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6章 人口爆炸

這樣的平價糧政策,每年複覈一次。家庭收入已經脫貧的羣體,將不再享有平價糧配額。因爲戶籍的改革,讓平價糧的發放比較準確。所以平價糧的價格再度降低,過去是每石平價糧的價格1兩白銀,如今價格則下降到了1元。而正常的糧價,

相當於享有平價糧政策的低收入羣體,一戶六口之家每個月消耗一石糧食來算,每個月可以省下0.8元。省下來的這0.8元,不論是拿去租房子住,還是拿來買衣服什麼的,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都是比較大的購買力了,正常生活就有所保障了。

糧食顯然是當前普通民衆最大的支出項目,平價糧顯然能讓底層百姓日子好過不少。

除了平價糧的政策,還有低保戶政策,也開始在北直隸施行。殘障人士、孤寡老人、孤兒等沒有勞動能力的羣體,朱由校也都陸續做提出了相關的保障政策。

這一系列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先保障餓不死人,不會有因爲吃飯問題走上絕路。

但是要說發家致富,那顯然還差得遠。就算是皇家資本給正式工開出的工資都很低,每個月三元的工資,比以前是多了。實際上這收入依舊低得很,人口紅利明顯非常驚人。皇家資本旗下的各個公司儘管有住房福利,但房子值幾個錢?

這年頭朝廷沒有收取高額的土地稅收,郊外那麼多的土地,隨便都能蓋。一戶七八個人的家庭。只要平時勤快一些。努力個幾年。蓋個磚牆結構的四合院問題不大。這種一層的建築,又不像富貴人家那樣要雕廊畫棟,成本又能高到哪裡去?

所以住房福利並不算什麼高額支出,醫療成本也不高,中醫的成本主要是診金,‘藥’費看怎麼開,貴有貴的‘藥’材,也有便宜的‘藥’材。療效一般沒有多少差距。這年頭的中醫,總不可能像後世醫院的中醫那樣,隨便一個上火,就開出十幾種清涼降火的‘藥’材,怎麼貴怎麼開。

大明這麼多的人口,龐大的人口紅利平時跑到哪裡去了呢?

農業生產顯然用不上那麼多人,工人階級平時除了生產各種商品外,社會上最爲普遍的建設活動,實際上就是給富人修房子、園林,以及打造各種傢俱。

反正權貴階級。是怎麼舒服怎麼來,窮奢極‘欲’的不在少數。

大量的勞動力被用在了個人享受的建設活動上。人口紅利被權貴階級大量壓榨,變成他們享受的工具。

錢並沒有用在社會發展之上,更沒有用在普通百姓身上。以至於有錢的越來越有錢,沒錢的越來越沒錢。如今北直隸經過朱由校這麼一番收刮,以及各種發展‘性’的建設活動,情況正在好轉。

因爲平價糧開始採取配額制,政令公佈之後,北直隸各地城鎮的黑戶,紛紛跑去民政局登記戶籍。

整個北直隸,各地最忙的衙‘門’,就屬這剛成立的民政局了。

經過一番統計過後,得出了一個讓朱由校瞠目結舌的人口數據,僅北直隸就有人口150萬人。

這樣的數據統計上來,朱由校頓時吸了口冷氣。1500萬啊!一個河北如此多人。那全國各省算下來,會有多少人?

人多則資源不足,資源不足則會動‘亂’。

太平盛世,大概三十年人口就會翻倍,如果是流行早婚的地區,二十年就能增長一倍,歷史上大明國祚270餘年,期間出現了多次盛世,例如剛過去的‘萬曆之治’,也是一個極爲繁榮的盛世。

