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5章 對蒙宣戰

這次官場大清洗,持續時間相當長。一批接一批的官員落馬、辭官,同時一批又一批的官員又走馬上任。

這些走馬上任的官員,全部都是在漢皇黨黨校裡經過培訓的,明白漢皇黨的核心利益是什麼,行政大原則是什麼。

這些官員到任地方,效果立即顯現了出來。

首先是行政效率有了巨大的提升,新上任的這些官員,基本上都是會做事的,行政效率的提高也是必然的。其次是地方官場廉潔程度有了巨大的提升,一層一層壓下去之後,貪污腐敗的風氣遭到了嚴重的打擊。

加上這次大清洗中被提拔起來的官員很多都是從基層提拔上來的,很明白基層貪腐的那一套。下面的行政人員想要矇蔽上官,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另外一個就是官府武裝力量的提升,每個州縣都成立了武警部隊,同時省級大員還能請求守備旅協助,更是有武警總隊的武裝力量支撐,官府強制性的政策執行能力大大增強。

同時各地陸續組建警察治安系統,地方鄉鎮逐漸結束了長達兩百多年的高度自治模式。朝廷對地方政府的掌控力量增強了,地方政府對地方的掌控能力也大大增強。

地方行政系統的行政效率、廉潔程度都全面轉好。

同時各種部門增加,對各個領域也實行了有效管理,對百姓的保障性福利也你有出臺和執行。

新政省份的官方形象得到了重塑,獲得了百姓的認可,不再如同以前那樣。對官府抱有仇視的態度。

同時新政各省在天啓十二年。徹底完成了糧食儲備工作。每個州縣都囤積了可以支撐三個月的糧食儲備。

這些糧食儲備工作,主要是大明糧油儲備公司負責,屬於商業機構負責地方糧食儲備工作。

模式基本上就是真大明糧油儲備公司向市場提供商品糧,同時在各地進行糧食儲備,然後以儲備倉庫作爲糧食中轉。調入的新糧存入倉庫,將兩三個月前的糧食騰出來在市場上銷售。

出多少入多少,從而保障地方糧食儲備充足。

每個倉庫的存糧每個季度清點一遍,哪個倉庫的存糧少了就追究誰的責任。在常例的清查和懲處下,儲備倉庫的糧食是不可能被私人吞吃掉的。

地方戰略儲備倉庫的糧食充足,這意味著大明新政各省即便碰上了什麼天災,也不可能餓死人。

同時也意味著大明與其他國家發生大規模戰爭,短期內是不需要擔心糧食不夠用的問題的。

儲備瞭如此之多的糧食,和東北商品糧基地,以及南洋、中南半島的商品糧輸入有巨大的關係。

同時北方新政各省因爲水利設施的修建,到天啓十二年已經修建好了大部分重要的水利工程,農業生產已經開始振興。

這些糧食的儲備,爲大明的工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堅實的基礎。讓大明開始能夠成功的度過圈地運動所產生的農業生產規模下降的問題。

天啓十二年因爲大規模的圈地運動。農業生產確實在萎縮。很多農民離開了土地,進入城鎮變成了工人你。從原本糧食能夠自己生產。變成了還要購買商品糧。商品糧需求量在天啓十二年快速上升,關內農業產出開始下降。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了工人,農業生產總量下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各州縣糧食儲備的增加,讓朝廷有了調節農業生產和工業建設力度的緩衝時間。這依舊涉及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問題,過去明王朝是不會管這玩意的,但朱由校成立了新部門之後,大量過去不管的問題都成爲了日常需要考慮和進行管理的。

很快秋收到來了,鐵路幹線已經修到了黑龍江,並且還是雙軌的。東北地區的大豆、玉米在天啓十二年秋季喜獲豐收,而鐵路的修通,則是喜上加喜。大量的商品糧開始以鐵路運輸的方式運入關內各省。

運輸成本的降低,讓向更北部的外東北等地區的移民擁有了基礎條件。這意味著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和各種原材料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運到關內或沿海港口,一些生產行動與商品市場因爲鐵路成功連接。

農民和農業公司種植出來的大豆,也因爲鐵路的出現賣上了更高的價格,實實在在的帶去了利益。

東北地區通網沿海港口的鐵路,也將在天啓十三年開工建設,逐漸會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絡。

此時東北的開發程度還比較低,出了遼東開發比較好之外,吉林和黑龍江地區都差一些,外東北就基本上沒什麼開發了。

整個東北的人口,此時只剛剛突破一千萬人,但地盤卻比後世中國東北還要大,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如果要發展農村自然經濟模式,倒是可以移民很多人過去。但是在商品化經濟模式下,在沒有鐵路之前,很多地方是沒有開發價值的。

