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2章 海外殖民利益

天啓十一年,戰略鐵路正在修建,特別是通往蒙古草原的戰略鐵路,這條戰略鐵路的建設,這條戰略鐵路一旦修建完成,大明的大軍就能輕鬆壓境蒙古,作戰物資也能大量運輸到前線。

所有新政省份,此時都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不再似過去那樣如同一潭死水,商人有錢賺,百姓有事做。物價保持穩定,收入不斷提高,民生持續好轉。老有所養、少有所教。

內部市場十分繁榮,海外商品出口市場同樣也再度擴大。

與美洲的貿易在天啓十一年直接就擴大了一倍,通過出口商品的方式,貴金屬持續流向大明。同時在與葡萄牙人在馬六甲城的貿易,雖然受到了美洲航線開通的影響,但貿易額也沒有大幅度下降太多。

大明在朝鮮的利益則在持續擴大,大明商人在朝鮮大規模的投資,大明資本在朝鮮大量兼併土地、開採礦產,朝鮮政府完全就是一個傀儡。大明資本在朝鮮的圈地運動還在持續展開,大量農民失去了土地,進入城鎮務工。

因爲大明資本對朝鮮的投資,所以朝鮮並不缺少工作崗位。即便本土工作崗位不夠,海外也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大明開發海外殖民地需要很多勞工,即便是相鄰的大明東北地區,同樣也需要勞動力。

朝鮮勞工工資低廉,用起來也很劃算。

此時的朝鮮,已經徹底的淪爲了大明的商業殖民地,這種殖民不是直接通過武力進行掠奪,而是通過貿易、商業投資對一個國家的勞動力、資源的持續掠奪。大明雖然在持續掠奪朝鮮,但同時也在保障朝鮮人不被餓死。

只要沒被逼到要被餓死的程度,造反是很難成功的。何況大明距離朝鮮那麼近,又是外部矛盾,軍事技術的進步之下,愈加沒有反抗之力。

所以大明派遣到朝鮮的總督,在朝鮮當‘太上皇’的時候,也對朝鮮進行了少量的改革。

這些改革主要是爲了保障底層百姓不被逼上絕路。例如民政局的制度很快就普及到了朝鮮,朝鮮人真要被逼上了絕路,可以找民政局。民政局可以給他們救急,並且給他們安排工作。

當然這些工作,通常都是安排到海外當勞工。

普通朝鮮百姓在大明的這種掠奪模式下,甚至是差距不到大明是如何掠奪朝鮮的。表面上看,雙方是公平貿易,朝鮮的商品可以賣到大明,大明的商品也能賣到朝鮮。但問題是。朝鮮的商品都是沒什麼技術性的,附加值很低。而大明的商品技術含量高,屬於高附加值商品。

這就相當於兩個人打架,強壯的一方不讓瘦弱的一方避戰,只能站在那裡和強壯的人比力氣,結果自然不言而喻了,弱小的一方被欺負慘了。但到了臺上打架,人們看到的都是雙方在‘公平較量’。一般不會思考弱小的一方爲什麼要上去打架?

同時大明的資本可以毫無阻礙的進入朝鮮,完全就是長驅直入。大明的資本比朝鮮商人的資本要強大太多了,加上大明控制了朝鮮的政權,可以頒佈很多有利於大明資本的有利政策,這種有利政策未必要公然的減稅什麼的,即便是同樣的稅率,也能出臺很多有利政策。

朝鮮資本完全競爭不過。只能充當大明的走狗資本,從而保全高人一等的富裕生活。而那些朝鮮民族資本,則成爲了大明資本和朝鮮走狗資本聯合圍剿的對象,在龐大的資本打壓之下,還有朝鮮政府在一邊吹黑哨。朝鮮民族資本自然是潰不成軍。

當資本對朝鮮的滲透越來越強,相當於整個朝鮮都在給大明打工。而且待遇還比大民工人要低上一等,很多緊缺資源在商業掠奪的環境中不斷向外流失。最明顯的就是朝鮮的女人開始產生嫁到大明去享福的觀念,越來越多朝鮮女人嫁到大明。

同時朝鮮的資源也在流失,森林、礦產等等資源在持續的流失。

除此之外大明還在壓榨朝鮮的人口紅利,一船接一船的朝鮮勞工被成羣的運往海外殖民地開荒。同時朝鮮的農業也在往經濟作物種植方面發展,棉花種植業正在不斷髮展,而糧食種植規模卻在縮小。

大明將個人勞動效率不是那麼高農業產業分配給朝鮮農業,而大明的農業則負責生產個人生產效率比較高的項目。

然後大明向朝鮮輸出糧食,朝鮮向大明輸出棉花等經濟作物。

大明負責冶煉礦產,而朝鮮人則負責挖礦,這也是一種產業分工。髒活累活外包,本土保留技術環節。

這種掠奪也還算比較溫和,雙方面子上還能過得去,唯一的矛盾就是貧富差距很大,大量緊缺資源外流,讓朝鮮百姓有點水深火熱,但也不是活不下去,只是累一點,基本的溫飽還是大明努力在朝鮮進行保障的。

