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2章 宗教對策

鑽井隊在渤海之濱尋找石油,這顯然也只是朱由校碰運氣的舉動,畢竟很多油井都要打到兩三千米以下才有。倒也有一些七八百米的淺井,是當前皇家鑽井隊能夠打到的,所以純粹就是碰運氣。

如果能鑽出油井,就可以發展煉油業了。由於朱由校整出了化學教材,煉油還是不成問題的,只是技術高低的問題。但技術從來,都是商業利益所推動的,慢慢發展下去,技術自然就先進了。

這年頭的石油,可以用來提煉煤油,可以取代老百姓用於照明的植物油。這年頭人們普遍都是用植物油進行照明,例如不能吃的棉籽油之類的。

顯然一時半會,要鑽出石油是不太可能的。這就是像是抽獎一般的行爲,不過就算是鑽不到石油,起碼也能錘鍊鑽井技術。

如果對一個技術沒有需求,那就得不到發展。而這樣的鑽井活動,是國家機器所支持的,成本上還是能夠承受得起的。鑽井技術的發展,也將帶動機械製造等方面的發展,這個錢顯然不是白花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此時皇家鑽井隊的鑽井技術,與之前的技術相比來說,還是有明顯進步的。鑽井工具方面,人工製造的鋼鐵機械明顯增加。四川地區的頓鑽技術因爲就地取材就足以滿足需求,所以發展速度比較慢。

此時皇家鑽井隊對鑽探深度有了更高大的需求,而且也有一定的工業基礎,鑽井技術頓時有了一個明顯的進步。這種技術的進步。在鑽探技術的本質上是沒有做出什麼改變的。只是工具有了改進。可以鑽得更深了。

皇家鑽井隊在渤海彎鑽出的第一口井,很快就突破了一千米,達到了一千一百餘米,只是讓人失望的是,根本就沒出油,甚至是油砂都沒見到半點。

“不要緊,換個地方繼續鑽。”帶隊的隊長並不氣餒,反正皇上交給他的任務。就是找油,資金不用他考慮。

歷史上,美國人開發油田,都是商人投資鑽井。有時候,一個油井鑽不出油來,很可能就要破產。而鑽到石油的,則可能一夜暴富。而此時大明鑽探石油卻是國家機器支撐,失敗並不能阻止繼續鑽探的行動。

……

剿滅聞香教造反運動後,後續的追責也在進行,地方官員棄城而逃的。一律抄家問罪。抓獲的徐鴻儒以及一羣聞香教骨幹,該問斬的問斬。該勞改的勞改。魏七因爲擒獲徐鴻儒有功,特許赦免。然而跟著投降的那些聞香教骨幹,則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將面臨勞改的下場。

不過聞香教並未被徹底消滅,聞香教的創立者叫王霖,此前被朝廷下獄而死,而王氏宗族依舊是聞香教的高層掌控者。只是這次造反,徐鴻儒被官府提前發現,不得不提前起事。而王氏宗族依舊還在逍遙法外。

歷史上,王氏宗族在滿清入關後,抱了滿清大腿,投靠滿清後受到封賞,成爲了合法宗教,後來參與到政治事件,才被滿清打壓。

如何對付這些邪教,卻是讓朱由校頭疼的問題。

朱由校很快召見了武當山正一教掌教張顯庸覲見,詢問了一番之後,對當前道教略顯失望。

此時的道教,看起來是比較鼎盛的,到處都是道教的廟宇。畢竟道教作爲官方宗教,特別是武當張天師一脈的正一教,更是備受皇家榮光,正一教的廟宇也幾乎就是皇家的私人廟宇。

但是優渥的待遇,卻讓正一教走向了‘墮落’,被混入了很多市井狡詐之徒。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時的道教,已經完全失去了宗教的極端性,反倒不像是宗教,而像是研究道家學術的機構。

宗教一旦失去極端性,就會走向衰弱。往往越流行的宗教,特別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的邪教,極端性越強。

明代的道教,在傳教上也是做了一定努力的。那就是把道家的內丹術進行了世俗化,使得普通信徒也能通過修煉‘簡化版’的內丹術,對身體進行一定的調養。實際上,這也是道家的東西,和宗教關係不大。

而且簡化版的內丹術,往往被邪教所採用。例如剛鬧了一波的聞香教,就照搬了道教的‘簡化版’內丹術。後世的某輪子,號稱不打針不吃藥就能治病,實際上也只是照搬了道教在世俗界所普及的內丹術罷了。

官方宣傳自然就是一概否定,假的,不可能向民衆解釋什麼內丹術。但是輪子被打壓下去後那麼多年了,還是有很多曾經接觸過這個邪教的人對此困惑不解,因爲這些人確實親眼看見過,一些人修煉內丹術後病情轉好,只不過他們不明白什麼叫內丹術,更不知道這東西並不是輪子的東西,而是道教在明代時期普及的玩意。

