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5章 掃平西域

在德川幕府開始頻繁的向鎮東省南島派出探子的時候,大明這邊因爲接到了皇帝的警告,也提高了對日本的警惕性,同樣也開始向日本派出人員刺探情報。此時日本雖然閉關鎖國,但是鎮東省就粘著日本,大明與一些日本大名(領主)私底下取得聯絡還是很容易的。

那些日本地方大名巴不得能夠和大明官方取得聯絡,與大明進行貿易意味著能夠得到豐厚的利潤回報,可以極大的增強他們的實力。一些不安分的日本大名自然很樂意爲大明刺探情報。

經過一番刺探,駐紮鎮東省的錦衣衛情報機構果然發現日本德川幕府正在大肆造船。顯然大明大力發展海軍,有點刺激到德川幕府了。

以前大明官方是禁止海貿的,儘管後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日本閉關鎖國實際上也是有樣學樣。因爲日本需要擺脫中國對其的影響力,他們不甘心當中國的藩國,因此大明閉關鎖國,他們也閉關鎖國,希望如此擺脫大明對日本的政治影響力。

如今大明卻是大肆發展海軍,同時商船造了一大堆,開始到處跑海洋貿易。這樣的動作自然是刺激了掌控日本的德川幕府,特別是德川幕府得知大明大肆在海外開闢殖民地之後,很快發現向海外殖民是一個解決糧食不足的好途徑。

而且眼前就有一個現成的桃子,那就是大明開闢出來的鎮東省,距離日本很土極近。蝦夷地被大明佔據,也讓德川幕府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感,大明一下離日本太近太近了,這意味著對日本的政治影響力將持續上升。

坐臥不安的德川幕府,隨即就將大明鎮東省納入了奪取目標。德川幕府隨即開始在江戶大肆造船。

錦衣衛探知德川幕府的動作之後,立即得出了日本對大明心懷不軌的結論,並將這一探查結果上報朝廷。同時暗中聯絡了日本樣藩‘仙臺藩’,所謂樣藩就是投降德川幕府的那些大名。這些樣藩因爲實力比較強大,所以德川幕府對其採取了妥協的態度,並將這些樣藩分封到了偏遠地區。

然而在閉關鎖國的時期,這些樣藩反而更容易與外部勢力聯合。

仙臺藩是日本東北部的一個能夠在樣藩中排入前三的勢力,在大明官方暗中與仙臺藩聯絡的時候,仙臺藩非常亢奮,希望得到大明的支持。

儘管德川幕府派人監督這些樣藩,但仙臺藩大名卻是非常明白。一旦他們能夠得到大明官方的支持,就能和德川幕府叫板。仙臺藩大名曾經見過幾艘前來仙臺藩港口補給的大明軍艦,當時就被震撼了。

同時大明這些年和德川幕府貿易,其軍事裝備也馳名日本。

只要大明官方支持仙臺藩,能夠獲得一批武器裝備,特別是火槍火炮,那麼仙臺藩絕對有實力和德川幕府叫板。

在錦衣衛透露了一些可能支持仙臺藩的態度之後,仙臺藩與大明聯絡最爲積極。當然這一切還處於密謀狀態,雙方並未公開往來和貿易。

半個月後,錦衣衛上報的情報經田爾耕上呈。到了朱由校手上。

“仙臺藩?”朱由校仔細的查看了一番仙臺藩的資料之後,頓時發覺並不需要直接進攻給日本。

直接進攻日本很可能引起整個日本的反抗,如果支持一些地方大名來制衡德川幕府。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先培養幾個日奸勢力,到時候就算是要干涉日本,也有帶路黨。

朱由校對於日本的領土並沒有什麼興趣,把日本納入大明,意味著大明要對這些小日本負責,這樣的事情他纔不幹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日本整得四分五裂,成爲一個內戰不斷的國家。日本不是資源不夠用麼?打一打,死點人不就夠用了麼?