日本在天啓十一年,內戰持續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小高潮階段了。樣藩攻城略地,幕府節節敗退。這邊幕府從大明這邊購買了軍事裝備之後又展開了反攻,一時間劇情跌宕起伏。

在這樣的局勢下,大明與日本的貿易已經全面展開。

德川幕府已經無力限制地方大名私下與大明貿易,大明的商品持續的涌入日本,持續掠奪日本的貴金屬。

對馬藩也被大明趁虛而入,成功的將對馬藩從日本分裂了出來,成立了一個‘對馬王國’,並且受到了朱由校的冊封,這冊封的含金量絕對是最高的,對馬王國接受了冊封,意味著和日本天皇完全斷絕了關係,從日本的體系中脫離了出來。

天啓十一年,大明又從日本分裂出了兩個小王國,這些獨立出去的小王國,都有大明的駐軍,大明已經對日本完成了戰略圍堵。

德川幕府此時自顧不暇。自然無力顧及這些問題。

陷入混亂的日本,已經無力對大明構成什麼威脅,同時內部動盪也消化了日本的社會矛盾。

日本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讓他們自己炸一炸,就不會炸到別人了。

而大明在中南半島的殖民利益則在持續增長,因爲大明資本涌入中南半島。中南半島水稻種植業規模持續增長,天啓十一年中南半島向大明輸出的商品糧已經增長到了將近三千萬石的規模,而且還在持續的增長,大明對中南半島的開發還不是很深入。

中南半島各國向大明輸出商品糧、礦產以及其他原材料,大明則向中南半島輸入各種工業商品,從而完成掠奪。這種模式因爲中南半島人口並不是難麼多,倒是搞得不錯,中南半島的各國人民日子還不算過得太苦逼。畢竟是地處熱帶區域,農業資源豐富。吃飯不成問題,天氣也比較熱,不用穿多少衣服,居住也比較簡單,搭個棚子都能住。

中南半島對大明來說已經越來越重要,因爲這裡已經逐漸成爲了大明的又一個糧倉。一個糧食商品化程度很高的糧倉。

大明在南洋的殖民同樣在持續展開,開發程度最高的還是呂宋島和爪哇島,而呂宋羣島則是開發程度最高的區域。

婆羅洲也有所開發。不過開發程度不高,只是在沿海進行了一些開發。蘇門答臘島則剛剛開發兩年。開發程度也不是很高。

開發程度正在隨著移民的不斷到來而增加,南洋地區的商品糧生產則開始下降,農業方面主要轉爲生產經濟作物,商品糧只保障南洋各地所需。

甘蔗、橡膠、棉花、胡椒、可可、咖啡豆、劍麻、油棕、熱帶水果這些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持續增長。

這些經濟作物,讓大明獲得了穩定的工業原材料來源。

澳洲方面的開發進展並不是太快,幾年下來移民到澳洲的人口也只剛突破了三十萬人。

但僅僅是這三十萬人。卻因爲豐富的資源,產出正在不斷的擴大。

澳洲出產的小麥,大量出口到了南洋、中南半島等地,補充這些地區的人口對小麥的需求。

澳洲的牧場開始產出羊毛了,規模很是可觀。同時沿海礦業也產出了不少銅礦。這些銅礦在澳洲就進行了冶煉,得到銅之後再運回本土。

大明對澳洲的殖民模式,並非是不發展工業,而是適當發展工業。銅礦的銅含量很低,這些礦石運回去不劃算,太佔地方了。

大明試圖從南美獲取銅資源的想法在這一年也破碎了,板鴨的殖民地人口不夠,銅礦冶煉技術又差,根本沒有那麼多的銅礦運回本土,優質銅礦資源不足的問題一直是困擾著大明的重大問題。

當然大明也不是沒有銅礦,只是開採成本有點高,以至於銅材的價格一直有點居高不下。

不過澳洲的主要殖民利益還是農業、牧業、礦業,冶煉業規模很小,所佔比例不大。而當前礦石運輸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大明的海上運輸能力還沒有達到能夠大量運輸礦石回去的程度,所以暫時沒有全面開發各種礦產。

只有等蒸汽船大規模應用的時候,大明纔有能力將很多價格較低的大宗商品納入海洋貿易的名單。

否則只有實在沒東西運的時候,纔會把那些不太值錢的大宗商品運回本土。

澳洲不遠的新西蘭,也就是此時的桃源國,移民的數量則要比澳洲還要大,人口迅速突破了四十萬。

牧業是桃源國發展最快的產業,爲了保護牧場,不少種植業項目都有政策約束,糧食只能依賴進口,什麼姜蔥蒜、蔬菜、水果倒是可以種植,但也僅限於滿足當地需求。桃源國的牧業發展速度很快,羊毛、羊皮、牛肉、牛皮這些原材料產量持續上升。