道教在明代期間,已經比較徹底的向學術方向靠攏,也不怎麼用宗教能量場進行傳教了。已經變成了官方養的‘吉祥物’。

不過正一教這個吉祥物,倒是挺長久的。張天師一脈,到了二十一世紀,依舊享有到官方的道家協會的副會長編制。

此時正一教掌教張顯庸,是第六十五代傳人。

這種世襲的鐵飯碗,顯然是墮落的根源。相比之下,沒有官方鐵飯碗的全真教,倒是比正一教要有建樹得多。但是全真教同樣也是向學術方向靠攏,傳教能力比佛教差多了。

這種沒有極端性的宗教,當成吉祥物是沒問題的,但要用來治理陰神,顯然效果不大。

中國自古以來便稱之爲‘王道樂土’,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那是因爲中國不似化外蠻夷之地。對這些超自然力量沒有管理。上古時期的華夏部落。本身就是道家的修行文明。只是有一部分不願意修行了。所以日子過不下去了。大同社會進而結束,分裂成了修行界和世俗界。

上古華夏的精英,幾乎都留在了修行界。世俗界剛分出來的時候,因爲沒有文字,生產力也很低,加上又要享樂,就變成了奴隸社會。後來發展了文字和生產力,才過度到了封建社會。

在秦代以前。修行界和世俗界官方還是有所往來的,修行界甚至還會對世俗界展開干預,後來乾脆就放任自流了,雙方老死不相往來。

本來就算是這樣,修行界成立的‘天庭’,對世俗陰神、修行者還是有管理的,那些陰神在天庭的管理下,保持著和諧的秩序。只是後來世俗界的道教在被官方收編後,道教在世俗界官方的支持下,與天庭展開業務競爭。修行界乾脆把天庭在世俗界的業務給撤了,一股腦丟給了世俗官方。

天庭還存在的時候。世俗界陰神都是天庭冊封。天庭撤銷世俗界業務後,陰神變成了由享有官方編制的道教進行冊封,唐宋期間皆是如此。

明代期間,朝廷依舊在冊封地方陰神。朱元璋親自編寫的官員上任須知中,官員上任後也要拜訪當地靈驗的廟宇,進行‘春祭’等祭祀活動,希望陰神不要因爲沒有交保護費而擾亂正常氣候。

只是這種對陰神的管理,除了冊封之外,顯然也還有懲罰措施,來懲處那些在地上放作亂的牛鬼蛇神。可惜的是,道教後面不爭氣了,在鐵飯碗制度下墮落腐敗了。以至於此時朱由校對在華北地區興風作浪的牛鬼蛇神沒啥辦法。

說白了,中國的宗教,自上古以來,便不是走極端路線。採取的是‘分封制’,地方上陰神一個個劃地盤、建廟宇。不似西方人那樣,採取‘一元論’的宗教的信力壟斷制度。

人拜多了,就把一大羣陰神拜出來了。如果沒那麼多人去拜,陰神沒辦法獲得香火信力,自然而然就會消散。所以說是信則有,不信則無。這句話並不是說你不信這東西就沒有,而是要大家都不信,這東西纔沒有。

當人們都不信陰神的時候,只要有一個人信了,信的人就能嚐到甜頭,於是聰明人紛紛開始與陰神做交易,爲陰神做宣傳隊員,吸引更多的人去燒香。一些法力比較低下的小鬼,因爲不能在人前顯聖,又餓瘋了,就會選擇和富商交易。就是普通人玩個筆仙遊戲,都有小鬼響應道場。只是那些玩筆仙遊戲的小朋友,根本不知道‘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個道理,後世新聞就有報道,一羣學生學著電影玩筆仙遊戲,結果被嚇得集體住院,事後磚家闢謠稱,這羣學生是集體癔癥了。

顯然電影只教會了他們如何請神,卻沒教他們如何送神。人家陰神想,奶奶的,大老遠跑過來給你們解答問題,你們連拜一拜的意思都沒有,放我鴿子麼?於是憤然懲戒!

