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0章 蒸汽機

天啓三年冬,漠北天寒地凍。

林丹汗卻在冬季來臨前,打了漠北蒙古各部一個措手不及,在漠北搶到了大量的牛羊和帳篷。

此次林丹汗征討漠北,只帶了五萬人,然而僅僅五萬人,卻在漠北所向披靡。因爲冬季來臨,所以征討漠北諸部的步伐暫時停止。但讓林丹汗欣喜的是,黃臺吉竟然帶著兩萬敗兵前來投靠。

林丹汗這才知道野豬皮已經死了,他所建立的後金也被明國給滅了。黃臺吉很順利的就在林丹汗這裡找到了一個落腳之地,開春之後將隨著林丹汗一同征伐漠北不服林丹汗統治的蒙古部落。

與此同時林丹汗卻是對大明產生了深深的忌憚,以前他認爲明王朝就算在如何發展,也不可能威脅到蒙古,蒙古部落逐草而居,轉移方便,打不過也跑得過。然而後金與明王朝在遼東的大戰中,騎兵所展現展現出的戰鬥力已經讓林丹汗感覺到了極大的威脅。

從黃臺吉那裡獲得的情報得知,明國的騎兵戰鬥力極爲強悍,已經遠遠超過了蒙古。如果明國有大量的騎兵,林丹汗簡直不敢想象,那後果實在太可怕了。

“好在明國只有兩萬騎兵,而我蒙古有三十萬控弦之兵。但是日後不能再賣戰馬給明國人了,明年秋天的馬匹貿易必須停止。”林丹汗在感覺到危機之後,立即做出了決定。

不過林丹汗絕對想不到的是,明王朝的精銳騎兵並不是兩萬,只需一年之後,這個數量就可以上升到五萬人。

……

天啓三年冬季,朱由校倒是比較清閒。朝政方面沈潅打理得不錯,隨著遼東的收復,以及廣西作亂土司安邦彥的敗亡,也沒有什麼需要操心的地方。

統帥部制定的軍事改革,很快隨著孫傳庭回京而迅速開展。

遼東軍已經解散了,取代遼東軍則是中央軍。不過因爲戰事平息。朱由校已經將大部分中央軍從遼東抽調回京整訓。留在遼東的只有兩萬騎兵,以及五個步兵師。

遼東軍的那些武官,也都不得不遣散家丁入京進修。唯一沒有被調入京城的武官,也就是毛文龍了。

東江鎮的軍制是按照新軍的模式。而明軍依舊需要在廣闊的山區中掃蕩建奴殘存族羣。毛文龍的東江軍則是騷動山區的主力部隊,而留在遼東的騎兵則是掃蕩平原地區的主力。

明年開春,冰雪融化之時,就又是大掃蕩的時候。而入冬之後,明軍的掃蕩活動也開始減少。

後金被滅。蒙古人正在進行內部統一戰爭。

所以朱由校纔在冬季來臨前,將大量中央軍從遼東抽調回京整訓,爭取在蒙古人的內部戰爭結束前,將中央軍全面整訓完畢。

其中包括兵種、裝備、戰術的改變,此時的中央軍已經變成了一個步兵以火槍兵構成,然後再用炮兵、騎兵聯動的作戰模式。

如果離開了炮兵和騎兵,明軍此時的步兵師只有火槍兵,面對騎兵的時候確實沒什麼戰鬥力。

但如果有炮兵和騎兵,那結果就不完全不一樣了。騎兵可以給步兵提供掩護,炮兵可以轟擊敵軍騎兵。

作爲假想敵的蒙古騎兵只要衝不垮步兵。那麼接下來就會陷入被明軍騎兵屠殺的局面。

此時中央軍的步兵師想要追上並消滅騎兵確實不可能,但在開拓的草原地形上抵擋騎兵衝鋒還是非常輕鬆的。

這年冬天朝廷開始在北方各省大量徵召義務兵,之所以義務兵招收大部分都在北方各省,主要還是離戰場和邊疆更近。士兵前來服役,退役返家都更加方便。

只有海軍陸戰隊以及佈置在南方的兩個步兵師徵召的是南方的義務兵。

由於生產兵團需要大量兵員,所以在徵兆數量上,從原來的二十萬上升到了三十五萬。

計劃在天啓四年,正式成立十五個生產兵團,全部都佈置到遼東以北,也就是後世的吉林省去搞軍事屯田。

在入冬之前。皇家科技學院完成了新一期的招生,第三期招生一共錄取了五百多人。

