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5章 朝鮮政變

若要征服中南半島諸國,必然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儘管中南半島和中國在陸地上相連,但這年頭的陸上交通卻不如海運方便。到時候不論人員的派遣,還是糧食的調運,終究是要走海路才行。

在內燃機還未出現的時代,海上交通與掠奪,纔是世界的主流。只有內燃機出現後,大陸性國家才能將幅員遼闊的優勢發揮出來,誕生出超級大國。

主要還世界交通的問題。

這個時代交通手段無非就是馬車和船隻,船隻運輸成本明顯要低得多。因此發展海軍,是未來的主流。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主要以海軍作爲體現。

天啓三年春季,皇家貿易公司旗下的皇家商行,在蒙古、西藏、朝鮮、琉球、臺灣開設了分行,開始壟斷與這些地區的商品貿易。

蒙古和西藏,自然不用說了。經過對走私商人的嚴厲打擊,加上守備混成旅的持續嚴防,走私貿易已經消聲滅跡,就算是有一些走私活動,規模也不大。

天啓二年冬天,蒙古人因爲雙邊貿易的大規模展開,冬天裡的日子都好過了很多。各種商品充足,受災的蒙古部落也都有糧食儲備,還從大明那裡獲得了一批糧食援助。因此蒙古人在開春後,沒有對大明邊境進行騷擾和掠奪。

蒙古林丹汗在各部落中的威望,倒是提高了很多。主要還是林丹汗能帶領那些蒙古貴族發財,獲得足夠他們享受的奢侈品。

因爲大明的商品價格比較公道,對皮毛等商品的需求量也大。因此蒙古貴族們在開春後。很多都加大了馬匹飼養規模。以及綿羊的飼養規模,改變了很多蒙古部落過去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向商品經濟的方向靠攏。

這樣的商品經濟,對於蒙古貴族來說自然是很有利的。但卻是加大了蒙古的貧富差距,貧富對比更加明顯。而且大量的奢侈品,讓蒙古貴族們的野蠻意志受到了一定的消磨。

因爲雙方此時是盟友,加上這樣的貿易改善了雙邊關係。天啓三年開春後,已經有第一批蒙古貴族入境。前往北京城定居。

顯然這批蒙古貴族,也是林丹汗準許過來的,也有試探的意思。

“來了十幾個蒙古貴族?好!帶他們在京城好好玩上一圈,體驗了一下我大明衣食薈萃之地。”朱由校聽到報告,馬上對下面吩咐道。

這就像是後世美國佬對世界各國的富人有巨大吸引力一般,這個年代的大明作爲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生活水平遠高於歐洲,對蒙古人顯然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衣、食、住、行,還有各種戲曲、雜技、舞蹈,還有京城的紅燈區等等。都將對那些異族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大明就是一個有錢人的天堂,第一批蒙古貴族來了。日後肯定就會有第二批,第三批。

只要蒙古貴族前來大明定居成爲一種風尚,逐步的蒙古就會變成大明的附屬。

“還有教育、醫療,也是能吸引那些異族上層階級的東西,是時候進行一番振興了。”朱由校心想。

很快朱由校便下令整頓太醫院,並在全國廣發告示,招募醫術高超之士,只要醫術過硬,都可以在太醫院獲得官職。

並且下令太醫院招生授課,從全國各地選拔一批有天賦的學徒,進太醫院學醫。

明代的中醫,已經開始出現了一種走向衰弱的趨勢,主要是商品經濟的發展,讓人們沒有那麼多的心思去學醫。所以很多人選擇走捷徑,去學簡化過後的八綱辨證,學六經辨證的卻是越來越少了。

既然民間的從醫人員開始普遍學習八綱辨證,那麼就由官方培養學習六經辨證的醫師。

只要規模足夠大,並且制定出行業標準,持之以恆下去,振興中醫並不是癡人說夢。

那些考不上科舉的文人跑去學醫,不願意學習六經辨證,無非就是六經辨證所需時間太長,他們又要賺錢餬口。

那麼朝廷出錢進行補貼,解決中醫學徒的餬口問題。或者從小培養,招收一批年紀小的學徒,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另外一個就是提高從醫者的社會地位,只要醫術精湛,都可以在太醫院考取官職,領取到一份俸祿,社會地位自然也就上去了。

