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2章 強烈反響

“賣報,賣報,《大明日報》首日發行,只要兩文錢。”

“賣報,賣報,東江軍遊擊作戰,再斬建奴百餘人。”

這一天,京城的大街小巷上,出現了一陣陣的報童吆喝聲,同時一個個賣報點也遍佈京城各個商鋪。

皇家資本經營的酒樓、糧鋪之類的商鋪外面,都設立了一個小小的賣報點。行人紛紛趕到驚奇,大明日報?

仔細一看,原來是報紙。

這倒是不稀奇,民間報業在明代本就存在,而且很多都實現了盈利。只是《大明日報》作爲官方報紙,卻是讓人們感到稀奇了,於是紛紛掏錢購買。

只是一些文人買了之後,不由紛紛罵娘。

“這大明日報,怎麼如此排版?文字竟是從左到右?而且還是橫向書寫。”一些人看得極不習慣。

“雖然不是很適應,不過這些分段符號還是頗爲實用的,看起來方便不少。”一些人看過報紙後同樣也發現了其中的優點,那就是標點符號。

古代人爲什麼要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書寫方式呢?西方人爲什麼又是從左到右的書寫方式呢?

這其中是有些玄機的。

中國是以道家文化作爲基礎的文明,道家的主要理論是用於修仙的。人要成仙,那麼就是逆水行舟,正常人出生後是從先天步入後天,而道家做的事情是從後天返回先天。

左手代表先天,右手代表後天。

進而形成從右到左的段落排列方式,總體來說,中國的文化是一種精英文化,不適合全民普及。

西方人發展的則是平民文化,則是遵循人道規律,從左到右。

朱由校採用後世的排版方式,主要是決定發展平民文化。這種平民文化的用處,基本上僅限於讓老百姓識字,依舊是不如中國傳統的精英文化。

後世基本上人們都能認字,但是愚昧之人不依舊遍地都是,全世界皆是如此。本質上,後世的普通民衆,就算能認字,但是和古代的文盲是沒有太大的層次區別的。世界各國的統治者,都不會想讓人民變得太聰明,最好是政府說什麼,人民就信什麼的那種。

可是學了中國傳統的精英文化之後,將形成辯證和類比的思維方式,這種人看待事物本容易看透本質,統治者想要忽悠這羣人,實在是有些勉強。特別是漢代在漢武帝之前,是用道家的黃老之術進行治國,導致文化份子都快成精了。所以漢武帝開始搞獨尊儒術,將儒家寄生在道家文化之上。漢武帝的嘗試讓後來的統治者感覺挺成功的,於是歷代就繼續沿用。

發展到明代,儒家已經走火入魔了。

朱由校現在要把儒家踹到一邊,同時發展出一些平民文化,進行全民教育什麼的,這文字排版自然要改,所以先再《大明日報》上進行嘗試,如果不成功,大不了把排版改回去。

然而《大明日報》的發行,還是十分順利的。

僅僅當天就在京城賣出了將近5萬餘份,雖然讀者對於排版有諸多吐槽,但是《大明日報》卻憑藉著比民間報業更加低廉的售價,以及能加豐富的內容,還有更加直白的文字,以及更加讓人一目瞭然的標點符號,成功的抓住了讀者。

民間報紙,首先不可能做成如《大明日報》這麼大的信息量,這年頭儘管存在民間報業,但是普遍具有地域限制,信息量大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那麼一個區域的銷售上不去,那就要蝕本了,本身報業就不是什麼太暴利的行業。民間報業的很多信息,實際上就是來源於朝廷官場,規模性普遍較小。

再有一個,民代的民間報業並不是走廉價多銷的模式,一份報紙最便宜也要三五文錢,版面普遍較小。而且大部分民間報紙實際上是手抄報,並非是用活字印刷技術。因爲規模小,確實可以手抄。他們賣的報紙,更多的是在賣信息。

人總會對外界有一種求知慾望,特別是文化人。這個時候三文錢一份報紙也好,十分錢一份報紙也好,在信息缺乏的環境下,他們都可以接受,只是說價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購買頻率。

而且明代的民間報業,實際上也不敢把規模做得太大,誰願意被朝廷盯上?畢竟朝廷又沒有相關法律,萬一做得太大惹上官司,那可就不是開玩笑的了。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民間報業選擇把規模做得非常大,從而進行廣告盈利。

既然手抄報能賺到錢,而且還比較安全,爲什麼要搞廉價報紙呢?