朱由檢在桃源國也算是遠離政治鬥爭,或者說是被排除在了政治鬥爭的圈子,朱由校對這個弟弟實在也是不太放心。

朱由檢在桃源國日子過得也還算逍遙,反正島上到處都能去,而且作用大片牧場,收入也不錯,該享受的東西也能享受到。唯一不太舒心的就是,島上的軍政大權依舊是被他的大兄皇帝給遙控著。

天啓十一年,電報也鋪設到了他的桃源國,一下子就更沒什麼大權了,官員有什麼問題都向本土上報。

所謂桃源國,不過是桃源省。

官員是本土派來的,軍隊也是本土派來的,而他朱由檢離本土萬里之遙,什麼遠大政治抱負已經此生無緣了。

桃源國和桃源省確實沒什麼區別,銀行借款給桃源國發展,相當於是中央先支持地方省份發展,至於這筆錢什麼時候還,那看地方省份發展得好不好了,發展得好了,那就從這裡抽稅支援落後省份,這個抽稅就是還錢嘛!

不過朱由檢的日子倒也過得逍遙,總比被關在一個小城市要好得多。而且隨著大明不斷向外擴張,各種商品也豐富了,起碼在享受上來說,朱由校算是對得起這位臣第了,至於朱由檢滿不滿足,那就不是朱由校會在意的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的分工越來越細,地方的經濟分工也越來越細,地方造反已經越來越不可能了。

所以政權的顛覆,基本上都是中央政變,或者是對外戰爭失敗,皇帝成爲替罪羊,政權纔會被推翻。

朱由檢被打發得遠遠的,基本上不需要擔心什麼造反問題,因爲他根本沒有造反的條件了,保障了物質生活,朱由校也不用管太多其他的。

桃源國牧業發展很快,移民到這裡的百姓因爲人均資源豐富,加上這裡氣候一年四季都很溫和,確實也像是來到了世外桃源一般。至於官府嘛!和本土一樣是新政制度,有收入就交稅,沒收入也不收你稅,還有基本生存權方面的保障措施。

海外利益在天啓十一年持續的擴大,許多人在海外的荒蕪土地上開拓著自己的夢想,揮灑著汗水,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些海外資源,也正在快速改善著大明本土百姓的民生,朱由校則在京城繼續搗鼓著他的黑科技——重機槍!(。)

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295章 預算第71章 辛酉京查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153章 整編邊軍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54章 以暴制暴第24章 等待契機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43章 武裝京營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20章 動機不純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295章 預算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19章 三成佃租第376章 榜樣的作用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415章 對蒙宣戰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167章 翻盤點第9章 肅清隱患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384章 完美的財政翻身仗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329章 西域產業佈局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69章 不計血本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48章 建造高爐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42章 大清洗、大換血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306章 經營山東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116章 野豬皮乾的蠢事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27章 沈潅的野望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25章 遼東兵敗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39章 福王反了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337章 福王的異常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383章 蒙古人的生意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154章 花錢如流水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128章 大洗牌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26章 皇帝挖坑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118章 漕運改革上架感言第31章 壟斷意第359章 電報普及
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295章 預算第71章 辛酉京查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153章 整編邊軍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54章 以暴制暴第24章 等待契機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43章 武裝京營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20章 動機不純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295章 預算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147章 異想天開的野豬皮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19章 三成佃租第376章 榜樣的作用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415章 對蒙宣戰第243章 紙彈、刺刀、膛線第216章 談判條件第167章 翻盤點第9章 肅清隱患第203章 發明毛衣第384章 完美的財政翻身仗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329章 西域產業佈局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69章 不計血本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48章 建造高爐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53章 又見官商勾結第42章 大清洗、大換血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306章 經營山東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116章 野豬皮乾的蠢事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127章 沈潅的野望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400章 蒸汽輪船第313章 衍聖公的黑刀子第244章 崛起的皇家財團第173章 私鹽禁絕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25章 遼東兵敗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39章 福王反了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178章 七進七出第279章 甲子條約第337章 福王的異常第391章 士紳一體納稅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383章 蒙古人的生意第65章 東林地震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154章 花錢如流水第225章 朝鮮政變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192章 提議結盟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128章 大洗牌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26章 皇帝挖坑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241章 穩定西南第118章 漕運改革上架感言第31章 壟斷意第359章 電報普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阳县| 岳阳市| 衡南县| 商河县| 奉新县| 涡阳县| 边坝县| 二连浩特市| 清涧县| 秦皇岛市| 宜宾县| 杨浦区| 甘洛县| 长沙市| 寻乌县| 景谷| 湟中县| 乳源| 青海省| 宁夏| 佳木斯市| 虞城县| 东阳市| 延庆县| 和顺县| 洱源县| 仙居县| 灵宝市| 嫩江县| 彰化市| 长兴县| 灵璧县| 晴隆县| 海原县| 遂川县| 南通市| 门头沟区| 华蓥市| 万荣县| 德钦县|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