朱由校一個月前則公佈了皇家軍校的招生信息,並任命盧象升爲主考官,帶領招生小組前往各省招生。

皇家軍校招生也算是朱由校近期最關注的事情了。

這次皇家軍校招生標準比較嚴格。報考人員必須具備秀才功名,同時年齡還不能超過二十五歲。

隨著對後金的軍事勝利,以及朝廷公佈了賞賜情況,使得軍校招生不再像之前那麼無人問津。

很多具備功名的年輕秀才,得知皇家軍校招生後,開始有一部分決定棄筆從戎。

不過因爲報考標準比較高。最終參加招生考試的年輕秀才只有三百多人,而皇家軍校最終只招收了四十三人,其他都沒有通過考試。這四十三人都是對軍事有興趣,研讀過兵書,同時身體比一般讀書人要強壯。

軍校自然不可能招收一羣對軍事沒有興趣,身體又弱的讀書人進入軍校。能招收到這四十三人,已經是放寬標準了。

朱由校收到盧象升呈報上來的招生情況後,倒也比較滿意。雖然只招收到了四十三人,當以後報考軍校的讀書人絕對會越來越多。

以文入仕的機會就只有那麼多,而且前途未必比進皇家軍校要好。進入皇家軍校,畢業出來就能獲得軍銜,從而入軍服役。對於這種有文化的軍官,起步基本上都是營級以上。

“啓稟陛下,機械製造廠上報,蒸汽機已經研製出來了,您要不要去看看?”楊光腳步輕快的跑進乾清宮報喜來了。

聽到蒸汽機的消息,朱由校當即坐不住了,連忙吩咐道:“快去備駕。”

“是,陛下。”

很快朱由校就在宮女的服侍下穿戴整齊,然後走出乾清宮,坐上皇帝鑾駕前往機械製造廠。

來到機械製造廠,徐光啓已經在外面迎駕了。朱由校風風火火的進了機械製造廠,徐光啓開始給他演示大明第一臺具備實用功能的蒸汽機。

這臺蒸汽機非常原始,什麼分離式冷凝器、汽缸絕熱層、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這些東西完全沒有。但是這臺蒸汽機卻能帶動成功帶動水泵。一陣哐哐哐的聲響中,水泵被運轉的蒸汽機流暢的帶動起來。

見到了蒸汽機的朱由校有些激動,不過一想到鍋爐爆炸事故,連忙問道:“鍋爐會爆炸嗎?”

“陛下放心。我們這臺蒸汽機功率比較低,所以發生損壞時都是向內收縮,使用起來非常安全。”徐光啓回答道,“不過這臺蒸汽機耗煤比較大,有很大一部分熱量在進入氣缸的時候。在剛被水冷卻過的汽缸壁上冷凝而損失掉大量熱量。接下來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有文化頓時就不同了,徐光啓把朱由校寫出的數理化著作學了一遍後,很快就發現了蒸汽機存在的問題。

“好,繼續改進。不過這個型號也可以先投入生產,在煤價比較低的礦區先推廣。”朱由校吩咐道,這樣做可以培養製造業人才,同時還可以開始培養維修人員。使蒸汽機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未來大明的經濟增長,顯然就要靠蒸汽機所產生的工業革命來帶動。

“另外我們現在還沒有合格的潤滑油,我們試過不少油,可在高溫之下很快就失去了效果。”徐光啓說道。

“潤滑油?”朱由校愣了愣。西方人工業革命的時候用的是什麼牌子的潤滑油?貌似他們那個時候還沒有石油化工吧!

那他們用什麼油來著?

“鯨魚油?”朱由校突然靈光一閃,想起了西方人大規模捕殺鯨魚的歷史,鯨魚的脂肪是上好的燈油,經過高溫煉製之後還能成爲天然的潤滑油來使用。

朱由校這個時候纔想起,大明貌似還沒有捕鯨業。

捕鯨顯然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產業,如果捕到一頭成年藍鯨,就能獲得70噸左右的脂肪。