西方人有一個‘人口陷阱’理論,即人口一旦增長到一定程度,超過了承受範圍,就會產生動‘蕩’。

而在清代太平天國期間,曾親眼目睹太平天國佔領南京的文人汪士鐸,把太平天國革命爆發的原因直截了當地歸結於中國的“人多”,並提出了一系列超越當時人們的情理所能接受的減少人口的措施。他的中心論點是:“世‘亂’之由:人多(‘女’人多,故人多)。人多則窮(地不足養)。”他判別“人多”的主要依據是“天下人丁三十年加一倍”,而他的家鄉徽州人有“喜人多婚早,每十五六皆嫁娶”的陋習,“故二十年即加一倍”。“地不足養”即人口的絕對過剩。汪士鐸對此是這樣描繪的:“人多之害,山頂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闢老林,苗‘洞’已開深菁,猶不足養,天地之力窮矣。種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盡以助食,草木幾無孑遺,猶不足養,人事之權殆矣。驅人歸農,無田可耕;驅人歸業,無技須人。皆言人多,安能增益?蓋一畝不過一農,一店不過數人,今‘欲’以百農治一畝,千人治一店,如何其能?”

還認爲因爲“世上‘女’人多,世‘亂’之由也”,他所提出的減少人口的措施中,除了對“‘亂’民”的屠殺政策外,更多的是針對‘婦’‘女’的,如推廣溺‘女’之法,施送斷胎冷‘藥’,嚴再嫁之律,立童貞‘女’院,等等。

汪士鐸這種認識,在朱由校看來是正確的,但是解決方法卻是錯誤的。

畢竟眼界不同,朱由校穿越前的地球,人口已經超過七十億了,照樣養得活。‘女’人多的認識,說對也對,說錯也錯。起碼在朱由校看來,‘女’人是一種緊缺的社會資源。如果缺少的話,必然很多男人打光棍,雖然對控制人口比較有效果,但是社會問題比較嚴重。

朱由校自然不可能如清代的汪士鐸那樣,推行什麼屠殺政策,以及溺‘女’之法,那太沒人‘性’了。

如今大明的問題,就是經歷萬曆之治後,人口大量增長,而北方又因爲小冰河時期的氣候問題導致糧食減產,以至於養不活那麼多人。

“大明人口,起碼超過3億。”朱由校得出一個恐怖的結論,明代雖然沒有番薯,但農業生產力絕對比清代要高的,從此次北直隸統計出來的數據推斷,其他省份人口絕對不在少數,特別是長江以南地區。

朱由校現在算是明白,爲什麼宋代沒有農民起義了。因爲宋代有計劃生育政策啊!人口大體上得到控制,再加上海洋貿易繁榮,通過出口商品,從海外換取大量資源,宋代百姓怎能不富?能吃得飽飯,誰去造反啊!

西方人爲什麼沒有什麼農民起義?

因爲西方人醫療不行啊!死於瘟疫的人多。再加上西方人經常打來打去的,人口增長自然也受到限制。

中國的古代醫療又是世界上最好的,正宗的中醫,手段確實太高明瞭。以至於死亡率比西方人低,加上傳宗接代的觀念太重。而且採取的是‘精’耕細作的模式,生產力比西方人的粗放農業來說是高,但人口增長更加恐怖。

朱由校頓時抓住了這個時代的本質問題,什麼貧富差距過大,只要不被餓死,老百姓忍受都是能忍受的,但要是要被餓死了,總要求活不是?

道家有運:天生萬物,無有不殺之理。

生殺有道,此乃定律,所有有生老病死。但生得越多,殺得越是猛烈。

“看來得儘快開疆擴土,擴大資源總量,並且修繕水利,保有當前農業生產規模,並想辦法提高作物產量。還好,紅薯是個利器,還能拉高承受上限。”朱由校思考了片刻,便想到了解決辦法。

好歹是穿越者,眼界要高得多。

發展生產力,就能拉高人口承受上限。當然科技也不是萬能的,例如後世的地球,人口已經增長到70億以上了,人口再繼續增長下去,總會天下大‘亂’的。發展科技,不過是飲鴆止渴罷了,爆發出來的時候反而將猛烈到史無前例的地步。

計劃生育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解決大明當前問題就是兩個辦法,一個就是不管百姓死活,只要能維持統治,人死的越多越好。一個就是想辦法開疆擴土,並提高生產力。

