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5章 明朝版新農村

重生明末當皇帝

?夏季漸漸炎熱,皇家農業公司組織的流民、佃農依舊辛勤的開墾著荒地,修繕著水利,只見一片片荒地中,已經種滿了紅薯。

這些開墾出來的土地已經逐漸分配了下去,一個個皇莊劃分了出來。每個皇莊一百戶,每戶三十畝土地。

每一座皇莊的聚居點都經過了規劃,顯得整齊劃一,每個皇莊的建築分佈,都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座座木屋搭蓋了起來,這些木屋儘管比較簡單,成本很低。但還算堅固,而且能夠很好的遮風擋雨。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在衆多勞動力的齊心協力下,這些木屋被很快速的就搭建了出來。一戶戶流民、佃農住進了這些屋子。

只不過今年地裡種的都是紅薯,而且這些紅薯暫時還是公有的。要到這些紅薯收穫後,土地纔會正式給他們耕種。

皇莊之中,沒有宗族勢力。推行的是保甲制,甲長、保長陸續推舉了出來,開始組織在皇莊中住下的青壯繼續出工修繕水利,以及其他公共設施。

安定下來的流民、佃農,一個個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此時皇帝給了他們口糧,完全不用怕被餓到。

耕牛已經陸續到位,接下來種子、農具都會發下來。安定、豐足,是希望的所在。皇帝給了他們資源和安定的保障,只要肯幹活就能豐足。

皇莊的制度經過了精心的設計,保甲制是核心,保甲制除了防止犯罪之外,保長、甲長還必須保證皇莊的衛生情況,皇莊內的每戶百姓,要定期打掃屋子。同時每個皇莊配備了一個分男女的公共澡堂,皇莊內的居民要定期洗頭、洗澡,以保證衛生,防止疾病和瘟疫的發生。同時每十個皇莊,會配備一個診所,小病照常收費,大病的診金、藥費則由皇家出。

每十個皇莊,設立一個農業站,專門指導農民進行農業、養殖生產。生產模式與普通地主的佃農不同,佃農生產自由度較高,但是皇莊的生產,卻是要聽指揮,統一出工進行農忙生產。生病無法勞動,則由同保甲的農戶幫忙完成,以確保土地產出,並幫助傷病農戶度過難關。

農閒時期,則組織勞動力對水利設施進行維護,獲建設其他的公共設施。

這是一個明代版‘新農村’工程,其目的一是穩定,二則是充分利用勞動力。

華北平原的農民,生產積極性確實讓人感覺不太樂觀,特別是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很多勞動力忙完那麼點土地的農活,很多時候就無所事事,三五成羣聚在一起聊天打屁,一天就那麼過去了,什麼也沒做成,勞動力被大量浪費。

就像是後世的印度,爲什麼那麼貧窮?就是因爲勞動力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很多人閒著沒事幹,所以窮。中國經濟發展更好,那是把大量人口的勞動力組織起來進行生產,創造了經濟價值。

皇莊制度一來確保農戶收入,並且提供了足夠的社會保障。同時把勞動力組織起來,農忙的時候統一生產,農閒的時候統一建設,只有婚喪喜事、節假日纔會閒下來。

皇莊對婚喪喜事的規格都做出了規定,所有皇莊農戶的婚喪喜事,都不能超過一定成本和規模,避免了互相攀比而把錢財浪費在這上面,從而提高農戶的抗災能力。

此外還有很多規定,例如禁止賭博、酗酒、家庭暴力。而偷盜、鬥毆之類的犯罪活動,本身就屬於保甲制的防範範圍。

另外每個皇莊都會定期組織一定的軍事訓練,主要目的還是防範匪盜,至於抗擊野豬皮,朱由校覺得並不需要這些農戶,而是需要職業軍人,所以這種軍事訓練並不需要太頻繁。

這樣的制度下來,皇莊的農戶生活將會非常穩定。通過水利的不斷修繕、維護,以及皇家的賑濟、免除佃租,不僅能抗擊天災,保甲制還能避免人禍。衛生、醫療同樣也具備了。而禁止賭博,喪葬婚事規格的限制也使農戶的財產得到一定保障。

