下)前鋒第三十三章 (又下) 終戰第二十七章 (下)力拼第十六章 (下) 中計第一章(上) 出巡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二章(下) 追蹤第一章(中) 夜客第四章 (上) 初戰第四章 (下) 虎符第二十八章 (下) 謀渡第八章 (中) 對頭第七章(下二) 重傷第二章(上)黃雀在後第十三章 (中)助軍第九章 (又下)假冒第二十七章 (上)瘋魔第四章 (上) 初戰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三十七章 (上)護短第十四章(又下)退路第八章 (上)回莊第十九章 (上)夜闖第二十五章 (中)夜謀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十章 (下) 揭穿第十章(中) 巧遇第八章 (上)回莊第十三章 (中)助軍第十八掌 (上) 慧心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二十三章 (下) 離涿第二十一章 (下)敗仗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三十七章 (下)聞訊第三十五章 (上)掣肘第六章 妙人第十章(中) 巧遇第十九章 (上)夜闖第二十二章 (下)潰敗第八章 (上)回莊第九章 (又下)假冒第二十一章(中)大計第十四章(又下)退路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二十一章 (下)敗仗第九章 (又下)假冒第三十八章(下)紫電第九章 (下) 羅漢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六章 妙人第三十一章 (下)殺王第十三章 (中)助軍第十章 (又下) 脫殼第九章 (上)計議第十五章 (中)相惜
第十一章 (上) 阻攔第十六章 (上)攻城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十九章 (上)夜闖第十八章 (中) 北上第十五章 (中)相惜第十二章(上) 試劍第十八章 (中) 北上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二十八章 (上)臨河第九章 (又下)假冒第十章(中) 巧遇第五章 (中)求援第二十章 (上)智囊第十五章(下)對手第二十七章 (下)力拼第十二章 (下)國師第十九章 (上)夜闖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二十二章 (下)潰敗第一章(中) 夜客引子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二章(上)黃雀在後第三十四章 (上)無路第十五章 (上)探營第十八章 (下)縫隙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四章 (中) 神偷第十七章 (下)決心第三十六章(下)莽撞第五章(下)出援第五章 (中)求援第十六章 (上)攻城第八張 (下)壓服第十二章 (下)國師第十三章 (下)前鋒第三十三章 (又下) 終戰第二十七章 (下)力拼第十六章 (下) 中計第一章(上) 出巡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二章(下) 追蹤第一章(中) 夜客第四章 (上) 初戰第四章 (下) 虎符第二十八章 (下) 謀渡第八章 (中) 對頭第七章(下二) 重傷第二章(上)黃雀在後第十三章 (中)助軍第九章 (又下)假冒第二十七章 (上)瘋魔第四章 (上) 初戰第二十七 (中)驚醒第三十七章 (上)護短第十四章(又下)退路第八章 (上)回莊第十九章 (上)夜闖第二十五章 (中)夜謀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十章 (下) 揭穿第十章(中) 巧遇第八章 (上)回莊第十三章 (中)助軍第十八掌 (上) 慧心第十七章 (上)堅守第二十三章 (下) 離涿第二十一章 (下)敗仗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三十七章 (下)聞訊第三十五章 (上)掣肘第六章 妙人第十章(中) 巧遇第十九章 (上)夜闖第二十二章 (下)潰敗第八章 (上)回莊第九章 (又下)假冒第二十一章(中)大計第十四章(又下)退路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二十一章 (下)敗仗第九章 (又下)假冒第三十八章(下)紫電第九章 (下) 羅漢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六章 妙人第三十一章 (下)殺王第十三章 (中)助軍第十章 (又下) 脫殼第九章 (上)計議第十五章 (中)相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搜索| 元谋县| 富顺县| 都江堰市| 若羌县| 巴东县| 绥滨县| 潞西市| 长宁区| 赤峰市| 土默特右旗| 河西区| 克拉玛依市| 诏安县| 县级市| 耒阳市| 彰化市| 泗阳县| 宣恩县| 会宁县| 建平县| 迁安市| 儋州市| 壶关县| 双城市| 武陟县| 榆林市| 河曲县| 大安市| 闸北区| 东安县| 金塔县| 罗源县| 梁河县| 红桥区| 孝义市| 德州市| 平果县| 丰台区| 甘泉县|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