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0章 移民西域

不僅是河西走廊的農業有祁連山山脈的高山雪水的支撐,西域地區的農業同樣也有天山高山雪水的保障。.

這些高山雪水受小冰河影響不會那麼大,明王朝將西域地區開發出來,這裡的農業受災情況不會那麼嚴重。

重點還是如何引灌雪水的問題,在西域地區實際上已經有相關的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是昔日漢人在西域從事農業的時候留下的技術,經過一番發展之後,已經比較成熟了。

西域地區的水利設施主要就是坎兒井,這種井是西漢時期漢人開發西北地區發展起來的。

漢代尤其是漢武帝的主要功績之一是開發了廣大的西北地區。當時把移民實邊和修渠屯田作爲抗擊匈奴侵擾的組成部分,這時西北地區成爲僅次於關中的水利重點地區,水利工程技術也大大提高。

如今在吐魯番盆地,依舊有很多坎兒井存在。葉爾羌汗國之所以擁有農業和手工業,首先就是因爲與了漢人留下的灌溉設施,從而有了農業。有了農業的支撐,手工業自然而然的就也涌現了出來。

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適用於山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於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兒井的結構,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坎兒井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

後世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而明代吐魯番地區的坎兒井倒是沒那麼多,有大片土地沒有被髮開出來。所以接下來在吐魯番盆地的農業開發。首先就是修建大量坎兒井,將高山雪水引入地下,然後輸送到各片農區進行灌溉,從而開闢出大片大片的棉田。

西域的棉花產量是全國最高的地區。這裡的氣候非常合適棉花生長,只要保障灌溉和管理,皮棉產量突破100公斤完全是輕輕鬆鬆的。而關內各省的棉花畝產,一般都在100左右上下,主要看灌溉條件和管理。西域則是有天然氣候上的獨特優勢。在相同的管理水平和灌溉條件下。西域的棉花產量要高出一截,而且棉花質量也最好。

整個西域開闢個2500萬畝以上的棉田完全不是問題,一戶棉農經營50畝棉田來計算,需要50萬戶棉農。

朱由校在紫禁城噼裡啪啦一算,50萬戶棉農算下來,如今準噶爾部佔了5萬戶的定額,還有45萬戶。

至於這些土地,正好用來安置裁撤下來的邊軍,如今還有三個鎮的邊軍沒有裁撤,正好可以把這些邊軍安排到西域去

“寧夏、固原、甘肅三鎮軍戶經過統計之後。實際擁有軍戶萬戶,這些邊軍全部移民西域,每戶分配50畝耕地,需要分配土地1150萬畝。棉花種植業還有1100萬畝的缺口。”朱由校一番計算,發現開發西域還是需要大量移民的。

畢竟西域不僅僅只有棉花種植業,那麼大的地方,把水利設施修一修,起碼能開發個五千萬畝以上的耕地出來。

另外棉花種植業是需要工人的,一戶棉農一年下來經營50畝棉田,到了秋天發採摘棉花的時候。一戶人家肯定是忙不過來的,畢竟這年頭可沒有什麼機器採摘。

不僅需要農民,還需要工人。

移民是肯定需要的,但是勞動報酬比較低的農業工人從哪裡找呢?朱由校很快就把目光瞄準了葉爾羌汗國的那些異族。

乾脆搞一個圈地運動。剝奪那些信仰極端宗教的異族的土地。

那些土地就分賞給建立了軍功的官兵,這些官兵移民與否並不重要,可以成立一個農業公司來進行生產,把那些異族變成農業工人進行管理。

再用生產兵團開墾一些耕地,就可以把整個西域的農業資源開發出來了。

開礦、修路之類所需的工人,則從關內招募漢民進行了。這些普通漢民沒有軍功什麼的,西域也不是毫無基礎的海外地區,就不分給土地了。

工人們能富就富,不能富國家保證他們通過勞動可以獲得基本生存所需的收入。萬事萬物都是陰陽輪轉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工人吃點苦實際上不是什麼壞事,只要國家保障他們的生存權,不讓他們的基本權益受到侵害,自然而然會有回報。

讓每一個漢民都能富裕,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那是理想主義。每個人福報,都是自己付出得到的。可憐人必然是有可恨之處,沒有無緣無故的貧窮。

朱由校如今的思想是比較務實的,不會去走理想主義的歪路子,後世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實際上都是理想化主義。資本主義的理想化在於公平競爭,但人都是有劣根的,怎麼可能會自由競爭呢?一個富人的兒子,會和一個窮人的兒子公平競爭嗎?所以後世以美國爲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包裝之後確實讓人感覺很美好,實際上他們的市場已經高度壟斷,而一個真正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不存在壟斷的。

