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章 建造高爐

決定發展重工業,以調劑北方經濟的朱由校,第一個想到的自然就是採礦和鋼鐵冶煉了,北方發展鋼鐵冶煉顯然是比較有優勢的。

作爲一個理科研究僧,對鋼鐵冶煉方面雖然並不是專業,但鋼鐵冶煉,無非就是化學反應上的問題,以及溫度上的問題。基本上的高爐鍊鐵,原理十分簡單,朱由校對高爐結構還是懂的。

很快朱由校就把高爐圖紙詳細的畫了出來,不過這年頭還沒有蒸汽機進行鼓風,所以高爐沒辦法造得太大。

朱由校爲了探索技術,所以也沒想著要造得很大,打算先造個小高爐,把技術先摸索出來再說。

同時還有煉焦、蓄熱技術。朱由校決定先用土法煉焦,污染大一點也無所謂了。蓄熱室有沒有暫時都還無所謂,高爐用冷風也能生產,只是用熱風效率更高,而且有了蓄熱室,就具備發展平爐鋼的基礎了,所以蓄熱室也要研究。

有了高爐,生鐵生產成本就能完爆民資鋼鐵廠了。

發展實業,重在速度。

事不宜遲,朱由校立即跑到皇家軍工廠,專門在邊上劃了一塊地皮出來,開始親自督造高爐。

皇家軍工廠當初在郊外選址,周圍地皮應有盡有,倒也甚是方便。同時還造了一批煉焦用的爐窯出來。這種土窯子,建造極爲簡單。在爐窯內不隔絕空氣的條件下,藉助窯爐邊牆的點火孔人工點火,將堆放在窯內的煉焦煤點燃,這個過程延續8~11天,焦炭成熟,從人工點火孔注水熄焦,冷爐,扒焦。

這就是土法煉焦,缺點很明顯,污染比較大,週期比較長,耗煤也比較高。優點更爲明顯了,那就是生產技術極爲簡單。

皇帝突然要鍊鐵、煉焦,整天住在軍工廠,很快軍工廠就變得禁衛森嚴。

朱由校搞了幾天之後,發現緊靠自己來發展技術,實在有點太過繁瑣,畢竟要發展的技術太多了。

培養人才的念頭再次冒了出來。

於是朱由校立即下旨成立‘皇家科技學院’,並且在北方各省張貼招募告示,只要十五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童生,都可以報名參加皇家科技學院的錄取考試,錄取之後,學院免除學費,並且每月給銀一兩作爲補貼,第一屆招募300人。

發展重工業自然需要大量人才的,徐光啓等這批最先接觸到西方數學、機械的人確實是人才,但是理論上還比較低級,還不如重新培養一大批人才出來。爲了培養人才,朱由校開始著手編寫數理化教材。

這些教材,絕對就是超越世界幾百年的超級利器,只要用這批教材培養出一批人才,搞出工業革命是非常簡單的。

朱由校把招生工作交給錦衣衛去做了,這次招生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必須‘根正苗紅’,只招收寒門士子,世家豪門的一律不要,有大宗族背景的也同樣不要。因爲這些羣體,在面臨問題的時候,往往率先考慮自家利益,就算是不想,也很可能被宗族、家族力量所裹挾,無法將國家利益擺在第一位。

招生考題方面,也就是一些算術題,題目很有層次,低難度的有,高難度的也有,可以很好的看出一個考生的水平。

徐光啓聽說皇帝在軍工廠研究鍊鐵,也急急忙忙的跑來湊熱鬧。鹽業公司那邊已經組織了一大波竈丁,在渤海灣的泥灘上開墾鹽田,技術上的問題徐光啓已經解決了,管理上有林舉升管著。

農業公司那邊同樣如此,水利怎麼修,地怎麼種,徐光啓都做了示範,公司的技術人員也都已經基本掌握。

來到軍工廠,徐光啓給皇帝當起了下手。

這時候朱由校正好在修編數理化教材,順便教了徐光啓一些化學上的東西。

自然界中的鐵大多是以鐵的氧化物形態存在於鐵礦石中,高爐鍊鐵就是用還原的方法從鐵礦石中提取鐵。

這個還原過程是有化學公式的。高爐本體是一種逆流化學反應器,主要作用是將焦炭、鐵礦石和熔劑等固體爐料高溫熔化成鐵水。生產時從高爐爐頂裝入鐵礦石(包括燒結礦、球團礦、塊礦等)、燃料(主要是焦炭)和熔劑(石灰石、白雲石、硅石、錳礦等)等,從高爐下部的風口鼓進熱風。在高溫下焦炭及可燃噴吹物(如重油、煤粉等)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以及固體碳,將鐵礦石中的氧奪取出來,從而得到鐵。這個過程就叫還原過程。還原出來的鐵水從出鐵口放出。鐵礦石和焦炭中的雜質與加入爐內的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出渣口捧出。還原過程中產生的煤氣從爐頂導出,經過除塵處理後,供熱風爐、轉爐、焦爐、加熱爐等作燃料用。

整個高爐的結構,實際上非常簡單,朱由校這次建造的高爐是小高爐,設計爲50立方米,可以說是非常小,工程量倒是不大。同時配備三個蓄熱室,朱由校一開始嘗試著造個非常小的試驗了一番,結果出乎意料的順利,照著模樣給這個高爐配備了三個蓄熱室,輪著給高爐送風用。

其實用冷風也可以,只是反應時間長一些,生產效率低一些,生鐵質量沒那麼好。

徐光啓一頭扎進化學當中,簡直如同發現了寶藏了一般,學習刻苦到了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徐光啓倒也給朱由校帶來了比較詳細的民間鋼鐵冶煉技術的信息。