朱由校自然是選擇後者,雖然也是飲鴆止渴,但科技一旦發展起來,人口問題要爆發,起碼也得幾百年。而且期間大可以進行計劃生育,問題也就解決了。

再有一個,就是明末資源被權貴大量佔據,從權貴身上刮一部分資源出來分給普通百姓,也能暫時解決問題。但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因爲人口必然還會繼續增長。

總的來說,大明要穩定,才能施行這些政策。

朱由校正坐在養心殿看著民政局統計的數據發呆的時候,錢國興走了進來,對朱由校稟報道:“皇上,袁可立組織的漕船,已經從海上來了。總共運來了漕糧一百萬石,第二批已經在路上了。”

“可曾順利?”朱由校‘精’神一震,漕糧總算是到了。有了糧食就能穩定,糧食是關鍵啊!

“落水溺死了十一人。”錢國興回答道。朱由校嘆了口氣,算是在意料之中吧!畢竟袁可立這次運漕糧是以小船爲主,小船出海自然容易出現海難。還是得儘快發展造船業,換大船運糧才靠譜。

不過得知北直隸的人口後,朱由校對從南方‘抽’調糧食的態度開始變得謹慎起來,南方百姓現在看起來是餓不死,但要是從南方‘抽’調的糧食多了,估計也會出現饑荒。,

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4010章 大殺器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120章 增加就業第295章 預算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115章 徹底崩潰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131章 運轉的內閣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22章 投資前景第22章 投資前景第68章 二十萬石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196章 做夢都要笑醒的節奏第22章 投資前景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227章 干預朝鮮(二)第133章 兩軍對壘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304章 南洋大開發浪潮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7章 天價玻璃第30章 整頓京營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337章 福王的異常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261章 罐頭廠第302章 荷蘭人被嚇跑了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17章 正規騎兵第369章 重修皇極殿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30章 整頓京營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336章 瓜分戰爭紅利第196章 做夢都要笑醒的節奏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84章 沒分段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329章 西域產業佈局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248章 收復瀋陽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78章 多管齊下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50章 鐵匠皇帝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70章 鉅額軍費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418章 親征蒙古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93章 商業擴張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282章 輿論管制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223章 貴陽解圍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112章 慘遭爆菊第368章 穩坐釣魚臺第157章 視察皇莊第219章 人口壓力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54章 以暴制暴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
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4010章 大殺器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120章 增加就業第295章 預算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115章 徹底崩潰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131章 運轉的內閣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22章 投資前景第22章 投資前景第68章 二十萬石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196章 做夢都要笑醒的節奏第22章 投資前景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227章 干預朝鮮(二)第133章 兩軍對壘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304章 南洋大開發浪潮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7章 天價玻璃第30章 整頓京營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337章 福王的異常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371章 己巳京查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261章 罐頭廠第302章 荷蘭人被嚇跑了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17章 正規騎兵第369章 重修皇極殿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30章 整頓京營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336章 瓜分戰爭紅利第196章 做夢都要笑醒的節奏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84章 沒分段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329章 西域產業佈局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248章 收復瀋陽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78章 多管齊下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50章 鐵匠皇帝第365章 統一的市場第70章 鉅額軍費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418章 親征蒙古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93章 商業擴張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282章 輿論管制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223章 貴陽解圍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112章 慘遭爆菊第368章 穩坐釣魚臺第157章 視察皇莊第219章 人口壓力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54章 以暴制暴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泰和县| 晋宁县| 福建省| 嫩江县| 金秀| 镇平县| 屏东市| 黎川县| 蒙自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宁河县| 镇康县| 丰镇市| 丰县| 东方市| 托克托县| 屯昌县| 本溪| 庆安县| 镇安县| 奇台县| 邹平县| 佛山市| 水城县| 明光市| 大英县| 滦南县| 墨江| 汶川县| 汉源县| 高青县| 临猗县| 金川县| 望奎县| 灵石县| 布拖县| 开阳县| 盐城市| 扬州市| 贞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