亂世重在安民,要想穩定北方,安民是根本問題。

朱由校還打算在皇莊設立學堂,讓孩子能夠上學。不過朱由校暫時不打算照搬儒家那一套。

儒家的東西在這個時代真心有些過時的,你整天喊忠君什麼的,也就像是後世XX精神之類的口號,在利益面前簡直不堪一擊。這年頭的儒家文化已經‘入魔’了,對儒家聖賢之言不斷考究再考究,然後不斷的提出各種解釋、角度,說白了就是玩文字遊戲,整天不幹正事,越玩越離譜。而且還能解釋出許多歪理邪說出來,斷章取義之風盛行於世。

這年頭的儒家文化,也已經不是最初的儒家文化,此時的儒家文化是一種經過歷代統治者的需求,以及儒家文人爲了分享統治利益的迎合,從而演變過來的。統治者影響儒家文化,儒家文人又對統治者產生洗腦,早就嚴重‘歪樓’了,並已經從儒家發展到‘儒教’,宗教通常具備一定的極端性,並且具備宗教能量場,從而使神職人員能夠施展一些讓普通人難以理解的‘法術’。天下讀書人多了,形成儒教信仰,同樣也形成了自己的能量場。

中國的宗教,也就是道教、佛教、儒教。

其中道教是以道家文化發展而來,但道家文化以無爲思想爲核心,所以道教很難極端起來,從而在與佛教的競爭當中被擊敗。再則,道教自東漢末年之後,因爲有義倉、修路等公益活動以及教化意義,被歷代朝廷收編成了官方宗教,民間宗教精英很多時候難以獲得官方編制,因而轉投佛教,將外來佛教進行一番本土化,外來佛教實際上相當於是‘殼資源’,發展到宋代的時候,三教合流,互相抄來抄去,本質上區別不大。

之所以會三教合流,主要還是中國文化,自古以來便是以‘道家文化’爲基礎的,道家流傳下來的陰陽五行、河圖洛書這套理論,道教、佛教、儒教都在用。

西方國家被基督教所影響,甚至是嚴重干預。而中國儘管看上去皇帝沒有被宗教影響,但實際上卻是被儒教所嚴重干預。

儒家文人,張口閉口就是孔聖人,以‘聖人’的教條來駁斥皇帝,或約束、指導皇帝的行爲。特別是到了明代,這種歪風邪氣更是空前高漲。很多文人一邊用儒家的東西來約束皇帝,一邊自己卻又不當回事。

書度多了,這些文人對聖人早就過了朦朧的‘崇拜’階段,通過了解聖人的事蹟、思想等等,就會發現原來儒家聖人也就是那麼回事,只是被後人不斷拔高了而已。所以才產生越讀書越反動的現象,這就是物極必反。

所以說,儒家的東西還是有一定可取之處,但是教育方面不能讓人整天去研究這個,這樣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事與願違產生反效果。

朱由校想如今要打破儒家對文化教育的壟斷地位,只是一時半會還做不到,只能慢慢打開缺口。

皇家科技學院第一屆招生,就是爲了打開這個缺口。

自招生告示張貼到北方各省各州縣後,頓時引起了文人的熱議。

“皇家科技學院?這是什麼東西?”