如今有了鐵路,商品經濟連接區域就擴大了,也就有了移民開發的價值。商品糧的生產規模在未來可以在東北地區迅速擴大,同時還可以繼續向東北地區移民人口。

同時鐵路已經修到了甘肅,明年就能修到西域。修往蒙古明統區的鐵路也已經成功通車,對蒙古的作戰準備基本上已經完成。

朱由校已經完全確定了親征的決定,所以他現在需要在親征之前穩定內部。在新政地區徹底完成中央集權就成爲了重要的穩定手段。

軍事集權在天啓十二年已經完成,剩下的也就是政治集權了,將漢皇黨變成唯一的執政黨派,是親征之前必須完成的進程。

與此同時。中央軍區的步兵師也開始換裝一段時間了。這一年大明在順利的秋收之後。朱由校過問了一番換裝情況。統帥部參謀茅元儀將換裝情況進行了彙報:

“啓稟陛下。已經有五個步兵師完成了新裝備的換裝,明年開春前將有十個步兵師完成換裝。另外計劃種列裝新式步槍的三個騎兵師,也已經完成換裝。”

“讓換裝的部隊抓緊訓練,適應好新式裝備,儘快形成戰鬥力。”朱由校交代道,茅元儀說道:“陛下放心,目前各部隊都在抓緊訓練。”

訓練是要抓緊,不過訓練方面主要也就是槍法等方面。新式步槍和燧發槍不同。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對槍法的距離要求也隨之增加。對於部隊士兵的要求,是三百米外要打得準。

訓練的重點目標要是機槍手,因爲明軍的第二代新軍的作戰模式,是以機槍火力爲核心而展開的。

不過在草原上和遊牧民族作戰,作戰模式又有所不同。騎兵機動作戰能力強,來不及佈置鐵絲網和塹壕,所以機槍火力網將面臨一個被突破的可能。因此步兵火力就比較重要了,而且近距離的時候依舊需要拼刺。

所以在草原上作戰。不是陣地戰,而是運動戰。

“臣以爲。若是陛下親征蒙古能推遲到後年,則我大明對蒙古更能形成碾壓之局,若是明年親征蒙古,雖然依舊十拿九穩,但總的是更勞心勞力一些。”茅元儀委婉的建議道。

大明皇帝親征蒙古,勝利是必然的。只不過早一年和晚一年的順利程度就大不相同了。

到時候明軍換裝規模更大,到時候擊敗蒙古就是萬無一失的。

“愛卿無需多慮,對蒙作戰並非一年之功。輕重緩急,朕會掂量的。”朱由校點頭說道,茅元儀的話他沒聽進去,但也沒發火。因爲朱由校已經在心中下了一盤很大的棋,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完成。

秋收結束後,朝廷對蒙作戰準備已經開始加速,各生產兵團已經開始大練兵,各種作戰物質已經開始大量囤積。而這一年秋季中蒙雙邊貿易,雙方的矛盾也正是爆發了出來。

大明突然停止了想蒙古出口武器裝備,這讓林丹汗很火大,但看到了大明使館送來的一份措辭嚴厲的外交照會,將大明與蒙古的關係推到了戰爭爆發的邊緣。

這份外交照會中嚴厲譴責蒙古再度勾結建奴殘餘勢力,要求林丹汗在明年春季結束前,將建奴殘餘勢力消滅,將黃臺吉的腦袋送到大明京師,否則必將讓蒙古承受大明天子的怒火。

這份外交照會措辭之嚴厲,簡直就像是在教訓孫子一般,根本沒有把林丹汗和明天子朱由校擺在同等地位。

林丹汗看了照會內容後大發雷霆,“豈有此理,天啓小兒,還欺我蒙古孱弱,你們要戰,本汗便和你們戰到底。”

此時林丹汗已經武裝了六萬精銳騎兵,另外還有四十萬青壯男丁,此時的力量已經讓林丹汗感到膨脹。

和過去相比,蒙古大軍的戰鬥力,確實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以明軍之前的戰鬥,未必能輕鬆的戰勝蒙古。

畢竟蒙古在軍事組織紀律性,以及作戰經驗上有了巨大的提升,至於裝備的提升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真正給予蒙古人的還是勇氣與重振的信心。在不斷的軍事行動中,這個強盜團伙變得更專業了。

大發雷霆後的林丹汗,一想到明軍的強悍戰鬥力,頓時又十分的矛盾。要想戰勝明軍,對於當前蒙古來說,還是有點困難的。

不過,若要和明軍在草原上玩躲貓貓,卻是很有把握的。

若是此次蒙古和大明再度開戰,可不同於上次。上次林丹汗在蒙古王城一代和明軍作戰,根本沒有和明軍玩躲貓貓的遊戲。

這一次卻是可以和明軍在漠北好好玩一玩躲貓貓的遊戲了,只要不和明軍正面硬剛,找準明軍暴露出來的漏洞給予致命一擊。

等明軍撐不下去了,自然也就退回關內去了。

林丹汗想通了這一點,頓時哈哈大笑。明國那個毛頭小子,這次要是敢來蒙古,就讓他勞民傷財,最後一無所獲去。

於是林丹汗頓時變得十分強硬,也向大明使館發出了一封外交函件,直接回絕了大明的要求。

這封外交函件很快就被大使館發回了京師,朱由校看到這封蒙古人的函件,頓時露出了笑容,“林丹汗,這次讓你也和黃臺吉一起做難兄難弟去。”