產油量方面是1藍鯨=2長鬚鯨=2.5座頭鯨=6大鬚鯨。

如果能獲得大量鯨油,那麼肯定是很暢銷的。大明不缺的就是富人,他們絕對願意爲點燃後煙臭味的鯨油買單。

另外鯨魚皮也能製革,鯨肉可以食用。鯨骨粉、內臟可以用來當做肥料。鯨鬚也是良好的材料,可以用來製作各種商品。

還有抹香鯨的結石還是製作成香水。

想到這裡,朱由校頓時想到了更多的自然資源,海豹、水獺、鱷魚、野牛。這年頭生產力盡管沒有後世那麼高,但是在那些沒有被開發出來的大陸上,卻有著很多自然資源。

西方人正是依靠掠奪這些自然資源,才讓他們完成了血腥的工業革命。

海洋中還有大量的魚羣,只要把這些資源開發出來,大明何愁糧食不夠吃。與其糾結如何在土裡刨食。不如到海上去尋覓資源,到海外那些富饒的土地上去開發資源。

當然,海洋裡的魚確實很多。但是如何捕撈上來,又如何把魚運回來,都是一個問題。這年頭可沒有冰箱、冷庫。

獵殺野生動物當然是血腥的,不過人類作爲食物鏈的金字塔頂層,獵殺並沒有錯。畢竟天生天殺,沒有之生不殺的道理。不過要注意的是,捕殺野生動物必須適量,不能趕盡殺絕。捕殺的動機也要正確,你要吃它才殺它,那並沒有什麼錯。如果只是爲了看某隻野生動物不爽就把人家殺了,那也叫造孽。

捕鯨什麼的,可以由官方發放牌照,規定每年的捕殺數量。沒有獲得牌照的不能捕鯨,沿海鯨魚就不會因爲捕殺而大量減少。

回到皇宮,朱由校立即下令成立漁業公司,並研究捕鯨方法。

沒過幾天,海軍方面傳來了一個讓朱由校很高興的消息,經過數個月的努力,皇家海軍終於在北海道建立了第一個據點,並且移民了三百多人過去。

日本海域什麼玩意多?漁業資源多啊!同樣鯨魚也多。

中國沿海也有鯨魚,不過多是一些鰮鯨、鬚鯨,而且數量並不是太多,小日本那裡的鯨魚才叫多。

依託北海道發展捕鯨業顯然是不錯的選擇,同時還可以在北海道上發展牧業、林業。

天啓三年末,朱由校手上已經有了三百多條遠洋商船,因爲海軍還在發展,和西班牙、荷蘭人關係不好,所以並沒有到南陽去跑貿易,所以還在沿海各省跑運輸。

不過東北亞海域卻是沒什麼威脅,到處都可以跑。完全可以先把北海道、庫頁島,甚至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的自然資源先粗略的開發一遍。(。)

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128章 大洗牌第50章 鐵匠皇帝第17章 正規騎兵第275章 暴雨大結局第253章 送死進行時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342章 徹底清算第91章 山西票號第56章 天家蠻橫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34章 收買人心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392章 矛盾公開第261章 罐頭廠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72章 裝備與新軍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59章 腰桿硬了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26章 皇帝挖坑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38章 逮捕王安第161章 管理變動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346章 被拆掉的東江軍第44章 投資建議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327章 滅準噶爾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69章 不計血本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80章 樂不思蜀第209章 發現寶藏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107章 學院補貼第74章 開始鑄幣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108章 優厚待遇第33章 天啓方陣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153章 整編邊軍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144章 持續消耗第350章 秘而不宣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78章 多管齊下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296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456章 機槍發威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95章 定時炸彈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131章 運轉的內閣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48章 建造高爐
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128章 大洗牌第50章 鐵匠皇帝第17章 正規騎兵第275章 暴雨大結局第253章 送死進行時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342章 徹底清算第91章 山西票號第56章 天家蠻橫第213章 毒打荷蘭殖民者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34章 收買人心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392章 矛盾公開第261章 罐頭廠第367章 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72章 裝備與新軍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59章 腰桿硬了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26章 皇帝挖坑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38章 逮捕王安第161章 管理變動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346章 被拆掉的東江軍第44章 投資建議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327章 滅準噶爾第285章 帝國與文明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69章 不計血本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80章 樂不思蜀第209章 發現寶藏第395章 反對的聲音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107章 學院補貼第74章 開始鑄幣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108章 優厚待遇第33章 天啓方陣第375章 重建貿易壁壘第248章 改革準備第153章 整編邊軍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144章 持續消耗第350章 秘而不宣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78章 多管齊下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130章 雙劍合璧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296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456章 機槍發威第135章 紅嘴堡大捷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95章 定時炸彈第217章 皇家海軍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131章 運轉的內閣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48章 建造高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工布江达县| 延长县| 贵定县| 沙雅县| 洪雅县| 马边| 河间市| 盈江县| 噶尔县| 鄂托克旗| 德州市| 洛川县| 伊吾县| 永宁县| 商丘市| 靖西县| 安岳县| 垦利县| 南康市| 巍山| 赣州市| 环江| 华坪县| 磴口县| 永济市| 贵州省| 博罗县| 泗阳县| 岳阳市| 古丈县| 长春市| 江北区| 金门县| 曲阜市| 大兴区| 阿克陶县| 洛宁县| 民丰县| 永州市| 丰原市|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