太醫院的藥方,此爲京城四大笑話,可見之前太醫院之前的狀態是什麼樣了。這次整頓太醫院,同樣還將淘汰那些徒有虛名的醫官。

同時每三個月,在京城開一次中醫科試,全國各地的中醫都可以前來應試,通過科試的即可獲得太醫院官職。

太醫院的俸祿,也被朱由校提高了一大截,讓這些醫生可以安心研究學術、授課教學。

明代太醫院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給士兵、貧民就診,醫藥全部免費。

同時朱由校還開設了太醫院門診部,就當成一家後世的醫院來經營,只不過診金收得比較高。士兵、低保戶則可以免費就診。

太醫院日後還可以向其他城市開設醫院,太醫院的藥材全部由皇家商行供應,醫院的盈利主要就是診金,藥物價格就是那樣,高不到哪裡去。

中醫絕對不是一個暴利的行業,所以纔在後世那麼不受待見,不被西方人所承認。就是因爲中醫用的是天然藥材,一旦承認了中醫,病人都去看中醫了,暴利的西藥怎麼賣?

畢竟中藥的價格,往往是取決於稀缺與否,並不是取決於是誰製造。而診金是不好剝削的,畢竟中醫是一種入門較難的醫學,同時人家也不需要依靠醫院的什麼設備。被剝削得太慘,大不了走人。自己另起爐竈開個醫館。

因此朝廷讓太醫院開設門診部。是不以盈利爲目的的。一來是讓太醫院的醫師賺些門診費。二來是給士兵、貧民免費就診施藥,做好社會保障。

教育方面朱由校則成立了師範學院,用於培養蒙學教師,蒙學教材在語文上,還是採用三字經、千字文等經典教材,不過是加入了拼音、標點符號等東西。同時在蒙學中,加入數學教材。

醫療、教育,進行了一番籌劃之後。同時在京城加強衛生防疫,並且進行一定的綠化。

這些措施下去,大明對外部的吸引力就可以大大提升了。人都是怕死的,都想要更好的醫療。同樣也想讓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更希望可以居住在環境好一點的地方。

那些蒙古貴族來到京城,果然就不想走了。一個個根本就沒見過有如此天堂般的地方,能享受的花樣太多了。

在大明的熱情招待下,這些蒙古貴族最後還是走了,回去向林丹汗覆命去了。顯然林丹汗還沒有正式允許其他蒙古貴族到大明京師定居。

林丹汗倒也不傻,他知道蒙古貴族一旦大量定居在大明。這些蒙古貴族很可能會被大明拉攏過去。

這些蒙古貴族回到蒙古之後,林丹汗立即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前往大明定居。但是朱由校並不急。林丹汗能禁止得了一時,長久下去還是沒辦法的。

皇家商行在臺灣、琉球的商行都順利展開了業務,不過琉球的貿易比較少,就是一些漁貨,商行主要向水師供應物資。

臺灣的鹿皮、木材、香料產量逐漸增加,從福建招募的工人數量也增長得很快,大片的甘蔗園、稻田正在開闢。

倒是在朝鮮的商行成立得不是很順利,因爲天啓三年朝鮮發生了宮廷政變。

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在經過一場宮廷政變後,被其侄綾陽君李倧拽下了王位,一夜之間朝鮮就換了一個皇帝。

坐鎮登萊的袁可立收到消息,大感震動,連忙將消息上報皇帝。

朱由校接到消息後,倒是有些幸災樂禍。

“這就死了?嘿~!”朱由校低笑一聲,李琿這個王八蛋,之前和建奴眉來眼去的,大明給他發去聖旨,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最後乾脆把大明的使者關在宮門外不見了。

“啓稟陛下,朝鮮政變實在不可輕視之,朝鮮作爲我大明藩國,發生如此駭人之變,我大明理應進行干涉。”

“啓稟陛下,朝鮮王李琿在宮中受戮,這朝鮮實在有些烏煙瘴氣。奪權篡位的那個李倧,實在是亂臣賊子,不可輕饒。”