隨後朱由校立即召開了御前會議,會議上正式宣佈向蒙古宣戰。

“現在已快到冬季,宣戰只是一個提前的醞釀,開戰必然還是要等待開春之後。此前雙方都已經沒有充足的時間展開軍事行動。諸位愛卿,此戰關乎大明能否消除遊牧民族的危險,還有一個冬季的備戰時間,各部門按照計劃展開積極備戰吧!”朱由校對大臣們說道。

“是,陛下。”羣臣應諾。

漢皇黨大員們,隨即開始按照計劃,開始抓緊備戰。大量的物資開始向邊境線上集結。

但是在這些作戰物資中,卻有許多枕木和鋼軌,直接用火車運到了後世的***以東的烏蘭察布市地區。

除了鋼軌和枕木外,還有大量的鋼筋、水泥、磚塊和砂石。

與其說是對蒙進行軍事作戰,不如說是到蒙古草原上鋪鐵路和築城。在決定親征蒙古的時候,朱由校就意識到蒙古人必然會和大明在草原上玩躲貓貓的遊戲,然後等待大明支撐不住,最後無奈撤軍。

但是鐵路的出現,蒙古卻是要倒大黴了。明軍只要把鐵路修進草原,不存在撐不下去的問題。

後勤這個最大的短板,已經被消除了。

只要把鐵路修到草原,然後在沿途築城、築堡,就能夠保護鐵路線的運輸暢通,同時還能把蒙古的版圖用鐵路一刀切成兩半,到時候蒙古人不想被趕出蒙古草原的話,要麼只能背棄林丹汗投降大明,要麼就只能上來和明軍拼命,以破壞明軍的鐵路線。

但是鐵路線一旦修好,蒙古人又能破壞掉多少?

沿途都是城池、堡壘,以及大量明軍,蒙古人即便能破壞掉一點,明軍也能迅速修復鐵路。

明軍步步爲營之下,遲早會將林丹汗的大軍逐出唐努烏梁海以東地區,到時候大明只需要沿著唐努烏梁海的山脈,已經貝加爾湖這些地區的地理環境建立一些邊防,派駐少量明軍就能把林丹汗反攻的機會完全堵死。

整個蒙古草原就將落入大明之手。(。)

第4章 鏡子裡的商機第385章 日本內戰又起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83章 蒙古人的生意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106章 野戰炮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151章 北直隸工商管理條例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315章 秋收與電報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273章 可敢與朕一戰?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260章 蒸汽機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369章 重修皇極殿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5章 製造玻璃第38章 逮捕王安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246章 戰爭的臨近第32章 朝野譁然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81章 遊擊準備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7章 天價玻璃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338章 有刺客第346章 被拆掉的東江軍第219章 人口壓力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360章 德川幕府服軟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172章 官法如爐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227章 干預朝鮮(二)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11章 再次出宮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283章 逐盡東林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353章 對外貿易格局第64章 三才伏法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69章 不計血本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151章 北直隸工商管理條例第232章 黑科技第7章 天價玻璃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249章 蒙古戰爭落幕第115章 徹底崩潰第163章 土地兼併第158章 抗旱神器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456章 機槍發威第353章 對外貿易格局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88章 謠言四起第30章 整頓京營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249章 穩紮穩打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72章 裝備與新軍第403章 第二代新軍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277章 大破蒙古
第4章 鏡子裡的商機第385章 日本內戰又起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83章 蒙古人的生意第299章 終極版東亞模式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106章 野戰炮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220章 又是鉅額軍費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151章 北直隸工商管理條例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315章 秋收與電報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273章 可敢與朕一戰?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260章 蒸汽機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369章 重修皇極殿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5章 製造玻璃第38章 逮捕王安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246章 戰爭的臨近第32章 朝野譁然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81章 遊擊準備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7章 天價玻璃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338章 有刺客第346章 被拆掉的東江軍第219章 人口壓力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360章 德川幕府服軟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172章 官法如爐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227章 干預朝鮮(二)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11章 再次出宮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134章 撞上鐵板第283章 逐盡東林第269章 大明開埠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353章 對外貿易格局第64章 三才伏法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69章 不計血本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151章 北直隸工商管理條例第232章 黑科技第7章 天價玻璃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249章 蒙古戰爭落幕第115章 徹底崩潰第163章 土地兼併第158章 抗旱神器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456章 機槍發威第353章 對外貿易格局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88章 謠言四起第30章 整頓京營第168章 胰子生意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249章 穩紮穩打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72章 裝備與新軍第403章 第二代新軍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277章 大破蒙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静安区| 绥化市| 鸡西市| 闸北区| 百色市| 陈巴尔虎旗| 庆安县| 大足县| 胶南市| 谢通门县| 辽宁省| 瓮安县| 滁州市| 巴塘县| 新巴尔虎右旗| 白河县| 哈尔滨市| 东莞市| 桃园县| 绥棱县| 东辽县| 汝南县| 阳谷县| 简阳市| 肥乡县| 安远县| 江西省| 安乡县| 大名县| 岳池县| 玉龙| 常熟市| 海宁市| 渭南市| 介休市| 大田县| 利川市| 江孜县| 西畴县|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