社會主義同樣也是理想化的,主張公平分配。但人性的劣根造成了分配環節不可能公平,生產環節出的力氣也不可能公平。中國上古時期的大同社會之所以能夠維持較長一段時間,主要是當時華夏部落是一個修行文明,君主不僅是管理著人民,同樣也是修行界的老大,整個部落的人民淳樸自然,沒有私心。

之後華夏部落一些人不願意修行了,產生了私心,開始想著如何享樂、偷懶,人性的劣根逐漸產生,最終大同社會只能走向崩潰

。道家修行界與世俗界這才分了家。修行界精英離開之後,世俗界就因爲生產力的不足,又存在大量浪費,迅速墮落爲奴隸社會。

後世的蘇聯老大哥雖然比較壞。但在關鍵時刻卻給中國上了生動的一課,玩著玩著就玩解體了,而且還死的很慘,從一個原本有美國二分之一產值的國家,淪爲一個三流國家的產值。這才讓中國領導人意識到理想化的社會主義走不下去了。而玩理想化的資本主義將會死得更慘,所以才走出了一條比較務實的新社會主義道路,開始正視現實、尊重現實。之後只用了三十年,就趕上了歐美,證明這條道路並沒有走錯。當然快速發展,確實導致了很多問題,但在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復興的歷史問題上,後世的中國卻是做到了。

朱由校作爲穿越者,能借鑑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理想化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他都不會去走。而是大幅度的借鑑後世中國的模式來發展大明。還是那個理念正視現實、尊重現實。

朱由校能保障的,就是底層百姓能夠更安定的勞動,在他們積累了足夠的福報之後擁有暢通的上升空間。至於那些不知努力和付出的底層百姓,那就只能保障他們不被餓死。

有句話叫救急不救窮,沒飯吃可以請他吃飯,但如果是爲了買什麼東西,那這錢是不能借的。

管理一個國家同樣也是如此,救急不救窮。百姓窮得沒飯吃,朝廷可以賑濟他們。併爲百姓提供勤勞致富的條件,如果是百姓所生活的地區環境問題造成貧窮。則可以移民,例如黃土高原上的百姓,因爲資源太貧瘠,導致普遍的貧窮。這不是勤勞就能改變的,這時候就需要將他們移民到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並做好安置工作。

同時朝廷要做的就是保護那些勤勞致富的百姓的權益,不讓他們遭到權貴的欺壓、敲詐,不讓他們被奸商通過操縱金融和市場等方面盜取財富。

總的來說,就是通過國家干預的手段。構建一個比較穩定的大環境。讓天下億萬人民百舸爭流競上游,在國家干預之下,即實現一定程度的公平分配,又實現一定程度的市場公平競爭。

這就是半資本化、半社會主義的務實國策。

朱元璋建立的明代小農經濟制度,實際上也夾帶了很多理想化私貨,本意是非常好的,很爲底層百姓考慮,但理想化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這才導致了明代中後期資本家崛起之後,對國家造成巨大的衝擊,朝廷自然就懵逼了,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張居正也正是看到了這些問題,才提出了改革。結果張居正一死,馬上人亡政息。

接下來大明一旦進入工業革命時代,貧富差距還會進一步的擴大。人挪活樹挪死,到時候窮人一個很好的出路就是移民海外。

人只要努力付出,不被國家機器和天地碾壓,總會有所回報,三十年河東必然三十年河西,不可能永遠不變

。所以在一個穩定的大環境,就是確保個人命運儘可能的不被碾壓。

工業革命的目的,就是爲了發展生產力,從而更好的抵抗大自然的天災人禍,建設一個更穩定的大環境。天災就是乾旱、洪澇、地震等等,人禍就是外部戰爭、內部壓榨等等。

生產力發展的情況下,饑荒能夠被避免。國家綜合實力提升,也可以抵抗外部入侵。除了這些之外,還要有更加公平的財富分配手段,以及對普通百姓的權益保障。這些都不是理想化社會能夠實現的,因爲這個世界上除了有好人,還有壞人。

每一個國家,都有壞人,這些壞人就是攪屎棍。內部制度和法律必須能夠制裁這些壞人,才能避免內部的人禍。

因此朱由校在移民的時候,未必要給普通的移民百姓分配多少土地,給他們直接發多少錢,而是讓他們擁有一個可以努力奮鬥的機會。如果連努力奮鬥、付出的機會都沒有,那自然只能窮一輩子了。