“我大明上好的鋼鐵,幾乎都是出自南方。因爲北方冶煉所需的木炭沒辦法保障,只能用煤炭進行冶煉,但冶煉出來的生鐵質量很差,如果用北方鋼鐵製造槍炮,極易炸膛。”徐光啓所說的現象乍聽之下極爲奇葩,但現實情況就是這樣的。

北方用煤炭冶煉鋼鐵,並非是技術的進步,而是迫不得已。因爲北方的森林資源被大量破壞,很多地方被砍得光禿禿的,森林覆蓋率可能還不如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畢竟這年頭的人們,煮飯做菜、取暖大多都是用木材,冶煉也用木材,砍了之後又不種樹,導致北方大片地區的山頭就是光禿禿的。

沒有木炭,只能用煤炭了。乍看之下確實是技術進步了,但中國的高磷高硫含量的煤炭影響下,就造成了鐵產品質量的急劇惡化。在槍炮方面,含硫太多的鐵管容易炸裂,無法保證射手的安全。這也是中國火炮落後西方的一個重要因素。

以至於皇家軍工廠此時所用的鋼鐵,幾乎全是從南方購買的,都是用木炭冶煉出來的生鐵。

中國生鐵生產,技術上是領先歐洲人的,歐洲人在十八世紀的時候才超越中國。不過中國的鐵礦石資源貧礦多,亂七八糟的雜質也多,並沒有歐洲人那麼好的發展環境。

鋼的生產方面,此時的中國和歐洲,都還無法直接生產鋼水。此時中國倒是有坩堝冶煉技術,不過並非是用來鍊鋼,而是用來鍊鐵的‘方爐’採用了坩堝技術,是半開放式的,溫度不夠高。

無法直接得到鋼水,就無法精確的把握鋼材中各種元素的比例,進而導致鋼材質量並不是太穩定,效率太低,成本自然也被拉高了。

從技術上來說,相比明代前期的官營鋼鐵廠,民營鋼鐵廠的技術是有很大進步的,從而在成本上佔據優勢,通過市場價格得到了更強的競爭力,官營鋼鐵廠才被民營取代。

只要高爐鍊鐵技術能夠試驗成功,官營鋼鐵廠在技術上就能反超民營鋼鐵廠了,並且是甩出一大截的優勢。

第301章 找荷蘭人麻煩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73章 準備鑄幣第170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111章 排版沒分段第120章 增加就業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17章 正規騎兵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72章 裝備與新軍第118章 漕運改革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30章 整頓京營第247章 年底的大明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49章 脫硫難題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7章 天價玻璃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10章 天子親軍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257章 裁撤遼東軍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205章 噁心死建奴的戰略第30章 整頓京營第16章 紙上談兵第423章 大掃蕩第423章 大掃蕩第24章 等待契機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2章 傀儡皇帝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304章 南洋大開發浪潮第48章 建造高爐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342章 徹底清算第337章 福王的異常第338章 有刺客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128章 大洗牌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253章 送死進行時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329章 西域產業佈局第415章 對蒙宣戰第120章 增加就業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第185章 皇莊的豐收年第133章 兩軍對壘第131章 運轉的內閣第11章 再次出宮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43章 武裝京營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338章 有刺客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452章 印度佈局
第301章 找荷蘭人麻煩第305章 多事之秋第73章 準備鑄幣第170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126章 工人炸鍋第321章 天啓七年財政預算111章 排版沒分段第120章 增加就業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17章 正規騎兵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72章 裝備與新軍第118章 漕運改革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30章 整頓京營第247章 年底的大明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49章 脫硫難題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7章 天價玻璃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298章 蒙古局勢第355章 天量投資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160章 完善的皇莊第224章 野望中南半島第57章 皇帝還是強盜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10章 天子親軍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386章 肢解日本戰略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149章 北方改革措施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344章 蒙古局勢變化第257章 裁撤遼東軍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404章 水泥公司第205章 噁心死建奴的戰略第30章 整頓京營第16章 紙上談兵第423章 大掃蕩第423章 大掃蕩第24章 等待契機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2章 傀儡皇帝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379章 訪問中美洲第304章 南洋大開發浪潮第48章 建造高爐第175章 騎兵衝鋒第22章 投資前景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342章 徹底清算第337章 福王的異常第338章 有刺客第265章 這波不虧第128章 大洗牌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356章 煎熬的江南財閥第308章 操縱糧價事件第253章 送死進行時第136章 反腐法案第237章 收復遼東半島第329章 西域產業佈局第415章 對蒙宣戰第120章 增加就業第18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361章 攻略安南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250章 大戰來臨第323章 火熱的拍賣會第190章 厲兵秣馬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第185章 皇莊的豐收年第133章 兩軍對壘第131章 運轉的內閣第11章 再次出宮第409章 緊縮銀根第426章 改革前夕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43章 武裝京營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451章 長江以北皆新政第338章 有刺客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452章 印度佈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弋阳县| 靖安县| 疏附县| 突泉县| 辛集市| 东乌珠穆沁旗| 英德市| 合水县| 怀柔区| 垫江县| 读书| 武强县| 陵川县| 江华| 中超| 安龙县| 延安市| 德化县| 克拉玛依市| 定兴县| 商洛市| 东港市| 桂阳县| 固始县| 嫩江县| 万州区| 桂东县| 乃东县| 余江县| 叙永县| 江门市| 若尔盖县| 深水埗区| 竹北市| 香河县| 垫江县| 崇明县| 通许县| 绵竹市|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