結果《大明日報》一出現,僅僅首日發行量就突破了5萬份,因爲低廉的價格,而且內容還比較多,從而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特別是那些關心政治新聞的羣體,《大明日報》上面,報道的內容很多都和皇帝有關,想要了解皇帝的動向,買一份《大明日報》就行了。

第一天的《大明日報》,並沒有太多的猛料,但是信息量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對於那些謠言的駁斥,還是對輿論的引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普通老百姓,即有分辨能力,實際上也沒有分辨能力,只看信息掌握在誰手上,以及傳播的信息是否太離譜了。

然而就算是比較離譜的信息,如果只要官方進行反覆宣傳,那也能三人成虎,謊言重複一萬遍就是真理。

《大明日報》的出現,無疑是那些官員極爲關注的。當天東林黨那些官員,基本上是人手一份《大明日報》,對於排版紛紛罵娘,然後又仔細的看完了報紙。

皇帝突然辦報進行輿論引導,葉向高這些人精,自然看到了皇帝的用意。不由感覺到了危機,如果皇帝與普通百姓的民意相結合,雙方擰成一股繩的話,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正在葉向高等人商討對策的時候,第二天《大明日報》丟出了一枚重磅炸彈。

《大明日報》第00002號刊,顯目的頭版版面上,拋出了‘大明稅收’的報道主題,客觀的分析了大明開國兩百多年下來,人口繁衍生息,工商不斷髮展,結果稅收不增反減的事實。過去朝廷每年在田賦上的收入,甚至達到三千萬石以上,可如今大明的田賦規模已經下降到了兩千萬石。同時過去軍戶不僅不需要調撥軍餉,反而每年還能上繳兩千多萬石的糧食,如今朝廷不僅失去了這部分的收入,反而每年還要向九邊補貼200萬兩軍餉,同時遼東軍餉已經增至500萬兩的財政窘境。

同時還羅列出了朝廷一年下來的財政開支項目,以及財政赤字規模,以及皇家一年用度的花費清單。

從清單上看,朝廷一年下來,財政赤字竟高達400餘萬兩白銀。

當天《大明日報》在京城銷售量暴增到了八萬份,頭版所報道的大明稅收問題,頓時引起了民間強烈的反響和議論。

皇帝和東林黨講不通這個道理,那和老百姓講這個道理呢?

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211章 稀裡糊塗第342章 徹底清算第164章 死灰復燃第15章 官商勾結第81章 遊擊準備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64章 三才伏法第91章 山西票號第333章 進軍南半球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351章 大明糧油儲備集團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205章 噁心死建奴的戰略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345章 大明電報公司第80章 樂不思蜀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114章 血流成河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106章 野戰炮第161章 管理變動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85章 閹黨來襲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248章 收復瀋陽第337章 福王的異常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221章 又反了第7章 天價玻璃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389章 攫取貴金屬第223章 貴陽解圍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24章 等待契機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60章 蒸汽機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80章 樂不思蜀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37章 準備下手第9章 肅清隱患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302章 荷蘭人被嚇跑了第85章 閹黨來襲第342章 徹底清算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172章 官法如爐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11章 再次出宮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62章 錦衣衛來啦!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29章 皇帝大婚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144章 持續消耗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5章 製造玻璃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392章 矛盾公開
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211章 稀裡糊塗第342章 徹底清算第164章 死灰復燃第15章 官商勾結第81章 遊擊準備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64章 三才伏法第91章 山西票號第333章 進軍南半球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351章 大明糧油儲備集團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205章 噁心死建奴的戰略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284章 中央集權第345章 大明電報公司第80章 樂不思蜀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300章 農業稅改革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114章 血流成河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106章 野戰炮第161章 管理變動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85章 閹黨來襲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103章 時代潮流就是要BB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248章 收復瀋陽第337章 福王的異常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221章 又反了第7章 天價玻璃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389章 攫取貴金屬第223章 貴陽解圍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24章 等待契機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60章 蒸汽機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80章 樂不思蜀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37章 準備下手第9章 肅清隱患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302章 荷蘭人被嚇跑了第85章 閹黨來襲第342章 徹底清算第188章 引爆經濟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172章 官法如爐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11章 再次出宮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62章 錦衣衛來啦!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29章 皇帝大婚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144章 持續消耗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110章 黃河決口第5章 製造玻璃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392章 矛盾公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水城县| 龙南县| 嘉鱼县| 大洼县| 伊宁市| 武宣县| 图们市| 抚宁县| 江油市| 磐安县| 错那县| 普兰店市| 马尔康县| 清徐县| 宁武县| 静乐县| 五峰| 高陵县| 咸丰县| 无为县| 湖口县| 桐城市| 惠来县| 广饶县| 鲁甸县| 调兵山市| 天等县| 石屏县| 浑源县| 横山县| 米易县| 澄城县| 东平县| 蒙山县| 台中县| 类乌齐县| 灵寿县| 清徐县| 乡城县| 叶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