移民的最大好處,就是給了那些窮苦百姓有了一個可以奮鬥的小天地。

至於分配土地給邊軍,那自然是需要的。畢竟軍戶也是國家編制,現在朝廷要甩掉這個編制,自然是要給予一些補償的。

補償這些軍戶也不是直接發多少錢,而是讓他們可以直接獲得一個可以奮鬥的平臺,至於能不能在這個平臺上站穩腳跟,朝廷只是把該做的都做到位了,碰上天災會給予救助,沒錢買種植、耕牛什麼的,朝廷也會給他們貸款。但這樣的支持下還站不穩腳跟,那就是自己的問題的,朝廷最後給他們的保障就是餓不死。

朱由校在紫禁城一番計劃之後,就把西域的農業資源分配方案拿了出來。

向西域移民的政策也立即出臺了,各省討生活很艱難的百姓都可以移民西域,朝廷提供全部的路費。到了之後,那邊隨著開發的進行,自然會有很多工作崗位,過去了也不用怕失業,只要肯努力做事,生活水平水平馬上就能有所改善。

最高統帥部、兵部、戶部也在朱由校的指示下,很快拿出了一個寧夏、甘肅、固原三鎮邊軍的裁撤方案。

最後三鎮邊軍也進入了裁撤階段,預計兩年之內完成移民。兩年之後,九邊軍鎮就將正式成爲歷史。

而北方各省的衛所,也進入了最後階段的裁撤,年內就可以完成裁撤。各省守備旅也都已經組建完成,有些省份則安排了兩個守備旅,隨時準備彈壓叛亂、進剿流賊,以維持地方穩定。

而在西域,盧象升在平定了準噶爾之後,讓全軍修整了半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將防範布哈拉汗國的邊防,以及對準噶爾部的安置大致處理清楚之後,隨即調轉兵鋒,對葉爾羌汗國發動再次進攻。(。)手機用戶請訪問m.

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6章 琉璃製造廠第315章 秋收與電報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290章 開省呂宋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164章 死灰復燃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115章 徹底崩潰上架感言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16章 紙上談兵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423章 大掃蕩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49章 脫硫難題第71章 辛酉京查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59章 腰桿硬了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345章 大明電報公司第17章 正規騎兵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96章 擼的就是你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48章 建造高爐上架感言第4章 鏡子裡的商機第249章 穩紮穩打第5章 製造玻璃第23章 數學水平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120章 增加就業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258章 生產兵團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大結局第351章 大明糧油儲備集團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172章 官法如爐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378章 佔領夏威夷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19章 三成佃租第289章 救災、移民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15章 徹底崩潰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16章 紙上談兵第329章 西域產業佈局第358章 教訓德川幕府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45章 投資鹽業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5章 製造玻璃第383章 蒙古人的生意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128章 大洗牌第74章 開始鑄幣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170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
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6章 琉璃製造廠第315章 秋收與電報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397章 修煉‘內功’第82章 遊擊進行時(一)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290章 開省呂宋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51章 抓捕東林黨第164章 死灰復燃第218章 開發臺灣第234章 血戰耀州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456章 謀反密報第115章 徹底崩潰上架感言第316章 強制性改革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176章 不堪一擊第16章 紙上談兵第278章 以蒙制蒙第423章 大掃蕩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49章 脫硫難題第71章 辛酉京查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59章 腰桿硬了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345章 大明電報公司第17章 正規騎兵第102章 強烈反響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240章 手搖式畜力收割機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96章 擼的就是你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48章 建造高爐上架感言第4章 鏡子裡的商機第249章 穩紮穩打第5章 製造玻璃第23章 數學水平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214章 完虐荷蘭人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286章 持續擴張第120章 增加就業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204章 二十萬中央軍第258章 生產兵團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大結局第351章 大明糧油儲備集團第326章 揮師北麓第172章 官法如爐第47章 衰弱的北方經濟第99章 完善經濟結構第378章 佔領夏威夷第100章 小小蜂窩煤的商機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110章 誰更倒黴?第19章 三成佃租第289章 救災、移民第37章 準備下手第115章 徹底崩潰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16章 紙上談兵第329章 西域產業佈局第358章 教訓德川幕府第310章 打擊海盜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45章 投資鹽業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5章 製造玻璃第383章 蒙古人的生意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128章 大洗牌第74章 開始鑄幣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388章 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第170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182章 宗教對策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229章 海上交鋒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甸| 政和县| 罗源县| 蕲春县| 武隆县| 玉门市| 上犹县| 洛隆县| 固原市| 基隆市| 资阳市| 东源县| 武义县| 杭州市| 高碑店市| 和静县| 和政县| 周宁县| 塔河县| 嘉鱼县| 昌乐县| 禹城市| 扎囊县| 丘北县| 调兵山市| 司法| 邳州市| 通河县| 朝阳区| 平和县| 大方县| 台北县| 阳江市| 鄂尔多斯市| 增城市| 佳木斯市| 鲁山县| 嫩江县| 都安| 安达市|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