而德川幕府也是日本走向徹底統一的重要階段。在這個德川幕府剛對日本構建統治沒有多久的時代,日本各地的語言、觀念、習俗都不太一樣。根本不似日後的日本,只有一個民族。

這個階段如果介入日本。把日本打成幾個國家,並且使這些國家保持-力量的平衡,那麼日本的威脅就可以大大削弱。

這個仙臺藩既然有這個意思,倒是可以扶持扶持,以用來當日本的攪屎棍,只要把德川幕府拉下通知寶座,日本很快就會亂起來,到時候各地大名都可能會起兵造反,特別是那些被排斥的樣藩都位於偏遠的沿海地區,那就更方便與大明接觸了。

不過倒是有一個顧慮的地方,那就是與日本的貿易。儘管日本此時限制了貴金屬的外流,但是日本的銅礦卻是此時大明比較缺乏的原材料。

這幾年日本擴大了銅礦的開採規模,大明對日本的銅礦依賴性也比較大。好在朱由校也在投入了不少資源用於銅礦勘探和開採,過幾年南洋和澳洲的銅礦開採出來,基本上就可以擺脫日本銅礦的影響了。

出於進口銅的考慮,朱由校打算這兩年暫時不對日本採取什麼措施。同時命令國有礦業公司繼續加大銅礦的勘探、開採力度,並且將勘探和開採重心放在澳洲。

這個命令一下,澳洲的黃金部隊又忙碌了起來,並且增派了不少人手過去,開始在澳洲地區到處勘探。

如今大明的用銅量正在不斷上升,銅錢、電線、軍工都要用銅,民用市場對銅材的消耗量也比較大。而銅器在外貿市場上也很受歡迎,一些地方甚至把銅錢熔掉用來鑄造銅器出口。

作爲一個缺銅的國家,在銅料的獲取渠道上確實是十分緊張。

好像銅礦資源最豐富的貌似是南美的智利,如今智利正在西班牙人的殖民之下,不過以西班牙人的生產力來說,他們更熱衷於開採南美的銀礦和金礦,對於那些銅礦基本上沒有什麼開發。反倒是日本,一度成爲世界最大的銅礦出口國。

隨即朱由校制定了對日戰略,暫時不準備介入日本。

……

西域地區,經過將近大半個月的行軍和掃蕩,明軍官兵終於是攻入了葉爾羌汗國的核心地帶。

葉爾羌汗國在明軍面前基本上是不堪一擊,西北地區少雨,明軍又不深入山區作戰,葉爾羌汗國的騎兵即打不過明軍騎兵,又對明軍步兵毫無辦法,這些明軍步兵在葉爾羌汗國騎兵來襲之前就可以很好的展開陣型,然後用火器對這些騎兵一陣轟擊,再加上人手一把刺刀,騎兵撞上來就是損兵折將。

被打得節節敗退的葉爾羌汗國,也試圖議和,但是條件卻談不攏。

大明要求葉爾羌汗國解除武裝,全部納入大明統治,也就是無條件投降。但是葉爾羌汗國的統治者自然不會同意,阿不杜拉向寧願把手下的人都拼光了,也不願意接受豪無利益保障的無條件投降。

於是戰爭依舊在持續,明軍隨即兵分兩路,一路沿著和田河向和田進攻,一路沿著葉爾羌河向莎車發動進攻。

兵分兩路的明軍依舊勢如破竹,一路進攻之下,葉爾羌汗國陸續丟掉了和田、莎車、喀什地區。

阿不杜拉向見明軍不可抵擋,乾脆越過崑崙山脈,跑到後世塔吉克斯坦境內去了,這裡也是葉爾羌汗國佔領的地區。

明軍把葉爾羌汗國的部隊主力趕到喀刺崑崙山以西,盧象升也下令停止追擊,開始著手控制廣袤的西域地區。同時派出一支明軍,進攻青海地區。

這年頭的青海草原還是一望無際,不似後世那樣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青海地區也是蒙古人佔據的地方,明軍橫掃西域,滅準噶爾與葉爾羌,青海的和頤部蒙古得知明軍進攻青海,簡直嚇得魂飛魄散。