朝堂上一羣朝臣紛紛指責這種叛亂行爲。

朝鮮文化和大明沒什麼不同,幾乎就是照抄過去的模板,作爲一個‘小中華’,發生宮廷政變這種事情,實在讓大明的這些朝臣無法接受。

相比之下,朱由校對這個消息自然是拍手稱快了。只是看到一羣朝臣這樣的態度,連忙把笑容收斂起來,咳咳的咳嗽兩聲,然後拿著官腔說道:“這李倧確實可惡,朕決不輕饒。傳朕旨意,令東江鎮總兵立即發兵朝鮮,緝拿亂賊李倧聽候發落。”

一羣朝臣紛紛驚愕,面面相覷的聽著皇帝這個如此果決的旨意。

“陛下,是不是太過……太過草率了?東江軍兵力僅三萬……”禮部尚書顧秉謙出列向朱由校說道。

“三萬足矣!”朱由校打斷了顧秉謙的勸諫,然後對衆臣問道:“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麼異議?”

“陛下聖明。”衆臣紛紛躬身齊誦,對於皇帝這樣的處理方法,確實也是無話可說。鎮壓亂臣賊子,在他們看來完全就是天經地義的,畢竟朝鮮王可是大明冊封承認的。

朱由校可不管新上來的這個朝鮮王李倧是否合法,先把朝鮮教訓一頓再說,朱由校實際目的只是爲了控制朝鮮而已。(……)

第276章 這只是老天的一場玩笑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26章 皇帝挖坑第22章 投資前景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333章 進軍南半球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78章 多管齊下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13章 瀋陽不保第81章 遊擊準備84章 沒分段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162章 多重保險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49章 脫硫難題上架感言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58章 鉅貪現身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133章 兩軍對壘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360章 德川幕府服軟第71章 辛酉京查第352章 無聊的朱由檢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87章 廉價鋼鐵第453章 南非黃金第295章 預算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141章 進擊的野豬皮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30章 整頓京營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260章 蒸汽機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107章 學院補貼第4010章 大殺器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246章 戰爭的臨近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385章 日本內戰又起第43章 武裝京營第40章 撥亂反正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79章 欽定皇后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38章 逮捕王安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69章 不計血本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2章 傀儡皇帝第407章 鐵絲網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第121章 明朝版豬肉漲價事件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96章 擼的就是你第32章 朝野譁然第112章 慘遭爆菊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211章 稀裡糊塗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212章 統帥部會議第200章 徹底被封鎖的建奴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23章 數學水平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56章 天家蠻橫第134章 撞上鐵板
第276章 這只是老天的一場玩笑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26章 皇帝挖坑第22章 投資前景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333章 進軍南半球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78章 多管齊下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13章 瀋陽不保第81章 遊擊準備84章 沒分段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162章 多重保險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49章 脫硫難題上架感言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58章 鉅貪現身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133章 兩軍對壘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360章 德川幕府服軟第71章 辛酉京查第352章 無聊的朱由檢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87章 廉價鋼鐵第453章 南非黃金第295章 預算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141章 進擊的野豬皮昨天章節重複抱歉解決方案第30章 整頓京營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260章 蒸汽機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107章 學院補貼第4010章 大殺器第169章 稽查私鹽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246章 戰爭的臨近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385章 日本內戰又起第43章 武裝京營第40章 撥亂反正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331章 忽悠成功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79章 欽定皇后第140章 野望河套第399章 鐵路時代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38章 逮捕王安第417章 驚人的變化第69章 不計血本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97章 躁動的大明底層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2章 傀儡皇帝第407章 鐵絲網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第121章 明朝版豬肉漲價事件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349章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96章 擼的就是你第32章 朝野譁然第112章 慘遭爆菊第215章 告別初哥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211章 稀裡糊塗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212章 統帥部會議第200章 徹底被封鎖的建奴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125章 還是缺銀子第23章 數學水平第354章 生產力大爆發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56章 天家蠻橫第134章 撞上鐵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泰兴市| 桃源县| 介休市| 金阳县| 朝阳市| 青神县| 当涂县| 松滋市| 广河县| 新宁县| 米泉市| 通山县| 江陵县| 黄石市| 铜梁县| 泾阳县| 中超| 丰宁| 双鸭山市| 延寿县| 儋州市| 孟连| 台江县| 青神县| 沁阳市| 临城县| 恭城| 武穴市| 通州区| 江达县| 永安市| 古田县| 九江市| 湟源县| 白河县| 呼图壁县| 乌鲁木齐县| 云南省| 韶山市|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