“上面不是寫著嘛!研究農事、機械之類,這天家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奇技淫巧有什麼好研究的。”

“是啊!有辱斯文。”

一羣文人紛紛發表言論,言語中對皇帝並無太多敬畏之意。也許明代皇帝,是歷代皇帝中最‘**絲’的。也不知是不是明代妃子都是出自民間,或是太祖出於平民之家,明代皇帝的性格和平民百姓有很多類似。加之地方高度自治,皇帝存在感低得很。言語中稍顯不敬,也無人追究。

儘管不少文人對皇家科技學院嗤之以鼻,然而天下有識之士卻並不稀少,明代兩百多年下來,八股之害早已被很多文人所知。特別是那些考取功名無望的文人,看到這個招生告示,紛紛雙眼放光,紛紛在當地官府拿了證明,趕往省會參加招生考試。

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246章 戰爭的臨近第26章 皇帝挖坑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104章 驛站隱患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205章 噁心死建奴的戰略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40章 撥亂反正第128章 大洗牌第194章 將蒙古拖入商品經濟第115章 徹底崩潰第383章 蒙古人的生意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223章 貴陽解圍第10章 天子親軍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116章 野豬皮乾的蠢事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113章 取死之道?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378章 佔領夏威夷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340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58章 鉅貪現身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28章 糧食訂單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32章 黑科技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197章 被一網打盡的走私商人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118章 漕運改革第350章 秘而不宣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83章 遊擊進行時(二)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34章 收買人心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369章 重修皇極殿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19章 三成佃租第40章 撥亂反正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0章 鐵匠皇帝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453章 南非黃金第50章 鐵匠皇帝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376章 榜樣的作用第153章 整編邊軍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151章 北直隸工商管理條例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93章 商業擴張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29章 皇帝大婚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61章 全是算計
第293章 整頓政策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246章 戰爭的臨近第26章 皇帝挖坑第159章 壓榨勞動力第334章 小日本不老實第104章 驛站隱患第235章 節節敗退的葉爾羌第119章 蜂窩煤風潮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171章 民心似鐵第179章 會師充州第205章 噁心死建奴的戰略第255章 一戰功成第40章 撥亂反正第128章 大洗牌第194章 將蒙古拖入商品經濟第115章 徹底崩潰第383章 蒙古人的生意第41章 漢皇黨成立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411章 技術成功井噴第314章 官場大換血第357章 勒緊的套索第223章 貴陽解圍第10章 天子親軍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116章 野豬皮乾的蠢事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208章 盧象升出場第113章 取死之道?第335章 掃平西域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378章 佔領夏威夷第202章 瘋狂的蒙古人第198章 持續的動作第419章 蒙軍主力出動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340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45章 金州絞肉機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58章 鉅貪現身第366章 繁榮的北方市場第28章 糧食訂單第288章 和諧和諧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32章 黑科技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146章 重炮轟擊第197章 被一網打盡的走私商人第165章 免費周遊第118章 漕運改革第350章 秘而不宣第262章 漁業法案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83章 遊擊進行時(二)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319章 商業殖民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193章 心動的林丹汗第405章 緊急軍情第34章 收買人心第264章 查抄鹽商第369章 重修皇極殿第259章 移民遼東第239章 開發模式第105章 熊臭嘴重出江湖第19章 三成佃租第40章 撥亂反正第8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0章 鐵匠皇帝第347章 狂奔的經濟第453章 南非黃金第50章 鐵匠皇帝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156章 人口爆炸第14章 皇家軍工廠第362章 佔領河內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311章 化肥的出現第376章 榜樣的作用第153章 整編邊軍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第341章 福王戰敗第151章 北直隸工商管理條例第382章 莊家通吃第294章 開源計劃第3章 帝師孫承宗第93章 商業擴張第416章 開戰前夕第29章 皇帝大婚第90章 擠兌風波(二)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61章 全是算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平度市| 璧山县| 荃湾区| 陆良县| 巴东县| 海淀区| 安化县| 循化| 武强县| 宁阳县| 万盛区| 茶陵县| 永兴县| 中牟县| 营山县| 沾益县| 平顺县| 读书| 南部县| 醴陵市| 林芝县| 遂昌县| 青冈县| 麟游县| 泰宁县| 新丰县| 西宁市| 汝州市| 长治县| 通化市| 东明县| 彭泽县| 兴义市| 象山县| 舟山市| 铁力市| 徐闻县| 淮南市| 苗栗县| 沁阳市|