在這樣的情況下,明軍向和頤部拋出了草原新秩序,和頤部十分乾脆的就投降了。對於和頤部這樣的小部落來說,野心並不是太大,同樣也想安生過日子。因此對於大明提出的草原新秩序,反倒是樂於接受。

當然接受這個新秩序,需要繳械。

有了漠南蒙古,已經漠西蒙古投降明軍之後的信譽保障,和頤部乖乖嚮明軍繳了械,隨即等待大明派遣人員前來青海劃分草場,建立統治秩序。

隨著和頤部的繳械,祁連山南北皆被納入大明實際掌控。而西藏一直都在向大明進貢,大明雖然此時沒有實際控制西藏,但距離實際控制西藏也已經不遠了。

整個西域此時都是大明的地盤,西藏就緊挨邊上,大明要派人接管西藏行政,西藏的地區的統治者敢說不嗎?

反正鈍刀子割肉,慢慢來。

如今大明咋西北地區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控制西域上面,暫時沒時間去管西藏地區的問題。

戰爭開始僅僅三個月多,盧象升就指揮明軍基本上掃平了整個西域。接下來就是攫取戰爭紅利的時刻,與此同時,後方的移民工作已經開始了。(。)

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360章 德川幕府服軟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65章 東林地震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221章 又反了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113章 取死之道?第393章 火車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第287章 慌得要死的西班牙人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296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37章 準備下手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396章 電報民用業務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167章 翻盤點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大結局第104章 驛站隱患第418章 親征蒙古第50章 鐵匠皇帝第295章 預算第11章 再次出宮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128章 大洗牌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363章 第一次安南殖民戰爭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247章 年底的大明第273章 可敢與朕一戰?第221章 又反了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50章 鐵匠皇帝第392章 矛盾公開第191章 出使蒙古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6章 琉璃製造廠第276章 這只是老天的一場玩笑第330章 移民西域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52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73章 準備鑄幣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403章 第二代新軍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30章 整頓京營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329章 西域產業佈局第42章 大清洗、大換血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31章 壟斷意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116章 野豬皮乾的蠢事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453章 南非黃金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27章 佈局遼東
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360章 德川幕府服軟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65章 東林地震第252章 野戰炮發威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221章 又反了第123章 往死裡黑第113章 取死之道?第393章 火車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132章 建奴快瘋了第287章 慌得要死的西班牙人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296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37章 準備下手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396章 電報民用業務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167章 翻盤點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大結局第104章 驛站隱患第418章 親征蒙古第50章 鐵匠皇帝第295章 預算第11章 再次出宮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128章 大洗牌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363章 第一次安南殖民戰爭第291章 土著對待政策第268章 移民進行時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117章 海運優勢第381章 鼓勵生育第247章 年底的大明第273章 可敢與朕一戰?第221章 又反了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89章 擠兌風波(一)第274章 御駕親征第50章 鐵匠皇帝第392章 矛盾公開第191章 出使蒙古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328章 皆大歡喜第6章 琉璃製造廠第276章 這只是老天的一場玩笑第330章 移民西域第343章 叛亂平息第52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73章 準備鑄幣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408章 河內絞肉機第403章 第二代新軍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30章 整頓京營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272章 林丹汗歸來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329章 西域產業佈局第42章 大清洗、大換血第231章 通商日本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184章 教訓建奴水師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380章 美洲貿易航線第31章 壟斷意第280章 東北大開發第116章 野豬皮乾的蠢事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453章 南非黃金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27章 佈局遼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东宁县| 齐齐哈尔市| 宣城市| 祥云县| 合山市| 新龙县| 灵山县| 息烽县| 永新县| 山东| 肇庆市| 吴江市| 阳江市| 商水县| 冕宁县| 平阳县| 准格尔旗| 南澳县| 仁布县| 阿合奇县| 苏尼特右旗| 长沙市| 封开县| 石楼县| 车险| 略阳县| 博爱县| 郧西县| 化州市| 迭部县| 玛沁县| 宁化县| 建湖县| 青浦区| 文水县| 临湘市| 泰来县| 伊吾县| 方正县|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