華人在東南亞能混得比土著好,除了更勤快外,文化顯然也是重要因素。而海外華人,出國前接觸最多的就是城隍廟文化了,懂得如何與陰神做交易,東南亞的華人寺廟幾乎遍地都是。畢竟一羣華人在海外無依無靠,大家選個陰神來供奉一下,保保平安也好。

南方地區的陰神,還是能廣泛起到守護一方的功能的。只要不做虧心事,在陰神的地盤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也不敢害人。而很多犯下影響極爲惡劣的罪行的罪犯,往往會因爲各種巧合而被抓,很多也是陰神出手懲戒的結果。

畢竟地盤上的百姓,多多少少和他們都有些香火情,就算不給你實現願望,平時碰上危險的時候,陰神也很可能會幫上一把。

二十一世紀因爲城鎮化的原因,農村廟宇逐漸香火沒落,很多陰神開始向城市發展信力市場,通常就是找一個代言人作爲與信徒溝通的橋樑,給人提供算命、占卜、治病等業務,然後獲得香火信力,而代言人則獲得金錢,雙方各取所需。要說是騙人,其中確實是有騙子的。但是能請到廟宇內的陰神。則不太可能騙人。廟宇內的陰神。素質還是比外面的孤魂野鬼要強的。

шшш▲ TTKΛN▲ ¢○

那些請神的人,只要能請到法力不錯的陰神,混個幾年買個房子是非常輕鬆的。這也導致後世很多人看請神賺錢,紛紛跑去學請神。有些人沒有那個天賦要硬上,請到的不是陰神,而是亂七八糟的小鬼,結果被搞得瘋瘋癲癲的。有些請到的卻是小鬼,法力太低。沒什麼卵用,只能靠忽悠了。

和神做交易,自古有之。這也是後來西方人一直很詬病中國人的地方,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拜神的態度不端正。實際上這是西方人蠢,還沒有走出被宗教忽悠的層次。

反過來說,難道對方是神就要衝上去跪舔嗎?中國有道家文化的底蘊,非常清楚這些神神鬼鬼的本質,沒有什麼神秘感,自然不會產生髮自內心的信仰。

中國人什麼都信。但實際上什麼都不信,拜神確實是在和神做交易。中國人唯一信的。估計就是信祖宗了。

朱由校此時面臨的問題,就是拿這些陰神沒太大辦法。全面禁止的話,顯然太過極端。陰神制度,對地方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此時南方的陰神秩序,顯然是非常不錯的。

“皇上,對付陰神倒也簡單,只需來個釜底抽薪,拆了作亂陰神的廟宇就行了。”內閣首輔沈潅得知皇帝憂慮後,眼睛一轉,便想到了辦法。

“這個辦法靠譜嗎?”朱由校問道。

“不是完全靠譜,但還是比較靠譜。”沈潅回答道,“拆的了一時,防不住他們另起爐找。但是廟被拆了,香火上就會有所損失,這點朝廷還是能拿捏得住的。若是皇上這般,對地方行政進行深入改革,由粗放管理變爲精密管理,大可對廟宇規格進行管制。那些配合地方政府治理地方的陰神,允許他們建更大的廟宇,那些拖後腿的就拆了他們的廟宇,或者禁止他們蓋更大的廟宇。”

“廟大廟小,百姓不都是一樣拜嗎?”

“話雖如此,廟宇對陰神來說卻是個門面,廟越大,就能引更多的香客。”沈潅說道,“普通百姓到了像樣的廟裡,通常都是抱著保平安的心態,不管有神沒神,都會拜一拜。而路邊小廟,通常不會怎麼去關顧。所以廟宇的大小,就如同大街上的商鋪的門面一般,上檔次的自然客人多,不上檔次的,人們不屑一顧。”

“此次山東聞香教作亂,陛下可以下旨禁止百姓祭拜那個什麼無生老母。同時可以對山東地方名聲不錯的陰神廣爲冊封,得了朝廷冊封,起碼和朝廷也有了點情面。”沈潅的建議,完全是從統治利益的角度出發的,與歷朝歷代一樣,將陰神綁在同一輛利益戰車上,來維護地方統治的穩定。

想了想,沈潅繼續說道:“此次聞香教作亂,傳教人員是其中關鍵,朝廷還可以對傳教進行嚴密控制。一旦發現這種不正常的傳播速度,可以馬上進行鎮壓。則可以把動亂扼殺在源頭。”

“哈哈!愛卿此法甚妙,就按這個方案辦,內閣立即拿個方案出來。”朱由校瞬間不糾結這個問題了,接下來也交給內閣去辦就好了,這個問題不需要他再繼續頭疼。

“臣遵旨。”沈潅領旨道。他提出的方案,實際上就是歷朝歷代都在實施的罷了。對傳教的管理,大明也是一直在搞的。首先這個時代的大明,是禁止基督教在華傳教的。對外部輸入的宗教進行打壓。同時內部出現的邪教,也是有防範措施的。此前創建聞香教的王霖就被朝廷下獄。

在朱由校心裡,實際上有更好的方案,那就是開民智。讓民衆徹底明白,這些東西是怎麼回事,不就得了,何必對這些信息進行壟斷?

後世官方就對這些信息進行了壟斷,主要原因要得追溯到孫大炮煽動的‘五四運動’,這場運動就是一羣思想還不成熟,隨便喝了點洋墨水的學生,被孫大炮那幫革命黨煽動起來污衊傳統文化的鬧劇。

中國又是道家文化爲基礎的,真正有本事的都懶得和那羣頭腦發熱的學生爭論。後來蔣光頭坐了28年江山,五四運動就成爲了一面代表正統的旗幟,那個年代,孫大炮在那些接受西方文化的羣體中,就是聖人一般的存在,以至於後來,也只能繼續扛起這個旗幟,自此中國開始全盤西化。西方人搞無神論,中國也搞無神論,也不需要考慮什麼國情,越是簡單粗暴,執行起來也越容易。

殊不知,西方人搞無神論,那是因爲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家要從宗教手上奪取權力的產物。正當西方資本家爲如何推翻宗教權威的時候,達爾文寫了一本《進化論》,於是如獲至寶,立即奉爲真理。達爾文晚年,卻承認這是年輕時思想不成熟的作品。

相比之下,小日本倒是看得比較透徹,二戰期間一直不承認進化論。不過小日本也走火入魔,搞出了一套天皇是天照大神化身的體系。

說白了,世界各地的宗教,都是與統治利益進行掛鉤的。只看統治者蠢不蠢了,蠢的被宗教玩弄,聰明的則玩弄宗教。

只要百姓瞭解宗教、陰神的本質,到時候拜還是不拜,那就是他們的自由。但是陰神要作亂,就無人響應了。神棍想要騙錢,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至於道教,既然已經不極端了,維持這樣的狀態也挺好。平時搞搞學術,向道家方向靠攏,也沒什麼不好的。朝廷也不差那點錢,繼續當吉祥物養著吧!

ps:??第二更到!

第127章 沈潅的野望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9章 肅清隱患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9章 敲打李進忠第78章 多管齊下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第16章 紙上談兵第112章 慘遭爆菊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69章 不計血本第359章 電報普及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247章 戰局失控第89章 擠兌風波(一)111章 排版沒分段第254章 無情擊潰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16章 紙上談兵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359章 電報普及第161章 管理變動第95章 定時炸彈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87章 廉價鋼鐵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111章 排版沒分段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5章 製造玻璃第22章 投資前景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245章 林丹汗在行動第141章 進擊的野豬皮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393章 火車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266章 皇權號下水第59章 腰桿硬了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24章 等待契機第107章 學院補貼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450章 湖廣改革阻力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295章 預算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158章 抗旱神器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161章 管理變動84章 沒分段第254章 無情擊潰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58章 鉅貪現身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18章 親征蒙古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164章 死灰復燃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200章 徹底被封鎖的建奴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200章 徹底被封鎖的建奴第19章 三成佃租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84章 沒分段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88章 謠言四起第66章 賣隊友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385章 日本內戰又起第63章 銀子在哪?
第127章 沈潅的野望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9章 肅清隱患第297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9章 敲打李進忠第78章 多管齊下第77章 奢崇明要造反?第16章 紙上談兵第112章 慘遭爆菊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第189章 荷蘭人來了第69章 不計血本第359章 電報普及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247章 戰局失控第89章 擠兌風波(一)111章 排版沒分段第254章 無情擊潰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16章 紙上談兵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359章 電報普及第161章 管理變動第95章 定時炸彈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87章 廉價鋼鐵第412章 進攻印度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111章 排版沒分段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5章 製造玻璃第22章 投資前景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245章 林丹汗在行動第141章 進擊的野豬皮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393章 火車第155章 戶籍改革第266章 皇權號下水第59章 腰桿硬了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24章 等待契機第107章 學院補貼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450章 湖廣改革阻力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295章 預算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158章 抗旱神器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161章 管理變動84章 沒分段第254章 無情擊潰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58章 鉅貪現身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18章 親征蒙古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164章 死灰復燃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86章 李可灼自盡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200章 徹底被封鎖的建奴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200章 徹底被封鎖的建奴第19章 三成佃租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150章 三省總督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84章 沒分段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88章 謠言四起第66章 賣隊友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385章 日本內戰又起第63章 銀子在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白银市| 郯城县| 耒阳市| 轮台县| 南靖县| 万州区| 邵东县| 定西市| 阿勒泰市| 河北省| 益阳市| 德保县| 宣恩县| 平顶山市| 石屏县| 晴隆县| 二连浩特市| 古蔺县| 双流县| 诸暨市| 滦平县| 滦南县| 朝阳市| 延安市| 易门县| 北安市| 高密市| 墨竹工卡县| 邵阳市| 大英县| 肥乡县| 大化| 张家港市| 蒙山县| 揭东县| 南岸区| 南丰县| 综艺| 胶州市|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